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2注意:划横线的文字表示有超级链接; 返回主页; 表示重点; 表示有动画链接。3 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本章主要内容:4前言: 1、细胞是人体基本构造和功能单位,是实现和控制基本生命过程的最小单位。2、细胞膜(质膜)是进化产物,它的形成是生命物质由非细胞形态向细胞形态进化的重要转折。3、细胞膜作为细胞屏障,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恒定环境。4、细胞膜是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与物质转运、信息传递、能量转移及吸收、分泌、免疫和兴奋传导等功能有密切关系。5一、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模型 (一)
2、成分:不同细胞的细胞膜或同一细胞不同部位的细胞膜成分不同1、化学组成 脂类、蛋白质和糖类。重量上P/F:4/1-1/4; 分子数F/P:100/1;糖类极少。78细胞膜的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脂质(lipids)蛋白质糖类(极少)表面蛋白 peripheral protein整合蛋白 integral protein磷脂 phospholipid胆固醇 cholesterol糖脂(少) glycolipid10(二)脂质双分子层1,结构:磷脂为主,占70%,次为胆固醇等。2,特点: (1)双嗜性分子呈特殊整齐排列; (2)稳定性(自由能最低),不易断裂; (3)流动性(熔点低、液态),有利于功能
3、发挥。 3,作用:屏障作用,信号转导。亲水基疏水基11变形虫在吞噬草履虫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2(三)细胞膜蛋白质 1,形式:-螺旋整合蛋白,表面蛋白(球形结构,分散镶嵌)。2,功能:以载体、离子泵、通道、受体等形式参与物质转运、信号转导、吸收、分泌、免疫等功能。141.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骨架结构蛋白质糖蛋白:细胞识别、免疫、保护和润滑2、膜的结构特点:3、膜的功能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膜4、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与细胞的物质交换有关与细胞识别有关与分泌、排泄有关与免疫有关小结:15学生的第二课堂作品“细胞膜结构”17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s
4、imple diffusion) 1、含义: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的净移动现象(物质热运动)。 2、物质:CO2、O2、甾体激素、尿素和水。 3、影响因素 (1)膜两侧物质浓度梯度; (2)膜对物质的通透性。 4、意义:CO2,O2等气体 分子扩散。甾体激素以及尿素的作用。O2O O2ICO2OCO2IO2O2O2O2O2O2O2O2O2CO2CO2CO2CO2CO2CO2CO2CO2CO2CO2CO2CO2O2O2O218二.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一)单纯扩散 Simple Diffusion(二)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三)主动转运 Active Tra
5、nsport(四) 入胞和出胞 Endocytosis and Exocytosis19(二).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1、概念: 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甚小的物质,需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分类: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20(1).通道中介易化扩散(通道扩散) : a、转运物质:Na+、K+、Ca2+等 b、转运特点:有选择性,高速(快,通道与载体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短暂(开放、关闭都很快); c、控制因素: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化学门控离 子通道,机械门控离子通道; d、转运机制:离子通道蛋白
6、构型改变而形成贯 穿膜的水相孔道。21图2-3 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分子结构示意图 A: 五个亚单位的二级结构示意图,每个亚单位都是4次跨膜; B: 5个亚单位聚合成一个通道分子,包绕形成中间一个孔道样结构; C: 在通道的横断面上示意由每个亚单位的第二跨膜螺旋形成孔道的内壁。22(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24(2)载体中介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 a、转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 b、转运动力:浓度差; c、转运特点:高度结构特异性,有饱和性,有竞争抑制; d、转运机制: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结合发生构型变化; e、转运意义:吸收营养物质。25(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27(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
7、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GLGLGLGLGLGLAAAAAAAAAAAAAAAAGLAAGLGL28 (三)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1,含义:通过细胞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分子 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的转运,即物质由膜的低浓度(或低电位)一侧转运到高浓度(或高电位)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是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2,特点:(1)逆浓度差或电位差;(2)耗能(能量来自细胞代谢活动)3,注意和被动转运的区别。29 4、主动转运的分类:(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本质为ATP酶,直接利用ATP释放的能量而
