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第五版)第十一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_第1页
经济法基础(第五版)第十一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_第2页
经济法基础(第五版)第十一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_第3页
经济法基础(第五版)第十一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_第4页
经济法基础(第五版)第十一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法基础(第五版)第十一章 劳动合同法目录 学习目标引导案例第一节劳动合同法概述第二节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内容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第四节集体合同、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第五节劳动争议的解决第六节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和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及规定的基本制度;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及终止的法律规定;掌握劳动合同法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制度及权利救济的措施。学习目标【引导案例】张某是网络公司技术部门的一名员工,2010年与该公司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2012年来,张某所在的公司为摆脱困境,决定采取减人增效

2、的办法。经与企业工会协商,公司职代会通过了一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案,其中规定:公司提出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在方案公布后一周内书面同意与公司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在法定经济补偿金之外再给予额外奖励金。方案公布一周后,张某才向公司递交了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意见书,并要求公司按规定支付法定经济补偿金和额外奖励金。公司表示张某提交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意见时超过了公司规定的期限,公司可以同意与张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同意支付经济补偿金和额外奖励金,双方于是发生争议。请问张某与公司的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后,张某是否可以要求公司支付额外奖励金和经济补偿金?第一节 劳动合同法概述一、劳动合同与劳动合同法(

3、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可以说,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这里所说的劳动关系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事业单位等)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二)劳动合同的法律特征劳动合同除具有合同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本身的法律特征1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2劳动合同的内容具有明确性3劳动合同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三)劳动合同法立法概况众所周知,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关系最基本的法律形

4、式;在法律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是夯实劳动关系基础的必然要求。尽管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劳动合同制度改革试点,1995年1月1日施行的劳动法正式确立了劳动合同制度,全国陆续开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劳动合同制度实施情况并不理想。为此,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方案于2012年12月28日通过,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是自劳动法颁布实

5、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第2条规定的适用范围包括: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等组织(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劳动合同法。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3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

6、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4。非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工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执行。二 劳动合同的订立(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1、合法原则2、公平原则3、平等自愿原则4、协商一致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二)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1、劳动者劳动者是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的自然人。常常也被称为职工、工人和雇员。劳动法律关系所涉

7、及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作为劳动者,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下列条件:需年满16周岁(只有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录用人员可以例外);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又称用工单位,常常也被称为企业主、资方、雇主、雇佣人等。我国在法律上被统一称为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对劳动者承担有关义务者。用人单位应有用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

8、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三)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四)劳动合同的种类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我国劳动合同以劳动期限为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又称为定期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

9、与用人单位约定了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合同即行终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又称不定期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它一般适用于完成单项工作任务、项目承包方式完成承包任务、季节性原因临时用工的劳动合同等。四、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合同

10、的内容可分为必备条款和约定条款。必备条款是劳动合同一般应当具有的条款;约定条款是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的条款。(一)必备条款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3.劳动合同期限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6.劳动报酬7.社会保险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二)约定条款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框架下约定以下事项:1.试用期2.服务期与培训3.保守秘密六、劳动合同的效力劳动合同的

11、效力根据效力的有无,可分为劳动合同的生效和劳动合同的无效。(一)劳动合同的生效 劳动合同的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劳动合同一定生效。劳动合同法第16条对劳动合同的生效作出了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二)劳动合同的无效劳动合同的无效,是指由当事人订立,但严重缺乏合同生效要件国家不予承认其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分为全部无效和部分无效。劳动合同法第26条对劳动合同的无效作出了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

12、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的后果是,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1.劳动合同履行的概念及原则劳动合同履行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依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完成各自义务的过程。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劳动合同履行的原则主要有: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协作履

13、行原则亲自履行原则(1)用人单位变更名称等时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法第33条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这是因为这些事项的变更未改变用人单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性质。(2)用人单位合并或分立时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这是因为用人单位的合并、分立,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变更后的用人单位享有和承担。(二)劳动合同的变更1.劳动合同变更2劳动合同变更的原因(1)基于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2)基于情势变更3劳动合同的变更形式(

14、三)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之前,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行为。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1)劳动者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2)劳动者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3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1)用人单位即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2)用人单位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3)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4)解除劳动合同的消极条件。(四)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它有

15、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包括劳动合同解除。我国劳动合同法上的劳动合同终止采狭义规定,不包括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法第4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1)劳动合同期届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三)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经济补偿1.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是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在劳动者无过错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而依法应给予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也称经济

