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史08中4第7_第1页
城市建设史08中4第7_第2页
城市建设史08中4第7_第3页
城市建设史08中4第7_第4页
城市建设史08中4第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七讲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城市(一)社会及城市发展概况、明南京、明中都凤阳、明清北京2社会背景(明代)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统治,1368年明朝建立。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其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朝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商品流通发展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代版图(一)3社会背景(明代)明代采取了高度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活和发展农业的种植,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等,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全国大中小城市及众多城镇的兴起与发展。明代版图(二)4社会背景(明代)明代采取了高度中央集权的

2、方式,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属皇帝;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活和发展农业的措施,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技术,耕地面积增加显著;海外贸易也有发展,明代初年郑和七次下西洋;明中叶以丝织业、棉纺业生产为代表的生产工具改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私营较大的手工业作坊和雇佣劳动力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商业资本流通量大,白银成为广泛使用的货币。5明朝在城市建设上有三个显著特点:修筑城墙:明朝初年为防止外来的侵略,全国曾出现一个筑城高潮,城墙的普遍加固重要原因是由于火炮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运用,对城防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建王府或王城:在城市的修建和改建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城市新建或改建

3、王府或王城;这种王府或王城规格上次于都城的宫城,但布局完全按照王城的规则,即前朝后寝和宫殿建筑群的轴线布局方式。明代中期还加强了边防重镇和防御城堡的修建,为解决军队驻屯,修建了大量卫所城市;6社会背景(清代)清朝同样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恢复生产、发展商业的措施,如招民垦荒、治理河流、“圣世滋丁,永不加赋” 等;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桑茶、棉花、烟草等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资本主义的萌芽也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清王朝的物质基础。清朝版图72、清朝城市建设情况 在清代初期由于统治尚不稳定,城市建设较少,都城及宫殿完全沿用明朝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在清代有了一定发展,城市的票号、典当

4、活跃,对一些城市有一定影响; 清代由于统治阶级制造民族矛盾,在一些重要的府州城市(地方性统治中心)往往另建有单独城墙的设防城堡,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城满城,一般与城市其他部分有城墙相隔。 83明清时期城市建设的其他情况封建社会城市经济有较大发展,在全国出现了大量的商业、手工业城市,城市发展较快,出现关厢地区;明清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有规划,城市集中居封建官僚、贵族、地主、商人,并有一些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的劳动人民;明代初年海外贸易一度繁荣促进了广州、扬州、宁波等发展,中叶后倭寇影响使海外贸易受阻;城市园林兴盛,在江南地区尤为集中。城镇数量增加,众多小城镇兴起,且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体系不断完善。9明清时期

5、众多小城镇兴起的原因由于商品经济发达,农业发展迅速,农村人口急速增长,原来在唐宋时期形成的为数有限的农村市镇已远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小城镇有很大的发展。市镇规模也迅速扩大,并根据所处区位和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形成了棉纺织与贸易中心、蚕丝及丝织业贸易中心、米粮贸易中心、盐业中心及港口城镇等许多专业性市镇。 10二城市建设1、明清南京:历史上南朝、南唐均在此建都,唐代设畀州,北宋设立江宁府,南宋改为建康,设为行都。元朝末年朱元璋在此设应天府;明代初年朱元璋统一全国,定都开封为北京,应天府为南京;后废开封,定南京为京师。后来由于不便对北方边防管理,朱元璋死后明成祖迁都北京。 11明代南

6、京的发展分五个阶段定都前着重于军事、农业;设应天府,修建城墙、宫殿、太庙和祭祀建筑;开封、南京、中都三都并建。开封以军事为主,为抵御西北元朝残留的军事力量,中都为朱元璋的故乡,计划建设为都城,南京为朱元璋创业之地,经济中心、基础较好。定都南京,再次进行大规模建设;迁都北京 ,南京为陪都,称为留都。12明南京城市格局外城 明代的南京城包括外城、应天府城、皇城三重。 外城主要是从防御需要出发,在应天府外围,利用部分天然土坡筑城,其范围西北直达江边,东包括钟山,南过雨花台。外城与应天府城之间是耕地和村落。13明南京城市格局应天府城应天府城即为现在的南京城,由于地形限制和防御要求,城墙修建成不规则形,

