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消毒隔离医务人员知识培训_第1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消毒隔离医务人员知识培训_第2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消毒隔离医务人员知识培训_第3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消毒隔离医务人员知识培训_第4页
人感染H7N9禽流感消毒隔离医务人员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7N9禽流感病毒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现主要分布于江、浙、沪、安徽一带。H7N9型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第一页,共六十三页。病死率较高。截至2013年4月7日17时,全国共发现2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死亡6例。上海10例,其中死亡4例;江苏6例;安徽1例;浙江3例,其中死亡2例。 有存在变异的可能,使之更易于在人类中发生流行。第二页,共六十三页。H7N9并不可怕,65加热30分钟或1002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容

2、易将其灭活;病毒在直射阳光下4048h即可灭活,如果用紫外线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坏其传染性。 第三页,共六十三页。一、消毒灭菌第四页,共六十三页。一、概念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第五页,共六十三页。二、消毒灭菌方法分类1、灭菌2、高水平消毒3、中水平消毒4、低水平消毒第六页,共六十三页。1、灭菌: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胞。常见的有:a、物理方法:热力灭菌、等离子灭菌、电离辐射b、化学方法: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 第七页,共六十三页。2、高水平消毒: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

3、。(能杀灭一切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常见有:热力、微波、紫外线、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第八页,共六十三页。3、中水平消毒法: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常见有:超声波、碘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复方氯已定等。第九页,共六十三页。4、低水平消毒法: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消毒方法。 常见有:a、化学方法: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新洁尔灭)、双胍类消毒剂(氯己定)等b、物理方法:通风换气、冲洗第十页,共六十三页。三、医用物品危险性分类1、高度危险性物品: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

4、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输血器材、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活组织检查钳等。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2、中度危险性物品:仅和破损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如:呼吸机管路、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压舌板等。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3、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如:生活用品、一般诊断用品(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地面、桌面等。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四、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危害程度选择

5、消毒、灭菌的方法。 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法中度危险性物品:消毒(中水平或高水平)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水平消毒或清洁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受细菌芽孢、真菌孢 子、分枝杆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受真菌、亲水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污染的物品: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受到一般细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 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加大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五、医院物品使用后处置程序一次物品使用后不得复用;无特殊感染物品:先

6、清洗后消毒再灭菌;特殊感染物品(朊毒体、气性坏疽、突发不明原因疾病):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诊疗器械及物品的处理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做好防护。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五、医院物品使用后处置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诊疗器材、器具和物品,使用者应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CSSD单独回收处理。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五、医院常用物品使用后处置方法手术器械及其相关物品 清洗: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手工清洗按照去污六步骤清洗;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加酶清洗。灭菌:压力蒸气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

7、泡10小时(浸泡器械必须经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方可使用)锐利器械(含剪刀、刀片、穿刺针等)及缝线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病区换药碗、弯盘等:在病区处置间流动水冲洗,去除明显血液等污染物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 。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杯钳罐:用后密闭;由供应室集中清洗后压力蒸汽灭菌;有消毒液的每周更换2次;干式保存则每46小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体温表:集中使用的体温表每次使用后需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盖盒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净,纱布擦干;甩表机甩表擦干,使用前质检同时75%酒精棉球或纱布

8、擦拭后使用,消毒液每日更换,收表盒每次用后消毒液擦拭,发表盒每周擦拭消毒两次。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吸引瓶、引流瓶 清洗:流动水冲洗、干燥(可以自行选用不同方法,减少水分,目的是保证浸泡消毒的消毒液不被稀释,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含氯消毒液50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塑料及橡胶类(含超声雾化器、呼吸机管路、湿化瓶)清洗:流动水清洗、干燥。消毒:含氯消毒液500mg/L 浸泡30分钟后,流动水冲净消毒液,95%酒精干燥,置于灭菌盘内保存备用。湿化瓶、湿化液每天更换,吸氧管每人一套,酌情更换;一次性使用螺纹管不得重复使用。第二十四

