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全文课件129张_第1页
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全文课件129张_第2页
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全文课件129张_第3页
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全文课件129张_第4页
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全文课件12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一) 第一课 走进大师,读书有法一、走进大师猜读图片,了解费孝通的学术成就与社会贡献梁思成(1901-1972)钱钟书(1910-1998)费孝通(1910-2005)季羡林(19112009)建筑学家 著作:清式营造则 例,建筑作品:人 民英雄纪念碑、“鉴 真和尚纪念堂”等 作家,文学研究家著作围城谈艺录 锥篇 :管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 著作: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 度等 语言学家 著作:东方文化研 究、印度简史、原始佛教的语言问 题、牛棚杂忆等 吴文藻(1901-1985)社 会 学 家 著 作 : 社 会 科 学 与 社 会 政 治 中 国 少 数

2、民 族情 况 等 请列举费孝通的成就与贡献学术成就社会贡献文化贡献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二、阅读方法1.介绍粗读的方法,检验粗读的成效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2.整本书“五步阅读法”01.浏览目录,大致了解书的结构02.粗读,粗读每一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观点 03.细读,逐字逐句,借助批注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心得体悟 04.研读,对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 05.重读,每次

3、会有不同的感悟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课时规划三.阅读体会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1.交流体会“序言”“后记”的阅读体会借助序言,体会费孝通写作乡土中国的目的和学术体会。 讨论社会学这门学科基本情况和学科特点。 讨论费孝通夫妇瑶山调查悲惨经历的启示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

4、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2.以“乡土本色”一篇为例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篇名 核心观点关键概念主要材料论证思路 乡土本色1.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由此产生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式 2.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3.我们的民族和泥土分不开,既有光荣,也受束缚。有机的团结( 礼俗社会);机械的团结(法理社会)美 国 朋 友 的话 ; 史 禄 国先 生 的 话 ;电 影 里 的 风俗 ; 西 洋 商人的故事先概述中国社会乡土特色,再从不同角度列举事实论证中国人靠土地谋生,而后分析由此带来的聚村而居的社区特色,最后讨论熟人社会的规矩与信任。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

5、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四、学习任务单及思维导图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1.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说明介绍关键概念 如何概括核心观点。 分析论证思路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2.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做读书笔记?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者整篇文章,对其内容的组织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抓住全书的核心观点,区别全书各部分的主次关系,

6、弄清全书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将核心要素处理为中央图标,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将其他部分内容串联起来。 再总览一下全书或整篇文章,看看各章节标题、关键概念、核心观点是不是都已经列入思维导图,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不是需要修订。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示例:乡土中国目录图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作业预习第一至三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

7、】统编版必修上-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PPT全文课件129张【完美课件】 第二课乡土本色与文字下乡乡土中国一至三章阅读活动设计一.导入读进去(读懂):梳理各章内容(主旨、层意、概念) 理清各章关联 读出来(审视):不同观点,对话碰撞,形成独立判断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2.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3.各章内容要点第一章,乡土社会的性质(不流动、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孤立隔膜、熟人社会)第二章,从空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 第三章,从时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4.梳理各章内在关联第一章是第二、三两章的基石,第一章讨论了乡土社会的性质特点,是第二、三章的理论基础;第二、三

8、两章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分别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论证了“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这一结论;三章内容整体上构成总分关系。5.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6.讨论乡土社会“生于斯、长于斯”安土重迁的特色及其深远影响。农耕文明,让百姓无法脱离土地而生存;聚村而居,生活和工作都有其便利性;在与土地、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熟悉而亲密的感觉;日日与土地打交道,视野封闭,缺少闯荡的勇气与决心。“乡土本色”决定了乡土社会人们的交际圈是封闭狭窄的熟人社会,其社会结构也由此特色而造成。原因影响三.思辨探究陈心想观点陈心想认为,费孝通的观点过于片面简单,乡土社会是需要文字的。文字在身份地位的确认、实用、

9、增加生活趣味等处都很有用处,阻碍文字下乡的因素在于乡村的穷困和缺乏教授文字的人才。郑也夫的观点陈心想说“费孝通是外来者,对乡村人了解不够”言重了;费孝通以一个小时空的特征概括无年代区分的乡土中国,忽视了历史,不合理;费孝通忽略历史事实的原因可能受其门派“功能学派的影响,只从功能角度考虑,而不看历史的演化;陈心想提出从“需求与供应”的角度讨论,有一定进步,但也仅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有偏颇。郑也夫部分反对陈心想的观点,而更深入地反对费孝通的观点。思考:关于乡土社会是否需要文字,请形成自己的判断(1)首先要明确三人的观点和理由,三位学者各有自己的角度。(2)评述可以从三人理由的漏洞出发也可以从自己的阅

