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2022年秋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课程目标学法指导1通过分析词中描写的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握词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1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初步理解词中所蕴含的感情和情怀。2通过诵读和讨论探究,理清这首词的写作思路。3品析词中关键词语,体会、鉴赏词中所描绘的意象,并领会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预习 语言构建与运用作者简介伟大领袖、杰出诗人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毛泽东青年时就读于位于长沙市的湖南省立第一师

2、范学校,从那时起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资料助读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诗词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七律改诗赠父亲等。写作背景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韶山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同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作者追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

3、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字音识记基础梳理qngchnlio kuxizhng rngqi携镌隽稠惆啁遏碣竭苍沧仓词语积累鹰击长空: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 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选词填空】(1)鸟瞰如巨龙盘山,远眺如美人仰卧,仰望似_;灵山信水,地灵人杰,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底蕴深厚,上饶灵山素有“华夏第一龙脊,江南无双福地”之称。(2)流光溢彩的一号井景区将老领导们带回了克拉玛依油田最初勘探开发的那段_之中。鹰击长空峥嵘岁月(3)来自北京的4位_的青年,携带着他们的音乐琴弦来到宜

4、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为宜春观众献演了一场高雅的“经典之旅紫禁城弦乐四重奏”音乐会。(4)伫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当凌绝顶,我们豪情万丈,引吭高歌,_,用手中的地质锤和指南针书写出一篇篇气壮山河的恢宏作品。风华正茂指点江山词语辨析(1)辽阔寥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_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求索、追随。汽车奔驰在_的大草原上,车上的音乐盒里飘出了旋律优美的音乐。寥廓辽阔辨析都是形容词,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寥廓”指高远空旷,侧重于指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指广阔,宽广,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2)苍茫

5、苍莽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_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灿烂的阳光下,在这万里长城之巅,你可以慢慢去品味金山岭长城的雄浑古朴,细细感受它的幽静_。苍莽苍茫辨析都有“空阔辽远、无边无际”的意思。“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常用于形容大地、暮色。“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密的林地。(3)意气义气他是我的高中同学,重感情,讲_,对周围的人都很照顾。在国庆阅兵式上,女兵们_风发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义气意气辨析两者都是名词,都有“气概”的意思。“意气”可有三种理解: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意气高昂。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

6、情绪。如:闹意气、意气用事。“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探究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构图解整体感知主旨探微本词通过对长沙橘子洲头秋景的描绘和对词人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文本特色1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人运用多种对比手法使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比。2多角度描写景物词人在写景时采取了远近

7、相间、动静结合等方式。如远眺万山与层林、近观江水与船只等。3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本词的上片选取了红叶、碧水、百舸、雄鹰、游鱼等美好、活泼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壮美的秋景图,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襟。4语言极富表现力本词用语精当生动,如“万”字描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描绘出了万山红得彻底的壮美景象。“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字则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任务一】仔细揣摩,体会选词炼字的精妙之处。活动1“独立”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独立”能否改为“站立”或“直立”?任务探究提示“独立”一词写出了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词人中流砥柱的气概。“独立”不

8、能改成“站立”“直立”。因为“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词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追捕毛泽东。词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词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活动2沁园春长沙中上片的形容词运用得非常成功,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独立寒秋”之“寒”,写出了秋天寂寥、冷瑟,秋林经霜、枫林尽染的景象。“万山红遍”之“红”,勾勒出了满山的秋色,而一个“遍”字则见红色之广。“问苍茫大地”的“苍茫”二字,既写出了大地的苍茫无边,也写出了世界的广阔、宇宙的广袤、形势的复杂、心事的重重。“万”“遍”“尽

9、”一类表现极致的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透露了冠绝古今的气魄,可见一代伟人的广阔胸襟。【任务二】品味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活动1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提示(1)上片写了这些景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漫江碧透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百舸争流无数船只争相行驶;鹰击长空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鱼翔浅底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2)特点:山树茂色红;水碧绿清澈;船争先恐后;鹰展翅高飞;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活动2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请举例说明。毛泽东笔下的秋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答案】

10、(1)在古典诗词中,“秋”多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2)毛泽东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词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词人笔下,秋虽然给人以“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有关。毛泽东不是普通的书生,他是一个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他有博大的胸襟和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词作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眼中的秋景也是蓬勃绚烂的。【任务三】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活动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境界高远。请说说“怅”字寄寓了词人怎样的

11、思想感情。提示观点一:“怅”字原是“失意”的意思。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陷入了沉思,河山虽壮美,但革命的形势不容乐观。“怅”字表现了词人的迷茫和惆怅。观点二:从课本注释来看,“怅”字在本词中不能理解为“失意”,而是表达了词人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观点三:词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只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词人“怅寥廓”。活动2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词人的自我形象的?【答案】

12、在词的上片中,词人的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独立”一词,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卓然而立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词人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深邃的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词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这赞叹中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词人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之情。“怅”与“问”表现了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至此,一个勇于以天下为己任,具有非凡气魄的革命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在词的下片中,词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忆”字领起词人对往昔求学和战斗生活的回忆。词人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