7、用巨大石条在山岩上砌筑,有城门13座,城桓十分坚固,。应天府城内分为皇城、居民市肆和西北部军营三区。市肆区自南唐以来已形成的地区,南部临秦淮河。秦淮河一带商业繁荣。 14明南京城市格局皇城皇城在城东南部,呈方形,完全继承了历代都城的规划布局制度而又有发展;城南沿中轴线两侧布置有政权的府、部机构。宫城位于皇城之中,呈方形,左右有太庙和社稷坛,位于宫城南面大门的东西两侧。 15街巷制、市肆地区应天府城内有规则方整的皇城、宫城区和反映商业及手工业自发成长的市肆区。市肆区自南唐以来已形成,其南部连接秦淮河,秦淮河一带为繁荣的商业中心。南京采取街巷制,以户籍管理居住地带,按职业划分居住地带。16明清时期

8、南京城建设特点中国古代城市中典型的不规则都城,顺应地形,从防御角度出发;皇城、宫城为中国的传统形式规则的方形,有中轴线,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南京历代建都,应天府是在历史基础上改建而成,因而整个城市布局不完整,分三个区,相互联系不紧密;南京城在自然地形环绕中,建筑、环境、山水融为一体,城市环境优美,山水相融。 172、中都风阳规模宏大,规划有宫城、皇城,中都城三道城;宫城方形,各边一门,四角有角楼;宫城外有皇城,再外为中都城,包围了五个山峰在城内,呈扁方形;宫城、皇城及南向轴线都是左右对称布局;中都城的建设历经六年,后因迁都北京停建。18中都风阳复原图193、明清北京自1421年明朝明成祖迁都于

9、此,明、清两朝和民国初年都建都此地。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清代沿用并有所增修。20明代北京城廓布局明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城南的市肆及居民区是明代中晚期由于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而形成,后因边防紧张才补砌外城城墙。21城市中轴线从外城南面正中永定门起向北延伸,经内城南面正中的正阳门、宫城南面的大明(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到达紫禁城六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出宫城经景山、皇城北部的地安门,最后到达中轴线的终点鼓楼和钟楼。22明清北京宫城23宫城功能分区宫城布置皇帝的听政、宫室和御花园。宫城外南面对称布置太庙和社稷坛;宫城布局承袭了“左祖右社,

10、前朝后市”的传统王城形制。前朝:主要包括太和殿、中和殿和保殿,是皇帝在重大礼仪和节日召见朝廷文武百官,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后寝:主体为乾清宫、坤宁宫和交泰殿三座宫,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处理日常公务,举行内朝小礼仪的场所。24紫禁城的建造 从备料到现场施工历时13年。动用了全国十万工匠和几十万劳役,在设计、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木料主要来自四川、湖南、湖北一带,通过长江、南北运河的漂送到京城;大砖产自江苏苏州,质地坚硬,外形方整,敲击发出金属声,故称“金砖”;石料产自河北曲阳,采取旱船滑冰的方法利用冬天取井水泼地成冰,用旱船载石在冰上用人畜齐力拉,搬运至京;琉璃瓦主要是

11、北京城南琉璃厂产。25紫禁城平面26午门27太和门前金水河28太和门29太和殿30前朝三大殿31乾清门32乾清宫33后寝三宫34神武门35居住分布在皇城四周,明代分37坊,(清代分10坊),坊已不具有里坊制的性质,居住结构沿袭大都城,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段,明代内城多住官僚、贵族、地主和商人;外城多住一般平民。36商业与道路商业分布密度较大,形式多样。元代商业集中在鼓楼一带,明代在内城南门外有繁荣的商业区;行业性会馆周围形成珠市口、大栅栏等商业中心;有同行业者相对集中的商业街,如米市大街、猪市大街、瓷器口等;城内有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以及庙会等。采用棋盘式道路网,街道走向大都为正南北、

12、正东西;由于皇城居中,所以内城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向交通受到一些阻隔,方格网式的路网中出现了不少丁字街。 37给水排水基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清中期,曾经专门疏浚,修筑昆明湖,以拦蓄水流、提高水位,向京城输水,但主要保证了皇城和宫城的用水。紫禁城内的沟渠系统完善,除了地下暗沟外还有明渠内金水河;护城濠既有防御的作用,也是城市供水和排洪泻污的明渠,内城有沟渠与护城濠相通,便于排水。城市一般居民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在几条胡同之间有一两口水井。 38清代北京 清代时期的北京的城市范围、道路格局均没有改变,只有居住地段有变化。清朝对皇室子弟采取集中在京城建造专门王府,王府也是四合院的住宅形式,但

