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从法制史上考察,首开第三人侵害债权之先河的是英国1853年拉姆莱诉盖 伊案(Lumley VGye)。Lumley是一个歌剧院经理,与明星约翰娜?瓦格纳(Johana Wanger)签定演出合同。竞业者Gye引诱瓦格纳背弃原约,转而与他签定合同。 英国法院判决Lumley胜诉。该案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约束,将主仆引诱之诉 扩张适用于非主仆关系的雇佣合同、待履行合同,从而确立独立的侵害债权之侵 权行为类型。7然而,在此前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包括现今,关于债权不 可侵性大体存在着两种学说。否定说不主张债权具有不可侵性,并提出如下理由: 债权系相对权,惟课债务人同时以义务;债权保
2、护的利益,惟债务人行为 方能实现,亦惟债务人行为足以侵害其实现,与第三人无关。虽债权人就债务人 将来应为给付具有期待利益,此期待利益毕竟是非债权本身,纵予分割,亦非侵 害债权。(3)民法区别物权和债权、对人权和对世权,若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构 成侵权,则上述区别即失去了意义。与此针锋相对的肯定说则承认第三人侵害债 权构成债权,亦有三点理由:(1)债权虽系相对权,但其意义无非是表示债务人 负有实现债权内容的积极义务,至于权利的不可侵性,“于物权然,于债权何独 不然”。(2)侵害权利系指妨害权利所保护的利益的享有的一切行为,不仅妨碍 现在享有利益为然,即使妨碍将来享有的利益亦莫不然。(3)就不可侵性
3、而言, 物权、债权应无区别。8我们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不仅现实地存在,而且能 够构成侵权行为,成为侵权行为的一个形态。确认第三人侵害债权,有着坚实的 理论基础,兹分析如下:债的相对性与第三人侵害债权有着不同的根源,两个不同的根源使两者相互 独立,又并不矛盾。债的相对性根源于债的主体的特定性。债的关系总是由特定 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意思自治建立的。给付是债的客体。全面、适当、正确的给 付是债之履行原则。而特定给付是由维持债之关系的特定主体完成的。因此,债 的相对性着眼点在于:在债的关系内部,债权人只能向特定债务人(相对方)主张 权利或请求为给付。至于履行辅助人、代理人、代偿人、代领人等的存在和介入
4、, 并不影响债的相对性,因为他们与债之关系双方当事人有某种特定关系的存在 (如委托关系、身份关系),正是由于这种特定关系的存在,才使债之关系中的给 付或受领行为后果的承担者并未发生变更。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游离于债之关系 外部的任何第三人不能主张债权或履行债务。亦即:债的相对性原则,仅于债的 当事人间发生效力,这仅是说,债权人无权以此项合同为依据,请求债务人以外 的第三人履行债务。申言之,债的相对性就是给付受领主体的特定性。然而,第三人侵害债权却根源于债权的不可侵性,其着眼点在于:债的关系 之外的第三人均负有不得侵害债权的义务。从这个角度讲,债的相对性与不可侵 性都是债的本质使然,但两者又并不相
5、互冲突,即债的相对性并不影响债之受侵 害存在的可能性,更不能说侵害债权行为的存在就意味着债的相对性失去了说服 力和降低了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在债的相对性这一特性存在的前提下,仍会发 生侵害债权可能性,两者并不矛盾。易言之,“债是一种相对权,它的效力只及 于特定的当事人,但不等于第三人可以侵害债权。”9恪守债的相对性,尽管保护了第三人的活动自由,但同时也滋生出债权人救 济手段捉襟见肘的弊端。债的相对性标榜“债不具有对抗第三人效力,第三人对 于债权人不负义务,自无侵害债要权可能”,它含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旨在 保护第三人的活动自由,不至因故意或过失侵害债务人或债的给付标的,即应对 债权人负损害赔
6、偿责任。依此理论,因第三人故意或过失致债务人履行不能或迟 延时,债权人仅得向债务人对第三人的损害享有赔偿请求权。毋庸置疑,债权的 相对性或对人权的理论在通常情况下对于社会秩序以及保障人们活动安全是有 利的。如,第三人故意或过失侵害债务人人身,致使债务人无法履行提供劳务的 债务,第三人故意或过失损害债务人财产,全使作为债的标的物的财物无法向债 要难交付等,第三人只应对其造成的对于他人的损害负直接责任,如因第三人行 为客观上损及了债权人的债权,因第三人对此常常不知且不可预知,债权人即没 有理由直接请求第三人向自己承担责任,否则会造成第三人于不知之中便承担行 为间接责任的不公平后果,而使人们失去了行
7、为后果的可预知性。于是,法律为 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特设代偿请求权制度,即债权人可请求债务人向其转让对于 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取代债务人地位,而直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可见, 债的相对性理论在实践中的贯彻确实能保护第三人的活动自由。然而,如果绝对贯彻债的相对性,有时难免损害债权人利益。在民商事活动 中,确有出于侵害债权的故意妨碍债权实现,如固守债的相对性,不赋予债权人 一定救济手段,未免于法律公平正义不合。10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减少了债 权人一般财产中的资产,增加了其中的负责,从而损害了债要的一般财产负债的 应然状态。因为第一,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可能导致债务人的无偿付能力的加剧, 从而减少了
8、债权人的一般财产(可得利益丧失)。第二,在某些情况下,侵权行为 意味着债务履行已不可能或难以履行,或履行失去了意义,债权人本可以请求履 行并获清偿,但第三人的侵害行为却使其成了仅得金钱损害赔偿的普通无保障债 权人。因此,债权人之债权救济手段难免捉襟见肘,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于 是,应当承认债权不可侵性,可谓对债之相对性理论的一个“修正”,11以克 服债之相对性的一系列弊端。3.宏观上,民法应对各类民事权利实行同等保护从民事权利角度看,民法有性格上是一部权利法。12民事权利就是民事主 体依据自己的意志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这种自由为民法所保护。随着人们 权利观念的渐趋深入各国无不越来越重视对
