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实施方案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注重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筑牢底线思维,立足广西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实际,坚持转型升级以立为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坚持需求导向,着力提高能源自给能力,预留充足安全保供裕度。积极融入区域能源合作,着力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基本原则坚持系统统筹,守牢安全底线。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和市场的关系,注重统筹谋划,合理布局。筑牢底线思维,立足广西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实际,坚持转型升级以立为先,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坚持
2、需求导向,着力提高能源自给能力,预留充足安全保供裕度。积极融入区域能源合作,着力增强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稳定性。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创新引领。坚持生态优先,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协同推进能源供给保障与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持续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培育能源生产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引领,推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进能源产业链现代化。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公平开放、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更好发挥作用,破除制约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强政策引导,强化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发展
3、环境。坚持民生优先,促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强化民生领域能源需求保障,推动能源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坚强能源保障。着力加大节能降碳力度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坚持节能优先,强化能耗强度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双控考核。科学有序实行用能预算管理,优化双控要素合理配置,切实发挥能效标准指挥棒作用。加强产业布局与能耗双控政策衔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用能需求。推动能耗双
4、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供应保障中的基础作用,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减少非发电用煤比例。推动煤炭集中使用、清洁利用,积极开展散煤综合治理和燃煤小锅炉整治,加快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广热电联产改造和工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推动煤电高效清洁转型。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和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分类处置符合淘汰关停条件和服役期满的煤电机组。新增煤电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持续推动供电煤耗在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上具备条件的煤电机组开展超低排放和节能升级改造。严格规范燃煤自
5、备电厂运行管理,除国家政策允许的领域外,禁止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引导自备电厂与清洁能源开展替代发电。推进园区集中供热能力建设。在热负荷集中园区规划建设高效清洁供热热源,加强供热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替代分散小热电机组和燃煤供热锅炉,扩大集中供热规模,积极引导用热企业向有集中供热条件的区域发展。规划建设一批背压式热电联产机组,对具备条件的燃煤纯凝发电机组开展供热改造,推动核电机组向工业园区供热,支持新建天然气集中供热设施,鼓励燃煤锅炉改建为燃气锅炉,积极开展生物质集中供热。提升油气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推进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石油化工炼化一体化水平,加快绿色炼厂、智能炼厂建设。提高海上油
6、气平台供能中电力和新能源利用水平,加强涠洲油田伴生天然气综合利用。推广LNG冷能等余能综合利用技术。实施严格的燃油标准,持续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在满足安全和质量标准等前提下,鼓励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多元化利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先进清洁能源技术应用。加快大型风电机组、深远海域海上风电、新型高效光伏电池等先进清洁发电技术应用。开展海上风电集群大规模送出、柔性电网装备、直流配电网、微电网等先进输电技术应用。开展电网防灾抗损、网络安全、智能监测预警、高危作业替代等新型电力安全技术应用。鼓励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应用,探索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钠离子电池等其
7、他储能技术应用。探索小型堆、高温气冷堆等核电技术应用。适度超前部署一批氢能项目,开展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应用。推进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全面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和节能环保标准,加强能源产供储运各环节节能降耗,提升设备能效。提高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煤炭智能绿色开采、生态环境保护等技术应用,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等化石能源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开展科技创新示范应用。围绕能源领域关键零部件、软件系统、新材料、新工艺等关键技术开展创新研究和示范应用。依托重大能源工程,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示范应用,重点在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核能综合
8、利用、灵活高效燃煤发电、燃气轮机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加快推进一批新型储能示范应用。探索发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业领域氢能替代,以及氢燃料电池在重型车辆、分布式发电中的示范应用。支持开展以5G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示范应用。加强能源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技术与应用相互促进、上下游协同推进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驻桂企业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建研发创新平台,支持引进或建设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分中心)等能源创新平台。增强能源供应稳定性和安全性立足自身、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储备一批具备
9、系统托底保供功能的大型可靠电源,全面提升煤炭油气储备能力和能源输送能力,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夯实电力供应。发挥煤电支撑性和调节性作用。做好电力保供,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清洁煤电,加快在建项目投产,确保“十四五”前期新建的5台66万千瓦支撑性煤电机组按期并网。加快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到2025年,确保公用煤电装机规模达到2150万千瓦以上。坚持安全为先,稳妥推进先进核电发展,力争“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保护一批”核电项目。推进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3、4号机组建成投产。力争“十四五”前期推动防城港红沙核电三期5、6号机
