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概论课件_第1页
中外园林史概论课件_第2页
中外园林史概论课件_第3页
中外园林史概论课件_第4页
中外园林史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外园林史 教师:概论东方园林西亚园林中国日本印度希腊巴比仑西方园林波斯现代园林罗马意大利法国英国英国美国参考书目录:1、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 赵世伟、张佐双主编 中国城市出 版社2001年月日11月2、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3、西方园林 郦芷若、朱建宁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4、造园景观设计 日本都田著 台湾新形象出版社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6月5、中国古典园林 罗哲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6、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同济大学、重庆建院等 中国建筑出版社1983 7、园林规划设计 胡长龙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8、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中国建筑出

2、版社2004 9、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王向荣中国建筑出版社 200210、中国古建筑20讲 楼庆西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园林的主要组成要素: 山(地形、园路) 水 植物 建筑二、决定园林艺术形式的因素:1、社会文化背景2、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美学观点。3、气候条件和生活习俗。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演变最终形成各民族特有的园林样式。园林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社会的进步史三、相关的名词1、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环境和游憩境域。

3、分人工园林和自然园林2风景园林学- 是研究园林的专业系统理论和应用科学技术的综合学科,含: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三个层次。 中国大百科全书提出,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科学”2.1传统园林学-研究园林史、园林艺术原理、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的学科。2.2城市绿化-研究园林绿化在城市中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各类绿地的功能与有关定额指标及分布原则、园林经济和园林事业的管理理论等。2.3大地景观规划 - 研究区域规划和国土整治中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何从生态、社会、经济和审美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及制定相应的保护利用

4、政策;研究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休疗养胜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原则及方法等。风景园林学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园林创作必须满足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要求掌握植物学、测量学、绘图学、土壤、建筑、气象等知识。艺术性:要求掌握美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理论。优秀的园林作品,是科学性、艺术性、经济性、发展性四原则的统一3、城市园林绿地- 为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供居民户外游憩,美化市容,以栽植树木花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是城镇和居民点用地中的重要部分。3.1 广义的绿地:指城市行政管理辖区范围内由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防护绿地、园林生产绿地、郊区风景名胜区、交通绿地等所构成的绿地系统。3.2狭义的绿地:指小面积

5、的绿化地段,如街道绿地、居住区绿地等,有别于面积相对较大,具有较多游憩设施的公园。 4、园林植物(观赏植物) - 凡其茎、叶、花、果实或其个体、群体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称为观赏植物,也叫园林景观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花卉、地被。是园林景观的基本素材。在植物界是一极大的群体,其特点是随人类对其认识的进程其使用范围,使用程度渐增。5.现代风景园林(1andscape architecture)与景观、建筑景观的争议景观-涵盖了人们目所能及的一切事物。 观-看;景-风景,景象, 观景,景观-看与被看;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奥姆斯特德把自己的职业称为风景园林师(landscape archi

6、tect),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风景园林(1andscape architecture)4年制本科课程。标志着传统的园林学(gardening)发展成为一门现代科学技术的学科,是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和各种生活环境为人们所利用的艺术和科学。 1948年成立了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大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简称IFL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于今年正式加入 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新闻发布会于2006年1月11日上 午在北京举行)。国际上公认:风景园林学(1andscape architecture) 建筑学(architectu

7、re)城市规划学(urban planning)是人居环境建设有关的三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重要学科。风景园林-古代文献诗文中通用“园林”这个概念 1andscape architecture是198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正式成立时才正式确定,明确了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即: 以自然审美为主的生态境域或艺术美的生态境域。它是以审美为主要目的学科,同时又以生态境域性质区别于建筑空间。 现代风景园林理论-于19世纪诞生于美国,特别强调生态效应。中国古代风景园林发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进而以顺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指导思想而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有“道法自然”以追求天人之意相与融洽的审美理

8、想。在当今中国盲目模仿西方城市摩天大楼景观的时候,现代西方城市规划学者正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先哲的思想精髓和古代文化遗产 园林景观概念的延伸:5.1作为视觉审美的对象,景观所指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土地、人对城市的态度,也反映了人的理想和欲望;5.2园林景观作为生活其中的栖息地,是体验的空间,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和对场所的认同,使景观与人物我一体;5.3园林景观作为系统,物我彻底分离,使景观成为科学客观的解读对象;5.4园林景观作为符号,是人类历史与理想,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与关系在大地上的烙印。第二节、世界风景园林简况: 欧洲、西亚和东亚、南亚形成并发展了人类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9、。 园林也发展为西方、西亚、东方三大流派。一、现代园林状况:1、应用科技的发展对园林景观设计与实施 有巨大的影响现代机械、现代养护管理技术、生物技术 ,新材料开发;2、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3、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为设计的指导4、进入21世纪,风景园林的工作领域扩展到包括水系、湿地、高速公路、人居环境、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等地点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的工作领域正不断延伸。对其设计人材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二、我国园林概况:-世界园林之母1、是众多优秀园林植物的故乡2、有悠久而灿烂的园林艺术。3、近年来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不良现象:热衷古典亭台水榭建设,蔚然成风,愈演愈烈 “城市美

