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考古主讲教师:蔡大伟课程性质:限选课,48学时(36理论12实验)授课对象:11和13级考古、博物馆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1-16周授课地点:第三教学楼第一阶梯考核方式:考勤、课堂小考、作业联系方式科技考古主讲教师:蔡大伟主要参考书赵丛苍 主编,2019.科技考古学概论,高教出版社。以考古遗迹遗物的勘探、采集、分析研究为主要脉络介绍各种科技方法的应用。陈铁梅 编著,2019.科技考古学,北大出版社。主要以人类起源进化、冶金考古、陶瓷考古、古环境复原、农业起源等考古学内容为脉络,讲述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考古学的学科研究与发展中的作用。袁靖 主
2、编,2019年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应用文物出版社出版。主要是对当前国内科技考古各个主要研究领域方法(如何采样、研究流程等)及成果的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主要参考书赵丛苍 主编,2019.科技考古学概论,高教绪论主要内容一、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考古学?二、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三、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四、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五、科技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六、科技考古学展望绪论主要内容一、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考古学?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考古?第一节 为什么要学习科技考古?一、考古学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考古学是一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科学,其据以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即古代人类
3、遗留下来的遗迹与遗物都具有自然属性。而对实物资料的研究,必然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参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进行研究。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考古学的每一次深刻变革,几乎都是自然科学向考古学渗透的结果。考古学的理论基础地层学和类型学源自自然科学地质学原理和生物分类。考古学三大问题: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和文明起源都离不开科技考古。一、考古学与自然科学密不可分考古学是一门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二、科技考古学深化考古学研究拓宽了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和层次:从传统的基于器物讨论文化的源流,到反映人类的生活环境、交通贸易、饮食结构、种植饲养等问题,时空范围扩大“空中、地下、水下”。提供同更精确的信息“14
4、C测年、现代物理检测分析方法、遗传结构分子水平上的分析、”等。提高了工作效率“遥感、物探等技术” 。二、科技考古学深化考古学研究拓宽了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和层次:从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 古代科学技术的基因载体实物资料凝结着古代先民的智慧,昭示给人们的是古代人类的生存能力、古人对自然的挑战以及坚韧和大无畏的精神,这无疑会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古代的青铜铸造、陶瓷烧制技术等 。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 古代科学技术的基因载体实四、秉承历史 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对现代社会影响最成功的例子,莫过于失蜡法与熔模精密铸造的关系。其堪称是工业领域中古为今用、推陈
5、出新的一个典型范例。 科技考古学对现代化的作用,考古史家西拉姆作了精辟的概括:“我们需要了解过去的5000年,以便掌握未来的100年”。 四、秉承历史 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对现代五、个人发展的需要科技考古是吉林大学优势学科。现有体质人类学、动物考古、环境考古、植物考古和分子考古实验室,今后考古学的发展趋势,二级学科。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在于让着学生掌握到少技术,而是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关注科技考古的最新信息,同时要培养考古人员的科学素质,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去处理资料、提取信息,研究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有科学根据的考古
6、学结论。五、个人发展的需要科技考古是吉林大学优势学科。现有体质人类学第二节 科技考古的基本含义第二节 科技考古的基本含义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科技考古学的称呼,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的。最早的名词与物理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直接关联。20世纪40年代,Hawkes教授提出Archaeometry的名称,意为物理科学在古代研究中的应用。1958年,英国牛津诞生了名为“Archaeometry”的杂志。主要由Research Laboratory for Archae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Art, Oxford University,主办。到目前为止,欧美国家常用Ar
7、chaeometry一词说明自然科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美国称为Archaeological Science 强调应用于考古学的方法。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科技考古学的称呼,是与自然科学的发展ArchaeometryArchaeometry is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cover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 to archaeology and the history of art. The topics covered include dating meth