13、,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往昔的难忘岁月,这里无一处写词人自己,但词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在写景、叙事中,词人的自我形象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表现,展示了一代革命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答案】D【解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中“万户侯”是固定短语,中间不能分开;“激扬文字”是动宾结构,中间应停顿。随堂小练2对下面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A强大的反动势力试图阻止革命航

14、船的前进,但它终将螳臂当车,可笑自不量力。B结尾的定格造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表现了革命者决心扭转乾坤的壮志豪情。C回顾往昔,以问句收束,既是激励,更是前瞻,气势雄阔而豪迈。D虚实相映,激人想象,以游水搏浪之实来写人生奋斗之虚,颇有双关之妙。【答案】D【解析】对虚实手法的分析正好颠倒了,“游水搏浪”是回忆的内容,是虚写,“人生奋斗”是词人要说的本意所在。【答案】B【解析】“怅”字原意是“失意,不畅快”。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4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词句及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词人便将自己置身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中,当然也将读者

15、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属于写实手法。B“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远眺和近观,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C“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括。“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词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万类”鲜活起来。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答案】A【解

16、析】“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并未点明时间,是“寒秋”点明时间。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以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词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力量。B上片重在绘景,秋景虽然活泼,充满生机,而词人的心情却是惆怅的,山河越是壮美,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呼唤革命的到来。C词的下片重在抒情,由“忆”追忆往事,极写豪迈之情,使下片中的人物举动与上片中的物象和意象相呼应,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将词的情调推向更美的意境。D词人善于以色彩搭配来活画景物的盎然生机词中集

17、中写了红、绿、碧三色;且以“万”“层”“透”显示物象的深度,这样调动各种因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的描写,催生出读者全方位的美感享受。【答案】D【解析】绿与碧为同(近)义词,不能并列作为两种颜色;“透”,并非物象的深度。拓展 审美鉴赏与创造1毛泽东“独立寒秋”,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唱出了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的万丈豪情,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胆识与志气,横空出世;他们有自信,“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里,毛泽东又唱出了一曲风华少年的赞歌、斗志昂扬的赞歌、立志拯救中国的赞歌。【适用话题

18、】可用于“青春”“责任”“高度”等写作话题。素材积累21910年,毛泽东即将外出求学,临行前改写了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将其夹在了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16岁外出求学并立下大志,是毛泽东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他走出韶山,开始了真正自觉刻苦的学习,并有意识地“充分发挥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他开始心系社会,励志苦学,探求大本大源,读无字之书,“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他开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不为浮誉所惑,不与流俗相竞”。他开始建新民学会,乐观豁达地发出“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豪迈凯歌。

19、【适用话题】可用于“青春”“责任”“志向”“高度”“胸怀”“执着”“奋斗”等写作话题。他不像有些人念错几次,便羞得张不开口,而始终是爽爽朗朗地大声念,坦坦然然地大声改。遇有生疏的单词或短语,他便用削得很尖的铅笔,在单词上注明音标,并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注明每个单词和短语多种不同的字义。毛泽东在共产党宣言和矛盾论英译本上,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做了详细的注释。直到晚年,每当他重读一遍时,还会用大字、粗笔补注一次。【适用话题】“终身学习”“恒心”“努力”等。聚焦高考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考点链接“炼字”又称“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20、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对词句的打磨,使沁园春长沙显现出无限丰富的表现力,“独”字当头,词人形象立现;“万”字言山之多,“遍”字写红之广,“漫”字绘江水之满溢,“争”字现百舸竞发之热闹;鹰“击”有力,鱼“翔”自由。真是字字生动,句句精彩,显现了词人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其伟人的气魄可见一斑。掌握诗词的炼字技巧既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也是高考考查题型中的一个常考点。导读: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而毛泽东就是这样的英雄,在成就千秋伟业的同时,还尽显了独领风骚的卓越诗才。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既有表达深邃思想和宏大抱负的诗词,也有抒发他的游历情思和闲情逸致的诗词。现在让我们深入毛泽东的诗词世界,感受那壮

21、怀激烈的革命激情,体验那诗和远方的雄伟境界。群文阅读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赏析】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景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了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展现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词的上片描绘了祖国江山雄伟瑰丽的图景,抒发了词人畅游长江的豪情逸兴。词的

22、下片描写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长江的伟大变革。全词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赞歌。词中的各种景物、历史神话等融贯着社会主义的道理。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赏析】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于1954年在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推荐阅读:毛

23、泽东诗词毛泽东毛泽东传迪克威尔逊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考点链接“炼字”又称“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对词句的打磨,使沁园春长沙显现出无限丰富的表现力,“独”字当头,词人形象立现;“万”字言山之多,“遍”字写红之广,“漫”字绘江水之满溢,“争”字现百舸竞发之热闹;鹰“击”有力,鱼“翔”自由。真是字字生动,句句精彩,显现了词人遣词造句的深厚功力,其伟人的气魄可见一斑。掌握诗词的炼字技巧既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也是高考考查题型中的一个常考点。聚焦高考典题在线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早上五盘岭唐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答案】“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