10、读或生活经验出发。不求达成一致看法,但求申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思考提示作业预习第四、五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 第三课差序格局与私人道德乡土中国第四、五章阅读活动设计一.导入下面这些俗语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心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一个和尚有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思考: 对这种现象,费孝通先生是进行道德批判还是进 行学理分析?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2.梳理各章内容要点,分析两章内在关联第四章主要内容是以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为对照,分析中国乡土社会“差序格局” 的特点:以“己”为中心向外推伸的差序格局,群己、人己界限可伸可缩;以“己”为中心的差序

11、格局实则是自我主义。 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差序格局下的道德特点。仍然以西洋社会为对照,指出差序格局下,没有笼统性的道德观念,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克己复礼”,最基本的是从亲属角度考虑的“孝悌”和从朋友角度考虑的“忠信”,并根据所施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不同程度上的伸缩。与团体格局下的道德体系想比,个人之间,没有人人平等的兼爱精神;个人与团体之间,往往先私后公。 第五章谈道德是第四章社会结构的衍生,道德建立在社会结构的基础之上。3.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4.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5.关键概念阐释“差序格局”是乡土中国中重要概念, 请对此概念下一个定义。提示:(1)不能用原文的比喻代替概念阐释; (2)

12、界定概念的外延适用范围, 概念的内涵本质属性; (3)分析与相近或相反概念的关系。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以自己为中心,以亲属、地缘等关系为主轴的亲疏有别的人际关系格局。6.关注材料运用,理解论证方法作者怎样使“差序格局”这个抽象的学术概念 变得形象生动?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来对它进行譬喻,借用相对概念进行比较。三.思辨探究1.概括苏力文章观点苏力认为,以差序格局描述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不成立,因为这是人类社会普遍特点;差序化不仅是人类生物本能所致,而且也是地缘的选择;并且历代思想家努力克服也无法消除;从历史角度考察,公共职业道德的出现弱化了差序化,这说明差序化应当不是中

13、西区别的标准而是古今区别的标准。2.概括陈心想文章观点陈心想认为,差序格局概念对研究东西方社会关系有价值;该概念属“理想类型”概念,是为分析方便而提出,不必苛责。思考:对于“差序格局”这个概念,苏力与陈心想明显对立,你更认同哪位的观点?示例:更认同陈心想的观点。差序格局状况固然中西都存在,但是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至本书写作时大部分农民没有走出乡土社会,而西方城市化、工业化较早,走出乡土的农民较多,转型较早,因而差序格局在中国更为普遍;并且为了探讨方便,因而没有细致区分中西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思考:对于“差序格局”这个概念,苏力与陈心想明显对立,你更认同哪位的观点?示例:更认同苏力的观点

14、。苏力从生物学、地缘关系分析,例二 从人类的本性出发,说明中西相似,都有差序化想象;又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指出两类社会都有转型变化。只是到近代,西方转型更彻底而已。作业预习第六、七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二) 第四课家族绵续与感情定向乡土中国第六、七章阅读活动设计一.导入三国演义36回徐庶这样介绍诸葛亮: 此人乃琅琊阳都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乃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其 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早卒;亮从其叔玄。玄与荆州刘景升有旧,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阳。后玄卒,亮与弟诸葛均躬耕于南阳。旧唐书杜甫传是这样开头的: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

15、,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这两段文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介绍人物先介绍其祖先。这与现代人一样吗?为什么?现代人一般直接介绍人物自身,比如毕业学校,从事何种工作等。古人介绍祖先源于他们一种观念:家承载着历史宗族的传统,个人是祖先的延续。古人将自己放在家族中考虑,现代人将自己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折射出家庭观的差异。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2.梳理各章内容要点第六章家族主要内容是以西洋家庭特点为对照,分析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的特点。中国乡土社会家庭没有严格团体界限,在父系方面可以无限扩大,除了生育任务之外,还经营政治、经济、宗教等长期绵续性事业;中国乡土社会

16、家庭中,主轴是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夫妻是配轴,又因家是绵续性事业社群,强调纪律,排斥感情,所以夫妻两性感情是淡漠的。可联想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社会的性质(不流动、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孤立隔膜、熟人社会) 。第七章男女有别主要讨论乡土社会感情定向的问题。指出为了分工合作,乡土社会的感情定向是偏向同性交往,遏制男女交往。3.两章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第六章、第七章都是讨论乡土社会下的群己关系,但第六章侧重于对家族的功能和特色进行描述,以描述现象为主;而第七章则引进阿波罗式与浮士德式这两个人类学概念,借此来分析乡土社会家族是单系主轴的原因所在。内容层面逻辑层面前一章是描述现象,后一章是分析原因