8、ods, artifact studies, mathematical methods,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conservation science,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biological anthropology and archaeological theory. Papers are expected to have a clear archaeological or art historical context, be of the highest scientific standards, and to
9、present data of international relevance.Impact Factor: 1.328ArchaeometryArchaeometry is an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The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is aimed at archaeologists and scientists with particular interests in advanc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ques and methodologi
10、es to all areas of archaeology. The journal provides an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archaeologists and scientists from widely different scientific backgrounds who share a common interest in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increase th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mpact Factor: 2.139Jou
11、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其他称呼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Archae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tific Archaeology在已举办过的国际会议或专题讨论会上,出现了考古测量学(Archaeometry)、地质考古学(Geoarchaeology)、动物考古学(Zoo Archaeology)、环境考古学(Environmental Archaeology) 、物理考古学(Archaeophysics)等与科技考古学相关的学科名词。科技考古学
12、概论一书支持“Archaeometry”,我个人喜欢Archaeological Science 。其他称呼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国内的命名现代科技与考古现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科学考古考古科学科技考古学这些命名反映了我们对学科性质有着不同的认识。国内的命名现代科技与考古二、关于科技考古学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科技考古不是一个学科。第二种观点:科技考古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有不同定义。 二、关于科技考古学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科技考古不是一个学科科技考古不是一个学科许多学者意识到科技考古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使用科技手段进行工作,但认为科技考古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13、他们认为既然现代科技手段也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手段,没有必要再将之列为一个学科。在第21届国际科技考古会议上,学者们对“科技考古”进行了讨论,有些学者质疑,“科技考古学”能否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考古学和人类学一样出现在字典中。在中国,相当一些学者不承认科技考古学的存在。对科技考古的基本看法:1.自然科学领域的多种科技手段用于考古学研究,2.研究如何应用现代科技方法于考古方面的各项应用技术等等。并强调了科技考古具有传统考古学所不能够做到的功能。科技考古不是一个学科许多学者意识到科技考古的重要性,并在实践科技考古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是古代自然科学技术史是对古代科技的探索
14、活动。夏鼐:考古学与科技史王振铎科技考古论丛(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利用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考证分析了指南针、罗位盘、磁针、地动仪、鼓风机、飞车、铜漏等古代科技成果。张忠培浅谈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科技考古学属于科技史的研究领域,只是拓宽了业已存在的科学技术史。 中国考古学年鉴设立“科技考古”一栏,其研究成果包括古代的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工、地学、生物学、农学、医药学、印刷术、纺织、机械、建筑、造船和航海、军事技术等。科技考古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内容是古代自2. 科技考古学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现代科技方法来研究考古问题。王昌燧:利用自然
15、科学和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分析研究古代实物遗存,获取丰富的“潜”信息,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古代人类社会历史的科学。李士、秦广雍:科技考古学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它是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对各类历史遗物进行测量、分析和鉴定,从而将考古学的研究推向严格的定量化,为研究古代文物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以弥补传统考古学方法的不足。2. 科技考古学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交叉学科通过3.科技考古学既包括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又指现代科学技术用于考古学研究中严文明在:走向21世纪的中国考古学(文物,2019年第11期 )指出,科技考古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对
