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人类在产生之初,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大约1万年前,农业出现,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相对稳定的食物供应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也使人类有条件从事各种物质文化创造活动。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都是一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各大洲的农业各具特色,孕育出各自不同的古代文明。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善了人类生活,也改变了生态环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革命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为消除饥饿、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创造了条件。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课程标准学科素养1知道人类由食
2、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1利用历史年表、历史图片等方式建构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认识食物采集对食物生产的影响,培育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2结合考古发掘成果及文献记载等相关史料,认识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育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3通过观察地图、分析考古图片,认识农耕产生推动人类文明的迈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培育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4了解“农业革命”等概念,通过列表归纳、史料分析,体会早期人类的劳动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培育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3、课标导航明晰目标】【时空坐标历史脉络】知识归纳 | 识记理解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采集渔猎迁徙1西亚东亚中美洲经济社会生活采集生产生活生产迁徙定居聚落手工业科学技术农耕定居生活地域农业畜牧业东亚的中国种植水稻和粟贾湖居民饲养猪,河姆渡居民饲养猪和狗西亚种植小麦、大麦饲养绵羊和山羊美洲种植玉米、甘薯等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大麦绵羊神庙尼罗河家庭农业家庭手工业重农抑商精耕细作大麦小麦果园奴隶谷物国有玉米马铃薯贵族村社【特别提醒】新石器时代,人类从食物采集走向食物生产。于是,农作物、家畜、陶器与纺织品出现。人们定居下来,营造房屋,耕种土地,饲养牲畜,食物来源有了可靠保障。食物的
4、生产包括对食用植物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是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来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学者们把它称为“农业革命”。生产关系的变化男子地位上升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国家诞生男子从属生产力贫富分化私有制国家【思维点拨】国家和氏族社会的区别(1)国家管理下的居民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氏族制度下的居民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的。(2)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已不再实行原始的民主,而是使用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重难探究 | 素养初培探究点一获取食物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材料下图为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一座墓室的壁画,画中描绘的是古埃及人犁地和播种的场景。古埃及人在田间耕作问题归纳概括图中古埃及人获取食物
5、方式的变化及其意义。(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答案】变化:由猎取动物到种植农作物(由渔猎采集到农业耕作)。意义:为人类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文明的出现。【要点总结】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1)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2)使食物多样化和食物供应相对稳定,从而促进人口的增长。(3)使人类从迁徙到定居,形成聚落(村落)。(4)促进社会分工(独立的手工业出现)。(5)推动文化创造活动的发展(音乐、文学、宗教的产生和发展)。(6)推动科技发展。(7)使社会关系发生变化:产品剩余出现私有制产生阶级、国家出现进入文明社会。探究点二中西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差异
6、材料中国与西欧以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为背景,走上了不同的技术路线:西欧普遍实行休闲农作制,中国则发展了较为集约化的土地连种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经济。摘编自卢锋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力系统考察之二问题根据材料,对比分析中西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答案】不同特点:中国发展了集约化的土地连种制,精耕细作;西方实行休闲农作制。【要点总结】中西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差异(1)中西方农业耕作技术的差异: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以复种连作制为主的种植农业;西方的农业经济是以轮作制为主的农牧混合农业,休耕和收获后的土地一般用作牧场。(2)中西方农业中种植与畜牧的比重差异:中国是“主谷式”农业(
7、先农后牧),农桑结合是中国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西方是“谷草式”农业(农牧并重),农牧并举是西方农业结构的主要特征。课堂小结 | 史论提升知识导图史论要语1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2从世界范围看,农耕主要起源于西亚、东亚和中美洲。畜牧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3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4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国家应运而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8、随堂小练 | 素养达成1韩非在描述远古社会的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见,上古之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进行群居生活C用火驱赶野兽D移居山洞生活【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远古社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限,需要群居方可生存,故选B项。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观察下面一组石器图片,据此可知,当时的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生C过穴居野外生活D会人工种植水稻【答案】A【解析】从所给的一组石器图片中不难发现,远古人类已经能够使用磨制工具,已从事农业生产,故选A项。3“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此结论最有力的证据是()A考古实物B
9、专家论著C历史教科书D后人猜想【答案】A【解析】考古实物属于史学研究中的一手史料,最具有说服力,故选A项。4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最大的起源和变异中心”。下列最能体现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成就的是()A培育玉米,驯化骆马B种植粟麦,栽培蔬菜C修建水利,从事稻作D建立果园,栽培葡萄【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故选B项。5下图反映的是()A牛耕技术在江南推广B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的经济状态D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答案】B【解析】材料图片显示了铁犁牛耕技术,是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的核心表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图片无法确定是在南方还是北方,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妇女纺织的场景,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小国寡民的生活状况,排除D项。6在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时间较早的遗址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有其他类型的建筑。但是,时间较晚的遗址内,除了大型房舍外,还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保险代理与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高端制造装备研发股权投资及市场拓展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南昌商品房买卖合同2025版标准文本
- 2025年度个人门面出租合同附赠增值服务范本3篇
- 2025年度钢材运输服务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跨境电商进口生鲜食品采购合同范本4篇
- 华为认证智能协作中级 HCIP-Collaboration H11-861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度汽车租赁车辆租赁价格调整合同6篇
- 2025年度模具行业学徒培养用工合同示范4篇
- 2025年度南汇工商行政管理志编纂服务合同4篇
- 农村自建房安全合同协议书
-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杜仲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4S店售后服务6S管理新规制度
- 高性能建筑钢材的研发与应用
- 无线广播行业现状分析
- 汉语言沟通发展量表(长表)-词汇及手势(8-16月龄)
- 高速公路相关知识讲座
- 儿科关于抗生素使用的PDCA
- 小学生必备古诗
-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