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秀丽隐杆菌线虫开放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线虫这一模式生物的生活史和遗传特性。学习利用线虫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和技巧。确定rol突变的显隐性以及是否伴性;判断A双突变体是否连锁,计算遗传距离。提高统筹计划、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等能力。实验原理秀丽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小杆线虫目,广杆线虫属,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线虫。它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方便、容易保存、细胞数目少且可在显微镜下追踪每一个细胞的命运等优点,如今已成为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1999年,秀丽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基因组由80Mb组成,包含大约13000个基因,线虫的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人类相关研究提供了
2、重要的线索。秀丽线虫是雌雄同体的动物,同一个体既产生精子,也产生卵子,由于体内没有自交不相容系统,所以能自体受精,产生子代。自体受精产生的子代中,只有0.2%是雄性线虫,其余都是雌雄同体的线虫。一个典型的雌雄同体线虫可产生200300个精子和大量卵母细胞,自体受精约产生250个子代,若与雄性交配则可产生1000个以上的子代。雌雄同体的线虫有两条X染色体和5对常染色体。偶尔由于X染色体不分离,会产生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5对常染色体的雄性线虫。雄性线虫只产生精子不产生卵子。当XO型雄性线虫与XX型雌雄同体线虫交配时,产生的子代中,50%是雄体,50%是雌雄同体。秀丽线虫的模式图及生活史图如下所示:实
3、验材料秀丽杆菌品系:正常体型线虫(野生型N2)、滚动型线虫(rol突变)、A类短胖鼓泡型线虫(dpy和unc双突变)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体视显微镜,水浴锅,6mm培养皿,铂金丝棒(picker)。试剂线虫生长培养基,配制方法如下:称取蛋白胨2.5g,琼脂20g,NaCl 3g,置于洁净2000mL玻璃三角瓶,加入蒸馏水975ml,120高压蒸汽灭菌30min,之后置于55水浴锅中冷却。依次加入5mg/ml胆固醇(乙醇溶解,不灭菌)1ml,高压灭菌的1M MgSO4,1M CaCl2,1M KPO4缓冲液(pH6.0)各1ml,摇匀。1M KPO4缓冲液的配置方法为:称取108.3g KH2PO4
4、 和35.6g K2HPO4,溶于1000mL蒸馏水中,调节pH值到6.0。实验任务观察线虫形态及其生活史。确定rol突变的显隐性,判断是否伴性遗传,并据此验证遗传学分离定律。确定双突变体的两个突变基因是否连锁,若连锁则计算遗传距离。实验方案定期去观察线虫形态以找到各个生长时期线虫的形态特点。取N2雄性与rol突变雌雄同体杂交,比例控制在3:1左右。观察F1中线虫的性状。如果后代中绝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则说明F1多为雌雄同体自交产生的,实验失败。如果F1中有差不多一半的雄虫,则说明杂交成功,可继续后面的实验。观察F1形状,将各种情况列表如下:表1 F1性状分析rol为常染色体隐性性状F1均为野生
5、型rol为性染色体隐性性状F1中雄虫均为野生型,雌雄同体均为rol突变rol为常染色体显性性状F1均为rol突变rol为性染色体显性性状F1均为rol突变由上表可知,仅凭F1,常显和伴显无法区分。可以取F1中的雄虫与N2雌雄同体交配。由于rol雄虫的交配能力比较弱,因此可以适当提高雄虫的比例,如5:1。若后代的雄虫均为野生型,雌雄同体均为rol突变,则rol突变为性染色体显性性状,若后代形状与性别无明显关联,则为常染色体显性性状。取N2雄性与A双突变雌雄同体杂交,由于A生长力较弱,可以适当提高雌雄同体的比例。F1应均为野生型性状(已知不是伴性遗传)。去F1中的雌雄同体自交,观察统计后代各个形状
6、的比例,若接近9:3:3:1,则两个突变基因不连锁,若双突与野生型的比例约为1:3,且仅有少数unc和dmp单突个体,则两个突变基因连锁。根据后代各个性状的比例可以来计算遗传距离。实验过程前两周练习区分线虫头尾、“雌”雄、形状;熟练挑虫技术;先以挑虫子杂交方法,后来采取chunk的方法制作保种板;观察线虫的生活史。两人分别取12条雄虫与3条雌雄同体杂交,观察F1性状,而后挑取7条rol突变的雌雄同体,放在4个培养基上,令其自交产生F2,观察F2中线虫的性状。并同时取12条F1中rol突变的雄虫与2条N2雌雄同体交配,观察后代性状。两人分别取10条N2雄虫与5条A双突雌雄同体杂交,观察F1形状。
