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电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_第1页
南京电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_第2页
南京电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_第3页
南京电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_第4页
南京电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京电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 实用心理学1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以及对心理学的分类。掌握心理学的三大学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和理论特色;几种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它们的特点,从而从总体上对心理学有初步的了解和把握。 2第一节 心理学的哲学背景一、哲学家需要回答三个问题:灵魂(soul)、认识论(epistemology)、人性(Human Nature)二、西方哲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On the Soul)、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犬儒主义、皮浪的怀疑论(Skepticism)、斯多噶主义(Sto

2、icism)、基督教的产生和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19世纪的世界 3第二节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二、三个主要的心理学理论流派: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4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从问题的角度看可以分为8个方面:心理的生理基础 、个别差异研究、感觉与知觉问题、动机与情绪、学习心理研究、社会心理学、身心发展问题、异常行为与治疗二、从门类来分包括:基础心理学类: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类:教育心

3、理学、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 5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观察法:观察并分析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样本的研究调查法:大样本的调查实验法:严格限制条件的研究6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人格的概念以及不同的心理学家在人格概念上的争论,掌握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大五人格理论和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思路。从而对作为个体内在心理特征的人格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7第一节 人格理论一

4、、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试图从人的自然生物本性和人的社会文化属性相统一的角度,分析和解释人们行为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因。人格结构理论是其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和早期的潜意识论、本能论一起构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大理论支柱。(一)基本观点:本我、自我、超我本我、自我、超我互相影响与依存。如果三者和谐统一的整体,使人能够卓有成效地展开与外界环境的各种交往,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如果三者难以协调、相互冲突,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内外交困,甚至危机到人的生存和发展。“本我”占居无意识的最下层,所占面积也最大;“超我”也大部分在无意识之中,仅小部分进入意识;“自我”在意识和无意识中约各占一半

5、。(二)局限性:一是比较轻视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对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决定性意义主观唯能论;二是他将人格理论的心理学基础局限于精神病人等非健康人群身上影响了人格理论的一般性。8二、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一)人格结构的三个层面:枢纽特质(Cardinal traits):也叫基本特质,指那些渗透于人格以致遍及此人全部活动的特质。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主要情操和优势倾向。只有少数人有这样的特质。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渗透性差一些,但还是相当概括的有一般意义的特性。它是人格的建筑构件。每个人的核心特质非常少,为510个。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指不明显,不受人注目

6、,一致性和一般性较少的人格特质。(二)研究方法:书信分析(三)应用:编制问卷来测量个人的六种价值观取向:理论的、经济的、艺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9三、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一)用分类学的方法研究人格结构,认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就是特质,而特质就是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一致的行为型式。(二)16种根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要素,代表行为属性和功能:乐群性:分裂情感(schizothymia)和高情感(affectothymia)、聪慧性:Low3和High 8、稳定性:Low ego strength(低自我力量)和High ego strength、支配性:顺从性和支配性、兴奋性:平静

7、和澎湃激荡、有恒性:低超我和高超我、敢为性:威胁反应性和副交感免疫性、敏感性:极度现实感和娇养性情绪过敏、怀疑性:放松和投射紧张、幻想性:实际性和自向性、世故性:朴实性和机灵性、忧虑性:信念把握和易于内疚、实验性:保守性和激进性、独立性:团体依附和自给自足、自律性:低整合性和高自我概念、紧张性:低能量紧张和能量紧张 10四、艾森克的人格维度理论:(一)研究方法:传统的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二)用两个维度来划分人格:外倾和神经质五、大五人格理论:(一)大五人格结构是universal的,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人格框架。(二)这五大维度是: 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

8、)、开放性(Openness)、愉悦性(Agreeableness)、公正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三)应用:人格测量量表(NEO PI-R) 11六、中国人的大七人格杨国枢、王登峰、崔红等人对大五人格结构的文化适应性提出了批评,他们以中国文化和语言为背景,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大七因素结构。外向性:活跃、和群、乐观善良:利他、诚信、重感情行事风格:严谨、自制、沉稳才干:决断、坚韧、机敏情绪性:耐性、直爽人际关系:热情、宽和处世态度:自信、淡泊 12第三章 社会认知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认知领域的相关内容和经典研究。理解我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

