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使用以及结构谋篇布局技巧。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考查热点。表达方式常见提问方式(1)本诗(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2)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词)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的。(3)诗的第联或词的上(下)片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景?表达方式常考点:1描写(1)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2)描写讲究方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3)描写讲究技巧:正侧结合、动静结合

2、、虚实结合、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工笔、细节描写、衬托(正衬和反衬)。2抒情抒情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1)借景或借物抒情;(2)融情于景,情景交融;(3)托物抒情;(4)用典抒情;(5)借古讽今。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角度举例分析点面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远近结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头两句描绘远景,后两句描绘近景表达方式角度举例分析感官结合“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

3、易夜雪)从体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侧面写雪动静结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前一句是静景,是所见;后一句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怡人的风景画声色结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其三)两句中既有“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还有黄鹂的鸣叫,传达出欢快的情绪表达方式角度举例分析正侧结合“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第三、四句则以环境的荒凉偏僻侧面烘托白描“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聂夷中田

4、家)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父子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表达方式角度举例分析细节描写“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细节描写是诗人的精心设置和安排。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表达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借助景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昔日龌龊不足夸,

5、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表达方式借助物托物言志“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诗歌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因素,自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借助事借古讽今“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才调无伦的贾生喻指李商隐,诚问鬼神的文帝影射晚唐昏君表达方式借助事用典“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尾联反用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表明归隐之情叙事抒情“洛

6、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那种无限牵挂的微妙心理,正是通过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表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诗歌在表达上运用了何种方式; (2)结合诗句阐释此种表达方式是怎么运用的; (3)简析此种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表达方式 答题模板=表达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 使用了手法,写出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有什么好处/作用,抒发了作者情感。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1.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

7、,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表达方式【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1常考点:比兴寄托、虚实相生、衬托(动静相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对比、象征、借古讽今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做题中,当题目问及表现手法时,往往把表达方式中具体的抒情方

8、式、描写方式及修辞手法也纳入其中。2常见提问方式(1)试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2)试分析“,”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3)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4)这首诗(词)采用了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被烘托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

9、赏析点染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运用点染法,会收到情景相生的艺术效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点明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染,渲染了离别之悲、冷落之苦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画国画时用水墨或淡色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汉乐府民歌江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描写,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

10、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体,使平凡的事物显得奇特“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

11、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衬托衬托分正衬与反衬两种。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的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考试常考的是反衬,如用乐景反衬哀情,用动反衬静,用虚反衬实等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更加鲜明“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其二)诗人用碧绿的江水、青葱的山峦、火红的花和洁白的鸟勾勒出一幅色彩绚丽,意境优美的图画。以乐景衬哀情,抒发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强烈的思乡之情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

12、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表现手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写虚,通过“行人”幻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

13、致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即用一两个词准确地指出诗歌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第二步,阐述诗歌中表现手法的应用,即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第三步,分析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有时,可以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糅合在一起。表现手法(2013课标全国)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 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表现手法【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

14、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拟人、象征、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采用夸张、衬托、对比、婉曲、设问、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采用通感、借代、双关、叠字、对偶、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常考点: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对偶。常见提问方式: (1)本诗第联(本词上片或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本诗(词)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句。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比喻明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的特点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暗喻借喻修辞手法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比拟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运用拟人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拟物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此情

16、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修辞手法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借代代人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引发读者的联想赏析时,可以采用“用代指”的句式代物代地代事修辞手法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夸张夸大夸张是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也叫夸饰或铺张突出、强化某种事

17、物或感情,烘托气氛赏析时,应点明被作者使用夸张手法描写的事物本来的面目与修辞后的状态的差别,可用“作者夸大/缩小了的景象/情感,带来了的效果”的句式缩小修辞手法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双关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赏析时,应指出其两层意思,可用“一指,另指”的句式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修辞手法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对偶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的意思。它在古诗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律诗

18、,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偶)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赏析时,应注意律诗中间两联一般不宜判断为对偶,其余场合只要是对偶,就可以答成对偶;应具体指出对偶的双方是什么,并说明其在表达作用上的好处修辞手法分类概念效果赏析要点互文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使语句经济、简练、含蓄赏析时,应注意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出其应表明的语义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如“寻寻觅觅,

19、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赏析时,应注意点明叠音词产生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格。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格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格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修辞手法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和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结构技巧。懂得古代诗歌的结构技巧,也是鉴赏诗歌的必要条件。常考点:铺垫、伏笔、过渡、抑扬、线索、倒装、曲笔入题、以景结情、首尾照应、卒章显志等。常见提问方式:(1)分析诗歌在结构中的技巧。(2)这首诗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3)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这首

20、诗结尾运用什么技巧?请简要分析。结构技巧结构技巧概念说明示例赏析开门见山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揭示主题或全篇的主要内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首句概括写出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有自伤“老大”之情,下联儿童的淡淡一问就在情理之中了结构技巧概念说明示例赏析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最后两句写山上所望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心态结构技巧概念说明示例赏析铺垫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