9、页,共六十三页。止血带清洗:流动水清洗、擦干。消毒:送供应室集中处置或含氯消毒液250mg/L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擦干一用一消毒或酒精擦拭。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五、医院常用物品使用后处置方法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清洗、晾干。血压计及听诊器必要时用75%乙醇或250mg/L 含氯消毒液擦拭。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麻醉用具处置一次性用具:牙垫、气管插管、各种穿剌包、穿剌针、换能器等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麻醉喉镜片:清洗擦干后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剂中消毒30分钟或热力消毒(905分钟)或压力灭菌。呼吸囊: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硅胶螺纹管:上清洗机按管道清洗流程清洗

10、后备用, 流动水清洗后经氧化电位水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可视喉镜、支气管镜:用后按消毒内镜处理。消毒设备(床单位消毒机、内镜清洗消毒机等)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使用,并定期维护。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六、病区环境清洁消毒物体表面没有明确污染时,只需用干净的清洁用具,清水擦拭即可;有明显污垢时,如血迹、痰迹、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30分钟,然后对整个区域进行有序的擦拭消毒。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六、病区环境清洁消毒医疗与生活物品 护理站桌面、患者的床、床栏、床旁桌、床头柜、治疗车、药品柜、门把手等,每天清水擦拭

11、。且一人一巾,用后抹布可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消毒30分钟。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六、病区环境清洁消毒医疗与生活物品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时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病人出院、转科(院)、死亡等离开后,对患者床单元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终末消毒。 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六、病区环境清洁消毒医疗与生活物品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走廊、厕所,最后是盥洗间即污染区。拖把应分类分色分室使用。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地面及物品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天至少2次;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

12、操作面板每天采用75%酒精擦拭。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 二、 隔离防护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隔离的核心:标准预防1、标准预防概念: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2、标准预防基本特点: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

13、、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镜和面罩等基本措施:a.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b.接触不同患者时更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c.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d.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消毒处理。e.避免可能会造成的锐器损伤操作,如用后的针头不可回套针帽。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一、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

14、隔离与预防。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蓝色粉红黄色接触传播隔离空气传播隔离飞沫传播隔离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二、不同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防护三种传染途径:接触传播接触隔离飞沫传播飞沫隔离(颗粒5 um )空气传播空气隔离(颗粒5 um) 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1、接触隔离: 临床主要用于预防多重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等的传播。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

15、a. 设置隔离单元: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b. 戴手套: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c. 隔离衣: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有明显接触时,需加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d. 洗手:脱手套或隔离衣后,需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e. 探视制度:对病人和探视者进行隔离规定宣教,使之配合遵守;f. 转运病人:如病人要去其他部门检查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g. 物品:应尽量专用,不能专用的应彻底清洁和适当地消毒灭菌;h. 正确处置医疗废物;i. 使用隔离标识等。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2、飞沫隔离:飞沫传播又称微粒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

16、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临床主要用于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手足口病等的传播,在接触隔离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措施。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a. 病历夹封面贴粉色“飞沫隔离”标志;b. 隔离于单间,相同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同用一隔离室时,每床间距应不少于1米,不需要专用的空气处理设备,房间门可以保持开放;c. 在近距离(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戴口罩;d. 病人外出时必须戴口罩;e. 限制探视人员;f. 病人出院或转院后,应对病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及空气进行彻底消毒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3、空气隔离空气传播是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

17、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临床主要用于预防结核、SARS等的传播,在飞沫传播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做好相应的措施。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a. 病历夹封面贴黄色“空气隔离”标志;b. 单人房间,安置于负压病房;c. 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如:N95口罩。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三、不同区域的隔离技术a.呼吸道传染病区:使用空气及飞沫传播隔离措施等b.消化道传染病区:使用接触传播隔离技术等;c.经血传播疾病传染病区:使用接触传播隔离技术等d.负压隔离病房:使用空气及飞沫传播隔离措施等

18、。 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常见防护措施一、洗手1、洗手指征:两前三后接触病人前无菌操作前接触病人后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病人环境后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2、洗手步骤:六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揉;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交换进行;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双手互握,搓揉手指,交换进行;拇指在对侧手掌中旋转搓揉,交换进行;指尖并拢,在对侧手掌心中搓揉,交换进行。 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口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护目镜、面罩帽子鞋套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三页。1、口罩a. 外科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至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5um颗粒90%,近口鼻的内层用以吸湿。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三页。b.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95代表其过滤效能至少达到95%,口罩与脸部密贴良好,且口罩在未湿透的前提下,对0.3um颗粒的飞沫可以过滤达9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