7、由于及时去观察,导致“过代”,实验失败。两人分别取10条N2雄虫与5条A双突雌雄同体杂交,观察F1形状。从两盘中挑出9条雌雄同体,分别放在9个培养皿上,令其自交。统计F2各个性状数目,计算比例。同时又取了F1中的12条雄虫,令其与3条N2雌雄同体杂交,观察后代性状,统计数目,计算比例。由于第一次rol的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我们又将rol的实验重新做了一遍。由于这个时候知道了rol不是伴性遗传,不再需要后续的杂交来确定是否伴性,所以我们省去了杂交的步骤,集中精力做了五组F1自交(每组一条虫子)。实验现象观察线虫头尾及性别判断线虫头部可看到有黑点在移动(线虫在进食);雄性线虫尾部像是被斜着切了一刀,
8、而雌雄同体则是慢慢收在一起,并且非常细长。各阶段线虫形态观察卵:在510倍镜下观察,呈一个透明的椭圆,非常小,但仔细看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各龄幼虫:线虫各个阶段的幼虫在我看来除了长短和粗细之外,整体形态并没有太大差异。相比于成虫,幼虫普遍比较透明,而且还会在腹部长有白斑。这个月牙形的白斑也是挑取四龄幼虫做杂交时的一个重要判据(不过据我们观察,更小的线虫也有白斑)。生活史观察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线虫的生长速度要比我们预期的慢,尤其是A突变。我觉得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培养基面积很大,而虫子数量很少,因此交配进行的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A突变本身就会对线虫的生长速度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大致统计了一下
9、,正常线虫的生长速度大概比A突变快1.5倍。形状观察N2:雌雄同体较雄虫大很多。线虫行动敏捷,滑行路线为标准的正弦曲线,既可前进也能后退。rol突变:成熟的雌雄同体比N2要大。静止时多成C型,滑行时身体翻滚。但是rol突变的表现型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的虫子静止时并没有成C型,而且在用picker触碰后也能正常的滑行,只是在滑动了四五圈后会略微的滚动一下,因此常被误认为是N2。A双突:虫体段胖,行动不利。经常是不能倒退,或退了一两圈后,身体感觉像是出现一个“结”,无法继续倒退,只能前进(即使用picker去触碰它的头部)。unc突变:虫体较N2略短,但明显比A双突要长。行动不利,倒退不能。dmp
10、突变:行动正常,但是虫体短胖。九、原始实验数据rol突变显隐性的判断与遗传分离定律的验证第一次:表2 第一次rol实验的统计结果编号代数rol雄rol同体N2雄N2同体1F13651101F2(1条F1)7062F2(2条F1)27163F2(2条F1)20224F2(2条F1)6439注:另一盘F1染菌,没有统计。以上F2为F1自交产生的。F1中rol突变的雄虫与2条N2雌雄同体交配产生的后代极少,无法计数,后来又长菌,实验失败。第二次:表3 第二次rol实验的统计结果编号代数rolN21F1几乎全为rol突变体,而且雄虫很多,比例接近1/22F1几乎全为rol突变体,而且雄虫很多,比例接近
11、1/21F2(1条F1)60502F2(1条F1)83363F2(1条F1)4304F2(1条F1)89485F2(1条F1)10331判断A双突变体两个突变基因是否连锁,计算遗传距离第一次:“过代”,实验失败。第二次:F1均为野生型性状。F1自交得到的F2性状比例如下:表4 第二次A实验F2性状分析编号代数N2uncdmp双突1F2(1条F1)15758462F2(1条F1)11851383F2(1条F1)F1错接为雄虫,失败4F2(1条F1)8631305F2(1条F1)12569376F2(1条F1)15483267F2(1条F1)14512308F2(1条F1)15098359F2(1
12、条F1)13010648注:表中的F2均为F1自交产生的。F1中的12条雄虫,令其与3条N2雌雄同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N2 12条,unc 1条,dmp 0条,双突8条。十、实验数据处理rol突变显隐性的判断与遗传分离定律的验证第一次:F1中雄虫37条,雌雄同体51条,雄虫较多,说明F1主要是亲本杂交而非自交产生的。F1中仅有1条N2,而剩余的87条虫子均表现为rol突变,说明rol为显性突变。这1条N2很可能是接N2雄虫时不慎带入的小虫子造成的。F1自交产生的后代F2中第一组rol的比例过高,很可能是所接的F1是亲本自交产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F2应均为rol,而实际却数出了6条野生型性状的
13、线虫。这可以解释为rol是个不容易辨别的性状,可能原本是rol的线虫被误认为成了野生型,这一点会在后面的“分析讨论”中进一步分析。F2的第2、3、4组数据中,rol:N2没有像第一组那样高得离谱,可以排除F1为亲本自交产生的可能性,但同时rol:N2也远远没有达到3:1的理论值。假设后代的比例应为3:1,则可计算各组的卡方值,结果如下表:表5 第一次实验F2的第2、3、4组数据卡方检验编号rolN2理论rol理论N2卡方值2271632.2510.753.423202231.510.516.84643977.2525.759.1总计111771414725.6由于只有两个变量,自由度为1,因此
