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课件_第1页
4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课件_第2页
4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课件_第3页
4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课件_第4页
4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1 摩擦4-2 磨损4-3 润滑剂、添加剂和润滑方法 4-4 流体润滑原理简介 4-0 概述第4章 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4-1 摩擦4-2 磨损4-3 润滑剂、添加剂和润4-0 概 述 摩擦学研究相对运动的作用表面间的摩擦、磨损和润滑,以及三者间相互关系的理论与应用的一门边缘学科。 摩擦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的相互阻碍作用现象; 磨损由于摩擦而造成的物体表面材料的损失或转移; 润滑减轻摩擦和磨损所应采取的措施。4-0 概 述 摩擦学研究相对运动 机械产品的易损零件大部分是由于磨损超过限度而报废和更换的。节省能源;降低设备维修次数和费用,节省制造零件及其所需材料的费用。减少摩擦减少磨损加强润滑

2、控制摩擦、磨损,提高机器效率,减少能量损失,降低材料消耗,保证机器的可靠性。世界上使用的能源大约有 1/31/2 消耗于摩擦。 机械产品的易损零件大部分是由于磨损超过限度而报废和更 “机械说” 摩擦原因是表面微凸体的相互阻 碍作用; “分子说” 摩擦原因是表面材料分子间的吸 力作用;一、摩擦的机理 “机械分子说” 两种作用均有。4-1 摩擦 “机械说” 摩擦原因是表面微凸体的相互阻 “分子说二、摩擦的分类内 摩 擦:在物质的内部发生的阻碍分子之间相对 运动的现象。外 摩 擦:在相对运动的物体表面间发生的相互阻 碍作用现象。静 摩 擦: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的摩擦。动 摩 擦:在相对运动进行中的摩擦

3、。滑动摩擦:物体表面间的运动形式是相对滑动。滚动摩擦:物体表面间的运动形式是相对滚动。二、摩擦的分类内 摩 擦:在物质的内部发生的阻碍分子之间相对1. 干摩擦 两零件表面直接接触后,因为微观局部压力高而形成许多冷焊点,运动时被剪切。 不允许出现干摩擦!三、 滑动摩擦状态 功耗 磨损 温度 烧毁机件 vv1. 干摩擦 两零件表面直接接触后,因为微观局部2. 边界摩擦 运动副表面有一层厚度1 m的薄油膜,不足以将两金属表面完全分开,当有相对运动时,其表面微观高峰部分仍将相互擦搓。比干摩擦的磨损轻,f 0.1 0.3v2. 边界摩擦 运动副表面有一层厚度1 m的薄油v 有一层压力油膜将两金属表面隔开

4、,彼此不直接接触。是理想的摩擦状态。3. 流体摩擦摩擦和磨损极轻,f 0.001 0.01 v 有一层压力油膜将两金属表面隔开,彼此不直接接触。是4. 混合摩擦 v 混合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擦和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混合摩擦能有效降低摩擦阻力,其摩擦系数比边界摩擦时要小得多。4. 混合摩擦 v 混合摩擦是指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 f n/p o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液体摩擦摩擦特性曲线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在工程实际中很难区分,常统称为不完全液体摩擦。摩擦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微纳米摩擦学理论可实现: f 0.001 超润滑摩擦状态。 f n/p o边界摩擦混合摩擦液体摩擦摩擦特性曲线边界磨损由于摩擦而导

5、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迁移。4-2 磨损后果降低机器的效率和可靠性,甚至促使机器提前报废。一、磨损的过程磨损由于摩擦而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丧失或迁移。4-2机器的寿命磨损曲线 磨合阶段 磨损量时间 稳定磨损阶段 磨损过程大致如图所示: 磨合阶段包括摩擦表面轮廓峰的形状变化和表面材料被加工硬化两个过程。稳定磨损阶段零件在平稳而缓慢的速度下磨损。机器的寿命磨损曲线 磨合阶段 磨损量时间 稳定磨损阶段 磨机器的寿命磨损曲线 磨合阶段 磨损量时间剧烈磨损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剧烈磨损阶段在经过稳定磨损阶段后,零件表面遭到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引起额外的动载荷和振动。零件即将进入报废阶段。 设计机器

