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青瓷 中国陶瓷简史_第1页
三国两晋青瓷 中国陶瓷简史_第2页
三国两晋青瓷 中国陶瓷简史_第3页
三国两晋青瓷 中国陶瓷简史_第4页
三国两晋青瓷 中国陶瓷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陶瓷简史之瓷器的童年- 正处于汉末三国战后恢复期,之中又夹着一段五胡十六国,致使战乱频频,农业及手工业生产遭到很大打击,瓷业生产开展也处于一个相对停顿的状态,乏善可陈。但因东南一带瓷场相对较为稳定,一些瓷场仍在持续生产,也烧制出一些精彩的产品。我们现今所看到的两晋瓷器通常为褐色胎或灰白胎,磁化程度相对较高,器身厚重沉实。施釉工艺正处在转变期,故有的产品釉水润泽细密但有的产品釉水却稀薄干涩。此时技术上仍未能完全妥善地 处理去掉釉料中所含的铁元素,故釉面仍以青黄色或黑色为主。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制瓷工匠们较为注意产品的外观装饰,运用了多种手段来美化其产品,有的器物直到今天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如东晋

2、浙江德清窑的黑釉器,浅灰胎或褐红胎,黑釉滋润凝厚而显得十分饱满,釉色漆黑亮泽,器型简单生动,折转处圆润流畅,非常耐看。浙江东部窑场生产的各种青瓷羊,青釉擗邪和兽型虎子等瓷塑,其造型工艺及装饰艺术都已到达相当高的水平。 三国两晋时期公元220-420年名作赏析 通高25厘米 腹径44厘米 口径28厘米 底径29厘米 一九九一年八月湖北省鄂钢饮料厂一号墓出土,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藏青瓷簋形器,与青瓷香薰同时出土于孙将军邻的墓中,可单独使用,亦可相叠,簋形器盛装燃烧料,器型敛口,口沿内收,短斜肩、鼓腹,下腹微内收,底有斜圈足,肩部有对称椭圆形半圆耳。有盖扣于口沿之上,盖上有三道弦纹,中有一金爪形钮,使

3、用时可移置于香薰口沿之上。从口沿至肩部饰有7cm宽度的小方格印纹带,圈足周饰菱形划纹带,为青瓷器中少见之器。三国 青瓷薰炉 高2厘米 口径13.5厘米 浙江省嵊县浦口镇四村永安六年墓,出土浙江省嵊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盖作斜面顶,钮已残缺,尊呈筒形,腹部上下模印两周斜网格纹。由于该器出土自纪年墓,因此为这种盛行于西晋网格纹的出现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上下网格纹中间贴有三尊佛像和三个铺首,相互间隔。平底下有三个兽形足。 三国 青瓷印贴网络铺首纹三足盖尊 高9.6厘米 口径23.7厘米 一九六五年三月浙江省绍兴县嘉会乡荣江村出土 ,浙江省绍兴市文物管理处藏 直口,宽沿,腹稍显外弧,上部模印一周斜网格

4、纹,左右各贴一个衔环铺首。底部为三个形象威猛的兽形足。 三国 青瓷印网络贴衔环铺首三兽面足折沿洗高9.8厘米 口径18厘米 底径13.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圆唇外卷,敞口,浅腹,高圈足。外壁刻划两道凹纹。釉青黄,施釉不匀,开细碎纹片。内底留有四点支烧痕迹。 三国 青瓷簋 通高15.5厘米 长26.6厘米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湖北省鄂城钢铁厂综合原料厂出土 ,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藏 虎子通体施青釉,均匀、透亮,而开密纹片。虎子的口部饰张牙露齿的虎首,背上有一昂头子虎作提梁,尾端有铺首装饰,腹部两边各有虎纹作装饰,线条流畅,深浅适中,清晰可见。束腰,前后腿部鼓出,并刻有虎纹,四足作蹲状,显示出精悍凶猛

5、,实为六朝青瓷虎子这一器型中的上乘之作。三国 青瓷虎子 高6.1厘米 口径10.5厘米 底径5.2厘米 上虞百官镇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器体作碗形,器腹前堆塑飞鸟,鸟首圆头尖嘴似鸽,作回首顾盼状,双翅舒展紧贴于腹,两足悬空,器腹后附上鸟尾。首尾照应,构思巧妙,是一件融装饰和实用为一体的精品。三国 青瓷鸽形杯 高11.5cm,长17.5cm。西晋越窑青釉狮子烛台 高23.7厘米 口径10.6厘米 一九七六年绍兴市南池上谢墅碗子墩出土 ,故宫博物院藏椭圆形口连阔颈,小折肩,腹部饱满,圈足外撇。肩下方印花装饰,由圆圈、菱格、三角组成带状花纹环围一周,其上,置四个兽首衔环系。圈足上亦印圆圈、菱格、三

6、角纹。印纹在青绿色亮釉下显露清晰。此器为仿商青铜提梁卣式样烧制,造型古雅,工艺精细,为稀世之作。西晋 青瓷卣 东晋 德清窑黑瓷双系鸡首壶高24厘米 口径9.2厘米 底径12.5厘米 一九八年一月江苏省云台山大村制砖厂出土,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藏 壶盘口、细颈、无肩、腹圆鼓,壶身肥大,呈球状,无足平底,腹底部露胎,胎呈灰色,施黑釉,釉面不均匀,有漏釉,开片纹,龙形把手,上端联于盘口沿,下端联于壶上腹,鸡首形的流,长颈高冠,圆腹上方两边有对称的桥形钮。谤据龙把鸡首壶的造型及黑釉的特点,该器为典型的东晋德清窑产品。高22厘米 口径10.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该壶洗口、细颈、斜肩、圆腹、平底。肩一侧有流

7、,作卷角,圆眼,口微启,额下有撮须的羊头形,中空与腹相通;俗称羊头壶“。与之相对的另一侧有曲柄连于口部。壶两边各置一横系,壶通体施青绿色釉,在壶口、羊头及系上点以褐斑,羊头上的褐色双睛很提神,西晋盛行的带状印纹已消失,被划于肩部的双弦纹代替,形成了装饰简朴,以褐斑为特点的新风格。东晋 青瓷点褐彩双系羊首壶 高8厘米 口径2.3厘米 底径5厘米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金华市古方砖瓦厂出土,浙江省金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小筒形口,扁鼓腹,底小而略内凹,蛙嘴紧闭,双眼圆睁而直视前方,饱满有力的四肢作蹬跃前的弯曲状,形象地表现了青蛙捕食前的形态,而背腹上所施的淡青色釉和肚子处的灰白色胎,更使其显得栩栩如生。

8、蛙盂是三国、两晋时期的水注类器物,以三国至西晋中期以前的造型为优美,晚期那么显得僵硬呆板。西晋 青瓷蛙盂 高14.8厘米 口径10.6厘米 一九七零年十月湖北省鄂钢六三零工地出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青瓷唾壶,喇叭口,矮束颈,扁圆腹,腹下内收,圈足外撇,肩腹际饰两周刻划弦纹,腹部排列六处模印堆贴纹饰,一为仙人骑神默,一为祥云朱雀,两者间隔而置,两两相对,装饰效果颇类浮雕。除器底外,通体施青黄釉。青瓷唾壶,是用以唾痰的卫生器,六朝时盛用此器,故在六朝墓葬中多有出土。晋人裴启于?语林?中记述:“王大将军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坜,志在千里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尽缺。唐人独孤及对此有诗云:“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西晋 青瓷浮雕唾壶 高27.9厘米 口径1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