9、民事权利的调整与保护。民事权利在 本质上就是自由,是主体实现(不是实践)意志的自由,即权利主体意志的实现自 由。13侵害民事权利,就是抹杀主体的意志自由;保护民事权利,就是使主体 实现意志自由。在前者,主体意识会逐渐丧失殆尽,贻害无穷;在后者,主体意 识会不断增强,裨益无量。民法要主动承担保护民事权利、强化主体意识的任务。同产权和人身权是民事权利的宏观分类。而物权和债权又是财产权的一个基 本分类。对于物权,民法强调其绝对性,“神圣不可侵犯”,14侵权行为法是 保护物权的一把“双刃剑”;而对于债权,民法又突出其相对性,美其名曰“法 锁”,主要靠债之不履行责任“保佑”。这反映出传统民法在民事权利保
10、护上的 一大瑕疵。这种瑕疵就是不同等保护。不同等保护的两个极端结果便是所有权绝 对化和侵害债权泛滥。前者使主体意识极度高涨而最终导致“自私”;后者使主 体意识异常匮乏而最终导致“自弃”。应当说,这都不是民事立法的初衷。因为 它不能反映民法的功能和价值。因此,现代民法应对各类民事权利实施同等保护。只有保证在民事权利保护的天平上砝码不致偏倚,才能保证民法在发挥其功能时 不全瘫痪。这就要求在债权保护的托盘上再添几筹砝码,以实现与物权保护的持 平。一言以蔽之,“任何权利均应受保护,物权如此,债权何独例外”。154.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真正根源是债的不可侵性,即债的对世性,而不是债的 效力债的效力不是第三人
11、侵害债权的根源。一方面,债权得为侵权客体不是源于 债的对内效力。“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依照法律的规定,在不事人之间产生的 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16债的效力原则上指“使实现给付或填补其给付利益 之作用,包括债之履行及债务不履行之效果而言”。17债的对内效力只对于债 的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发生作用,对双方当事人发生法律上的拘束力。债的关系成 立之后,债权有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债务人依法负有履行债务的义务。如果 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因其违反特定义务,因而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某种 意义上说,债务人不履行债务,也是对债权人享有的债权的侵害,但这种侵害是 发生在债的关系的内部,是受债的对内效力所约束的
12、内容。对此,债法没有完备 的规定予以规范,毋须也不能用侵权行为法来调整,不能将违约行为或其他债务 不履行行为认作侵权行为。因而债的对内效力产生的是对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强 制性拘束,不产生分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可见,债权作为侵权行为之客体,显然 不产生于债的对内效力。另一方面,债权得为侵权行为客体亦非源于债的对外效力。债的对外效力就 是债的保全制度,而非指债权对抗其他人的一般效力。严格说,债的对外效力产 生的根源仍在于债的内部,是债务人积极或消极的处分其财产而降低对债权人的一般担保力时,债权人基于此种处分而产生对该处分的受益人的权利,并非指对 一般的第三人的效力。侵害债权不是来源于债的对内和对外效
13、力,这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挖掘其真 正根源的机会和动力。债权作为一种基本的民事权利,其本身具有不可侵性。我 国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 和个人不得侵犯。”可见,债权作为民事权利,这种不可侵性是法律赋予的,而 不是人们所臆造的。而法律的规定恰恰反映了客观生活的规律。债权的不可侵性, 即不是指债的对内效力,也不是指债的对外效力,而是指债权对抗债的关系当事 人之外的其他第三人的效力。众所周知,债权为相对权,债权人中能向其债务人 请求履行债务,而不能向其他第三人提出这种请求。但是,债权人作为权利主体, 既然享有这种债权,就可以基于债权的不可侵性,对抗其他第三人
14、侵害其债权的 行为。法律在一方面赋予所有的民事权利包括债权在内的不可侵性,又强调对于 其予以法律保护,实际上就赋予了债权关系外的第三人都负有不得侵犯债权的义 务。现代各国民事立法的一具显著特点,就是物权和债权有相互借鉴各自保护手 段以保障自身权利实现的趋势,因而形成物权债权化和债权物权化趋向。债权物 权化的趋向不断发展,就使债权的不可侵性强化,使债权对抗第三人侵害其债权 行为的效力更接近于物权的对世性,即绝对权的性质,几乎具有相同的内容。由 此可见,债权成为侵权的客体,是必然的。18据此,我们认为,如果说法律关系的角度看财产权,物权具有对世性、债权 具有对人性的话,那么,从民事行为客体的角度看财产权,则物权和债权都具有 对世性,在不可侵性上并无二致。从而我们找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奢侈品销售工作总结
- 仪器仪表销售工作总结
- 亲子行业营销实践总结
- 绿色校园与环保教育计划
- 广西玉林地区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英语期末试卷
- 股东会议召集书三篇
- 《灾后心理援助》课件
- 《糖尿病治疗昌玉兰》课件
- 2024年安徽省芜湖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安徽省淮南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8站小车呼叫的plc控制
- _ 基本粒子与宏观物体内在联系
- 象棋比赛积分编排表
- 小学赣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十课向往和平课件(16张)ppt课件
- 溶解度曲线教学设计
- DPP4抑制剂比较篇PPT课件
- 中药饮片购进验收记录表格模板
- TCM远红外发展初析
-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
- 继教脉图分析 0
- 医院各科室规章制度汇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