6、时,要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期、推迟剧烈磨损期的到来。机器的寿命磨损曲线 磨合阶段 磨损量时间剧烈磨损阶段 稳定磨粒磨损 二、磨损的分类: 疲劳磨损 粘附磨损 冲蚀磨损 腐蚀磨损 微动磨损 磨损类型 按磨损机理分 按磨损表面外观可分为 点蚀磨损 胶合磨损 擦伤磨损 磨粒磨损 二、磨损的分类: 疲劳磨损 粘附磨损 冲蚀磨损 也称胶合,当摩擦表面的轮廓峰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由于瞬时的温升和压力发生“冷焊”后,在相对运动时,材料从一个表面迁移到另一个表面,便形成粘附磨损。严重的粘附磨损会造成运动副咬死。1. 粘附磨损 也称胶合,当摩擦表面的轮廓峰在相互作用的各点处由于瞬 也简称磨损,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

7、游离硬颗粒(如空气中的尘土或磨损造成的金属微粒)或硬的轮廓峰尖在软材料表面上犁刨出很多沟纹时被移去的材料,一部分流动到沟纹两旁,一部分则形成一连串的碎片脱落下来成为新的游离颗粒,这样的微粒切削过程就叫磨粒磨损。2. 磨粒磨损 也简称磨损,外部进入摩擦面间的游离硬颗粒(如空气中 也称点蚀,是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交变的摩擦力作用下,反复变形所产生的材料疲劳所引起的机械磨损。 点蚀过程:产生初始疲劳裂纹扩展 微粒脱落,形成点蚀坑。 3. 疲劳磨损 也称点蚀,是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交变的摩擦力作用4. 冲蚀磨损 冲蚀磨损包括流体磨粒磨损和流体侵蚀磨损。 流体磨粒磨损是指由流动的液体或气体中所夹

8、带的硬质物体或硬质颗粒冲击零件表面所引起的机械磨损。利用高压空气输送型砂或高压水输送碎石时,管道内壁所产生的机械磨损是实例之一。 流体侵蚀磨损是指由液流或气流的冲蚀作用引起的机械磨损。4. 冲蚀磨损 冲蚀磨损包括流体磨粒磨损和流体侵蚀磨损。 5. 机械化学磨损(腐蚀磨损) 当摩擦表面材料在环境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下引起腐蚀,在摩擦副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磨损即为腐蚀磨损。氧化磨损是最常见的腐蚀磨损。 6. 微动磨损(微动损伤) 是指摩擦副在微幅运动时,由粘附磨损、磨粒磨损、机械化学磨损和疲劳磨损共同形成的复合磨损。微幅运动可理 解为不足以使磨粒脱离摩擦副的相对运动。 5. 机械化学磨损(腐蚀磨损)

9、当摩擦表面材料在环境的一、 润滑剂 作用:降低摩擦功耗、减少磨损、散热降温、缓冲吸振、防锈等。分类液体润滑剂润滑油半固体润滑剂润滑脂固体润滑剂石墨等气体润滑剂空气4-3 润滑剂、添加剂和润滑方法 一、 润滑剂 作用:降低摩擦功耗、减少磨损、散热降温、缓冲1. 润滑油 矿物油来源充足、成本低廉、稳定性好、因而应用最广。种类有机油动、植物油矿物油石油产品 化学合成油 重要指标,粘度值越高,油越稠,反之越稀; 粘度的种类动力粘度运动粘度条件粘度1)粘度定性地定义为润滑油的流动阻力。1. 润滑油 矿物油来源充足、成本低廉、稳定性好A A、B两板之间充满了液体,B板静止,A板水平移动速度为v。由于液体与

10、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A板表面的液体速度为v,而B板表面的液体速度为0。两板之间的速度呈线性分布。oxyydyduB动力粘度指液体层与层之间摩擦切应力。A A、B两板之间充满了液体,B板静止,A板水平移动速A液体层与层之间摩擦切应力:流体中任意点处的切应力与该处的速度梯度成正比。液体的动力粘度,简称粘度量纲:力时间/长度2单位: N s /m2 (Pa s) 称为泊 。或厘泊:1P=1 dyn s /cm2 实验结果: oxyydyduB牛顿提出的粘性定律 1泊=100厘泊A液体层与层之间摩擦切应力:流体中任意点处的切应力与该处的速 工程中常用动力粘度与同温下该液体密度的比值表示粘度,称为运动粘

