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_第1页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_第2页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_第3页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_第4页
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回采工作面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防治(张渡军 )一、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定义(一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是指工作面切顶线与风巷煤壁上帮交汇。(二)回采工作面切顶线定义是指采空区与控制顶板区的分界线,就是采煤工作面临近采空区侧最后一排支护的位置,工作面支架顶梁后边。回采工作面盲巷不得滞后切顶线距离:由企业集团或矿山企业自定,山西省的标准是不能2*5 平方米。否则必须采取措施强制放顶。二、采面上隅角瓦斯管理规定(一 )传感器要求回采工作面上隅角 (工作面切顶线与风巷煤壁上帮交汇处)必须设置T0瓦斯传感器,安设的位置距离上帮、顶板、采空区切顶线各200300。 T0 瓦斯传感器的报警

2、点、断电点、复电点、断电范围与工作面T1瓦斯传感器相同。(二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时,如果浓度不超过2%,可以通风处理,如果超过 2%,就必须做瓦斯抽放处理。三、采面上隅角瓦斯超限原因分析(一 )采面上隅角的风流状态是瓦斯超限的重要原因采面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区侧,风流速度很低,局部处于涡流状态。这种涡流使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从而使高浓度瓦斯在上隅角附近循环运动而聚集在涡流区中,形成了上隅角的瓦斯超限。若工作面上隅角出现滞后回柱,除上隅角存在的涡流区外,在靠近切顶排处会出现微风区,采空区漏出的瓦斯在此处积聚,更容易形成上隅角的瓦斯超限。(二 )采面上隅角处两面压差大小是瓦

3、斯超限的一种原因巷道风流中任一断面都具有静压、 位压、动压,三种压力之和是全压,全压差的大小决定着风流的方向和速度。由于上隅角处两面的静压和位压是一样的,风流速度不一样,采煤工作面的风流到此转弯,造成上隅角处风流速度变慢,上隅角两面的风流速度差降低,此处风流速度大大减少,在上隅角处出现无速度差,甚至风流出现紊流。二、防治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方法针对上隅角瓦斯超限的情况, 通常的防治方法有 10 种,即: 设置上隅角临时挡风帘 ; 增大回采工作面风量 ; 设置采空区风幛 ; 采煤工作面安装局部通风机 ;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安设风、水引射器 ; 安设专用抽排风机 ; 高位抽放瓦斯 ; 建立采煤工作面尾排

4、系统 ; 三相泡沫挤上隅角瓦斯 ; 改变通风方式等。现分别进行分析。(一 )设置采面上隅角挡风帘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时,在靠近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挂一挡风帘,使之将工作面的风流一分为二,利用风帘引导较多的风流流经上隅角,以稀释高浓度瓦斯。风幛可采用软质风筒布制作,长度一般不小于 10m。某矿 * 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上隅角瓦斯异常的现象, CH4浓度达到 2%,于是在上隅角附近加设了一道挡风帘。根据现场观测发现,采用挡风帘后,上隅角的 CH4 浓度很快降到 1%以下 ;但是由于挡风帘的存在,使采煤机割煤,上隅角附近支、回柱,上出口行人、运料受到很大的影响,往往出现挡风帘被破坏而失

5、去作用的现象,导致上隅角瓦斯浓度又很快升高到超限浓度以上。这样反复操作的结果,必然使上隅角瓦斯浓度忽高忽低, 极不稳定,形成了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同时,挡风帘的存在,增大了工作面的通风阻力,使工作面的风量降低。因此,这种方法主要是应用在上隅角瓦斯不大的地点,并且只能作为临时措施。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提高采面上隅角处两面压差,解决上隅角处涡流的问题。(二 )增大回采工作面风量工作面风流对上隅角涡流区积聚瓦斯的驱散,主要靠工作面风流与上隅角瓦斯积聚区间的空气的对流和主风流的扩散作用。经过长时间的现场观察,发现在工作面正常供风的情况下,靠有限速度的风流来驱散上隅角涡流积聚区的高浓度瓦斯是不可能的。工作

