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同步练习)1哪一年科举制度正式废除()A1895年B1905年C1911年D1912年2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3从1905年开始,清政府每年举行一次游学毕业生考试,合格者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功名。1906年清政府批准酌拟举贡生员出路章程,广开门路,尽量安排原有举贡生员,稳定了那些上了年纪又难以接受新式学堂的士人。这些举措()A彻底废除了科举取士制度B推动新旧体制顺畅衔接C使近

2、代教育制度得以完善D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政4直隶同官录是民国九年(1920年)在直隶省任职的官员名册。全书共记载当时直隶省任职1703人。其中有道升4人,在任县知事119人,存记简任职51人,荐任职82人,留学生9人,文官高等考试及格人员9人,文官普通考试及格14人,分发直隶委任职5人,分直县佐99人,其他科主任及以下1023人等。据此可认定为史实的是,当时()A直隶官制改革领先全国B官员世袭现象十分严重C文官考试制度已经确立D官员选拔深受西方影响5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在某批复中说:“查国家建官分职, 惟任贤选能,乃懋厥职,古今中外,罔越斯旨。第考选之法,各有不同,尚公去私,庶无情弊”“

3、该部所请, 诚为当今急务,应候令行法制局,将文官试验编纂草案咨交参议院议决后,即日颁布施行可也”。该批复A标志近代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实现了新旧人事制度的转变C体现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D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6党中央在1984年提出要制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后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88年,为更好地推行公务员制度,中央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A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C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D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7清末新政推

4、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推动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D传播西方思想8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下列表述不符合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是()A坚持和体现了党的基本路线B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坚持政治中立原则D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9北洋政府时期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予甄别合格证书,可继任原职,不合格

5、者被免职。这说明北洋政府()A推动了旧人事制度的的变革B意在学习西方的文官制度C确立了甄别为主的选官方式D实现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性10“即便是主张废科举的人士,到后来才发现科举制的废止,等于将维系传统社会秩序和支撑官僚系统以及促使儒家文化传承的政治根基突然铲除。”据此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科举制的废除意味着儒家文化的灭亡B科举制的废除为辛亥革命开辟了道路C废除科举制在当时导致极大社会混乱D科举制的废除导致了传统社会的消亡11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6、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1219世纪下半叶,在清政府的倡导、默许下,捐纳入仕成为一种常态。“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等,设局遍各行省”,捐纳人持有的“原籍地方官查具清白册”可由诸省捐局授权的金融机构代办,“实官执照”由省捐局签发。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官僚政治体制面临危机C列强入侵制约官僚选任D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13孙中山在1906年指出“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必要设立独立机关,专掌考试权。大小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才能委任”。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A临时政府成立后得以实现B完善了国家的民主共和制C奠定了中国文官制的基础D建立起文官

7、制的运行机制1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据此可知()A统一与分类相结合是干部管理制度根本原则B公务员的选拔实现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C公务员属于国家事业编制,应依法履行公职D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15洋务运动中晚期,即19世纪70年代以后,时人对科举制度的各种批判言论及变通建议中,增加了新学内容。这最可能反映的是()A文官制对官员结构并未改善B废除科举制才能实行文官制C西方文官制度已经融入中国D文官制并不适

8、合中国的国情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建立之初,社会矛盾孕育其中,在中央集杈和地方分杈对杭的矛盾之间直接催生了宋代监察制度萌芽。在宋朝建立以前,中原地区就依次更替了五个政权,同时存在的还有十余个割据政权,俗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地方割据战火不息,整个社会演变成“谁拥有军队,谁就能而南称常”的强杈政治势头。基于此,如果宋太祖赵匡胤不想方设法对这种分裂割据的局势进行遏制,其政权则会立马出现摇摇欲坠的境况。故而赵匡胤经常穷思竭想一怎样使得赵宋王朝能久安长治、天下太平,而不致步入前朝破灭的后尘。于是,北宋在安家立国之初,便实施了“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对中央和地方的监管甚为严密。摘编

9、自卿定文、童成帅宋代监察制度体系之借鉴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例如,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其任务是“调查政府机关、企业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作风不良、损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等情况,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等。1957年颁布的监察部关于国家监察机关处理公民控诉工作的暫行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也为人民群众实施批评、

10、建议、检举、控告、申诉等监督手段提供了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群众监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形成了政治廉明的局面。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祖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启示。17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摘自俞正燮癸巳类稿(1)据材料一指出其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及选官的主要依据。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

11、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什么现象?有何弊端?材料三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3)依据材料三,归纳科举制相对于传统选官制度有何变化。意义如何?参考答案:1B2A3B4C5D6B7A8C9A10C11D12B13C14D15C16(1)目的:巩固和强化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防范藩镇割据悲剧的重演;缓和社会矛盾,确保长治久安。(2)特点:以加强政权建设为主要目的;注重吸收群众参与监督;着力维护人民利益;注重发挥法律保障功能;取得一定成效。启示:监察制度建设要实现法治化,与全面依法治国相结合;监察制度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