17、,二者构成由果溯因的因果关系。4.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5.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6.联系实际,谈谈传统社会的重男轻女现象传统社会非常看重家族血统的绵续,几乎所有家庭都以家大业大、子孙繁多为荣,在男婚女嫁的情况下,能延续香火的只有男性后代。因此,重男轻女就成了传统社会的普遍现象。三.思辨探究1.阎云翔认为什么因素推动家庭从父子主轴向夫妻主轴转变?妇女因为追求自由而积极主动推动。而妇女为何要积极推动?这与女权主义高涨有关系。2.阅读萧楼文章,判断分家对家庭事业是否有损害?分家对事业没有损害;但是分家使父母(本家)地位下降。3.讨论辩驳,形成判断示例一:认同。传统社会经济形态是以农耕为主,副业为辅

18、。 由于生产条件限制,只有集中资源,才能更好地完成生产。 不分家,在家长的主持之下更容易让资源配置合理。 因而为了生存的事业,个人感情被抑制。示例二:不认同。根据补充资料,分家对事业没有产生影响,甚至配合更合理,能够调动年轻一代的积极性。夫妻感情被抑制的原因可能与传统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男女婚姻不自由有关系。费孝通先生认为传统乡土社会夫妻感情被抑制是因为家庭是事业性社群。读完上面两则材料,你认同吗?作业预习第八、九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 第五课 礼治秩序与无讼现象乡土中国第八、九章阅读活动设计一.导 入乡土中国一书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礼治秩序”及“差序格局”概念,这是对前现代中国农村生存环境和农

19、民生活状态最深刻、简约的提炼。 刘志琴乡土中国的现代意义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2.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3.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4.概念比较 (说说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差异)1.法治2.人治3.礼治5.说一说“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现象”这三者的内在联系三.思辨探究问题一:文中说,“礼”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如何维持这种规范的?问题二:作为一种礼治模式,“礼治秩序”有太多既不公平也不合理的成分,为何它还能在中国持续那么长的时间?问题三:在无讼一章中,作者认为在推行司法、诉讼前要先在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否则只能有害而没有益处。但

20、为何如今我国以“依法治国”为治国方略,推行司法下乡,并未对乡土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进行改革,也没有产生司法下乡的副作用呢?四.拓展延伸1.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为下面这副中国古代衙门的对联续写下联为士,为农,有暇各勤尔业;或工,或商,无事休进此门。 循礼,循俗,无讼人安其家。上联:下联:2.运用你从礼治秩序无讼中学到的知识,推断这个小说片断所写内容以及故事结局。慰老爷接过“屁塞”,坐下,用指头摩挲着,转脸向庄木三说话。 “就是你们两个么?” “是的。” “你的儿子一个也没有来?” “他们没有工夫。” “本来新年正月又何必来劳动你们。但是,还是只为那件事,我想,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

21、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宜解不宜结的。爱姑既然丈夫 不对,公婆不喜欢。也还是照先前说过那样:走散的好。我没有这么大面子,说不通。七大人是最爱讲公道话的,你们也知道。现在七大人的意思也这样:和我一样。可是七大人说,两面都认点晦气罢,叫施家再添十块钱:九十元!” “” “九十元!你就是打官司打到皇帝伯伯跟前,也没有这么便宜。这话只有我们的七大人肯说。” 七大人睁起细眼,看着庄木三,点点头3.城市化和法治秩序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请你写一段话,说说在这一过程中“礼治秩序”能为中国的社会发展发挥哪些积极作用。结语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传统,必须要有一个全盘清理。我们必须用科学方法把我们中国人的生活

22、方式,在这生活方式中所养成的观念加以说明。有了这笔清清楚楚的账才能使我们走下一步时不致再像目前这样的艰难而浪费了。 费孝通作业预习第十、十一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教学设计(三) 第六课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乡土中国第十、第十一章阅读活动设计一.导 入叶圣陶和他的三个子女叶至美(前排左一)、叶至善(后排左)、叶至诚(后排右)。 冬天,我走出屋子没把门带上,父亲在背后喊:“怕把尾巴夹着了吗?”次数一多,不必再用这么长的句子,父亲只喊:“尾巴,尾巴!”就这样渐渐养成了我冷天进出屋子随手关门的习惯。(叶至善几件小事忆父亲叶圣陶)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2.学习任务单(

23、表一)示例3.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4.概念理解(1)横暴权力是指在社会冲突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对暂时屈服的一方所握有的支配、压迫性权力。 (2)同意权力是为了保证分工合作顺利进行的基于社会契约的相互同意相互监督的权力。(3)教化权力是在社会继替的过程(相对稳定的文化环 境)中,长辈为文化传承而强制教导晚辈的一种权力。三.思辨探究1.分析阅读的十二条准则(1)区分书的类型 (2)简要概括书的内容 (3)编列结构纲要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5)诠释关键词,达成共识 (6)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梳理论述架构 (8)分辨书的不同类型的问题 (9)了解智慧礼节的内涵 (10)除非你能诠释该