13、比普通住宅大很多,还占据内城比较中心的地段。内城的一般居民(汉人)迁至外城,内城为满人以及王亲贵族府第,以及八旗营房;清雍正、乾隆后在北京西郊修建大片园林宫殿;商品流通运输由城东的大运河承担,因此仓库集中在城市东部;清代城市除原有的佛教寺院外新建了一些喇嘛庙。 39清代北京平面图40颐和园万寿山41明清北京城建设特点 布局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前朝后市,三重城墙,体现了宗法礼制思想;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主次分明,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象;城内道路受皇城所隔,东西两侧交通联系不便;城市商业分布广泛,鼓楼、东四牌楼、正阳门外等都有繁荣的商业区,且同类

14、商业相对集中,城内的一些地区还形成了集中交易或定期交易的市;42正阳门地安门钟鼓楼钟鼓楼43明清北京城建设特点(续)居住区分布在皇城四周,以胡同划分为长条形的居住地带,一般并列设置三进的四合院;城市水系统基本沿袭元大都,一般居民引用水多为掘井取水;城内各种宗教建筑杂然并存。44总结与思考明代南京城总体布局的基本特征;明清时期众多小城镇得到兴起的原因;明代中都风阳的建设概况;明代城市建设的显著特点;明清代城市建设的总体情况;明清时期北京的发展概况及建设特点;45中国城市建设史 第八讲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城市(二)464、明清时期的地区性统治中心城市成都 古蜀文明传说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有许多部落和

15、部落联盟,部落间不断发生战争,黄帝打败各族成为今天华北人的祖先。皇帝一支(传说为羌族)南下到川西北地区,与古蜀本地土著蚕丛氏杂居通婚,后成为统治者。经过柏灌、鱼凫,到杜宇时代开始进入农业生产时代,定居下来;约公元前600700年开明氏取代杜宇称王,并由郫邑迁都至成都,治水、开荒,人民才逐渐安定下来;47成都历代建制: 开明氏传位十二世后于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秦朝统一全国就在此设成都县,是蜀郡治所在地;后汉末年设益州(汉代由大城、少城、锦官城等组成);三国时期蜀汉建都此地;五代十国时期王建、孟知祥在此割据;元朝设成都路;明清时期设成都府。 48明清时期成都格局包括府城和皇城两部分,设四门。城

16、市有锦江从东、从南流过,城墙修筑顺应河流走势,呈不规则方形。皇城居于城市中心,形态为长方形,砖砌城墙,有四门,城外有宽广的护城河,与城外锦江相通;皇城按宫城城制修建;皇城朝向为正南正北向,与城市道路的朝向形成一定夹角;皇城在清代的时候被改做贡院。明代后期成都城市布局49满城与商业地带清代皇城西另有城墙分隔,设满城,为八旗兵驻扎地;清中期后失去防御作用,为满人世代袭居地,后复称少城。商业繁华地带在城市东南部,沿街密集各种店铺,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城外是两江汇合处,由水路可以到附近的一些县市乡镇;陆路可通至内江;50地方特色多处城门外沿对外交通道路形成了大片新市区。茶馆特别多,反映地方生活方式和状态

17、,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建筑墙体多为竹片及泥土砌筑,建筑之间往往屋檐相连,门前多设宽廊,形成遍布城区的、可供市民在雨天活动的半户外空间。515、明代的边防城堡明初为了加强北方和沿海地区的防御,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兵制和等级规定进行布局;边防城市按一定的规划形成方正平面,有严格的防御设施,驻军轮换驻守;边防城市以军事目标为主,不一定分布在重要的交通干道附近,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不发达;边防城市的建设对于我国偏远地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2明代的九边重镇 明初为了加强北方防御曾大规模修筑长城,在长城沿线划分了九个防守区,按照一定的防御体系和兵制规定分布,有镇、卫、堡的分布等级,总兵驻地为镇

