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本三篇_第1页
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本三篇_第2页
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本三篇_第3页
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本三篇_第4页
教案: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范本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三篇【第一篇】一、活动主题:沉与浮二、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观察能力。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3、体验沉浮游戏的快乐。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2、物质准备:(1)木块、铁制汤匙、乒乓球、石头、海绵、玻璃球、钥匙、小船;(2)空塑料瓶、装有重物的塑料瓶;(3)干抹布若干,装有清水的透明大盘一个,供幼儿做实验的实验盆若干。四、活动过程:1、导入:以幼儿熟悉的钥匙、小船等实物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出沉与浮。师:小朋友们,今天啊,老师

2、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神秘的东西,想不想知道啊?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沉与浮,对沉与浮感兴趣,从而一起学习沉与浮。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的沉浮状态(1)师:今天,老师除了给大家准备了小船和钥匙之外,还带来了很多礼物,大家一起来看下好不好?逐一拿出来并提问,并引导小朋友认识沉与浮的表示符号,先让小朋友猜想,教师示范。(2)引导幼儿分组做实验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探究: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哪些物体一直浮在水面?集中分享探究结果: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3、引导幼儿探究让沉下去的物体起来的方法(1)探究点一:不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

3、师:老师把这两个塑料瓶一起放进水里哈,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是不是一个沉下去,一个却浮起来,为什么啊?那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让沉下去的塑料瓶在不借助任何材料的前提下能浮起来啊?(分开问)引导幼儿通过改变重量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如:倒掉塑料瓶中的物体。集中分享实验结果:请个别幼儿表述自己的实验发现。(2)探究点二:借助辅助物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师:钥匙小兄弟一下水就沉在水底,很伤心,他想浮在水面上透透气,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让钥匙小兄弟浮起来啊?引导幼儿通过把钥匙放在有足够浮力的塑料块上让钥匙浮起来。联系现实:夏天天气太热,小朋友有没有跟随爸妈去游泳呀?小朋友游泳时要记得带什么东西呢?(不会游泳的人

4、借助游泳圈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4、教师小结重的物体会沉在水底,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通过改变重量和借助辅助物可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5、活动延伸小朋友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沉浮游戏,进一步认识沉与浮,学会使用沉与浮的表示符号,想办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让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第二篇】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按种子大小、颜色、能否食用等明显特征进行分类。2、知道种子的用途,发展幼儿初步的观察比较和积极思考的意识。3、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活动过程1、展示教师准备的种子,让幼儿自由观察。提问:你能说出这些种子的名字吗?识别有困难的种子可参看图标。2、教师:

5、这么多的种子,我们来把它们分分类。(1)教师提示可按“能否食用”把能吃的种子放在盒中,不能吃的放在篮子里。(2)让幼儿想一想还能怎样分(鼓励幼儿相互议论)。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可以按种子的大小、颜色、形状来分类。)幼1:把水稻、黄豆放在一起。枇杷、苹果、青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幼2:把枇杷、黄豆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大),苹果、西瓜、水稻、青菜的种子放在一起(比较小)。幼3:把青菜、黄豆、枇杷的种子放在一起(是圆的),把水稻、苹果、西瓜的种子放在一起(有点尖)。3、师:你知道种子有什么用处吗?幼1:西瓜、南瓜、水稻的种子可以吃。幼2:枇杷的种子可以种,会

6、长出枇杷树教师和幼儿一起得出结论:有的种子能吃,有的不能吃;种子都能种植,发芽后长成小苗,长大后会结果。评析:教师敏锐地捕捉幼儿的兴趣转移点,及时调整活动方案,满足幼儿的认知需求。活动反思关于种子,按照传统教学内容,通常安排在大班进行,而这个从寻找种植的系列活动却使小班孩子自始至终沉浸在积极主动的探索之中。活动设计的成功,不仅在于教师不断抓住幼儿的兴趣,发掘教育价值,生成活动,具体活动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把系列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的“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如,教师借助幼儿吃水果这一日常生活环节,作为支持孩子寻找种子的探索活动,让

7、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和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相比,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第三篇】活动目标:1.观察指纹,了解其外形特点及类型。2.了解指纹的用途,尝试用指纹类型的不同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幼儿的动手及探索能力。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课件奇妙的指纹、指纹记录表23份、水彩笔23份、展板3个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2,我们的小手真的很能干

8、,而且我们的小手上还藏着一个秘密,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的小手,看看谁能发现这个秘密。3,通过课件让小朋友了解三种不同指纹类型的特征。4,通过仔细观察辨认自己的手指指纹属于哪种类型并填好记录表。5,将幼儿记录表进行展览并对结果进行总结。6,通过课件让幼儿了解指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7,游戏我是小侦探,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8,了解指纹画活动延伸:1,我们奇妙的指纹还有哪些用途呢?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索。2,回家后可以创作一幅漂亮的指纹画哦。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

9、:“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