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1页
《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2页
《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3页
《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4页
《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答李端叔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答李端叔书(宋)苏轼轼顿首再拜。闻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识处,往往见所作诗文,虽不多,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寻常不通书问,怠慢之罪,犹可阔略,及足下斩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书,又复懒不即答,顽钝废礼,一至于此,而足下终不弃绝,递中再辱手书,待遇益隆,览之面热汗下也。足下才高识明,不应轻许与人,得非用黄鲁直、秦太虚辈语,真以为然耶?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以二子为妄则不可,遂欲以移之众口,又大不可也。轼少年时,读书,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得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极谏”,故每纷然诵说古

2、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直可笑也。然世人遂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谗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足下又复创相推与,甚非所望。木有瘿,石有晕,犀有通,以取妍于人,皆物之病也。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

3、有取于此也?此事非相见不能尽。自得罪后,不敢作文字。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必喻此意。岁行尽,寒苦。惟万万节哀强食。不次。【注】斩然在疚:卧病在床。递:驿站传递。昌歜: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至于此B. 而二子独喜见誉C. 坐此得罪几死D. 必喻此意一:全见:“我”坐:因喻:明白、理解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而足下 终不 弃绝B. 不应 轻许 与人C. 辄自 喜渐 不 为人识D. 以取妍 于人九国 之师 逡巡 而不敢 进则与斗卮 酒阉竖 恐终 为其患必得 约契 以报太 子也10把

4、第 I 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轼每怪时人待轼过重,而足下又复称说如此,愈非其实。(4 分)(2)此书虽非文,然信笔书意,不觉累幅,亦不须示人。(4 分)11第 I 卷文言文中,作者对人们的赞许有哪些反应?其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5 分)参考答案8、A(应为“竟然”)9、D(A 表转折/表修饰;B 称赞/给;C 被/成为;D 均为表目的)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 123 分)10、(1)我常常惊讶(于)现在的人们过于看重我,现在您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越发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评分标准】大意正确 2 分, “怪”、“其实”翻译正确各 1 分,共 5

5、分。(2)这封回信虽然不算文章,但随心写来,不知不觉话累积成长篇了,(先生您)也不必给别人看。【评分标准】大意正确 2 分, “(此)书”、“累幅”翻译正确各 1 分,共 5 分。11、(1)不安、自嘲、反省。(2)曾因文章得罪而心有忧惧,唯恐为声名所累。【评分标准】(1)“不安”、“自嘲”、“反省”每个词 1 分,共 3 分;(2)“因文章得罪而心有忧惧”1 分,“唯恐为声名所累”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二: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亦足以仿佛其为人矣 仿佛:好像。B无一字见及 见:动词前,表示自己。C复创相推与 与:称赞。D必喻此意 喻:明白、理解。1

6、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足下终不弃绝 终苟免而不怀仁B遂欲以移之众口 曼辞以自饰C辄自喜渐不为人识 念谁为之戕贼D以取妍于人 其制稍异于前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于李端书对自己的殷殷关切而作此文,又谆谆告诫他,各人自有喜好,不必受别人的影响而对自己赞誉有加。B作者认为自己以往那些品评古今人物、纵论为政是非的策章,其实都不过是书生的泛泛空论,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恰恰是应试科举养成的毛病,实在不足称道。C谪居期间,作者唯恐为声名所累,混迹于普通百姓中间,别人不识则喜,李端书赞誉则忧,足见因写文章获罪一事对他心灵的打击很大。

7、D本文感情真挚,主要采用直抒胸臆方法,表达了自己已厌倦官场游戏,淡泊利禄声名,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三处比喻手法的运用也通俗、贴切,形象生动地传达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人 苦 不 自 知 既 以 此 得 因 以 为 实 能 之 故 至今 坐此 得 罪 几 死 所 谓 “齐虏 以 口 舌 得 官” 直 可 笑 也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 不肖为人所憎,而二子独喜见誉,如人嗜昌歜、羊枣,未易诘其所以然者。(3分)(2) 无乃闻其声不考其情,取其华而遗其实乎?抑将又有取于此也?(4分)参考答案:16A(此处“仿佛”为“揣摩大概”或“想象

8、”之意)17A(表转折,却。B介词,把;介词,用。C表被动;动词,此处为“引发”之意。D介词,从;介词,比。)18D(说“醉心田园山野的乐趣”不对,作者主要还是因文章得罪,希望混迹众生,不为人所识以避祸,联系后文,连此信也不愿示人,可知心有忧惧,始终惴惴。)19人苦不自知既以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至今坐此得罪几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 直可笑也。20(1) 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2) 您恐怕是只听到我名声没有考察我的实情,只采取了花朵没有摘取果实?还是想要从我的这些“病态”中有所收获?【文言参考译文】苏轼顿首再拜。 我)听说

9、足下的名字很久了,又常常在朋友那里读到您作的诗文,虽然见的还不算多,也足以想象您的为人了。平常没有书信往来问候, 我对您的)怠慢之罪还可以宽恕,可是等到您卧病在床了,也没有只言片语来慰问您,(这就不可饶恕了)。倒是我弟弟子由来,先捎来先生的书信,(即便如此我)又犯懒没有立即回复,(我)愚顽迟钝没有礼貌,竟到了这个地步,可是您始终不抛弃我,不和我断绝朋友关系,从驿递中再次得到您的亲笔信,(您)对待我更加尊重,看了您的信真令我脸热汗流啊。先生才华横溢见识高明,不应该轻易赞许一个人,莫非您是采纳了黄庭坚、秦观这些人的话,您真以为是这样吗?我被别人憎恨,可是唯独这两个人喜欢赞扬我,就像一个人喜欢吃昌歜

10、、羊枣,是不容易问他这样的.原因的。如果认为这两个人的口味不对,那样是不行的,可是如果把他们的口味强加为众人的口味,又更加不行了。我年少时读书写文章,不过专门为了应对科举罢了。进士及第之后,又贪得无厌,去考什么制策,我实际上有什么才能?制策的科号叫“直言极谏”,所以我常常纵论古今,评论是非,不过是来应和这个科名罢了。做人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已经得到了这个官,于是就认为自己有经天纬地的才能,所以到现在,因此犯罪几乎死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齐人娄敬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官职”,实在可笑啊!然而世上的人于是就认为我苏轼直言进谏是想要确立(与变法派)不同(的政治主张),那就错了。虚妄地谈论为政的利害得失,这

11、正是制科人的不良习气。譬如候鸟时虫自鸣自唱, 对于治理国家)哪里谈得上什么损害和帮助。我常常惊讶(于)现在的人们过于看重我,现在您又像这样称赞(我),(这就)越发不是我的真实情况了。获罪以来,我努力地封闭自己。常常穿着草鞋,驾着一叶扁舟,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与乡野的樵夫渔民一起,常常被路上碰见的醉汉推搡诟骂,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很高兴自己渐渐不被人认识了。平生亲友没有只言片语寄给我,即便我写信给他们,他们也不回复,大多还在暗自庆幸免受我连累。(在这种情况下)您又开始来赞扬我,这特别不是我期望的。树上有木瘤,石头上有晕斑,犀角有洞腔,以此来取悦于人,这都是事物的病态。被贬以来,无事可做,我默默地深自反省,回首我这三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大多都是这种病态啊。先生知道的都是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恐怕是只听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