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资料)食品和农产品认证及监管制度_第1页
(食品资料)食品和农产品认证及监管制度_第2页
(食品资料)食品和农产品认证及监管制度_第3页
(食品资料)食品和农产品认证及监管制度_第4页
(食品资料)食品和农产品认证及监管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和农产品认证及监管制度赵秀水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认证处Tel:82679100Email: zhaoxs12365.sd 一、 概 述认证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的规定)。 认 证 的 分 类 强制性认证 自愿性认证 管理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食品和农产品认证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与国际接轨并适应我国国情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食品、农产品认证体系。主要包括有机产品认证、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2、和饲料产品认证、绿色市场认证、食品质量(酒类)认证等形式。 二、有机产品认证有机产品有机食品转换期(常规产品、转换产品、有机产品)、平行生产(防止有机产品与常规产品在整个生产中的混淆)、缓冲区(防止有机地块受到常规地块的污染等)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允许使用转基因技术(一)概念和生产原则1、概念 有机(organic)产品是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和销售,并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有机食品)。2、有机生产原则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以及基因工程生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

3、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农业系统持续稳定。(二)有机产品认证发展现状1、国际 目前,100多个国家开展,面积3100万公顷,销售300亿美元。最大的消费市场是欧盟、日本和美国。 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世界最大民间农业组织)制定的有机生产基本标准(IBS)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有机生产、加工、标识法规是其他各国制定有机法规和标准的基本参考标准。2、中国始于上世纪90年代2004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2005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认证机构29个,获证企业1600个,面积达200万公顷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茶叶、饮料、蜂蜜、天然香料、中药材、奶制品、

4、禽畜产品和水产品等。(三)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对认证机构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要求国家认监委公告2005年第11号实施时间:2005年6月1日七个部分1. 目的2. 适用范围3依据标准4. 认证程序5. 认证后的管理6认证证书、标志和标识7. 认证收费1.目的确保认证程序和管理基本要求的一致性和认证的有效性。2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有机产品的认证活动。3.依据标准19630.4-2005有机产品4认证程序申请4.1.1 认证机构应向申请人公开信息4.1.2 要求申请人提交的文件资料受理4.3 检查准备与实施下达检查任务地址、检查依据、检查范围、检查要点、整改要求。检查组和检查员文件评审现

5、场检查前检查计划确认检查的时间、比例4.3.5 检查实施确认生产、加工过程与认证依据标准的符合性。检查过程至少应包括:生产地块、加工、贮藏场所;生产管理人员、内部检查人员、生产者;记录;对内部检查和持续改进;产地环境质量状况及其风险;样品采集与分析;上一年度整改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确认。产地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估和确认GB/T19630-2005有机产品;有效产地环境监测报告(证明)。样品采集与分析怀疑申请人使用了认证标准中禁止使用的物质,或者产地环境、产品可能受到污染等情况时4.3.8 检查报告认证机构规定的格式。提供充分的信息。应含有风险评估和检查员对生产者的生产、加工活动与认证标准的符合性判

6、断。不应对申请认证的产地(基地)/加工者、产品是否通过认证做出书面结论。检查报告应得到申请人的书面确认。4.4 认证决定生产活动及管理体系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不完全符合认证标准的要求,认证机构应提出整改要求,申请人已经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或已经提交整改措施并有能力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以满足认证要求的,认证机构经过验证后可批准认证。 不予批准认证未建立管理体系使用禁用物质;不可追溯性;未完成整改其它严重不符合有机标准要求的事项。5 、认证后的管理持续符合认证要求;未通知检查。使用有机标志的产品与认证证书规定范围一致。及时获得变更的信息。及时撤销或暂停其认证证书,要求其停止使用认证标志/标识

7、,并对外公布。 6、认证证书、标志和标识认证机构应当采用国家认监委规定的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和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的基本格式。认证证书的内容应当根据认证和被认可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依据的标准、认证类别和使用认可标志。 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和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国家有机产品标志、国家有机转换产品标志和认证机构的标识。认证机构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志应当报国家认监委备案。7、认证收费认证机构按照国家计委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印发产品质量认证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19991610号)有关规定收取。(四)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生产、加工、运输、标识标准GB/T196