16、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如冶金、陶瓷、纺织、造纸、天文历法、农业科学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研究上的应用,如各种测定年代的技术、探测技术、成分分析、制造工艺研究、保存科学研究、动植物遗存研究,孢粉分析和植硅石分析、环境考古等等。”3.科技考古学既包括对古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又指现代科学技术用教材的定义赵丛苍主张科技考古学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考古研究,而不应该是其它。据此将科技考古学定义为:“科技考古学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古代(不完整的、变形的)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探讨人类行为、生存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
17、门学科”。Archaeometry: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mathematical,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 environmental, and other natural scientific method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with the aim to solve historical and archaeological problems.教材的定义赵丛苍主张科技考古学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考古三、科技考古学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
18、、使用科技手段所获得的考古信息。二、借以获得考古信息的科技方法和技术: 探测技术 分析技术 保护技术三、科技考古学的理论性研究。三、科技考古学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一、使用科技手段所获得的考古四、科技考古学研究对象科技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对象与考古学相同,即实物资料,包括古代的遗迹、遗物科技考古学并不一味将陶器等人类有意识加工的遗留物作为重点,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遗存分析上。考古学通常关注的是其外形上的异同及其所反映的考古学文化,科技考古学则是分析这些器物的工艺、产地等科技因素进而寻求其后面的与考古学文化相关的互动联系。就空间范围而言,科技考古学旨在做考
19、古学研究目光伸向更广阔时空范围的努力。 四、科技考古学研究对象科技考古学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五、科技考古学研究目标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考古学的最终目标同考古学保持一致,即“阐明存在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既“要论证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一般规律,也要探求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点和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科技考古学目前尚处于形成阶段,现阶段的近期目标,当尽可能地诠释各种考古信息,并复原这些信息,进一步探讨它们与人类的关系。最终要实现完成其演化规律和发展渊源的探索。需要大数据五、科技考古学研究目标作为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考古学的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发
20、展简史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根据科技考古学目前的发展现状,其发展可基本分为两个时期: 萌芽期(18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之前) 形成与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至今)初期20世纪50-80年代发展期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科技考古学的两个时期根据科技考古学目前的发展现状,其发展可基本分为两个时期:初期16、17世纪人们热衷收藏及研究古代遗物,古物学面世。意大利人“艺术爱好者”。英国人“田野爱好者”一、萌芽期16、17世纪人们热衷收藏及研究古代遗物,古物学面世。一、萌18世纪末科技用于考古研究的开端1795年,德国著名分析化学家克拉帕诺斯(.laproth)自行设计了一套化学分析方法 ,对6枚古
21、希腊和 9枚古罗马硬币,发现他们为铜基合金。1798 年 ,他又分析了罗马国王提比略的喀普里岛别墅的三块彩色玻璃马赛克 ,对其成色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克拉帕诺斯教授的一 系列开创性工作 ,标志着科技用于考古研究的开端。18世纪末科技用于考古研究的开端1795年,德国著名分析化学19世纪初“三期说”建立19世纪初,北欧的古物学家对古物进行了相当的钻研,逐步掌握了古物分类的方法。1836年,著名古物学家、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C.J.Thomsen)博士在北欧古物导论一书中阐述了 “三期说”理论,认为 “人类的发展史通常需经历石器、青铜器和铁器三个连续时代”。他的学生沃尔森又将“三期学说”用于
22、北欧、瑞典、德国等地的发掘工作,并得到了检验和确认,奠定了史前学的研究基础。19世纪初“三期说”建立19世纪初,北欧的古物学家对古物19世纪中期“地层学”创立1830年,查尔斯莱尔(Charles Lyell)发表地质学原理标志着地层学的创立。地层学是判断埋藏堆积年代的学说,早期形成的地层在下面,晚期形成的地层的在上面。地层学原理应用到考古学中,发展成为考古层位学。19世纪中期“地层学”创立1830年,查尔斯莱尔(Char1863年意大利人吉塞普.费奥雷利也运用层位学方法发掘了庞培古城1863年意大利人吉塞普.费奥雷利也运用层位学方法发掘了庞培1871年1890年间,德国人亨利希谢里曼 ,在地
23、层学的指导下4次发掘了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古城,证明了荷马史诗的真实性。他还在希腊克里特岛掘了迈锡尼和梯林斯遗址,发现了宏丽的古代宫殿和大量珍宝再现迈锡尼文明。电影特洛伊的木马 1871年1890年间,德国人亨利希谢里曼 ,在地层学的19世纪末,英国皮特里弗斯将军,强调地层观察的重要性,首次指出同一考古学文化层内的遗物是共存的,由此可以判断遗物的相对年代。由于他在田野工作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对出土物精心处理,使许多遗存得以妥善地保存下来。被誉为“英国考古学之父” ,获得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荣誉。 19世纪末,英国皮特里弗斯将军,强调地层观察的重要性,首次20世纪初类型学诞生林奈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
