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论文浅谈逻辑连接词“或与且”_第1页
VIP专享论文浅谈逻辑连接词“或与且”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基本“或与“或p、q 中至少一个为真(包含 p 真,有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基本“或与“或p、q 中至少一个为真(包含 p 真 q 假,高中数学课本中的许多知识是存在内在联系的,我们老师在常规教学中, 需要把这些存在于不同章节中的本质串联起来一起应用融会贯通。可使学生对数学的内涵加深认识思想加深理解。下面我就简单来谈谈我在教学中对逻辑连接词且”的理解,以及它们在不同章节中的应用。“或与且”在逻辑学中的定义:其实在高一数学的第一章中我们便学习了逻辑连接词 “或与且”。其中“或”是指若干事件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且”是指若干事件同时发生。它们在本章节中的应用主要是连结简单命题合成

2、复合命题并判断真假。其中复合命题q”为真的内涵是:简单命题p假 q真,p 真 q 真,三种情况)。复合命题 “且 q”为真的内涵式是:简单命题 p、q 两个都为真(仅仅是 p 真 q 真,一种情况)。有了逻辑连接词 “或与且”,我们就可以对复合命题进行分解,分拆成由“或与且”连结起来的若干个简单命题,再由对各个简单命题的真假判断汇总判断出原复合命题的真假。突出的优势在于对复杂问题的细化分拆,然后各个击破,再汇总。其实我们数学中很多复杂的大题也不过是由若干个小难点组成,我们也称之为综合题。而一旦我们能运用分解的思想把问题先分拆,就可以使问题细化、单一化,更快捷的解决问题。实质上就是 “化整为零,

3、1“或与且”就直“或”(A交 B也可理:xxx2当0111时,,1,20, x原不等式化为 : xx 31,令 2x(3223x 1)时,原不等式化为 “或与且”就直“或”(A交 B也可理:xxx2当0111时,,1,20, x原不等式化为 : xx 31,令 2x(3223x 1)时,原不等式化为 : 0(2x 1,x 3)(2x2x 3)32解得: 2解得: 成的连结作用的就是 “或与且”。所以我们在解这类型综合题时应多采用“或与且”进行分析。 “或与且”在集合运算中的应用:其实我们发现接出现在集合运算的定义当中。 A并 B的定义是:由 A中的元素或 B中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A交 B的定义

4、是:由集合 A和集合 B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可以看到并集运算中的关键词解为包含 A发生 B不发生, A不发生 B发生,A发生 B也发生,三种情况);交集运算中的关键词 “公共”(可理解为满足 A同时也满足B,体现“且”的内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我们发现,学生对什么时候该用并集,什么时候用交集很难区分好的,也是集合这章书中的重难点。尤其是在交并都用的分类讨论题中更容易混淆。我们看例子例 1 解不等式解: 如图所示 :令(1)当x故无解(2)x20 x2x0(不合逻辑 )。所以它们的连xx32 xxx1的前提下解不等式得32时,原不等式化为 : 66: 10 x2x0(不合逻辑 )。所以它们

5、的连xx32 xxx1的前提下解不等式得32时,原不等式化为 : 66: 1x2x2,两者32解得 x: 6,(3) 当3故综上,原不等式的解为分析: 从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解题过程中不断的使用到集合的交并运算,但这些运算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做题的时候就很容易搞混淆,到底什么情况使用交集,什么情况下用的是并集呢?我们来看,本题中的变量 x 是任意的,所以 x 可能小于 -1,或属于 -1 到3/2 之间,或大于 3/2,明显是用 “或”来连结这 3 中情况。而如果我们反过来理解为既小于 -1,又属于 -1 到 3/2 之间,且大于 3/2 的“且”的连结的话会明显感觉到不合理了接词是或而不

6、是且,而对应于集合运算来看就是该用并而不是交。另外在分类( 1)中,我们是在都要满足 (即两命题都为真 )才能得到 x 范围,此时两者则明显是 “且”的内涵而不是 “或”,所以此时用的是交而不是并。可以看出,引入了“或与且”,就相当于为分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明显的抓手。让学生区分交并时有据可循,而不是凭空想,避免懵懵懂懂的混淆。 “或与且”在排列组合中的应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的第一节就是学习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两大原理。首先在数学中能称为原理,3“或与“或与且”的连结来加以: 例子 2某市拟从 4,则)45 C首先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既有C C1A和 B至少一个被选中的情况有B的话会发现3“或与“

7、或与且”的连结来加以: 例子 2某市拟从 4,则)45 C首先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既有C C1A和 B至少一个被选中的情况有B的话会发现3 种基本事件是A而且也要有A的重60 DA也有 B:第二类是有 A无 B:第13 53 种,75C C213 5C C115301560 235故选 C 在作用一样,可能不会直接题目中,但它是每一道题目成立的大前提,渗透于其中。这两大计数原理在我们看来内涵也是逻辑学中的且”。分类计数原理定义的是若干种方法均能完成事件,强调的就是“或”。分步计数原理定义的是若干步骤完成后事件才完成,强调的是“且”。在具体解题分析中我们可多采用区分是属于分类计数还是分步计数。我们

8、看例子个重点项目和 6 个一般项目中各选 2 个项目作为本年度要启动的项目重点项目 A和一般项这样目 B至少有一个被选中的不同选法的种数是(A15 B解:三类是无 A有 B:所以分析:拿到题目后我们发现可以理解为:有 A也有 B,或有 A无 B,再或者无 A有 B;而如果我们反过来理解为:有 A也有 B,且有 A无 B,再且无 A有明显的不合逻辑。显然,于是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这“或”来连结用而不是 “且”,可以得出是该用分类计数原理不是分步。而每一类的内部,比如第一类要满足的是:必须有B,同时还要有另外一个非4, 易于作出准确的判, 而不是仅局限于, 易于作出准确的判, 而不是仅局限于用“且”不是“或”,所以此时用的是分步计数原理。所以本题中既有分步计数又有分类计数,我们在具体分析中要学会区分清楚,此时用“或与且”来区分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学生在解数学题中常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