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摇篮曲【设计者】王艺【内容出处】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第一课时。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p12。(一课时)【课标要求】 了解摇篮曲体裁,体验合唱的艺术魅力。在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姿势,歌唱的发声状态等技能上有所进步和提高。【学习目标】能够积极了解摇篮曲这种体裁。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及文化内涵,提高音乐审美力,拓宽音乐文化视野,培养终身爱好音乐的态度和感情。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自然圆润、亲切优美的声音,清晰准确的咬字及充满感情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在演唱中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评价任务】完成课堂活动一,提升对课堂乐器的掌握能力。完成课堂活动二,三,能唱出美妙的合唱
2、。【学习过程】资源与建议本主题内容出自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第一课时。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p12。本主题是继“音诗音画”之后,又一个以大型音乐体裁为主的教学单元。在学习过程中,要仔细聆听两声部,能看懂曲谱。两部合唱是本课的难点。要掌握好这个难点,需要注意歌唱的状态,准确用耳朵,唱准曲谱。课前预习1、了解曲作者,了解摇篮曲体裁。2、了解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材料一:摇篮曲,原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的民间歌曲,具有旋律平顺、气氛安详的特点。最初,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多为声乐曲,常用摇曳的节奏、简单重复的音型或和声,创造一种宁静的效果。19世纪时,摇篮曲发展为器乐体裁。(p12音乐知识)材料
3、二: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作曲家,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交响曲4部、管弦乐曲、协奏曲多部。此外,还有钢琴曲、管风琴曲、歌曲等。材料三:(一)古典乐派出现于十八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主要作曲家有亨德尔、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歌剧作曲家格鲁格等人。他们受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其音乐创作力图摆脱教会和封建宫廷的束缚,倾向自由、民主和人造主义。作品着重体现新兴的市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创作方法讲究乐曲的结构严谨、形式完美、昔响和谐与逻辑严密。曲风大都淳朴、严肃、稳重,崇尚理性,而对情感的表现较含蓄内在,器乐曲多是无标题音乐。赋格曲、奏鸣曲式、交响曲、室
4、内乐以及歌剧等体裁和曲式均于此时期奠定了完美的基础。其中巴赫主要进行复调音乐写作;亨德尔用主调与复调;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则着重主调音乐的写作,其中贝多芬更着重主观激情的表现,重视器乐的标题性,他是古典乐派向浪漫乐派发展的先驱。海顿、莫扎特与贝多芬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二)浪漫乐派“浪漫”(Romance)二字是译音,它源于中古时期描写神话、英雄与美人的文艺作品。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常以此为题材。到十八世纪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封建君主复辟,音乐家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明确的出路,精神苦闷,于是在文学的影响下,十九世纪的作曲家也走向浪漫主义。作品倾向于以古代传说和神话、幻想故事为题材,或着重于生
5、活现象的描绘、个人生活感受的细致体现。音乐着重感情的抒发和心理的刻划,而不象古典主义着重理性。他们认为文艺有共性,廊以提倡诗歌、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和音乐的标题性,注重音乐中的诗情画意,而对曲式结构则较灵活。浪漫乐派音乐家们,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创造了很多秤体裁形式,如:无言歌、夜曲、叙事曲、小品套曲,音乐会序曲、交响诗、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等。他们在创作手法方面则重视民族、民间音调的运用,音乐节奏比之古典主义更加复杂而细致,和声手法更加丰富,管弦乐队的编制及配器法到柏辽兹、瓦格纳手中更加发展。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前期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歌剧作曲家韦伯、罗西尼、威尔第等人;同时期和中期
6、的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人,俄国的柴可夫斯基也属浪漫乐派;在近、现代(十九世纪末一二十世纪)的现代乐派中,还有马勒、理查施特劳斯、拉赫玛尼诺夫等人,他们可以说是浪漫乐派的最后几个代表人物。浪漫乐派著名的作曲家还有去诺、比才、约翰施特劳斯、圣桑等人。课堂活动一:复习竖笛吹奏用唱指法复习“c大调音阶上下行”。用唱指法复习雪绒花吹奏雪绒花课堂活动二:音乐知识与曲谱分析默看音乐知识:摇篮曲、勃拉姆斯。勾画出关键字句,强化记忆。曲谱分析。能准确把握“弱起”的指挥图示;了解附点;了解倚音。划着指挥图示预习曲谱。课堂活动三:合唱学习分声部,确定出声部长。分声部各自预习曲谱。(声部长带领)
7、两声部合唱曲谱。歌曲欣赏。(要求听出声部)两声部合唱歌词。【检测与作业】从两个声部里各自抽出一个成员,唱合唱曲谱。按学习小组,完成课后练习题。【学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技能上有什么新收获。在审美上获得了怎样的体验。摇篮曲课后反思:本课时完成后,针对课中出现的一些情况,特做了反思如下:首先:在课堂乐器进课堂这一块,我是在每一节的音乐课新课之前,先分一段时间用于学习与复习。这样的教学手段收效不错。在本课里,就依然这样体现的。 本课时,依循一贯的思路,对作品做了详细的音乐分析。这一环节,能教会学生巩固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分析曲谱,就是对各种节奏型,各种音乐符号的学习。这一块上收效也很不错。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视唱曲谱能力,能唱出简单的两声部。但是,本课的低声部,有点偏难,老师要做仔细的分解,首先,让他们突破心理障碍。“不要怕”,在本节课,是老师时时要鼓励并且帮助的。 本课的亮点在学生分组练习合唱的时候特别明显。两个声部,惯常是按座位的方向随机而分。由各自的声部长带领着,各自学习。视唱声部曲谱;尝试着分一半的人唱歌词;或者,由某一位同学竖笛伴奏。两个声部各自发动主观能动性,目的就是唱会。这个板块的学习,学生积极参与,花样推陈出新。每一个参与的都努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