24、的种和1758年出版的自然系统第10版中 明确了生物分类系统。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进化论为生物科学建立了历史观,给分类学注明了明确的目的。20世纪初 ,瑞典人蒙特柳斯参考生物分类学的思想,对古物器型的分类作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奠定了考古类型学的基础。20世纪初类型学诞生林奈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的种和1719世纪的科技考古这一时期的重点集中于文物化学分析。 金属制品 石制品 陶器19世纪早期,意大利科学家Fabroni发表了一篇分析出土金属成分的文章,指出高级、低级墓葬中埋藏黄铜和青铜之规律。即低级墓葬中埋藏的铜器皆为黄铜,系高级墓葬中金首饰的仿制品。19世纪的科技考古这一时期的
25、重点集中于文物化学分析。金属分析1842年,德国道帕特(Dorpat)大学戈贝尔(F. Gobel) 教授对俄国波罗的海地区出土黄铜器的的研究。他注意到化学分析和理解考古遗存意义间的本质联 系,并认为这些铜锌合金应产于罗马帝国。不久,奥地利沃塞尔(J.E. Wocel)博士在对古代金属文物进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 ,将成份数据作统计处理 ,提出化学性质群的概念,这对科技考古的深入开展 ,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金属分析1842年,德国道帕特(Dorpat)大学戈贝尔(F石制品分析1864-1866 年间 ,法国矿物学家达牟(A. Damour)博士分析了一批凯尔特人的硬质石斧,指出了它们的矿料来源
26、。之后 ,又系统研究了黑曜石制品及其来源 。达牟博士指 出,文物 的化学成份和地质特征与其矿料来派密切相关 ,并呼吁自然科学家从各自领域帮助考古学家。石制品分析1864-1866 年间 ,法国矿物学家达牟(A.陶器分析1895年,美国哈佛大学理查德教授对波士顿精美艺术博物馆的一批古雅典陶器所进行的分析。他不仅认为这批陶器很可能产于古雅典城 ,而且提出了两个至今仍 十分重要的思想 :1)样品群中,若各个样品的有关元素含量集中在一狭窄的范围内,则预示它们来自有限的地理源;2)建立相当规模的“数据库” ,将待分析样品群的测试值与之比较 ,是系统研究文物产地的前提。1888年,在柏林Koniglich
27、e博物馆成立了第一个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实验室,表明文物保护已经得到重视。陶器分析1895年,美国哈佛大学理查德教授对波士顿精美艺术博20世纪初期至50年代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不断创造出新的测试方法, 每当一次自然科学方法进入考古领域并与之相结合,都促使它产生新的飞跃。 20世纪初,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航空摄影和遥感技术随之出现。20世纪上半叶,发射光谱开始用于青铜器成分的分析 开用科技仪器分析文物之先例。 20世纪初期至50年代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不二、形成与发展期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科技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28、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 二、形成与发展期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第一阶段.形成和初步发展期(20世纪50-80年代)古代科技方面的资料积累和研究,如冶铸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建筑技术等。科技手段较广泛使用于考古研究中 主要侧重于测年断代方面,并开始了用计算机贮存考古信息的探索。考古分支学科逐渐创立,如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地质考古学等。第一阶段.形成和初步发展期(20世纪50-80年代)古代科考古学革命C14测年1949年,美国的利比(W.F.Libby)创立了14C测年方法,解决了古代遗址的绝对年代问题,是考古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考古学的研究从定性描述阶段向定量表述发展
29、。牛津大学的“考古与艺术史研究实验室”的建立。两者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科技考古(学)的开端。考古学革命C14测年1949年,美国的利比(W.F.Li60年代新考古学兴起早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新技术的不断问世,种种新的考古学思维和实践不断涌现例如C14和中子活化分析用于文物产地、“卡尔文途径”和“哈斯途径”的发现使古代食性分析开始兴起。60年代,新考古学派首先在美国,接着在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出现。对传统的考古学提出质疑,希望把研究目标从器物的研究转变到对人的研究,从物质、精神和社会等方面揭示人类行为的成因、模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60年代新考古学兴起早在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新技术的不强
30、调现代科学技术和演绎推理的作用,推崇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努力将诸如电子定位、浮选、理化分析、数学统计、高精度测年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应用与考古研究,使蕴含在考古遗存中的各类“潜信息”得到充分揭示,将考古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新考古学派由于过分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和演绎推理的作用,过分依赖其他学科新的手段方法,而没有对考古材料本身进行充分的研究,最终没有达到原设目的。但是,新考古学派对考古学,尤其是科技考古学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和演绎推理的作用,推崇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研究第二阶段.科技考古学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新考古学运动热潮的衰退,后过程考古
31、学兴起,考古学研究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在考古研究中采用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模式,大量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揭示古代人类活动遗存蕴含的多重信息,拓宽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将重建古代历史的研究目标提升至探索人类行为和历史规律的高层次。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二阶段.科技考古学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1.出现世界化的格局近代考古学在各国各地区已取得了基本成功。20世纪中叶(在中国是80年代后)许多国家以考古学理论为指导,开展田野发掘,以器物组合和器型的研究为依据,探索考古学文化演变的时空框架,基本建立各个地区不同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框架。各国学者在对本国的考古信息收集齐全后,总是将之置
