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书学辑要_第1页
我之书学辑要_第2页
我之书学辑要_第3页
我之书学辑要_第4页
我之书学辑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5/15书学辑要(草书)章草源流按: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卫恒李诞并云:汉初而有草法,不知其谁。萧子云云:章草者,汉齐相杜操始变槁法,非也。王音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鹿书之,路俗简陋,渐以行之,是也,此乃草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以赴急就,因草创之义,谓之草书.惟君长告令臣下,则可.后汉北海敬王刘睦善草书,光武器之。明帝为太子,尤见亲幸甚爱其法,及睦临病,明帝令为草书尺牍十余首,此其开创草书之先也。至建初中杜度善草,见称于章帝,上贵其迹,诏使草书上事。魏文帝亦令刘庶通草书上事,盖因章奏,后世谓之章草.惟伯英造其极焉。韦诞云:杜氏杰有骨力而草书微瘦,惟刘氏之法书体甚浓结

2、字工巧,时有不及张芝,喜而学焉,专精其法,可谓草圣,超前绝后,独步无双。怀瓘案: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其流连迟速,直若上下牵连,或借上之下而为下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销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呼史游草为章,因张伯英草而谓也,亦犹篆周宣王时作,及有秦篆,分别而有大小篆之名.魏晋之时,名流君子,一概呼为草,惟知音者,乃能辨焉.章草即隶书之捷,草亦章草之捷也章草即隶书之捷是对的.但草不是章草之捷.草应是楷书之捷.。章草即隶书之捷是对的.但草不是章草之捷.草应是楷书之捷.按:杜度在史游后一百余年,即解散隶体,明是史游创焉。史游即章草之祖也.(唐张怀瓘书断)自杜度

3、妙于章草,崔瑗崔实父子相继其能。罗晖赵袭亦法此艺。袭与张芝相善,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专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相通,唯王子敬明其深诣,故行草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自伯英,即此也,张伯英即草书之祖也(唐张怀瓘书断)草书草书中亦曰行楷,如二王诸帖之稍真者,十当八九.僧怀仁等所集圣教兴福孔庙碑之类。唐人所称入院体者是也。一曰行草,如二王帖中稍纵体。孙过庭书谱之类皆是也.一曰章草如辰宿列张帖索靖出师颂二王贴中章草法帖皆是也。一曰槁草其书或真或行或草,大小疏密随宜,如颜平原坐位祭侄二帖是也祭侄一

4、向被认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实谬也!。一曰狂草如张芝张旭怀素诸帖是也。以上各种通称草书,亦有分矣。明赵宦光金石林绪论祭侄一向被认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实谬也!学草书法童于二十二至二十五岁为什么2225岁?可笑学草书,其法亦先小而后大,须以右军书十七日等帖及怀素书圣母碑二大字草书为法,又张旭长风帖。为什么2225岁?可笑伯英弟文舒者,亦善草书,次伯英,又有姜孟颖、梁孔达、田彦和及韦仲将之徒,皆伯英之弟子,有名于世然殊不及文舒也。罗世景、赵元嗣者与伯英并时,见称于西州,而矜巧自与众颇惑之,故伯英自称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河间张超亦善草有名,虽然与崔氏同州,不如伯英之得其法也。晋卫恒四体书势释草草即纵

5、心奔放覆腕转蹙(U,紧迫急促)悬管聚锋柔牵外拓.左为外,右为内,起伏连卷收揽吐纳,内转藏锋也,既如舞袖,据拂而萦纡,又若垂藤,樛盘而缭绕,蹙旋转锋,亦如腾猿过树,逸蚪得水,劲兵追虏,烈火燎原,或体雄而不可拘,或势逸而不可止,纵于狂逸,不违笔意也.精彩!羲之云: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能越,或连或绝,如华乱飞,若雄若疆,逸意而不相副,亦何益矣.但先缓引兴,以逸自急也,仍接锋而取势(中缺数句)任毫端之奇象,兔丝之荥结,转剔剜角,多钩篆体,或如蛇形,或如兵坪,故兵无常阵,字无常体矣。谓如水火,势多不定,故云字无常定也.朱长文纪墨池精彩!又草书之体,如人坐卧行立,揖逊忿争,乘舟跃马,歌舞避踊,一切变态,