10、化运动”水涨船高,砍树种萆、“景观大道”、“城市广场”等对城市环境和良性的生态循环甚至起到破坏作用4、植物造景已被专业工作者重视,它既保证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又美化了人民生活,是现代文明城市的象征和标志。但是并不是全民意识1949年以后,中国开始了有计划的城市建设。各城市都设有园林局,负责建设和管理城市公园、行道树和路旁小游园,并指导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的庭院绿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被规定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60年代主要是发动群众大量植树,对城市普遍绿化,改善城市的环境。同时在各个城市也建设了一批公园。中国的风景园林发展历经曲折,进展缓慢 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

11、中国的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风景园林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5、风景园林教育 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一些农学院园艺系、森林系或工学院的建筑系开设造园学课程,中国有了现代园林学教育;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和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办了4年制本科造园专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照完整的现代风景园林教学体系建立的专业。1956年转移到北京林学院(现为北京林业大学),至今己发展成为风景园林学院,是我国历史最长,培养风景园林人才最多的大学。6、城市化进入快速期。园林设计人员需求量大:198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939,到2002年底,已经上升到3909,城镇人口达5亿人。到2020年城镇人

12、口的比重将达到或超过50,城镇人口将达7亿人以上,比现在增加2亿人。如果仅从我国城市规划定额指标规定,城市公共绿地人均7 平方米的话,就需要增加公共绿地14亿平方米。相当于1978年前全国公园面积的总和。大量的住房建设:从1981-2002年,全国共建了230亿住宅,城市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从1980年的72 人增长到2002年的228 人。从2001年以来,每年建设住宅的建筑面积都在6亿以上,相当于4000多个平均面积为10公顷的居住小区。如果仅以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中规定的居住小区绿地率不低于30来计算,每年就至少有12000公顷的居住区用地需要绿化美化。第三节:世界园林发展的阶段

13、一、分阶段方法:1、以园林发展的重大变化为界定 远古时期 中古时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勒诺特尔时期 自然园林 现代园林2、以人类历史发展、人与环境关系的变化阶段为界定 人类社会原始时期 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时期 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二、世界园林发展的主要分段论:1、四阶段论:第一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 (公元前10世纪)初期:人对大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亲和的关系。 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产生园林。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虽出于生产的目的,但在客观上已多少接近园林的雏形,开始了园林的萌芽状态。特点: 完全被动

14、地依赖大自然。 完全不了解自然因而满怀恐惧、畏敬的心情,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人与环境完全亲和第二阶段(公元前10世纪1740年)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1、社会概况: 人类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开发土地资源,兴修水利灌溉工程,开采矿山和砍伐森林。利用太阳的热能进行农作物的栽培。种植和驯养的技术发达,采集和狩猎已经不再占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地位。人类 进入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2、园林概况: 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出现为补偿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的情况而经营各式园林。植物栽培、建筑技术的进步则为大规模兴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特点

15、:园林经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第二阶段世界园林四个共同特点:1、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2、主流是封闭、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地体现社会、环境效益;4、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完成。中国古代的“瑶池”和“悬圃” 基督教圣经的“伊甸园”佛教的西天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 “天园”。是园林理想的境地。第三阶段(1740-第二次世界大战)1、社会概况:1.1、18世纪中叶,蒸汽机和纺织机在英国广泛使用促成了产业革命。 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由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1.

16、2、自然环境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失衡。 人们从大自然获得前所未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 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水体和空气污染、气候改变,导致宏观大范围内自然生态的失衡,自然生态系统从早先的良性循环急剧向恶性循环转化。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相对集中,城市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恶化。2、园林概况: (奥姆斯台德的城市园林化思想) 针对对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办法,即“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提出城市必须逐步趋于园林化。 “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园林在欧美的大城市中普遍建成,并陆续出现街道、广场绿化,以及公共建筑、校园、住宅

17、区的园林绿化等多种型式的公共园林。英国学者E霍华德(EbenezerHoward 1850-1928), “田园城市” ,成为指导英国的建园理论第三阶段世界园林四个共同特点:1、除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张南桓、张然、计成、勒沃特尔、奥姆斯特德)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

18、-至今)1、社会概况: 1.1、 经济高速腾飞,进入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比之前一阶段大为提高(闲暇时间、经济条件、接触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休闲、旅游活动得到迅猛的发展)。1.2、人类所面临着的人口爆炸、城市膨胀、粮食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污染、贫富不均、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 1.3、19世纪末期兴起的生态学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2、园林概况:2.1、私家园林已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扩大,2.2 、风景园林设计由个体而群体,由纯绿化转化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2.3 、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植物配置在产生氧气、防止大气污染和土壤被侵蚀、增强土壤肥力、涵养水源、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以及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构思。2.4 、园林的规划设计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和先进的技术,由城市延展到郊外,与外围营造的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甚至更向着广阔的国土范围延展,形成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 2.5、 建筑、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