32、于世界范围内比较分析,以期得到更深层次的成果。1.出现世界化的格局近代考古学在各国各地区已取得了基本成功。2.参加的工作人员多学科化在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后,人们意识到过去考古发掘工作集中在器物上,忽视了许多其他现象和遗迹,而其他现象规律的追寻又有助于对现代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理解。一个考古工地的发掘,不再是传统考古工作者独自进行,而是需要相关学科如动物学、植物学、人类学、物理、化学、生物的学科背景的专家参与。例如人类动植物遗存鉴定、孢粉分析和植硅石分析已经是考古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2.参加的工作人员多学科化在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后,人们意识到3.科技考古研究贯穿了考古学研究的始终用航空摄影、遥感
33、技术、地球物理方法、探地雷达、声纳技术开展考古遗址的调查和勘探。14C、热释光、加速器质谱仪、电子自旋共振、穆斯堡尔谱学等断代法是断定年代的主要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质谱和色谱对于器物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分。使用浮选法、硅酸体、孢粉分析研究农业起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重建古代人类食谱和复原古代环境。利用PCR技术恢复古DNA来研究人类起源、人群迁徙、性别种属鉴定及病理病变等。数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使考古的定量研究成效斐然。3.科技考古研究贯穿了考古学研究的始终用航空摄影、遥感技术、4.国际性会议的频繁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频繁召开,国际性杂志的出版。每年年度的各学科学
34、术讨论会上都有与科技考古相关学科的内容探讨,如美国科技考古学会、第四纪协会、美国考古研究所、美国考古学会的年会上都有最新的科技考古方面的介绍和总结。此外,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rchaeometry)至今已举行了40届(2019年)。 4.国际性会议的频繁召开国际性会议的频繁召开,国际性杂志的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国近代考古学西学东渐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外国学者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扩张进而进入中国,开展考古活动。18931907,瑞典地理学家斯文.赫定(Sevn. Hedin)曾三次进入新
35、疆考察。发现了著名的楼兰古城和小河墓地。从1895年起,日本学者鸟居龙藏、白鸟库吉、八庄三郎等调查和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许多遗址。中国近代考古学西学东渐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许多19021907,关野贞调查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19061910,时任陕西大学堂(今西北大学前身)教员的日本学者足利喜六调查了西安附近的秦汉隋唐城址和帝陵,并发表调查报告,留下了许多珍贵照片。19001904,匈牙利人斯坦因(M.A.Stein)和法国人伯希和(P.Pelliot)多次进入新疆、甘肃等地进行调查和盗掘,不仅发现许多古城,采集了许多文物,而且从敦煌盗走大量文物。19021907,关野贞调查
36、了山东的画像石和华北的石窟。 陈寅恪“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兴我中华 陈寅恪“敦煌者,我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牢记历史 勿忘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1914年,安特生受中国政府高薪聘请,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司顾问,负责寻找矿产资源。1921年,他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斯丹基(O.Zdansky),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发现了北京猿人牙齿化石。1921年,安特生发现并发掘了河南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发现了彩陶并提出了“仰韶文化”的命名,提出彩陶西来 (中亚)假说。拉开中国考古序幕的的“考古学家”瑞典人安特生(J.G.Andersson)1914年,安
37、特生安特生甘青之旅(1923-1924)马家窑半山齐家沙井辛店安特生甘青之旅(1923-1924)马家窑半山齐家沙井辛店法国桑志华(Emile Licent)神父1914 年,以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的身份来到中国,从事田野考察和考古调查工作 25 年,足迹遍及中国北方各省,采集地质、古生物标本达几十万件,创建了北疆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1923 年夏天,他和德日进从天津出发,联袂北上,发现和发掘了水洞沟遗址,使之成为中国最早发现、发掘和进行系统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对中国的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法国桑志华(Emile Licent)神父1914 年,以法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
38、考古发掘1926,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的发掘。李济重视田野调查发掘,注意发现和培养田野考古人才,这使他所领导的安阳殷墟等项发掘逐渐走上科学的轨道,也造就了中国第一批田野工作水平较高的考古学家。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1926,李济主持了对山西夏县19281949年中国考古学诞生和初步发展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历史语言研究所,内设考古学组;同年十月,派董作斌前往安阳小屯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1928-1937年,在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和梁思永的先后主持下,对安阳殷墟进行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清理了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和包括商王陵在内的大量墓葬和祭祀坑,发现了