8、30-20052005年1月19日发布2005年4月1日起实施系列标准:4个部分生产加工标识与销售管理体系生产未加工:农作物、食用菌、野生植物、畜禽、水产、蜜蜂作物生产为例总则环境要求,缓冲带,转换期,平行生产,转基因生产要求种子种苗、作物栽培、土肥管理、植物保护加工有机加工的通用规范,食品、纺织品加工厂环境配料、添加剂、加工助剂 有机来源加工:专用设备,冲顶加工,加工工艺,离子辐照有害生物防治包装、储藏、运输标识与销售有机产品标识少销售的通用要求配料百分比计算标识要求 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可在产品或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95%-70%的,标注“有机配料生产”;低

9、于70%的;只能在成分表中注明某种配料为有机字样。认证标志:国家标志,机构标志管理体系生产、加工、经营中应建立和维护的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内部检查追踪体系持续改进其他规范性文件关于公布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格式的通知(国认注200523号) 关于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印制和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认注200534号)关于公布有机产品检测机构名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认办注函200582号)关于做好有机产品认证统计工作的通知(认办注函2005126号)(五)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有机产品认证、流通、标识、监督管理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第67号令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分七章四十四条。第一章总则第

10、二章机构管理 第三章认证实施 第四章认证证书和标志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罚则第七章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目的:促进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发展,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提高有机产品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第二条 定义:有机产品有机产品认证:认证机构按照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进行评价的活动。第三条 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认证及有机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活动。第四条 职责 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和监督。 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有机产品认证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第五条 统一有机产品认证基本规范、规则,统一的合格评定程序,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标志。第六条

11、 国际互认 国家: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有机产品认证认可的国际互认。 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按照国家认监委对外签署的有机产品认证互认协议开展相关互认活动。 第二章 机构管理第七条 认证机构规定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并取得认可后,(AC23(认证机构实施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的认可基本要求 )方可从事有机产品认证活动。境外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检查员 应当经认可机构注册 第九条 检测机构 从事与有机产品认证有关的产地(基地)环境检测、产品样品检测活动的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并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取得实

12、验室认可。第十条 机构管理国家认监委对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予以批准。 国家认监委定期公布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和有机产品检测机构的名录。 不在目录所列范围之内的认证机构和产品检测机构,不得从事有机产品的认证和相关检测活动。第三章 认证实施第十一条 认证依据标准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出口的有机产品,应当符合进口国家或者地区的特殊要求。第十二条 公开信息标准、认证基本规范、规则和收费标准等信息。第十三条 认证申请申请人可以自愿向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提出有机产品认证申请。申请时,应当提交下列书面材料:产地(基地)区域范围,生产、加工规模,产品生产、加工或者销售计划,环境说明申请人不是有机产品的直接生产者或者加工者的,

13、还应当提供其与有机产品的生产者或者加工者签定的书面合同。第十四条 受理时限有机产品认证机构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第十五条 认证实施过程按照有机产品认证基本规范、规则规定的程序实施认证活动,保证有机产品认证等过程的完整、客观、真实对认证过程作出完整记录,归档留存。第十六条 认证决定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作出认证结论,并保证认证结论的客观、真实。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对其作出的认证结论负责。第十七条 证书标志符合要求的,出具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并允许其使用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第十八条 转换期在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证书中应

14、当注明“转换”字样和转换期限,并应当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 第十九条 获证后跟踪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获证单位和个人、获证产品进行有效跟踪检查,保证认证结论能够持续符合认证要求。第二十条 禁止性规定有机产品认证机构不得对有机配料含量(指重量或者液体体积,不包括水和盐)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第二十一条 销售要求生产、加工、销售有机产品的单位及个人和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按照认证证书确定的产品范围和数量销售有机产品,保证有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数量的一致性。第四章 认证证书和标志第二十二条 证书、标志的制定国家认监委规定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基本格式和有机产品认证标