11、度。 = 单位: m2 / s 称为斯St:cm2 /s 或厘斯cSt:1St=100 cSt 运动粘度v GB/T314-1994规定采用润滑油在40C时的运动粘度中心值作为润滑油的牌号。 工程中常用动力粘度与同温下该液体密度的比值表示粘常用润滑油的主要性能名 称全损耗系统用油GB443-89汽轮机油GB11120-89代 号40 的粘度mm2/sL-AN7 6.127.48 -10 110凝点 C闪点(开式) C用于高速底负荷机械、精密机床、纺织纱锭的润滑和冷却。普通机床的液压油。用于一般滑动轴承、齿轮、蜗轮的润滑用于重型机床导轨、矿山机械的润滑。用于汽轮机、发电机等高速高负荷轴承和各种小

12、型液体润滑轴承L-AN100 90110 0 210L-AN10 9.011.0 -10 125L-AN15 13.516.5 -10 165L-AN32 28.832.2 -10 170L-AN46 41.450.6 -10 180L-AN68 61.274.8 -10 190L-TSA32 28.835.2-7 180L-TSA46 41.450.6主要用途常用润滑油的主要性能名 称全损耗汽轮机油代 号40 条件粘度E 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种规格的粘度计,通过测定润滑油穿过规定孔道的时间来进行度量的粘度。常用的有: 恩氏度( Et) 中国惯用 赛氏通用秒(SUS)美国惯用 雷氏秒 英国惯

13、用 条件粘度E 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某种规格的粘度运动粘度vt与条件粘度之间E的换算关系: 运动粘度vt与条件粘度之间E的换算关系: 润滑油的特性: 粘温相关性:粘温曲线 温度 t 压力p 但p 10 Mpa时,变化很小,可忽略。 0.080.070.060.050.040.030.020.0130405060708090几种不同牌号润滑油粘温曲线 润滑油的牌号与运动粘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如牌号为L-AN10的油在40时的运动粘度大约为10 cSt。润滑油的特性: 粘温相关性:粘温曲线 温度 t 选用原则:载荷大、温度高的轴承,宜选用粘度大的油;载荷小、转速高的轴承,宜选用粘度小的油; 粘度值

14、的大小不仅影响摩擦副的运动阻力,而且对润滑油膜的形成及承载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选用原则:载荷大、温度高的轴承,宜选用粘度大的油;载荷小2)润滑性(油性) 润滑性是指润滑油中的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吸附形成一层边界油膜,以减小摩擦和磨损。润滑性愈好,吸附能力愈强。对于那些低速重载或润滑不充分的场合,润滑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润滑性(油性) 润滑性是指润滑油中的极性分子3)极压性 极压性能是润滑油中加入含硫、氯、磷的有机极性化合物之后,油中的极性分子在金属表面生成抗磨、耐高压的化学反应边界膜的性能,它在重载、高速、高温条件下,可改善边界润滑性能。3)极压性 极压性能是润滑油中加入含硫、氯、磷的4

15、)闪点 润滑油在标准容器中加热所蒸发的油气,遇火焰即能发出闪光时的最低温度。是衡量油易燃性的指标。对于在高温下工作的机器,这是一个重要参数。一般要求工作温度比油的闪点低 3040 。4)闪点 润滑油在标准容器中加热所蒸发的油气,遇5)凝点 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再自由流动时所达到的最高温度。它是润滑油在低温下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机器在低温下的启动性能和磨损情况。5)凝点 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再自由流动时所6)氧化稳定性 从化学意义上讲,润滑油是不活泼的。但当它们暴露在高温气体中时,也会发生氧化并生成硫、氯、磷的酸性化合物。这是一种胶状沉积物,不但腐蚀金属,而且加剧零件的磨损。6

16、)氧化稳定性 从化学意义上讲,润滑油是不活泼的2. 润滑脂 润滑油与各种稠化剂(钙、钠、铝、锂等金属皂)混合稠化而成。优点:密封简单、不需要经常添加、不易流失;对速度和温度不敏感,适用范围广。缺点:摩擦损耗较大、机械效率低,不适宜高速场合。2. 润滑脂 润滑油与各种稠化剂(钙、钠、铝、锂等金属润滑脂的种类:钠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铝基润滑脂钙基润滑脂 分类 润滑脂的种类:钠基润滑脂锂基润滑脂铝基润滑脂钙基润滑脂 分类1) 钙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但耐热能力差,工作温度不宜超过 5565 。2) 钠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但抗水性较差,工作温度可达 120 。由于它能与