39、大量的甲骨文等文物。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的发掘,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早期历史的框架,使传统文献记载的商代历史成为信史。19281949年中国考古学诞生和初步发展1928年,中科技考古学1绪论课件北京猿人的发现1927,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中美合作开始正式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1929,裴文中主持发现了第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成为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划时代事件。1936年11月,11天内贾兰坡连续发现三具“北京人”头盖骨,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登上了最高学术殿堂。 北京猿人的发现1927,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中美合作开贾兰坡贾兰坡新中国考古学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40、国建国伊始,即颁布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并设文物局。 1949年设立“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是新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主办并管理的文物保护专业机构;1973年更名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为中国文物研究所;2019年8月更名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新中国考古学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即颁布古195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 1950年,成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设古人类研究室,从事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1952年,在文化部和中国科学院的积极支持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
41、。1956年,西北大学设立考古专业。70年代以后,吉林大学等十余所也设立或恢复考古学专业。195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走向成熟20世纪中叶70-80年代是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的转折期,经过60年的探索和解悟,终于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发展道路,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苏秉琦根据考古学文化形成过程中,提出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说。打破了学术界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文化的大一统”理论,各地的考古学文化是多元共生的,而不是都由中原地区传播而来的。考古学走向成熟20世纪中叶70-80年代是中国考古学走向成熟科技考古学1绪论课件中国的科技考古的发展历程中国
42、 考古界的前辈对自然科学方法在考古中的应用相当重视,早在周口店 和殷墟的发掘中就开始对人和动物遗骸进行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50年代,南京博物院罗宗真将宜兴周处墓的发掘文物送到南京大学化学系进行对出土遗物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检测。50年代前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周仁主持成立中国古陶瓷研究小组,开展我国古代陶瓷科学技术研究和历代名瓷的恢复生产,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这一领域贡献巨大。北京科技大学(原钢铁学院)的古代冶金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柯俊院士揭示出中国早期铜器的特点和冶金学特征,阐明了中国古代钢铁技术发展的历程和体系。中国的科技考古的发展历程中国 考古界的前辈对自然科学方法
43、在考1955年,夏鼐先生就在 考古通讯 上介绍碳14 测年技术,并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引进仇士华和蔡莲珍两位先生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工作,积极组织实施在考古研究所筹建我国第一个碳十四断代实验室。1965年,测定出第一批标本的年代数据。到1972年 考古复刊后的第 1期,公布了第一批测定年代数据。陆续建立常量化学分析实验室、体质人类学研究组、动物考古研究组 、热释光年代测定实验室 、实验化验室等。2019年,合并更名为科技考古中心。1955年,夏鼐先生就在 考古通讯 上介绍碳14 测年技60年代对半坡遗址进行了孢粉分析和动物骨骼鉴定。70年代竺可桢对中国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作了总结。
44、1975年北京大学建成国内第一个液体闪烁方法的碳十四测年实验室。这一阶段,其他的断代、分析和鉴定技术开始了应用。考古研究也同其他学科领域开始结合,考古分支学科开始初步建立,如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动物考古等。“文化大革命” 1966-1976,考古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60年代对半坡遗址进行了孢粉分析和动物骨骼鉴定。80年代-至今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国外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被介绍到中国,随后掀起了对国外理论、方法的探索。尤其是新考古学派对我国的社会科学和考古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80 年代初,我国科技考古研究也初具雏形,向后建立从事科技考古研究的单位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上海博物馆、中国科学院
45、自然科学史所、上海硅酸盐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高校等。80年代-至今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国外的考古学理论与方法被介90年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北京大学建成了加速器质谱C14测年装置。1990年,俞伟超,班村考古发掘,邀请地质、地理、动植物和理化等专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树立了一个科学求实的典范。 裴安平,怀念俞伟超 ,呼唤“班村 ”精神,文物2019,1290年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北京大学建成了加速器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建设完善科技考古研究机构的高潮,拉开了中国科技考古大发展的序幕。具体表现