18、,称为九边重镇。山西的大同就是九边重镇之一。 53(1)大同 历史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在大同筑城屯兵,秦代设郡,汉代设平城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曾经在此建都西京,著名的云岗石窟就是北魏时期开凿的。金、元、明清时期均设大同县或大同府。地理条件大同对外主要是陆路交通,地处山西、内蒙古和北京的交通要道上,因此在商贸和军事方面有重要地位。 明初修建的第一批防御城堡、边防防务长官驻地。54基本格局初建为正方形,四边各开一门,门上建城楼。布局为典型的方城十字街,主要大街正对城门,其余为通向十字街的小巷。明代封王建代王府,城内还有一些衙署、孔庙、关帝庙、钟楼、鼓楼等重要建筑物;有众多的军事机构及设施,如

19、总镇署、中营、左营、右营、大教场、小教场、军需粮仓等。55大同后续发展清代大同成为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的中心,在城门外发展了关厢地区,并另筑了城墙。大同位于重要的商路上,是雁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一直延续,没有荒废。 56(2)右玉卫:主要是屯兵,经济职能相对弱,城市功能简单,有少量居民,商业手工业不发达,道路简洁。右玉卫位于长城沿线,属于大同管辖范围;城墙基本为矩形;各方有一门,各门均有瓮城,城门外有翼城,十字形主干道正对城门,交叉口处建有鼓楼。清代军事职能丧失,但由于地处通网蒙古的商路上,一直较为兴旺,直到修建京包铁路,城市失去经济作用,逐渐荒废。右玉卫平面图57(3)杀虎堡:主要是军事职能,

20、屯兵驻地,无非军籍居民。为大同所辖边防城堡,位于由晋北通往内蒙的要道。包括平集堡、夹城、杀虎堡三部分,乃历史多次建设形成:明嘉庆年间筑杀虎堡,后在其南修筑平集堡,后于新旧两堡之间联成一体;杀虎堡北面正中有玄武庙,整个较大的门为平集堡南门,有瓮城。杀虎堡平面图586、明清时代一般府州县城市(1)南通 P173历史沿革:南通地处河流的冲积平原,是长江多年河沙淤积形成的陆地,土地肥沃。唐代这里为盐场,开始有居民点,随后时期逐渐发展为城市。五代十国在此建通州城,后逐渐成为苏北长江口地区重要经济中心。明代开通了到扬州的运河,促进南通州商业的发展;这里土质适合种棉,通过引入纺织技术使南通州的手工业逐渐发展

21、起来。 59城市发展典型的一般府州城市平面,长方形,原为土城墙,明代加砌的砖石城墙,设瓮城和角楼,城外设宽阔护城河。方形衙署位于城市中偏北,有中轴线由衙署一直延伸到城南门。明代中期,在城南加筑城墙一圈,称为新城。在清代城门外侧形成关厢地区,西关最大。 60城市布局城市分区:政治中心、文教中心、军事机关、居住区等。城内道路包括大街、街和巷道三种。主要道路呈丁字形,一般街略窄,沿街布置商店;巷道为最窄的城市道路;城市部分道路为砖砌路面,下设砂填层。商店沿街分布,东南西北各方都有各行业的集中市。清代西门商业繁荣,因这里较接近通扬运河。 61(2)保定地处太行山麓,元明清时期是京师的南部重要门户;保定

22、府城接近正方形,四面各开一门;护城河距离城墙有百余米,主要由于该地地势低洼,易受水患,而且弓箭仍可防御。62城市格局城内主要大街四条,在中心附近丁字形交错两交叉口分别建有大慈阁和鼓楼。城市内部分区明显,西大街为商业市肆区,南大街为手工业区,西南角为军事区,新县街、署衙街一带为行政区;其余为居住区。63(3)河南安阳:P174位于河南北部地区,始筑于北魏,宋代增建。县城基本呈正方形,南北开一门,东西各开两门。城内南北城门正对主要街道,东西城门不正对,通向城门的街道与南北大街成丁字相交。64城市布局县署在城东北角,其余的相关设施有的在县署内,有的则在城外附近。城内寺庙较多清代城内还有书院;集市在城内的不同地点,按不同时期定期集市。65(4)甘肃天水天水位于甘陕川三省交通要道上,唐代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陇右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蕃汉“茶马互市”的主要口岸。 城市为“五城相连”的格局。现存五城建于明代,包括大城、东关城、西关城、小西关城(即伏羲城)和中城。66城市布局大城衙署所在地,官署集中,商业较繁荣,方形,十字形主干道。东关城五城中最长,以居民为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