6、面采用增大风量的办法,虽然可使上隅角积聚区风流与工作面主风流的对流作用加大,但是随着风量的提高,负压增大,采空区的风流速度加大,使采空区的瓦斯流线延深,加强了风流与采空区内的瓦斯的交换。若采空区内存在其它漏风通道,则会增大此漏风量。总之,若增大采面风量。会使风流携带出的瓦斯量增大,同时,风量过大又有以下缺点: 造成邻近采掘工作面的供风量下降,影响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 使采面风流中的粉尘浓度增加,恶化工作面的工作环境,增大防尘工作的难度; 工作面风量过大容易使巷道内的风速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影响矿井的质量标准化达标。(三 )设置采空区风幛根据采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可知,若能减少进入采空区的

7、风量,则可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使上隅角避免出现瓦斯超限。在工作面采空区一侧,沿切顶排从工作面一出口到上隅角设置风幛,这样就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进入采空区的漏风量。尤其是在工作面出口处,由于风流进入工作面时在此处直射采空区。所以应保证此区段的风幛封堵严密。可见,这种处理方法可从根本上减少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但是由于风幛位于采空区边缘,采空区落下的矸石极易将风幛破坏。造成风幛漏风增大 ;同时由于风幛随着工作面向前推进而逐渐前行,所以增大了工人的操作难度和工作量。因此这种方法受多种条件的制约,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只有当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速度不大(23m3/min) 和瓦斯浓度不太高(3%左右)的

8、情况下应用效果才明显。(四 )安设局部通风机在工作面内,距采煤工作面上隅角1015m 的位置,安装1 台 5.5kw或 22.2kw的小局部通风机,用胶质风筒将风引到回风上隅角,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位置形成正压区,通过局扇引入新鲜风流稀释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使该处瓦斯浓度降到规定以下,该局部通风机随着工作面的前移而移动。这种处理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可尽快地进入风筒内部,排入回风巷 ; 可增大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的风量,及时冲淡此处的高浓度瓦斯; 由于风筒体积小,占用空间小,可大大地减少工作面施工造成的影响; 在风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此种方式抽排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是一个安全可

9、靠的治理过程。(五 )安设风水引射器当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限时,安设一台风水引射器,利用高压水、风联合作为动力,也可用高压水或风分别作为动力,形成一较大的负压区,工作面的主风流由于压差的作用会增大流经上隅角的风量,以满足风机的要求。这样,上隅角的高浓度瓦斯经流过此处的工作面风流的稀释后进入风筒内部,排入回风巷。这种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利用高压水、风作为动力,风、水引射器本身无机械运动部件,没有产生火花的隐患 ; 改变风、水压即可调整风量; 结构简单,安装移动方便。但需要加强管理,防止动力源(水、风 )突然停止,造成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突然积聚。(六 )安设专用抽排风机1、脉动通风技术。脉

10、动通风技术是利用风流的紊流扩散系数与风流脉动特性相关的理论,研制的一套技术可靠、经济合理且实用的脉动风机使用技术。在正常通风风流中叠加脉动风流,从而增加风流的紊流扩散系数,提高风流驱散局部积聚瓦斯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问题。2、GDS-1型瓦斯自动排放系统。由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研制的GDS-1型瓦斯自动排放系统,由抽出式无火花风机、瓦斯传感器、控制装置、调节风门、吸风器和若干风筒组成。主要结构如图2 所示。上隅角瓦斯高浓度瓦斯经吸风器X 进入硬质风筒 Y,双级传感器检测调节风门K前后端风筒内的瓦斯浓度,由控制装置内的单片机根据瓦斯浓度值来确定调节风门开或关, 以及开关角度

11、的大小, 从而改变掺入 “新风 ”的风量,使排放瓦斯风筒内瓦斯浓度不超限。3、小型液压风扇。液压风扇分为监控装置和执行装置,监控装置包括控制处理器和瓦斯传感器,执行装置包括小型液压风扇和液压动力系统。监控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由放置在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浓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瓦斯浓度,并将检测的瓦斯浓度信号转换为模拟电信号,传到控制处理器,经过中心处理单元对检测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判断,发出指令控制继电器的开启与闭合,实时控制液压风扇。当瓦斯浓度超限时,风扇启动,吹散上隅角积聚的瓦斯;待瓦斯浓度降到安全界限时,风扇即生动停止。4、安设压风风机抽排瓦斯。本方法具有风、水引射器与瓦斯移动泵抽放瓦斯的特点,沿