14、没有一组通过卡方检验,说明实验失败。数据出现如此大偏差的原因会在后面的“分析讨论”中进一步分析。第二次:这次较第一次F1数目大大增加了,而我们也考虑到统计F1中的雄虫与雌雄同体数目没有太大意义,因此为了降低实验的工作量,我们没有一条条去计数,只大概观察了一下,发现盘中有很多的雄虫,可以排除后代多数为亲本自交产生的可能性,便继续后面的实验了。F1自交产生的后代F2中第3组只有rol突变而没有野生型性状的线虫,可以认为是所接F1由亲本自交产生。其余四组中rol突变和野生型线虫都占有一定比例,可以排除F1由亲本自交产生的可能性。假设后代中rol:N2应为3:1,那么对各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可得下表:
15、表6 第二次实验F2的第1、2、4、5组数据卡方检验编号rolN2理论rol理论N2卡方值1605082.527.524.52833689.2529.751.7548948102.7534.257.36510331100.533.50.25总计33516537512517.1由于只有两个变量,因此自由度为1,通过查表可知,第2和第5组的数据通过了卡方检验,而第1和第4组的数据没有通过卡方检验。结果仍不理想,不能有力验证遗传分离定律,其背后的原因会在“分析讨论”中进一步分析。判断A双突变体两个突变基因是否连锁,计算遗传距离自交:若两个突变基因连锁,则理论上F1自交产生的F2中N2:双突应为3:1
16、;若两个基因不连锁,则理论上F1自交产生的F2中N2:双突应为9:1。故可先比较各组F2中N2与双突的数目,计算比例,从而来判断基因连锁与否。表7 各组F2中N2与双突的数目及其比例编号N2双突N2:双突假设为3:1的卡方值假设为9:1的卡方值1157463.410.5936.22118383.110.0335.73错接雄虫486302.870.0532.45125373.380.4029.76154265.9210.704.07145304.835.769.98150354.293.6516.49130482.710.3756.9注:红色标示的卡方值超过了可以接受原假设的范围。可以从上表明显
17、看出,N2:双突应为3:1而不是9:1,两个突变基因连锁。由于第6、7组数据与3:1的比例偏差较大,说明这几组实验的数据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后面计算遗传距离的时候仅用其余6组数据(第8组虽然也没有通过卡方检验,但相对来说偏差还较小,因此后面的计算也将其考虑在内)。至于为什么这几组数据误差较大,会在后面的“讨论分析”有所涉及。用剩余5组数据可以分别算出遗传距离。下面先推倒计算公式:假设两个基因A和B连锁,重组率为x,亲本为AB/abAB/ab。则产生的配子中AB和ab的比例均为,Ab和aB的比例均为。产生的后代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下表:表8 理论上后代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基因型ab/abab/ABab
18、/Abab/aBAB/AB比例基因型AB/AbAB/aBAb/AbAb/aBaB/aB比例所以根据上表可整理出个表型的比例,如下表:表9 理论上后代各种表现型的比例表现型ABabAbaB比例所以根据各个表现型的比例可分别算出重组率,进而得到遗传距离。由各组数据算出的遗传距离如下表所示:表10 由各组数据计算出的遗传距离编号N2比例重组率unc比例重组率dmp比例重组率双突比例重组率10.7270.0470.0230.0470.0370.0770.2130.07720.7280.0440.0310.0640.0060.0120.2350.03140.7170.0690.0250.0510.008
19、0.0170.2500.00050.7060.0920.0340.0700.0510.1070.2090.08680.7430.0150.0450.0930.0400.0830.1730.16790.6700.1750.0520.1090.0310.0640.2470.005总和0.7150.0720.0350.0740.0310.0640.2180.065显然,将所有数据加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大的统计量,算出的重组率相对偏差也会更小,所以只用上表中的最后一组即“总和”的数据来作为最后的结论。根据总和算出的重组率分别为0.072、0.074、0.064、0.065,四组数据相差较小,说明实验结果
20、的精确度还是可以令人满意的,求平均可得重组率为0.069,所以遗传距离应为6.9cM。杂交:F1中的12条雄虫,令其与3条N2雌雄同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N2 12条,unc 1条,dmp 0条,双突8条。故重组率为,所以遗传距离为4.8cM。但显然,杂交产生的后代数目较少,因此实验结果并不可靠,还是由自交结果计算出的遗传距离6.9cM更加可信。分析讨论染菌问题开始时,我们的保种盘是挑虫子杂交做的,经常长菌。由于是保种盘,所以一旦长菌就不能再使用了,而我们又觉得挑出虫子,让它爬过OP50来“除菌”太麻烦了,因此还曾向其他组的同学结果N2,感觉非常狼狈。我觉得,当时频繁长菌的原因主要是挑虫子的操作