10、组和白龙核电一期1、2号机组核准并开工建设。做好国家规划内其他核电站点的厂址保护,适时启动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后续新的核电厂址勘探和普选,待条件成熟时推动纳入国家规划。推动核能在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综合利用。提前谋划全社会用电量超出预期的替代保供方案,规划储备一批保障电力、热力供应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结合国家电力供需平衡预警等级发布情况,适时核准、建设。提前谋划广西GDP总量达到5万亿元时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供应方案,加快规划储备一批核电、抽水蓄能、应急备用电源、新型储能、调峰气电等项目。优化完善电网网架结构。加强500千伏主网架建设,推进新江等一批500千伏输
11、变电工程、网架优化完善工程、大型主力电源配套送出工程建设,新建东部500千伏纵向通道,形成更加坚强的“四横两纵”主网架格局。加强重点地区坚强局部电网建设。重点加强负荷密集区域网架结构,建设利华等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现220千伏变电站县域全覆盖,各市基本形成以双环网和双链式结构为主的220千伏骨干网络结构。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建设全面满足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用电需求的城乡配电网,持续扩大110千伏变电站覆盖范围,加快实现乡镇35千伏变电站全覆盖,供电可靠性等相关指标基本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建设光伏发电装备产业集群依托柳州、桂林、玉林、百色等市装备制造业聚集优势,积极布局光伏电池组件、光伏逆
12、变器、智能管控运维等产业链环节。依托北部湾沿海港口物流优势和硅产业优势,积极引导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配套装备制造企业与北部湾沿海光伏玻璃等生产企业开展合作,健全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以上游硅料光伏玻璃生产,中游电池和辅材加工,下游组件逆变器储能设备配套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建设先进光伏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光伏产业集群。打造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基地以智能制造为基础,围绕全区智能电网升级改造、智能微电网建设、轨道交通电气化、新能源接入消纳等需求,着力发展智能电网装备、智能运维等产业。加快打造产业集聚明显、龙头企业集中的智能电网产业园,重点推进柳州等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建设。加
13、快推进智能电网产业与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储能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智能输变电设备和智能配电产业向成套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所需设备本地化供给能力。加快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进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电厂、电网、油气管网、油气储备库、煤矿、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的智能化升级,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感知和高效生产运行能力。加快建设绿色智能电网,推动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增强新型电力系统万物互联和全面感知能力,提升电网信息传输承载能力,推进新一代
14、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和一体化通信网络建设,支撑一体化大电网监控预警和分析决策。推进数字能源平台建设。推动电、油、气等各类能源信息上云,推动能源大数据应用。建设完善广西能源安全预警大数据中心、广西电网应急备用调度数据中心、广西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省级充电服务与监督平台等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以电力为核心的智慧能源平台,整合电力生产、输送、消费大数据,提供应用场景和接口,发展相关智能应用。以能源供需衔接和生产服务为重点,鼓励统一规划建设企业级、园区级、城市级平台。建设综合能源系统。推进多种能源设施系统集成,加强全产业链和工业园区整体能源利用规划与节能设计,建设集供电、供热(冷)、供气于一体
15、的能源梯级利用系统。积极开展节能型智慧楼宇、智慧城市建设。在能源消费服务领域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模式,积极发展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主体,鼓励建设综合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用户挖掘节能潜力。构建能源合作输送大通道建设绿色安全电力通道。发挥好“西电东送”直流输电通道作用,持续推进金中直流、昆柳龙直流输电送桂,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加强与青海、甘肃等西北清洁能源资源富集省份电力合作,力争推动青海、甘肃等西北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广西输电通道相关工程纳入国家规划。积极引入藏东南清洁能源,力争推动藏东南清洁能源送电粤港澳大湾区输电通道增加广西落点,实现部分清洁电力输送广西。加强与越南等东盟国家
16、电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海上天然气外输通道。统筹沿海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道建设,推动沿海LNG接收站与已建干线管网互联互通。完善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周边省份联络线布局,重点加快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广西支干线等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以百色市为枢纽,加快推进广西LNG外输管道与云南等省际互联互通管道建设;积极开展与湖南、广东等省际互联互通管道前期工作。推进与西南中南地区管网深度融合,形成“南气北输”新格局。积极培育氢能产业链谋划氢能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培育绿色低碳氢能制取、储运、加注、应用、燃料电池等各环节产业链,加强核心零部件、关键装备的研发制造和产业化发展。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升级,积极发展氢燃料电池系统、加氢站、供氢系统、储氢设施等关键产品,加快玉柴燃氢发动机技术创新成果转换和商业化应用,力争打造全国先进的氢能汽车产业链。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能源合作走廊全面建设陆海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能源合作通道,促进能源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建设绿色安全电力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房买卖标准合同
-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模板「全新版」
- 2025高速公路扩建爆破作业合同
- 员工劳动合同范
- 带多应用块石购销合同范本
- 三方贷款担保合同书模板
- 专业灭鼠服务合同
- 上海市农产品购销合同示范文本
- 五金产品长期供货合同2025
- 二手房预定合同定金协议书范本
- 电梯结构与原理-第2版-全套课件
- IEC-62368-1-差异分享解读
- SWITCH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1.6金手指127项修改使用说明教程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模拟英语试卷
- 节后复工培训内容五篇
- GB/T 33322-2016橡胶增塑剂芳香基矿物油
- GA 1051-2013枪支弹药专用保险柜
- 某水毁公路维修工程施工方案
- 家庭病房工作制度和人员职责
- 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示范文本GF-2018-0202
- 2022质检年终工作总结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