15、志式样。第二十三条 证书格式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名称、地址;数量、面积和产品;认证类别;依据标准;标志使用范围、数量、使用形式或者方式;颁证机构、日期、有效期和负责人签字;在有机产品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应当注明“转换”字样和转换期限。第二十四条 有效期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一年。第二十五条 证书变更 获证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变更的;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变更的;产品种类变更的;有机产品转换期满,需要变更的。第二十六条 重新申请认证:产地(基地)、加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发生变更的;其他不能持续符合有机产品标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第二十

16、七条 暂停、撤销认证证书: 获证产品不能持续符合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获证单位或者个人发生变更的;有机产品生产、加工单位发生变更的;产品种类与证书不相符的;未按规定加施或者使用有机产品标志的。对于撤销的证书,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应当予以收回。第二十八条 认证标志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分为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和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在有机产品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应当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第二十九条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应当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范围、数量内使用。 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的最小包装上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可以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印制在获证产品

17、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材料上。 第三十条 双标志在获证产品或者产品最小包装上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同时,应当在相邻部位标注有机产品认证机构的标识或者机构名称。第三十一条 保护性条款未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产品,不得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产品”、“有机转换产品”(“ORGANIC”、“CONVERSION TO ORGANIC”)和“无污染”、“纯天然”等其他误导公众的文字表述。第三十二条 标识有机配料含量等于或者高于95的加工产品,可以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字样。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且等于或者高于70的加工产品,可以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及标签上标注“有机配料生产”字样。

18、有机配料含量低于70的加工产品,只能在产品成分表中注明某种配料为“有机”字样。有机配料,应当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第三十三条 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在作出撤销、暂停使用有机产品认证证书的决定的同时,应当监督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停止使用、暂时封存或者销毁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第五章监督检查第三十四条 职责和形式国家认监委应当组织地方认证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有机产品认证以及有机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可采取以下方式:同行评议;向被认证的企业或者个人征求意见;对认证及相关检测活动及其认证决定、检测结果等进行抽查;要求机构报告业务情况;对证书、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对销售的有机产品进行检查

19、;受理认证投诉、申诉。第三十五条 追溯应当在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和经营等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跟踪检查体系和记录档案制度。第三十六条 进口应当符合中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并符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第三十七条 申诉投诉认证机构国家认监委第六章 罚则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三条第七章附则第四十四条认证收费第四十五条 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小 结1、有机产品认证监督管理制度认证认可制度认证机构设立许可、认证机构认可制度、有机认证检查员注册、双标志制度。2、 有机产品认证监督手段。报告制度、询问制度、举报制度、组织专项监督检查。

20、3、保护与鼓励措施第三十一条关于积极推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商务部等11部委2004327号)农轻纺产品贸易促进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商务部、财政部2005507号)三、HACCP认证(一)HACCP简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体系HACCP认证HACCP七个原理1. 进行危害分析(HA)2.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 建立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极限值(CL)4. 对关键控制点进行监控(M)5. 建立纠偏程序(CA)6. 建立有效的记录及保存系统(R)7. 建立验证程序(V)HACCP的特点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

21、制方法强调企业本身的作用,而不是依靠对最终产品的检测或政府部门取样分析来确定产品的质量。 经济性:简便易行,使人财物力用于最需要和最有用之处食品链:“从农田到餐桌”动态管理体系(二)HACCP 的发展史和趋势 1960年代HACCP是由美国太空总署(NASA),陆军Natick实验室和美国Pillsbury公司共同发展而成,最初是为了制造百分之百安全的太空食品。 1970年代FDA首次将HACCP原理应用于罐头食品加工中,以控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1995年以后FDA先后发布实施“水产品HACCP法规” 、 “果蔬汁HACCP法规”FSIS发布实施肉禽HACCP法规 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

22、SO)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食品卫生通则中食品企业建立和实施HACCP体系指南,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发布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为HACCP体系认证提供了依据和判定标准。 HACCP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国家商检局科技委开展课题研究,并制订在出口食品加工中建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则。 1995年FDA发布“水产品HACCP法规” 后原国家商检局组织积极应对,帮助指导出口水产企业建立实施HACCP,推动HACCP在中国的应用。 HACCP在中国 一系列SN标准和GB标准的制订;六类出口企业HACCP强制实施和HACCP验证(总局