6、非苟然者。又一字之体,率有多变,有起有应,如此起者,当如此应各有义理。右军书羲“之”字、“当”字、“得字、“深”字、“慰”字,最多至数十字,无有同者,而未尝不同也,可谓所欲不逾距矣。大凡学草书,先当取法张芝、皇象、索靖等。章草则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然后仿王右军,申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起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意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自大令以来,已如此矣,况今世哉此为尊大王卑小王的言论,偏颇矣!。然而襟韵不高,记忆虽多,莫湔尘俗,若风神萧散,下笔便当过人。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连属累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游丝,此

7、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赏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赏考其字,是点画处皆重,非点画处偶相引带,其笔皆轻,虽复变化多端,而未偿乱其法度.张颠、怀素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史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张旭怀素黄山谷。流至于今,不可复观。唐太宗云,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a)秋蛇,恶无骨也。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文,乍徐还急,忽往复收,缓以仿古,急以出奇,有锋以耀其精神,无锋以含其气味,横斜直曲,钩环磐纡,皆以势为主,然不欲相带则近于俗,横画不欲太长,长则转换迟,直画不欲太多,多则神痴 有道理!。意尽则用悬针,意未尽须再生笔

8、意,不若用垂露耳。姜尧章姜夔(jing ku 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续书谱此为尊大王卑小王的言论,偏颇矣!张旭怀素黄山谷 有道理!姜夔(jing ku 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010年5月18日星期二汉字的草书有两种性质:一是简,一是连。刘熙载,艺概谓:“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也。”这话很对。详而静,是正书的条件;简而动则是草书的特征。可惜他没有在篆分二体中认识到同样也有正草的分别,所以虽认识到正草二体的性质,但不能进一步说明字体演变的关键.一般人一提到草书,就联想到字形的纠连之体,甚至以狂草为草书

9、的标准。其实,这是就书法说的,假使就字体而谈草体,那么对正体的简省,也就可以看作草体了.因此,我们必须明了草体的另一个特征,不在纠缠而在简约,那就可知繁体是正体,而简体即是草体.汉字是从图画来的.图画有工笔写意二种,在最初作文字用的图画也是这样.用笔可以增减,字形不妨繁简.从此演进到文字画,再从文字画演进到象形文字。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谓“古人文字有繁简二体。繁体便于认识,一望可知;简体便于书写,不必多费锲刻之功.因此,简体就有草体的性质。赵壹非草书“草书示简易之旨,非圣人之业也。但贵删难省烦,损复为单,务求易为易知,非常仪也。”则正说明了草书的性质.东汉时,章草盛行。但自张芝创为今草以后,此后

10、魏武、曹植、钟繇、钟会以及晋时卫瓘、卫恒、陆机、陆云、王羲之、王洽诸人虽也以擅章草著名,都不免受张芝影响。-郭绍虞(1891)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张旭书法,时人评价极高。李肇云:“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薛,或有异论,至张长史,无间言矣。”文宗李昴,称其草书与李白诗歌、斐旻剑舞并为“三绝”。张旭真书亦十分工整,张彦远曾见其小楷乐毅论严谨侔虞褚。张旭草书,从陆彦远入手,师法张芝,出入晋宋.肥劲奇逸,雅古深邃。韩愈云:“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张旭一出,使书法艺术摆脱单纯书契作用

11、,一跃而为纯情性的艺术品类,与绘画并列入艺术之林.其后,怀素在张旭基础上,增益浪漫主义,把草书艺术推向更加热情奔放、狂逸宏博的艺术境界,成为我国古典浪漫主义书法艺术的典型。-朱关田(1944)唐代书法的源流摘自书学论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8年版关于文和质,既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中记载了一段孔子的对话,对文质关系有进一步的阐述: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文犹质也。虎豹之鞟ku,犹犬羊之。从“文质彬彬”的审美思想看,王羲之