9、认识自己?以及如何对行为的原因加以认定?本章的重点是个人知觉和归因问题,需要掌握印象形成的概念、维度、模型以及偏差和线索。掌握和自我有关的一系列概念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掌握几种主要的归因理论,如海德的理论,维纳的理论以及归因风格理论对原因的解释思路。 13第一节 个人知觉一、怎样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一)第一印象及其三个重要的维度(二)形成整体印象的几种模型:平均模型、累加模型、平均加权模型(三)个人知觉中的偏差:晕轮效应、慈悲效应、负性效应二、个人知觉的线索:情绪线索、非语言和超语言线索 14第二节 自我知觉一、自我知觉: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的对象时的心理状态。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二、自

10、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差异理论、“The Twenty Statement Test”三、自 尊: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Baumeister总结出的个体提高自尊的方法四、自我提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五、自我确认: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15六、自我表演:是指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Jones总结出的6种自我表演的策略七、自我障碍策略:指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八、自我检控: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

11、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九、自证预言: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对方按照我们的期望行事。十、体 像:是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 16第三节 社会认知一、分类与图式二、图式的种类:个人图式、自我图式、团体图式、角色图式、事件图式(剧本) 17第四节 归因问题一、归因理论(一)归因的概念(二)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外因、共变原则、排除原则(三)维纳的归因理论:归因的两个维度、四个方面的具体归因(四)Lyn Abramson的归因风格理论:抑郁型和乐观型的归因风格(五)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三种归因和三种信息(六)Jones和Davis的对应推论理论:何种情况下

12、归于内在配置(七)Bem的自我知觉理论:怎样对自己的行为归因二、归因过程中的偏误:基本归因错误和自利偏差18第四章 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以及基本思路,社会影响的概念、来源以及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影响如何影响中国人的心理。掌握从众、顺从和服从的概念,相关的研究结论以及相应的技巧。尤其要掌握作为社会心理学经典的两个研究:阿希的从众研究和Milgram对服从的研究。掌握社会影响理论的思路。19第一节 社会交换一、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功利主义经济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如何能够成为社会交换理论的基础,社会交换理论对他们的继承与修改。二、社会交换理论的心理学思路

13、:(一)酬赏与成本的概念(二)结果评价的方式与原则(三)如何做到公平交换?三、社会交换的证据与应用 20第二节 社会影响一、社会影响的含义二、社会力量的几种来源三、文化的影响:自我概念、社会关系、孩子养育、人际沟通 21第三节 从众、顺从与服从一、从众行为定义(一)Sherif有关规范形成的研究(二)Asch的线段判断实验的结论(三)影响从众的因素:情境因素:团体的规模、团体的凝聚力、团体的社会支持个人因素:自我、保持自身独特性需求、控制愿望、社会地位、承诺和性别二、顺从与服从的定义(一)影响他人顺从的因素:积极的情绪、互惠性、合理原因(二)增加顺从的技巧:“脚在门槛内技巧”、“门前技巧”、“

14、折扣技巧”、“滚雪球”(三)Milgram对服从的研究:服从是人的天性 22第四节 团体的社会影响一、社会促进的定义及其原因:他人的存在、评价恐惧理论、分心冲突理论二、社会懈怠的概念与原因三、去个体化与社会传染的定义去个体化产生的原因:匿名性、自我意识下降四、社会影响理论23第五章 人类的社会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三个方面的知识:(1)通过对遗传与环境在人类行为发展中作用的分析,理解心理学和相关学科对人类社会行为基础问题的探讨。明白人类的社会行为既有遗传的影响,也受环境的制约,二者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也影响人类社会行为的发展。(2)掌握心理学关于侵犯行为的研究的相关知识,重点掌