8、实现的转运;(2)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ry active transport ):也称联合转运,是依赖于另一物质浓度差所造成势能而实现的转运(间接利用ATP释放的能量)。 分类: 同向转运 逆向转运如:Na+-K+泵、Ca2+-Mg2+泵、H+-K+泵等30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K+Na+管周膜泵载体31(1)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 ) 325,Na+-K+ - ATP酶(钠泵)(sodium-potassium pump): (1)本质:蛋白质分子。(2)作用:每分解1分子ATP,移出3个Na+, 移入2个K+。 (3)调节:膜内Na+浓度升高
9、及膜外K+浓度升高,钠泵活动增强。此酶所消耗能量约占人体代谢产能的1/4。 (4)抑制剂:哇巴因或洋地黄类药物。33(5)钠泵意义:a、形成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b、若大量Na+进入细胞,因渗透压升高,水入细胞,使细胞肿胀、变性。c、最主要的是建立势能储备,即建立Na+, K+在细胞外内的浓度势能(维持膜外高Na+和膜内高K+的不均衡离子分布)d、是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基础,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基础。34通道转运与钠-钾泵转运模式图352.继发性主动转运36(1)细胞可以根据需要主动选择对物质的吸收和排出,而不受细胞内外物质浓度(或电位)梯度的影响。(2)细胞内外各种离子分布不
10、均的维持是神经、肌肉等组织细胞兴奋性的物质基础。6、主动转运意义:37四.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出细胞,是通过细胞本身的吞吐活动进行的,亦可属于主动转运过程。 出胞:指细胞把成块的内容物由细胞内 排出的过程。 入胞:指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或团块进入细 胞的过程。38出胞:分泌物排出融合处出现裂口囊泡向质膜内侧移动膜性结构包被=分泌囊泡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合成蛋白性分泌物囊泡膜与质膜的某点接触并融合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组成部分39细胞膜上的受体对物质的“辨认”发生特异性结合=复合物复合物向膜表面的“有被小窝”移动“有被小窝”处的膜凹陷凹陷膜与细胞膜断离=吞食泡吞食泡与胞内体的膜
11、性结构相融合入胞:4041小 结小分子物质(G)、离子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离子泵原发性继发性通道扩散载运扩散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物质、颗粒团块入胞(胞吞、胞饮)出胞(胞吐)42复习思考题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2.Na+-K+泵的作用意义?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 A.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B.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C.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D.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E.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钾离子移入膜内D434、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 ) A.细胞内容物和细胞环境间的屏障 B.细胞接受外界和
12、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C.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 D.受体的主要成分 E.抗原物质5、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膜是属于( ) A.单纯扩散 B.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吞饮AB44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一、概述:信号转导(一)细胞外刺激信号 主要的细胞外刺激信号是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也称为第一信使物质)。(二)受体及其特征 能识别化学信号并与之作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的生物效应的大分子物质称为受体(receptor)。根据它们存在部位可分为膜受体、胞质受体和核受体。刺激信号作用于细胞的特殊结构(受体),通过一系列反应,实现对细胞功能活动调控的过程。45NO 1992气体小分
13、子结构简单脂溶性重要的信号分子和效应分子Robert F. Furchgott Louis J. Ignarro Ferid Murad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8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nitric oxide as a signalling molecule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47受体结合特征有: a、特异性; b、高亲和性; c、饱和性; d、可逆性。(三)信号转导基本过程 包括跨膜信号转换、胞内信号传递和引起生物学效应。48(一)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
14、号转导 1.蛋白耦联受体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1)蛋白耦联受体:当配体与受体特异结合受体构型改变激活蛋白信号传至下游信号分子。 (2)蛋白:可被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而激活; 亚单位在G蛋白激活以及信号转导中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途径2022/10/949受体Gs-蛋白( 与分离)腺苷酸环化酶(AC酶)ATP cAMP(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A (PKA) 激素细胞膜cAMP信号通路生物效应Gs-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2022/10/950受体Gi-蛋白( 与分离)腺苷酸环化酶(AC酶)ATP cAMP(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A (PKA) 激素细胞膜cAMP信号通路生物效应Gi-蛋