12、的书法在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儒学对书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后世书法审美标准的形成中,儒家思想也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很著名的一句话,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首先注重道德修养,然后才“游于艺”.这成了后世书法评论中的一条标准.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210年5月30日星期日已知最早提出“古质今妍并主张“爱妍而薄质”的书法理论家是刘宋的虞和。他流传下来的书论只有泰始六年(40)呈给宋明帝的论书表。表中除论及二王故实、法书聚散、作伪摹拓之外,影响最大的就是“爱妍薄质之论.他说:“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

13、英。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羊欣云:羲之便是小推张,不知献之自谓何?又云:张字形不如右军,自然不如小王。谢安尝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答曰:世人哪得知?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工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间又为古今,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薛永年魏晋南北朝的书法理论丛书历史文脉篇228张芝的草书,在魏晋及唐人的记载中,评价超过崔杜。如韦诞评说:“芝学杜度,转精其巧,可谓草圣,超前绝后

14、,独步无双。”(书断)在后世的评价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张芝风格的形成,乃是在继承保留了杜的“瘦硬”书风,强调骨力;另一方面又在运笔上发展出了腕的动作,即所谓:“命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回其腕。”(索靖草书状)因而在骨力以外,又增加“筋力”的内涵.卫瓘尝云:“我得伯英之筋,恒得其骨,靖得其肉.”说明在晋人的眼中,张芝的草书已完备地具有了骨筋肉的审美内涵。前面说过,崔瑗的章草己变杜之质朴为精美,张芝则更向前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为“伯英重以省繁、饰以刮刻,加以奋逸”(虞世南书旨述),省繁、饰加,即是韦诞所说的“转精其巧”也正如张怀瓘所云:“伯英损益杜度章草,亦犹逸少增减元常真书,虽润色精于断割,意则美矣;至

15、若高深之意,质素之风,俱不及其师也,然各为今古之独步。”(书断)草书通过张芝的这种加工,笔法结字越加成熟,并在当时就成为一种书法的“语言”模式被确定下来。故张怀瓘认为张芝之草“精熟神妙,冠绝古今,则不易之法式”“然伯英学崔杜之法,温故知新,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世称一笔书者,起于张伯英,即此也.张伯英即草书之祖也。”(书断727年)-黄惇论东汉文人书法流派及其流派现象丛书历史文脉篇P64关于黄庭坚书法。至于他的书学渊源,草书脉络较清楚.他自己说真正得笔于张旭、怀素。文征明跋山谷

16、李白忆旧游诗卷云:“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矣。”山谷早年学草不成,晚年于张旭、怀素的草书中领悟什么奥秘呢?他自己说:“近时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笔左缠右绕,遂号为草书耳.不知与科斗、篆、隶同意,数百年来,惟张长史、永州狂僧怀素及余三人耳!”(山谷题跋卷八)所谓与科斗、篆、隶同意,乃指草书亦有用笔之向背,并非任意屈曲。在这一点上,山谷并从生活中有所领悟.“山谷在黔中时,字多随意曲折,意到笔不到,及来棘道,舟中观长年荡浆,群丁拨棹,乃觉少进,意之所到,辄能用笔。”荡浆拨棹,向背分明,力送到端,舟始行速,亦应如此可谓妙诀。可谓妙诀侯镜昹;论苏黄米书艺丛书历史文脉篇