46、在多家国家级的科研和教学单位中专门成立了包括多个科技考古研究领域的机构,不少省级文物考古单位里都有专人从事科技考古不同领域的研究。一些科研和教学单位中都开始培养专门从事科技考古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科技考古研究已从单兵作战到集体行为,从自然科学家客串到考古学家主导。“中国科技考古学会”在筹备和建立中。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形成一个建设完善科技主办大型科技考古学术会议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12届)中国环境考古学大会(5届)全国动物考古学研讨会(5届)主办大型科技考古学术会议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12届)大型的课题研究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夏商周断代工程 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
47、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作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于2019年5月16日正式启动,到2000年9月15日通过国家验收。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夏商周断代工程2019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大型的课题研究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商周断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以下简称“指南针计划”)专项,是以实证我国古代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为工作对象,组织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力量
48、,制定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工作总体规划,开展农业、水利、交通、营造、纺织等领域的系列文化遗产专项调查,实证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研究以及博物馆的展示理论、技术及研究与示范工作。指南针计划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以下简称“指南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该项目首先进行了为期三年(20192019年)的预研究。在预研究的基础上,2019年夏季,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20192019年)正式启动。第二阶段(2019年2019年);第
49、三阶段(2019年2019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预研究工作的范围放在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中原地区,重点探索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即文献记载和尧舜禹和夏王朝的时期)中原地区的文明形态。同时,为下一阶段全面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实施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一)“2500BC1500BC中原地区文明形态研究”也即”。文化谱系与年代测定课题、自然环境变迁课题、经济技术发展状况、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结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3500BC1500BC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研究的年代上限向前延伸到公元前3500年,空间范围由中原地区扩展到文
50、明化起步较早、资料丰富的黄河上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及西辽河流域。“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三)预研究工作的范围放在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中原地区,重点探//相关书籍大量出版相关书籍大量出版大量学术论文考古、考古学报、 文物、考古与文物、 故宫博物院院刊、敦煌研究、中国历史文物、江汉考古、核技术。大量学术论文考古、考古学报、 文物、考古与文物、 故宫博物院科技考古学1绪论课件考古三大刊十年发表科技考古文献按方法分类统计表考古三大刊十年发表科技考古文献按方法分类统计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属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唯一一份专业报道文物保
51、护和考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果的科技期刊。刊登文物保护、文物研究、文物修复、科技考古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应用成果、综述文章及相关信息。中国科技考古从起步到前沿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属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我国唯一第四节 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第四节 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一、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均变论:(英语:Uniformitarianism,又称齐一论)是英国人詹姆士贺登(Jamez Hutton)在1785年和1789年所提出,其中精髓的一句话就是:“现在是通往过去的一把钥匙”(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表示一切过去所发生的地质作用都和现
52、在正在进行的作用方式相同,所以研究现在正在进行的地质作用,就可以明了过去的地球历史。这样的思想后来已经有所修正。 一、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均变论:(英语:Uniformitari均变论思想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古今一致的地球观。认为地球表面发生的各种作用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相同的、一致的。地球上的物质始终在正常的、不变的力量作用下演变着。二是将今论古(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的方法论。现在是了解过去的钥匙,地球表面在历史上发生的种种变化,完全也只能用当代人类所见到并正在进行着的地质作用来解释。均变论思想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古今一致的地球观。认为地球表面发