15、白介导的信号通路2022/10/951受体G-蛋白磷脂酶C(PLC酶)磷脂酰二磷酸肌醇 二酰甘油 + 三磷酸肌醇 (PIP2) (DG ) ( IP3) 肌浆网释放 Ca2+ 蛋白激酶C 钙调蛋白 (PKC) (CaM) 激素细胞膜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Go/q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525354(三)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它们既是识别、结合特异受体,又是通道蛋白。 1、神经肌肉接头处化学门控通道 ACh通道开放 去极化终板电位。类似受体这样通道型受体或促离子型受体,体内还有谷氨酸、GABA离子型受体。 、没有胞内其他信号分子参与。 、这是胞外信号对靶细胞作用的最简单、直 接的方式。这途径也称
16、为快反应途径。5556(四)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1.存在于核内或胞浆内的一类特异性受体蛋白质。各种核受体的编码基因有一定同源性,形成一个超家族,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受体家族和甲状腺激素受体家族等。 2.当这些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使抑制蛋白移去,同时使受体磷酸化,改变其构形,促进与靶基因的结合并启动基因转录。57 (五)跨膜信号转导共同特点 1、不同外界信号作用于细胞通常不进入细 胞或直接影响细胞内过程。 2、多种刺激信号 多种细胞 多种 功能改变,但是转导方式数目有限。58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59神经、骨骼肌细胞生物电现象 活细胞无论处于安静或活动状
17、态都存在电活动,称之生物电(bioelectricity)。表现为: a,安静时的静息电位; b,受到刺激时可扩布的动作电位。生物电现 象产生是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不均匀分布 和一定形式跨膜移动结果。60?膜外膜内61(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膜电位) 1、含义:细胞安静状态下(未受到刺激)的膜内外的电位差。 2、 特点: a,电位外高内低,若外为零,内为负值。 b,大多数细胞的RP 相对恒定(只要未受到刺激,代谢正常),心肌自律细胞和胃肠平滑肌细胞例外。6263枪乌贼64 膜内外K浓度比约 301 (动力) 安静时K通道开放 ( 通透性) 膜内带负电的蛋白质有
18、随K+外流的倾向,但不能出膜,形成与K+隔膜相吸的极化状态。 K+ 外流 电位差(阻力) K+ 平衡电位 =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浓度差(动力) 静息电位小结:“K+分布不均,K+选择通透,外K+ 内蛋白,K+平衡电位。”65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匀主要离子分布:膜内:膜外:66(2)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通透性:K+ Cl- Na+ A-674、有关术语:(1)极化:静息时胞膜外正内负状态称为膜的极化。(2)超极化:当膜的两侧极化加剧,即负值增大。(3)去极化:当膜的两侧极化减弱,即负值减小。(4)反极化(也称超射):极化状态的翻转(由外
19、 正内负转变为内正外负),即动作电位上升支 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5)复极化:先发生去极化,后恢复到极化状态。6869(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1、含义:可兴奋细胞受有效刺激在RP基础上产生的一次快速、可逆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是兴奋的标志。2、特点: a.是个瞬时电位连续变化的过程(短暂)。 b.一旦产生,迅速向四周扩布,不衰减的传导 (AP产生能量来自离子浓度势能)。 c.全或无的(AP产生幅度与刺激强度无关,它 的幅度等于Na+的平衡电位与RP绝对值之和)。 d.脉冲式(因为不应期的存在,不能融合)。703、变化过程:在RP基础上爆发一次电位快速上升又快速
20、下降的以及随后缓慢波动过程。它包括:(1)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2)锋电位和后电位两种电位变化。(二)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71 膜内外Na+浓度比 约 112( 动力 ) 受刺激时Na+通道 开放 ( 通透性 ) 电位差(阻力) =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电化学驱动力(去极化):细胞受刺激时 Na+通道开放,Na+快 速内流(内正外负)。Na+内流 浓度差(动力)Na +平衡电位动作电位小结:刺激达阈,Na+入去极,K+出复极, Na+泵恢复。7273740负后电位正后电位752、动作电位各期膜电导的变化7677(三)、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与阈
21、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TP)1、产生条件:(1)刺激产生的去极化要达到一个临界值(阈电位)才能产生AP阈电位是产生AP的必要条件。阈电位是能使Na+通道瞬时大量开放而引发AP时的临界膜电位;(2)膜处于正常静息状态。问题:要是刺激达不到TP情况又是怎样的呢?78(四)电紧张电位1.被动电学特性:细胞膜和胞质作为一个静态的电学元件时所表现的电学特性,包括静息状态下的膜电容、电阻和轴向电阻。2.含义: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其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膜电位(没有离子通道的激活和膜电导的改变)。3.特征:与AP比较:(1)等级性电位,幅度可随st强度增大而增大;(2)衰减性传导,传
22、播距离越远变小;(3)电位可融合,达到局部电位。80(五)局部反应(电位、兴奋): 阈下刺激产生的较小的去极化反应。其本质是少量Na+内流,其特点具有电紧张电位的电学特征:1.等级性电位,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不是“全或无”式;2.无不应期可总和(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3.衰减性传导,呈电紧张扩布(r1mm)8182(四)、兴奋(AP)的传导与局部电流 1、含义:AP一经产生可沿细胞膜传播。 神经细胞上传导的AP也称神经冲动。 2、本质:局部电流流动(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的外向电流使未兴奋部位兴奋)。 3、特点: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性 (3)、相对不疲劳性 (4)、绝缘性