12、工作面回风巷铺一趟刚性风筒,风筒吸口在距上隅角 0.5m 位置,排风口安在风眼内或区城回风巷内,风机安装在回风巷内,每 200300m 一组,用压风作为动力。5、安设移动式抽放泵抽放上隅角瓦斯。沿工作面回风巷铺l 趟刚性风筒,风筒前面铺1 根抽放花管(采空区内),抽放花管长度1520m左右,要求采用低负压抽放,该管子与回风系统的刚性风筒相连,这样在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隅角处瓦斯向抽放管子流动,最后排到采区回风巷。(七 )高位抽放瓦斯1、布孔方式。在工作面回风巷内直接布置钻场,从顶板开孔,往工作面上方裂隙带打钻孔,抽放上邻近层及其附近煤线中的瓦斯。工作面推进方向反向布置钻孔,钻场间距15m,

13、每个钻场打3 个钻孔,利用工作面前方煤体保护钻孔,工作面回采到位时撤出。回风巷安抽放瓦斯管,抽采空区的瓦斯,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瓦斯向抽放管流动。在工作面回风巷3050m 施工一个高位瓦斯抽放钻场,每一个钻长布置3 个钻孔。钻孔终孔距工作面顶板高度有工作面才高而定(一般以才高的 45 倍)最好三个钻孔高度不一 (比如 4m 采高的话,钻孔距工作面高度依次是16m、20m、24m);而钻孔终孔距回风巷距离一般设计为101520m.4 瓦斯如果太大的话就施工长距离瓦斯抽放钻孔2、布孔参数。钻孔设计依据两个原则,一是钻孔的终孔层位位于裂隙带上部界限,二是钻孔进入卸

14、压区的层位位于冒落带顶部、裂隙带下部界限以上。根据矿压理论,煤层开采后其顶底板岩层发生冒落移动,当上覆岩层下沉稳定后,上覆岩层采动裂隙区划可分为“竖三带 ”和“横三区 ”,即采动区沿垂直方向由下往上划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在工作面风巷和机巷区域分为煤壁支撑影响区、离层区和重新压实区。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沿工作推进方向上的“横三区 ”随之交替向前移动。3、顶板抽放口最佳位置。法距位于垂直煤层顶板向上825m、(1015m)(位于冒落带顶部,裂隙带下部 ),平距位于回风巷内错830m(817m)。具体矿井,要根据其实际综合确定。其中钻孔的终孔位置,可以利用几何知识,

15、通过计算得到。(八 )其他方法1、建立采面尾排系统。 沿工作面回风巷 (采空区 )铺一趟非金属的管子,可以使用水泥体。该管子与回风系统相连通(不是与采煤工作面的回风巷),在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形成一个负压区,使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处瓦斯沿管子流向回风流。2、三相泡沫挤压工作面上隅角瓦斯。采用三相泡沫技术,用三相泡沫挤占瓦斯占据的空间来降低瓦斯浓度,三相即水、灰、氮气,灰可采用黄泥、煤碳发电的炉渣等材料,水灰比(质量比 )1:4:1。该法具有处理速度快,教果明显的特点,这是发展的趋事。3、改变通风方式。我国煤矿的通风方式大部分采用上行风,由于采煤工作面涌出的瓦斯比空气轻,其自然流动的方向和上行风的方向一致,在正常风速 (大于 0.50.8m/s)下,瓦斯可能出现分层状流动和局部的瓦斯积存,容易造成瓦斯上隅角积聚,下行风的方向与瓦斯自然流动方向相反,二者易于混合且不易出现瓦斯层状流动和局部积存的现象,能防止上隅角瓦斯积聚,但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有煤 (岩)与瓦斯 (二氧化碳 )突出危险的采煤工作面不得采用下行通风。所以在运用下行通风时,必须慎重。经过以上分析,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 一旦采面上隅角出现瓦斯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