16、补偿金。2.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1)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的;(2)劳动者符合随时通知解除和不需事先通知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的;(3)用人单位符合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情形而解除劳动合同的;(4)用人单位符合可裁减人员规定而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5)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6)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的;(7)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终

17、止劳动合同的;(8)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其他情形。六 集体合同、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一)集体合同的一般规定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协约,是指用人单位与企业职工一方为规范劳动关系而订立的,以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为中心内容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当事人不同。集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分别是代表职工的工会和用人单位,而劳动合同当事人为单个劳动者和用人单位;(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内容针对用人单位内的全体劳动者的共同权利义务为内容;(3)目的不同。集体

18、合同的目的是为了在其效力范围内规范劳动关系;(4)效力不同。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一般高于劳动合同的效力;(5)此外,在形式和适用范围等方面也有区别。(二)集体合同的特殊规定1专项集体合同专项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企业职工一方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集体协商的某项内容签订的专项书面协议。2行业性集体合同和区域性集体合同行业性集体合同,主要指在一定地域的一定行业内,由地方工会或者其他行业性工会联合组织与一定行业的企业代表,为保护行业内的全体劳动者合法权益就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事项所协商订立的集体合同。(三)劳务派遣的概念和特征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

19、,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工给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四)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1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2用工单位3劳动者

20、(五)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用工形式。非全日制用工,是全日制用工的一种补充用工形式,它可以建立多重劳动关系。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六)对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制1劳动合同的形式劳动合同法第69条第1款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2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21、。3.特殊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终止用工时用人单位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七、 劳动争议的解决(一)劳动争议解决概述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是由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和相互衔接的争议处理程序共同构成的解决劳动争议的制度体系。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解决体制大致概括为“一调一裁二审”,对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实行有限制的“一裁终局”。(二)劳动争议协商和解制度发生劳动争议后,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如果协商不成,则可以直接进入劳动争议的法定解决程序。和解协议不具备法律约束力,但对

22、支付工资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特定事项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三)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争议调解指的是基层群众组织对发生的劳动争议以协商方式,使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纠纷。劳动争议调解由基层群众性组织承担。调解的程序是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调解组织经审查申请后,由调解组织主持召开调解会议,基于事实依法在当事人之间调和。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调解协议的效力经调解达成协议后,调解协议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一方当事人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调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因支付拖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事

23、项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在协议约定期限内不履行的,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书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自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15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四)劳动争议仲裁1、劳动争议仲裁概述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当事人将劳动争议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其对双方的争议进行处理,并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从而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具有公正性、及时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劳动争议仲裁是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前提条件,如果不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法院是不予受理的。2、劳动争议仲裁机构(1)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组成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包括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及其办事机

24、构、仲裁庭以及仲裁员。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其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2)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管辖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3)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受理范围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2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3、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对仲裁的程序进行了规范。具体程序为:(1)申请和受理。(2)开庭准备。(3)审理。(4)裁决。(五)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劳动争议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

26、最终程序。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享有对劳动争议的诉讼管辖权。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审理,一般案件适用普通一审程序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法院审理的对象主要是劳动权利义务。八 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一)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1.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2.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

27、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4.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5.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6.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

28、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7.劳动合同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8.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9.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未

29、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10.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二)劳动者的法律责任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主要有:1.劳动者的过错导致合同无效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2.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3.劳动者尚未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又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等。(三)其他主体的法律责任1. 劳务派遣单位的法律责任2.非法用

30、工单位的法律责任3. 发包的组织与个人承包经营者的法律责任4.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一、社会保险法概述(一)社会保险概念界定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劳动者、企业(雇主)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因年老、工伤、疾病、生育、残废、失业、死亡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劳动者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个项目。第二节 社会保险法(二)社会保险特征社会保险和其他保险经济行为相比较,有

31、以下基本特征:1.社会共济。2.责任分担。3.国家干预和主导。(三)社会保险作用1.防范风险,包括人身风险与工作风险。2.维稳功能。3.利于实现社会公平。4.利于劳动力的再生产。(四)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于2010年10月28日通过,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在保持对经济发展高度关注的同时,对民生的关注已经提高到更高的立法层面。所谓的社会保险法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业时获得物质帮助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二、社会保险的内容社会保险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做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是我国社会保障涵盖面最全面的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一)基本养老保险 该法总结二十多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经验,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基本模式、资金来源、待遇构成、享受条件和调整机制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规范,并规定了病残津贴和遗属抚恤等制度。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这一重大实践的进展情况,该法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主要制度作出规范。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指缴费达到法定期限且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国家和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年老者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的社会保险制度,其目标是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