23、(5)、不衰减性或“全或无”现象 4、有髓纤维传导83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传导机制:局部电流84(4)有髓纤维传导是相邻朗飞氏结区发生的局部电流,呈跳跃式传导。神经髓鞘出现是进化的表现,既能增加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又能减少能耗。8586三、组织的兴奋和兴奋性p38(一)兴奋和可兴奋细胞兴奋(excitation):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生物电反应的过程。 可兴奋细胞 :凡在受刺激后能产生AP的细胞。兴奋性(excitability) :可兴奋细胞或组织受刺激后产生反应或 Ap的能力。87(二)组织的兴奋性和阈刺激 1)刺激(stimulation):细胞所处环境因素的变化。 三要素: 刺激强度 时间
24、 强度-时间变化率 2)分类按强度分:阈刺激、阈下刺激、阈上刺激 按性质分: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精神性 88(三)、组织兴奋时的兴奋性变化1、兴奋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该组织细胞的兴奋性会立即产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绝对不应期(ARP)-相对不应期(RRP)-超常期(SNP)-低常期。绝对不应期时兴奋性为零。892、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即使给予连续快速刺激,也不会出现两个动作电位(AP)同一时间的重合,即:(1)AP(兴奋)不能融合,保证信息的正确编码。 (2)决定了细胞在单位时间内兴奋最大的次数。9091分期 对应于APNa通道 兴奋性绝对不应期 锋电位失活 0 相对不
25、应期 负后电位 (前)开始复活阈上AP小超常期负后电位 (后)逐渐复活 阈下AP大低常期正后电位 备用状态 阈上AP小9293小结: 1.AP是在RP基础上发生的一次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是兴奋的标志。 2.AP有上升支(去极化)、下降支(复极化)两个时相,或分为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 3.AP的特点: 全或无, 不衰减传导, 脉冲式。AP传导本质:局部电流流动。 4.兴奋性变化规律: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绝对不应期时兴奋性为零。94小结静息电位RPResting Potential动作电位APAction Potential定义未受刺激时膜内外恒定电位差受刺激时,膜
26、内外电位快速可逆倒转和复原的产生机制K+外流去极相Na+内流复极相K+外流K+平衡电位Na+平衡电位Na+-K+泵维持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相互关系RP是AP产生的基础95复习思考题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 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 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96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27、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7、刺激阈指的是( )A.刺激强度不变,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B.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C.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CB97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98Ap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N-M 接头处兴奋传递 Ap在骨骼肌细胞上传导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连 骨骼肌肌丝滑行收缩 局部电流流动传导局部电流流动传导电化学电传导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过程:99神经-肌肉接头概念 是由运动神经末梢与
28、骨骼肌细胞接触形成,是运动神经将兴奋传递给所支配的骨骼肌所必需的结构。100 二、N-M接头结构 神经肌细胞101N-M接头结构 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突触囊泡(含ACh)、膜上有Ca2+通道。内环境,含粘蛋白、多糖 也叫终板膜,有AChR、胆碱酯酶、Na+、K+通道等 。102神经-肌肉接头 接头间隙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接头后膜肌细胞膜接头前膜103(四)N-M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稍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R结合, Na内流 终板膜去极化EPP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
29、细胞膜动作电位 (四)N-M接头处兴奋传递过程 105、接头前膜产生兴奋(AP)、接头前膜Ca2通道开放, Ca2内流动1073.接头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 ACh释放(量子释放) 1084、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1095、终板膜对Na、K通透性 110新进展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一个重要位点,目前,关于运动性疲劳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肌细胞膜) 以及运动效应器官与运动相关感受器,而对于突触间隙的研究甚少。结论:大鼠神经肌肉接头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的下降可能与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有关。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稍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接头
