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七 晚清时期-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阶段一: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后的中国(18401894)阶段二: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2)阶段二: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2)时空定位知识体系阶段特征甲午战争后至中华民国成立的时段特征甲午战争后,巨大的民族危机震醒了中华民族。觉醒、探索构成了1895年至1912年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这一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深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政治上: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
2、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2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3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知识梳理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
3、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义和团运动(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3)作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3辛亥革命(1)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
4、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意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
5、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交通事业的进步(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2)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
6、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三、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5)
7、意义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
8、帝反封建的任务。真题演练(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故答案为B项;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A项;C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排除D项。28(2018新课标全国卷)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
10、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898”及内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由材料“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洋人对变法的赞同,D选项符合题意。维新派主张的君主立宪缺乏广泛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清政府进行排外活动的力度是加强还是削弱,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排除。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政的意图,C选项排除。(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和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外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11、。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大肆进行舆论宣传并得到了欧美舆论的支持,而清政府则无动于衷,这说明清政府根本不知道舆论宣传是近代外交的一种形式,即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故C项正确;欧美舆论宣传不可能会左右甲午战争的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出日本企图变更中国的政体,故B项错误;D项是对材料信息“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误读,排除。(2018新课标全国卷III)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
12、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2017新课标全国卷III)189
13、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2016新课标全国卷
14、)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思潮,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宣传维新变法思想,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项错误;改良思潮发端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项错误;根据诗文内容并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可知,C项符合题意。(2017年海南卷,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
15、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断出这是清末预备立宪,材料“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师、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这体现出预备立宪的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正确;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故A错误;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说明预备立宪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民主,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
16、治体制,预备立宪没有涉及,故D错误。(2015年海南卷,14)1905年,大公报的一则报道称“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此事成为新闻的历史背景是A戊戌变法的失败B辛丑条约的签订C清末新政的实施D中国同盟会的成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戊戌变法失败是1898年,A项与时间不符;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与材料无关,B项错误;1901年起,清朝推行新政,内容有废除科举、编练新军,很多读书人觉得通过读书考试进而做官已经不可能,于是出现材料中的现象,C项正确;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以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为主,与材料不符,
17、D项错误。(2015年海南卷,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为了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的主张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C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
18、。故答案选A。(2018年海南卷,8)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答案】C【解析】从题干时间看,当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将当时最大的军事工厂从上海迁往内地,很显然是为了避开列强,是加强国防安全的行为。故选C。这与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沿海工厂迁往重庆等地道理是一样的。A项即使有一定道理,也与时代大势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并不是一个迁移江南制造总局可以调整和缓解的,排除B、D两项。(2016年海南卷,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材料 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改培的农村电商与网络经济考核试卷
- 文明餐桌行动实施方案(合集12篇)
- 人工智能与电影特效技术考核试卷
- DB11T 446-2015 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 DB11∕T 1819-2021 环境空气颗粒物网格化监测评价技术规范
- 安全急救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美国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交通运输安全2》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之理解词句(分层训练)(解析版)
- 专科护理课件教学课件
- 急性颅脑损伤急诊科诊治流程-
-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瑞倍宁)的临床应用
- 【市场营销(互联网营销)专业案例分析报告1700字】
- 高等工程数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南京理工大学
- 北京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
- 2023通信原理期中考题及答案
- 一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讲讲算算|沪教版
- 银行保险理财沙龙课件
- GB/T 2573-2008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老化性能试验方法
- GB/T 25217.7-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7部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
- 科技时代人们的时间(孙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