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_第1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_第2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_第3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_第4页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财富,对人类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 用。事物的功能决定事物的价值,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 义和有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满足人类文化需要、促进社会团结与增强 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以及在历史与文化研究和传承 方面都具有重要功能,所以其价值意义不容小视。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增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就要明白它有什么价 值。作为活态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重要价值,本文将对其 普适性价值进行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是指在各个地区、各个时代、各个民 族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价值,这些价值也

2、具有 历时性特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共有的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 神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核心,没有这些价值,非物质 文化遗产就失去了意义和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谓之“遗产”,说明它是 由过去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具有历史价值;谓之“文化遗产”,说明它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文化价值、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 三个普适性价值是它的基本价值,是我们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活态历 史、认识人类文明、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 为五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

3、 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本文 将从这五个方面中各选取一个或几个例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价值 进行论述。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时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资源。 无论是何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其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总带有特定时 代的历史特点,通过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到特定历史时期的 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道德 习俗以及思想禁忌。2、表演艺术。表演艺术中传统戏剧、曲艺都是活态历史的表现形式。 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 一,是戏曲艺术中

4、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中国戏曲自 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 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 称为“活化石”。昆曲的剧目中所承载的历史资源极其丰富。如从最具代 表性剧目牡丹亭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当时人们的婚姻关系、家庭结构、 封建伦理道德以及人际关系等。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传统节日是社会实践、仪式、活动的突 出体现者。例如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有关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熬年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自汉武帝改用 农

5、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日为春节,农历正月初一为 新年。立春最早是祭天、祭农神和祭春神、鞭春牛、祈丰年的日子。史 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 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亦始也)。古人常在此时 举行朝贺,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迎神祭祖,占卜气候,祈求丰收,后来逐 渐形成内容丰富的新春佳节。辛亥革命之后,改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立春逐渐淡化。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时代变化便可以看出其历史变迁过程 及价值。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二十四节气为例,二十四节 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 秋和仲冬等四个

6、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 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绑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 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我国历 代农业活动的方式、工具和衣食习惯,了解古代天文知识、气候知识水平 等。5、传统手工艺。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和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为例。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 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随着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紫砂陶技艺也不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装饰技艺。我们 可以从紫砂陶技艺的

7、变化中看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技艺水平、审美标准 和与之相关的茶文化发展阶段。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主要分布在福 建省的龙岩、漳州,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具特色。土楼民居 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 家人原是中原一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相传西晋末 年,由于中原的征战不断,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为了避免战乱而南徙渡 江,来到现江西、福建及广东北部,为有别于当地原有居民,被称之为“客家”。客家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演绎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文化。我们能从中了解到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从历史价值的角度,非物质文化遗产积蓄了不同

8、历史时代的精华,保 留了各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历史。它可以去印证往昔的历史史实,可以 纠正历史记载中的谬误,也可以对史料记载中的不足加以弥补和补充。非 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生动的方式,反映了社区、群体的世界观和生存状态, 反映了群体的行为和制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的整体情况, 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每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每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体现着该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 思维模式、制度模式等,是一个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反映着该民族的文 化发展轨迹。人类文化各具民族特点,各成独立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 现了

9、文化多样性特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所以 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价值。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以 格萨(斯)尔为例。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传唱千年 的史诗格萨(斯)尔,流传于中国青藏高原的藏、蒙、土、裕固、纳 西、普米等民族,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讲述了格萨尔王降临下界后降妖除魔、 抑强扶弱、统一各部,最后回归天国的英雄业绩。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 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 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 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

10、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格萨(斯)尔在多民族中传播,不仅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的重要纽带,同时也是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的生动见证。这部 史诗还流传到了境外的蒙古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地区以及喜 玛拉雅山以南的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家和周边地区,这种 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是异常罕见的。2、表演艺术。以龙舞为例。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 龙”、“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其形 式品种的多样,是任何其他民间舞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存在的地区不同, 形成了带有不同地方特色的龙舞,主要的有:铜梁龙舞、湛江人龙舞、汕 尾滚地金龙、浦江