17、少量水乳化,从而保护金属免遭腐蚀,比钙基脂有更好的防锈能力。 1) 钙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但耐热3) 锂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既能抗水,又耐高温,而且有较好的稳定性,是一种多用途的润滑脂。工作温度不宜超过 145 。4) 铝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具有良好的抗水性,对金属表面有高的吸附能力,故可起到良好的防锈作用。3) 锂基润滑脂 这种润滑脂既能抗水,又耐高温,而且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是: (2) 滴点:决定工作温度。 (1) 锥入度:反映其稠度大小。 除了上述的润滑油和润滑脂以外,还有一种固体润滑剂,如石墨、二硫化钼等,适用于润滑油不能胜任工作的场合,如高温、低速、重载。润滑脂的

18、主要质量指标是: (2) 滴点:决定工作温度。 使用方式:调和在润滑油中;涂覆、烧结在摩擦表面形成覆盖膜;混入金属或塑料粉末中烧结成型。使用方式:调和在润滑油中;涂覆、烧结在摩擦表面形成覆盖膜油性添加剂 种类添加剂为了改善润滑剂品质和性能而添加的物质。二、添加剂 非极压油软化温度t/ 摩擦系数 f含脂肪酸和极压添加剂的油含脂肪酸的油含极压添加剂的油作用提高油性、极压性、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性能。 极压添加剂分散净化剂消泡添加剂抗氧化添加剂降凝剂增粘剂油性添加剂 种类添加剂为了改善润滑剂品质和性能而添加的物质润滑油润滑在工程中的应用最普遍,其供油方式有:三、润滑方法润滑方式 人工给油; 油杯滴油;

19、浸油润滑、飞溅给油;用油泵强制润滑和冷却。低速传动高速传动1. 油润滑润滑油润滑在工程中的应用最普遍,其供油方式有:三、润滑方法润滴油润滑 浸油润滑 滴油润滑 浸油润滑 压力循环润滑 油泵冷却器甩油环飞溅润滑 压力循环润滑 油泵冷却器甩油环飞溅润滑 潘存云教授研制潘存云教授研制针阀式油杯潘存云教授研制压注式油杯油芯油杯润滑装置 潘存云教授研制潘存云教授研制针阀式油杯潘存云教授研制压注式油油环润滑 油环润滑 2. 脂润滑 脂润滑只能间歇供应润滑脂。也可使用油枪向轴承补充润滑脂。旋盖式油杯2. 脂润滑 脂润滑只能间歇供应润滑脂。也可使用油枪向轴一、流体动力润滑 4-4 流体润滑原理简介 流体动力润

20、滑是指两个作相对运动物体的摩擦表面,借助于相对速度而产生的粘性流体膜将两摩擦表面完全隔开,由流体膜产生的压力来平衡外载荷。一、流体动力润滑 4-4 流体润滑原理简介 流体动FFFF 先分析平行板的情况。板B静止,板A以速度向左运动,板间充满润滑油,无载荷时, 液体各层的速度呈三角形分布,进油量与出油量相等,板A不会下沉。但若板A有载荷时,油向两边挤出,板A逐渐下沉,直到与B板接触。 v F 两平行板之间不能形成压力油膜! BAFFFF 先分析平行板的情况。板B静止,板A以速度向左 如两板不平行板。板间间隙呈沿运动方向由大到小呈收敛楔形分布,且板A有载荷, 当板A运动时,两端速度呈虚线分布,则必

21、然进油多而出油少。由于液体实际上是不可压缩的,必将在板内挤压而形成压力,迫使进油端的速度往内凹,而出油端的速度往外鼓。进油端间隙大而速度曲线内凹,出油端间隙小而速度曲线外凸,进出油量相等,同时间隙内形成的压力与外载荷平衡,板A不会下沉。这说明了在间隙内形成了压力油膜。这种因运动而产生的压力油膜称为动压油膜。各截面的速度图不一样,从凹三角形过渡到凸三角形,中间必有一个位置呈三角形分布。 如两板不平行板。板间间隙呈沿运动方向由大到小呈收敛楔形动压油膜因运动而产生的压力油膜。 v vvh1aah2ccvvFpmax动压油膜因运动而产生的压力油膜。 v vvh1aah2c形成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两工件之间的间隙必须有楔形间隙;两工件表面之间必须连续充满润滑油或其它液体;两工件表面必须有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润滑油从大截面流进,从小截面出来。形成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两工件之间的间隙必须有楔形间隙;F Fy =F Fx 0 Fy =F Fx = 0应用实例:向心滑动轴承动压油膜的形成过程:静止爬升将轴抬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