15、握有关侵犯行为产生的理论和如何控制人类的侵犯行为,并结合心理学有关这些问题研究的实验结论,认识侵犯行为的实质。(3)掌握心理学关于利他和助人行为研究的一些证据,关于这类行为产生的理论,以及如何促进这些行为的产生。24第一节 人类社会行为的基础一、遗传因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一)生物学理论的观点(二)遗传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二、环境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一)家庭环境和文化环境(二)社会化及其影响因素三、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Scarr遗传建构环境的观点(二)行为遗传学的证据(三)概率渐成论 25第二节 人类的侵犯行为一、侵犯行为概述:(一)侵犯行为的定义及其三个特征(二)愤怒及其原因(三)

16、对侵犯行为的学习过程及机制二、与侵犯有关的因素:(一)温度与侵犯行为(二)兴奋转移与侵犯行为(三)侵犯性线索与侵犯行为:武器效应(weapon effect)。(四)去个体化行为与侵犯(五)饮酒与侵犯行为三、减少侵犯行为的方法:(一)利用惩罚减少侵犯行为(二)降低挫折与学习抑制自己的侵犯行为(三)替代性攻击与宣泄四、传播媒体与暴力行为:(一)影视暴力对孩子暴力行为的影响(二)传播媒体中的性暴力 26第三节 人类的利他与助人行为一、对利他与助人行为的理论解释:(一)利他行为的概念(二)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三)社会进化论:社会责任规范、相互性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四)学习理论的观

17、点:强化、模仿、父母的教养二、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一)情境因素:他人的存在、环境条件和时间压力(二)助人者的特点:人格因素、心情、内疚感、个人困扰与同情性关怀(三)求助者的特点:性别27第六章 态度与偏见问题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态度的定义,态度的测量,态度形成的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态度改变的模型,影响态度改变的一些因素,以及偏见的概念,偏见形成的理论和如何克服人们之间的偏见。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学会自己根据研究的问题设计研究所用的量表。同时还要掌握运用心理学理论,如有计划的行为理论,去提出研究问题。 28第一节 态度概述一、态度的定义:Allport、Krech和Freedma

18、n的定义二、态度的三个成分及关系: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三、从态度预测行为:态度的特殊性水平、时间因素、自我意识、态度强度、态度的可接近性四、态度的心理功能:效用功能、知识功能、自我保护功能、价值表达功能五、态度的测量:(一)直接测量:利克特量表、瑟斯顿量表、语义区分量表。(二)间接测量:包括投射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和反应时测量等。 29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一、学习理论:态度的学习有三种机制:联结、强化、模仿二、曝光效应:情感因素在态度形成中的重要性三、认知理论:有计划行为理论 30第三节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与现象一、海德的平衡理论二、认知失调理论以及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三、与认知失调有关

19、的其它现象(一)不当理由与认知失调(二)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三)努力与认知失调(四)决策后失调 31第四节 说服模型一、两种说服模型二、说服者因素:专家资格(睡眠效应)、可靠、受欢迎程度三、说服信息因素:态度差距、恐惧感、呈现方式四、被说服者方面的因素:人格、心情、卷入、免疫、个体差异 32第五节 社会生活中的偏见一、有关偏见的理论:(一)团体冲突理论(二)社会学习理论(三)认知理论(四)心理动力理论二、偏见的影响:对知觉的影响、对他人行为的影响。三、消除偏见的方法:社会化、受教育水平、直接接触、自我检控四、两种主要的偏见:性别偏见、种族偏见33第七章 人际吸引与亲密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

20、章的学习,掌握人际吸引和亲密关系的含义,明确与人际吸引、亲密关系有关的一些现象的心理学解释。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和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同时对中国人独特的人际关系取向有较深入的理解。 34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基础人际吸引一、亲和需求的作用:依附的含义二、寂寞及其影响:(一)寂寞的定义与分类(二)情绪性寂寞和社会性寂寞(三)影响寂寞的因素:婚姻与经济状况、年龄因素、人格因素、社交技巧、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三、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强化原则、社会交换原则、联结原则四、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一)个人特质:温暖、能力、外表的吸引力(二)相似性与人际吸引:人口特征的相似性、态度的相似性(