24、书,否则不轻易批评 (11)弄清真正知识与个人观点的差异 (12)证明作者的知识或论证差错2.问题研讨作者在文中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文章论述的主旨是什么?讨论文中主要观点和材料运用的得失。四.拓展延伸1.从孔夫子时代起,中国就特别重视代际教育。“子不教,父之过”“有爹娘生,没爹娘教”,都是在强调长辈对于晚辈的教化责任。儒家思想占据中国主流思想之后,士大夫们针对不同阶层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细致的礼教规则。通过代际教化,这些礼教规则慢慢演变成了中国百姓的日用之学。 2.观看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反思教化权力在当代教育中的利弊。作业预习第十二至十四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单。 第五课 社会变迁与名实分

25、离乡土中国第十二至十四章阅读活动设计一.导 入观看网络短视频啥是佩奇二.梳理文本1.学生展示成果(略)2.学习任务单(表一)示例3.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4.讨论文章中疑难语句的深层含义1)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2)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基本的办法。3)从整个社会看,一个领导的阶层如果能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社会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4.讨论文章中疑难语句的深层含义4)回到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说,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

26、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5)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6)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是营养而不是味觉。 三.思辨探究问题:近年来,广大农村地区兴起了一股修缮宗谱之风。这一文化风气是应该得到必要鼓励,还是要适当抑制?四.拓展延伸走访当地某一著名的宗祠,了解宗族文化对于人们的激励和鞭策意义 第六课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基于主题写作的读书报告会概念穷搜罗,术语不艰涩我知道这些生疏的名词会引起读者的麻烦,但是为了要表明一些在已有社会学词汇里没有确当名词来指称的概念,我不能不

27、写下这些新的标记。 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中国主要概念分类列举概念理解小检测请根据首尾两个概念填出中间空格内的两个概念: 横暴权力 时势权力我在上面讨论权力的性质时已提出三种方式:一是在社会冲突中所发生的横暴权力;二是从社会合作中所发生的同意权力;三是从社会继替中所发生的长老权力。现在我又想第四种权力(时势权力),这种权力发生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之中。展示思维导图,讲解结构模式请被抽中的小组带着本组共同绘制的思维导图上台,根据导图为大家讲解乡土中国一书的结构安排。分组展示思维导图主题阅读的六个基本环节一.概括主题罗列相关书目 二.在不同的书里找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 三.找到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四

28、.厘清要研讨的问题五.整理相关议题 六.分析讨论相关议题乡土中国主题阅读的三大板块、八大议题第一板块理解“乡土”:(1)人与自然;(2)人与族群;(3)人与礼法。 第二板块评判“乡土”:(1)“乡土中国”里的哪些现象已经扬弃?(2)“乡土中国”里的哪些精神至今保留?(3)“乡土中国”里的哪些成分需要找回?第三板块升华“乡土”:(1)姓氏与宗族观念该如何在城乡社会发挥其积极作用?(2)“家国一体”的观念能为现代化强国建议提供哪些助益? 讨论撰写读书报告的注意要点读书报告示例 从礼治到法治的超越 中国的乡土社会之所以乡土,是因为它在众多方面和现代社会有巨大差别。乡土社会的进步需要实现众多突破,例如

29、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的演变,从长老统治向同意权力的转变,从礼治到法治的进步等。我们将理性视为进步,重视社会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正体现了法治化社会的建立和完善。而乡土社会尚处于礼治社会阶段,要促使其进步,必须完成从礼治到法治的超越。 我们认为礼治是一种相对落后的形态,因为它以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评判行为的对错。其道德标准则往往人们从上一辈继承而来,没有道理可讲。它没有明确的条文和固定的衡量标准,不能规定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不能相对公正地保护社会成员的权益不受侵犯,在乡土社会中,舆论对于是非判断要比法律条文大得多。 读书报告示例 从礼治到法治的超越 在乡土社会中,有一句话十分普遍,那就是“家丑不可外扬”。对于单户家庭而言,家庭内部成员的纷争是不愿让外人知道的,无论是有理的一方,还是理亏的一方,都不愿将家事外传,让别人来评判,而是选择内部消化。若是一个村里的纷争,也不愿让周围的邻村知道,自己解决就好,更别说走法律途径。于乡土社会而言,最大的是非并不是某件事真正的正与误,而是由此生出事端。因此礼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委曲求全、息事宁人,这显然是不能彻底解决矛盾的。尤其是随着时代发展变迁,乡土社会也面临着更多更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