11、板凳龙、长兴百叶龙、奉化布龙、泸州雨坛彩龙。各地 龙舞的表演方式及制龙所用的材料不尽相同,各具特色,体现了龙图腾文 化在各地不同的表现特点,但同时也体现出了龙舞中蕴含的中华“龙”文 化信仰。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龙舞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包 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 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祭孔大典为例。祭孔大典是山东 省曲阜专门祭祀孔子的大型庙堂乐舞活动,亦称“丁祭乐舞”或“大成乐 舞”,是集乐、歌、舞、礼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于每年阴历八 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举行。现在

12、的祭孔大典从9月26日持续到10月 10日。祭孔活动早在公元前478年就已经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家 的重视,祭典仪式日臻隆重恢弘。当今的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 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 丰、必洁、必诚、必敬”。大典用音乐、舞蹈等集中表现了儒家文化,体 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 涵义,表达了 “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儒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5、传统手工艺。依然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为例。中国是茶的故乡, 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 盛不衰

13、,传遍全球。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 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 文化的精神内涵既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 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 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作为上品茶具,紫砂壶的良好的透气性能使人 尽享茶之色香味,使紫砂器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相契合,成为茶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所以紫砂陶制作技艺也是茶文化的承载者和体现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群体和民族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文 化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它所代表的是鲜活的文化,是原生态的 文化基因。一个民族或群

14、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该民族或群体 传统文化的最深根源,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生存方式和文化身份,以及该 民族或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体现出该民族或群 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踪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该民族或群体 存在的标志和发展的根基。不同的民族或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模式,它们 共同丰富、充实和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 化价值。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各民族或群体的精神依托, 蕴藏着各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反映了各民族或群体的文化 行为和生活态度,集中表现为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

15、民族 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状态。它由种族、血统、生活习俗、 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熏陶、融汇而成,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民族 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 慧根。同一民族之间,必须具有相同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道德规范、 忧患心态与哲学思想,否则会形成民族间的分歧。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 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 要枢纽。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以 川江号子为例。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

16、, 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重庆市和四川东部 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 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这一带航道曲折,山 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川,船工 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川江号 子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 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和徒歌等特征。它 的存在从本质上体现了自古以来川江各流域劳动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面 对险恶的自然环境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粗犷豪迈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征。2

17、、表演艺术。以古琴艺术为例。古琴又称“琴”、“七弦琴”,别 称“绿绮”、“丝桐”,主要体现为一种平置弹弦乐器的独奏艺术形式, 另外也包括唱、弹兼顾的琴歌与琴、箫合奏。琴曲的标题性、音结构的带 腔性、节奏上的非均分性、音质上清微淡远的倾向性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 体系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汉民族音乐审美的核心。在大量琴曲音乐中,多 方面地反映了人在自然、社会、历史变迁中的种种感受。古琴演奏是中国 历史上最古老、艺术水准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器乐演奏形式,古琴艺术集诗书礼乐为一体,包含并传承了儒家传统精 神及崇尚自然、琴道即人道的道家思想境界。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端午节为

18、例。端午节是中国的传 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最早的渊源有三个:五月信仰及 其相关习俗;夏至节俗;龙图腾民族的祭祀习俗和新年习俗。在历史发展 中,端午节民俗除了有禳毒祛瘟的祭祀内容,扩大了纪念屈原的纪念内容 并兼具游艺性。端午精神由对人体疾病的防御转向对人性弱点的批判、由 对自然界不良环境的改造转向对社会不良邪恶势力的斗争并最终将端午精 神固定在屈原身上,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爱民的忧患意识、团结协力 的共进精神和应对灾异的生活智慧。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中药炮制技术与同仁堂中医 药文化为例。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 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从来自于大自然的鲜药,到经过人 工加工后的药材,是一个质的飞跃,让药材飞跃起来的便是二者之间的炮 制环节。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传统医药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至今已有337 年历史。同仁堂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在“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价值观,“炮炙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质量观和“讲信义, 重人和”的经营理念,“童叟无欺,一视同仁”的职业道德。我们可以从 以上两者中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的诚信、平等、人和等精神价值。5、传统手工艺。依然以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为例。客家人原是中原一 带汉民,因战乱、饥荒等各种原因被迫南迁。至南宋时,历近千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