53、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时至今日,进化论已从达尔文所创立的古典进化论发展到新进化论,给考古学带来了很大影响。人类是进化而来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化和生存的社会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化发展而来,那么人类的遗存物也应是进化来的。进化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类型学的思想 。李科威指出了进化论与类型学的同构性,与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相似,古代遗物也存在继承和变化。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进化论认为世界的进化过程是逐渐的、连续的,类型学也认为古代文化体是不断发展的,文化的演进方式近似于物种进化的概念。进化论认为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遗存同样都是
54、物化的人类行为的保留,可以通过谱系方式联接起来。生物的进化机制是自然选择,古代社会的发展机制正是考古学探索的目标。例如,通过一组特定的器物组合如石器、陶器、骨器、青铜器,可以推测特定的人类群体物质文化的变化,进而推测当时的进化水平。进化论认为世界的进化过程是逐渐的、连续的,类型学也认为古代文系统论万物皆成系统,无论事物的大小、形态、性质,都以系统的方式存在。考古学文化间的联系是系统间的交流,文化系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某种方式与其他文化系统联系。科技考古工作者要分析每个考古学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交流的结果及其作用。系统论万物皆成系统,无论事物的大小、形态、性质,都以系统的方二、科技考古学
55、的方法科技考古学最主要特点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考古研究。这些科技手段来自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环境学等学科。科技考古学的研究过程基本是通过仪器测定和数据分析来完成。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二、科技考古学的方法科技考古学最主要特点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进 次表面信息 整体信息(考古勘察) 肉眼-仪器宏观信息 微观信息 DNA 形制、大小、装饰物等 化学组成、物相结构、显微形貌 (形象分析)定量考古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流程考古调查遗址发掘发表报告实物资料室内整理科学保护考古学家文保人员地层学指导类型学指导“由上及下、由晚及早” 三维重建遥感、地探化探考古科学分
56、析科技考古学的研究流程考古调查遗址发掘发表报告实物资料科学保护三、科技考古学的学科特点科技考古学时实证性的学科 任何的测量数据,应具有可重复性科技考古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 各学科在考古学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地位和作用科技考古属于定量研究的学科 需要用数据说话,一切以数据为准。科技考古学需要科学的推断 男26 女11 随葬69.2% 随葬45.5% 无关三、科技考古学的学科特点科技考古学时实证性的学科第六节 科技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第六节 科技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关于科技考古分支学科的划分 ,学术界并无统一规范。不过 ,一般是以应用于考古学的自然科
57、学相关领域来划分。(袁靖2019)考古勘探、 年代测定、 环境考古学、 体质人类学、 动物考古学、 植物考古学、 食性分析、 成份和结构分析等。(钱俊龙,2019)作为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还应包括冶金考古、 陶瓷考古、 文物保护与修复。(向安强,2019)将金属、 陶瓷和颜料划归在“ 物理化学分析技术 ” 中 ,并增加了“计算机考古研究 ” 。王昌燧(2009)不用“ 植物考古学 ”,而代之以“ 农业科技考古学 ”,并将古代人类 DNA研究、 食谱分析和残留物分析等合称为“ 生物考古学” 。一、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关于科技考古分支学科的划分 ,学术界并无目前公认的科技考古学分支学科考古测量学(Archaeometry),遥感考古学(Remote sensing archaeology),地质考古学(Geoarchaeology),考古地质学(Archaeological geology),考古地球物理学(Archaeogeophysics),生态考古学(Ecological archaeology),动物考古学(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圣旦工艺品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呼和浩特漆包线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 2025年度智能交通指挥中心建设合同
- 种植空地出租合同范本
- 2021-2026年中国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李绍萍
- LabVIEW在高速列车控制系统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 结晶切片机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网络安全企业安全办公用品采购合同
- 2025年数字式直流电流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C语言大学实用教程课后参考答案苏小红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小学语文全册课件PPT
- 高中人教物理选择性必修一第3章第5节多普勒效应课件
- 全套桥梁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 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ppt课件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样例与说明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6 Tree
- 高压氧科工作总结高压氧科个人年终总结.doc
-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谢达平(动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