21、三)互补性与人际吸引:相貌换地位(四)熟悉性与人际吸引:进化论的观点(五)接近性与人际吸引 35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深入亲密关系一、亲密关系概述:(一)亲密关系与自我概念(二)亲密关系中的依附(三)友谊关系:表面朋友和深层朋友、友谊关系中的性别差异二、自我展露:发展亲密关系的途径(一)自我展露的定义与理论解释(二)自我展露的文化差异和性别差异 36第三节 爱情问题探讨一、爱情的定义及类型(一)Sternberg关于爱情的理论观点(二)Lasswell等人关于爱情的观点二、爱情与婚姻的维持:平等、归因、沟通、嫉妒三、亲密关系的终结:(一)对待不满的策略:真诚、忽视、退出、表达(二)关系破裂所造成的

22、情感伤痛(三)社会支持:如何利用社会支持缓解我们所遇到的生活压力? 37第四节 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一、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表现的分析二、中国人人际关系社会取向的特征(一)家族取向(二)关系取向(三)权威取向(四)他人取向38第八章 团体心理与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和团体心理与行为有关的一系列概念,认识团体和组织问题在人类心理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团体的一般问题,团体领导者,团体沟通的特性以及团体决策等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掌握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组织凝聚力的问题,认识到特质理论对有效领导的解释,以及魅力领导和权变模型等对领导问题的观点。39第一节 团体概述一、什么是团体:归属

23、感、认同感和社会支持二、团体规范:团体规范的定义、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团体规范的作用:一致性、认知标准、惰性作用三、团体凝聚力和凝聚力的测量:参与决策的有效性、成员的稳定性、从众、自尊、Moreno提出的社会测量法 40第二节 团体领导者一、领导的定义与类型:任务型的领导和社会型的领导二、有关领导的理论:(一)特质理论:Gibb的特质理论、Stogdill的特质理论、Burns、House魅力理论(二)Hollander的个人特异学分理论(三)Fred Fiedler权变理论三、影响领导效能的其它因素:性别与领导方式、文化与领导方式 41第三节 团体内部沟通一、团体沟通的特性:成员发言的不平等

24、性、领导的主导作用二、沟通网络:圆型、链型、Y型、轮型三、冲突解决(一)人际冲突的定义与分类:零总和冲突、非零总和冲突(二)人们对待冲突的方式:Thomas 提出的对峙、逃避、顺应、妥协、合作(三)协商策略:最初立场、如何让步、“逐渐回报”策略(四)利用中间人进行沟通 42第四节 团体决策一、团体决策概述(一)两类决策问题(二)多数人与少数人的影响(三)团体决策规则:一致性、优势、多数取胜二、团体极化:团体极化与“风险转移”的定义产生的原因:社会比较理论、说服性辩论三、团体思维:团体思维产生的条件、团体思维的症状、团体思维的后果、克服团体思维的方法四、团体决策方法:头脑风暴、德尔菲法、具名群体

25、技术、阶梯技术43第九章 健康与社会心理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大家掌握健康、心理健康、健康心理学和心身疾病的概念,熟悉生活事件、应激、自我效能、控制感等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研究如何证明这种关系的有效性。掌握应对方式、人格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的重要性。熟悉如何预防健康的方法以及HAPA模型。44第一节 压力与健康 一、生活事件:对个体生活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性事件。二、应激:身体对威胁性事件(负性的生活事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性的反应。(Hans Selye)三、控制感:生活是否在我的掌控中?短暂的控制感提升对个体健康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四、自我效能(Selfefficacy):认为自己有能力执行特定的行为以达成目标的信念。(Bandura)(一)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问题: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若干重要的健康行为,如戒烟、减肥、有规律的锻炼以及减少胆固醇摄取等。(二)自我效能提高个体从事健康行为的可能性的方式:影响个体的毅力和努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