23、2002年第20号令);开展与规范自愿性的HACCP体系认证(国家认监委2002年第3号公告);FDA“果蔬汁HACCP法规”的应对;国家“十五”攻关科研项目的开展;APEC项目开展;。食品企业安全卫生自控体系以GMP/SSOP为基础和前提的HACCP控制体系GMP:“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及相关规范SSOP:企业制订实施的卫生管理计划HACCP计划:重点控制食品安全方面的显著性危害国际公认、行之有效中国现行的进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HACCP体系应用发展1995年:出口美国水产企业,2002年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质检总局第20号令);2002年食品

24、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认监委公告第3号) ;20042005SN标准和GB标准2005年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三)HACCP认证法规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认监委公告2002年第3号)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关于印发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通知(认办注20051号)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认证机构,应当获得国家认监委的批准,取得国家认可机构的资格认可( CNAB-AC61:20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认证评审人员应接受培训并

25、取得人员注册机构的注册;认证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和有关国际标准、准则或者规范等;目前国内HACCP认证依据标准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CAC/RCP1-1969,Rev,3(1997));HACCP体系通用评价准则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HACCP-EC-01) 关于印发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通知(认办注20051号)即;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试行)(CNAB-SI52:2004); SN/T1443.12004 (检验检疫行业标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四)HACCP认证的审核二阶段审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关于印

26、发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通知(认办注20051号)CNAB-AC62:200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第一阶段审核调查申请方是否已具备实施认证审核的条件: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对适用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落实;在其内部和食品链上进行沟通、采取预防措施和可接受水平的确定、危害识别 与申请方商定第二阶段的审核安排 第二阶段审核 评定申请方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所有适用的认证准则的要求,现场审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对适用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能否及时地调整危害分析并有效控制;验证的实施;食品的安全质量状况,必要时抽样检验;实现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的能力 审核流程文件资料审核;组

27、成评审小组指定审核组组长;制定审核计划通知被审核方;现场 现场审核见面会;现场审核;针对性的文件审核;审核组内部会;总结会;提交审核报告. 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一)简介“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特点政府推动,自愿认证,认证不收费。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模式。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二)法规标准体系基本规范和实施规则2002年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质检总局令第12号)2003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农业部、认监

28、委联合公告第231号)2003年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农业部、认监委联合公告第264号)。其他法规:相关的国家强制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业法、动物防疫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药(兽药)禁限用管理规定等。认证依据标准。相关无公害国家标准和农业部无公害行业标准。GB 18406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 18406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 18406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 l8

29、406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T 184071-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3-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产地环境要求GBT 184074-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01-2001 无公害食品 韭菜NYT 5002-2001 无公害食品 韭菜生产技术规程NY 5003-2001 无公害食品 白菜类蔬菜NYT 5004-2001 无公害食品 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NY 5005-2001 无公害食品 茄果类蔬菜NYT

30、 5006-2001 无公害食品 番茄露地生产技术规程NYT 5007-2001 无公害食品 番茄保护地生产技术规程 (三)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认证机构由国家认监委审批,()认证机构获得认可(4.21)不得收取费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加施于产品或包装上。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机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分中心: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省级工作机构:68个2、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分为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两个环节,且只有获得产地认定证书的产品方可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实施检查、检测、评审及颁发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的过程。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

31、施。产地认定要求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检测要求产地规模要求生产过程要求 产地认定程序产地认定申请 认定工作程序产地认定材料审查现场检查:产地环境检测与评估: 审查发证 复查换证(有效期3年)4、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内部管理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对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产地环境、证书及标志的使用、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认证机构的服务质量等进行有计划、有重点的检查,保证认证过程符合相关要求和对认证产品进行获证后监督。五、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一)简介GAP(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应用现有的知识来处理农场生产和生产后过程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从而获得安全而健康的食物和非食用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养分综合管理和保护性农业等可持续农作方法来应用GAP规范。 EUREPGAP 1997年欧洲零售商协会(EUREP:Euro-Retailer Produce Working Group)发起,并组织零售商、农产品供应商和生产者制定了GAP标准。 (二)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认证制度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中国良好农业规范国家标准(GB/T20014-2005)GB/T 20014.1 良好农业规范 第1部分 术语GB/T 2001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