17、P03“美”并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形象。形式美就是通过艺术家对这种具体可感的形象物化的结果。就书法艺术而言,形式美主要是以文字为载体,以线条为媒介,以结构和章法为形象,通过合乎情理的组合,从而显示出一种富有韵味的形式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外在形式,包括点画的形态、结构、章法及其变化;二是内在形式,包括筋骨、血脉、质地等;三是装饰形式,包括材料、装裱、色彩等。方圆圆为规以象天,方为矩以象地,无以规矩,便不能成方圆。所谓圆,即用笔起止处不露锋芒,藏头护尾,灭迹隐端,以转为主。所谓方即起止、转折、钩挑、波捺处有棱角,以折为主,从而表现出一种峻利沉着、雄强端严、清劲峭拔、

18、骨力凝重的审美特征。用笔不外乎方圆.圆笔出自篆法中锋,方笔出自隶法侧锋.圆笔便于作草,方笔便于作楷,而行书则方圆并用。以方笔为主者,兼用转法,正书无圆笔则无荡逸之势;以圆笔为主者,兼用折法,草书无方笔则无雄强之神.方圆又贵出之自然,直须涵泳,不可显露,故方不必合乎矩,圆不必中于规.方圆在用笔上亦各有特点.方笔外拓,画之中段较细。圆笔中含,画之中段浑劲,粗细的变化并不十分明显。以楷法入行者,当以方笔为主,如王羲之圣教序;以篆法入行者当以圆笔为主,如颜真卿祭侄稿。以方笔为主者,当兼用转法;以圆笔为主者,当兼用折法,方能尽方圆变化之妙。草书虽以使转为主,多取篆法之圆转,但亦贵于圆中兼有方笔折法。王羲

19、之十七帖时兼方笔,折以取劲,转以求遒.正如邹方锷论书十则所谓:运笔之法,方圆并用.圆不能方,少遒劲峭刻之致;方不能圆,少灵和婉转之机。书有曲直.所谓曲者,言其意也;所谓直者,言其势也。势欲平直,意当婉曲,自然生动而富有姿态.方圆曲直不但要出于自然,又要富有变化。以体势而言,方不变谓之斗,圆不变谓之环。圆笔出于中锋篆法,方笔出于侧锋隶法。所谓“侧锋”具有以下特点:发笔时都由点起,逆势切入.点,古称“侧,以侧势取其利导,笔形自方。刘熙载书概曰:“凡书,下笔多起于一点,即所谓侧也,故侧之一法,足统余法.”侧势落笔,尖锋入纸,由偏转中。钩趯时笔毫处于斜铺状态.转折时用提翻。包世臣历下笔谈中谓:“圆笔用

20、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方笔不翻则滞。”故折法是方笔的主要特点。藏露。虚实。老子“大象无形”,这是通过有与无所构成的一种境界。老子又谓:“大音希声”.所谓“希”者,至静至虚之极。作诗也讲究含蓄、虚实。虚实在书法艺术中主要是通过用笔、结构、章法的形式变化而体现出来。就笔法而言,凡笔重处为实,轻处为虚;是点画处为实,非点画处为虚;是形质处为实,是情性处为虚。奇正。行草书的结体。贵在平正之中求险绝之态。因势生形是行草结构的基本原则,只有在笔势的管束下,才能合乎情理。形式的对比、转化、统一是构成行草结体的重要方法.行草的重心是以通篇的平稳为重心.“离合”是行草结构的又一重要方法。“拨转”也是行草结

21、构的重要方法。启悟型。所谓悟,即豁然贯通,焕然冰释。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云:“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必须建立在“知其常”的基础上,它十分强调主观心灵的能动性,因此思维、观察、体会、品味是产生灵感的重要手段。古人认为,规矩可以言传,神妙必须悟入.只有在规矩烂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顿悟。悟,具有禅宗的哲学意味.程颐、程颢二程全书有一段很值得深思的话:“问:张旭学草书,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及公孙大娘舞剑而后悟笔法,莫是心常思念至此而感发否?曰:然!”刘小晴论书法的形式美与创作方法丛书之风格技法篇307空白论没有笔墨,便没有空白;没有空白,也不会有笔墨。有人认为黑与白是笔墨与载体的关系,书法之美是笔墨与载体共同创造的。笔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