30、前膜内囊泡移动、融合、破裂,囊泡中的ACh释放(量子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R结合, Na内流 终板膜去极化EPP 去极化达到阈电位爆发肌细胞膜动作电位 小结113箭毒可与ACh竞争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阻断接头传递不诱发终板电位肌失去收缩能力肌肉松弛(五)影响传递的因素114有机磷农药对胆碱酯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ACh在接头部位大量聚集中毒症状(抽搐,可用解磷定解除)(五)影响传递的因素115二、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1161171.肌原纤维和肌节:(1)肌原纤维:横纹肌细胞内含有上千条直径1- 2um、纵向排列的; (2)肌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明带暗带1/2明带
31、 = 2条Z线间的区域1182.肌管系统:横管系统:T管(肌膜内凹而成。肌膜AP沿T管传导)。 纵管系统:L管(也称肌浆网。肌节两端的L管称终池,富含Ca2+)。 三联管:T管+终池2骨骼肌细胞的收缩机制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长约1.6um,由肌球蛋白或肌凝蛋白分子聚合而成。单个呈豆芽状,1个杆和2个球形头部(横桥)。120A、肌纤蛋白:双螺旋状主体(收缩蛋白)B、原肌凝蛋白:隔开横桥与肌纤蛋白(调节蛋白)C、 肌钙蛋白:含C,T,I亚单位,是Ca2+受体 (调节蛋白)(2)细肌丝:121动因:横桥与肌纤蛋白的结合。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牵拉细肌丝朝肌节中央滑行横桥摆动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分解A
32、TP释放能量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细肌丝上的结合位点Ca2+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构型改变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终池内的Ca2+进入肌浆123124(四)兴奋收缩偶联的机制 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100100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126 等张收缩 与 等长收缩比较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张力 不变 长度 (缩短) 不变 收缩机制 有肌丝滑行 无肌丝滑行 生理意义 作外功 无外功 耗能产热 耗能产热 维持姿势 (项肌) 等张收缩 与 等长收缩比较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张力 不变 长度 (缩短) 不变 收缩机制 有肌丝滑行 无肌丝滑行 生理意义 作外功 无外功 耗能产热 耗能产热
33、维持姿势 (项肌) 等张收缩 与 等长收缩比较 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 张力 不变 长度 (缩短) 不变 收缩机制 有肌丝滑行 无肌丝滑行 生理意义 作外功 无外功 耗能产热 耗能产热 维持姿势 (项肌) 127肌肉的负荷 (二)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1281291303.肌肉收缩能力(1)含义:与前后负荷均无关的能影响肌肉收缩效能的肌肉内在特性。(2)胞质中钙的浓度、横桥ATP酶活性、能量代谢水平、功能蛋白及亚型的表达水平等。131132(1)指肌细胞收缩的叠加特性,是骨骼肌快速调节其收缩效能的主要方式(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不会总和)。空间总和多纤维总和,多根肌纤维同步收 缩产生叠加的效应。运动
34、单位时间总和频率总和,提高骨骼肌收缩频率 而产生叠加效应(单收缩、不完 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4.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收缩的总和 133单收缩(single twitch) (1)含义:肌肉受到一 次刺激,产生一个 AP,引起一次收缩。 (2)单收缩曲线:可分 为潜伏期,收缩期, 舒张期。1342,强直收缩(tetanus)(1)含义:在连续刺激下,肌肉产生单收缩的复 合。(2)类型: A.不完全强直收缩:连续刺激频率较低, 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 内,产生的曲线是锯齿状。 B.完全强直收缩:刺激频率高,落在前一 次收缩的收缩期内,曲线呈平直。(3)意义:强直收缩产生张力大,整体中骨骼肌 皆为强直收缩。平滑肌(一)分类: 1.单个单位平滑肌(内脏平滑肌):小血管、消化道、输尿管、子宫等; 2.多单位平滑肌:睫状肌、虹膜肌、竖毛肌、气道及大血管的平滑肌。(二)平滑肌细胞的结构特点一般平滑肌C呈梭形,直径2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办公机器和设备的安装保养和修理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粉屑清扫器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减压玩具产品供应链分析
- 人工智能医疗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保险领域的理赔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磁带录像机商业机会挖掘与战略布局策略研究报告
- 为建筑物涂覆防护漆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制造罐头食品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旅游业全域透视-领略市场变化引领未来发展
- 数值孔径计产品供应链分析
- 讲课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课件
- 规范网络行为课件
- 光伏星业务技能考试附有答案
- 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技师)资格认定备考题库(含答案)
- 新人教版五年级小学数学全册奥数(含答案)
- 《增强免疫力》课件
-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以产业转移为例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淀粉酒精制造中的工艺优化与控制
- 《小儿手足口病》课件
- 常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原卷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