21、太不熟练,导致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当时我们挑10条N2雄虫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而且还经常戳洞。由于屡屡失败,我们还经常在操作过程中抱怨几句,这可能也是造成染菌的一个原因。后来我们的操作熟练的不少,染菌的情况也就不那么多见了。不过我觉得,彻底的避免染菌还是不太可能的,只要我们能在杂菌旺盛的生长起来之前完成实验就没有问题。挑选四龄幼虫问题为了避免雌雄同体在杂交实验之前已经产生了卵,在实验过程中经常要涉及到挑选四龄幼虫的问题。虽然四龄幼虫腹部有明显的月牙形白斑,但实验中,四龄幼虫往往比较少,而且还未长到四龄的幼虫腹部也有白斑,因此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有时候挑选的幼虫会小一些。这并不会对实验结
22、果产生影响,但是延长了每次杂交实验的时间。代入卵或幼虫问题N2,rol或是A的保种盘上往往虫子的密度是比较大的,因此无论是采用粘还是挑的方法,都难免会代入卵或是幼虫,这样就会给后面从F1代里挑虫子来产生F2代造成麻烦。这也是有时候我们看到了四龄幼虫,但因为其旁边的虫子太多而不得不放弃,选择别的幼虫的原因。为了减少这个问题对实验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在挑虫子的过程中,尽量在培养基的边缘(那里虫子相对稀疏),另一方面,在挑完之后,我们会在下一代长出来之前去看一下杂交盘,如果那里面不慎带进去了卵或是幼虫,那么培养基上就会有相对较大的幼虫,我们会及时将它们挑走。rol突变的判断像前面所说的那样,rol突变
23、的表现型差异较大,有的“伪装”的非常像N2,我想这也是我们两次rol的实验结果均没有达到理论值3:1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后来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第二次rol的实验过程中,相比于第一次,更加耐心的去辨别线虫的表现型,数一条杀一条,但结果仍不是十分理想。dmp和unc性状的判断dmp突变的性状比较明显,很容易判断。但unc突变不是这样。理论上,unc应该在后退的时候能看到身体有一个折叠,像个“结”似的,将线虫“卡”住,这种典型的情况我们也看到不少,但实际上更多的unc表现得没有这么明显。它们虽然摆动起来感觉和N2有所区别,不太协调,但能够倒退34圈,而且身体也没有明显被“卡”住的现象。另外,即
24、便是N2,倒退也没有前进灵活。在不断地用picker触碰N2头部时,它们往往也只后退几圈,便向前行进。因此,unc的判据并不是十分清晰,有一些处在“中间地带”的虫子,往往要看观察同学的主观判断。而unc或是双突本来就不是多数,所以这种判断上的主观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过代问题我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过一次“过代”的问题,辛辛苦苦做的杂交盘变得毫无用处,感觉很心痛。当时我们之前看的时候觉得F1太少,马上除亲本可能会使后代的数目太少,因此又等了等,结果一下子F1长成了成虫,无法与亲本区分。后来我们想了想,A杂交的后代F1本来就不需要计数,没必要量很大,于是第二次实验就很早的将亲本去除,
25、免去了“过代”的风险。计数过程中的不准确除了上述的一些性状判断不清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对计数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比如,有的线虫会钻到培养基的下面。有一个阶段实验室的培养基比较糟糕,非常软而且表面不平滑,即使我们很小心没有戳破培养基,还是会有不少虫子能够钻到培养基的下面。而一旦有虫子钻了进去,就会在培养基里面到处爬行,钻出更多的洞。所以那一个时间段我们的杂交盘基本都无法计数,只能舍弃不用。后来培养基的质地好了,但我们还是偶尔会不小心在培养基上戳洞。不过我发现,如果洞很小的话,可以用picker将旁边的菌液填到洞里,只要不是等太长时间,线虫一般还不会钻进去。对实验结果的评价rol突变: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说明rol为显性突变,但是F2代的数据却与遗传分离定律有较大出入。所有的F2,除了由rol自交产生的第一次实验的第一组外,其余均是rol的比例偏低,我觉得这主要是由许多rol被错误的认作N2造成的。A突变:实验结果能够很好地说明A的两个突变基因连锁,且遗传距离在6.9cM附近。不过各组根据不同性状比例算出的重组率差异比较大,说明实验的精确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汇编
- 规范校外培训合同(2篇)
- 小丑电影课件教学课件
- 老师课件制作教学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土力学与地基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律文书》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soc芯片课件教学课件
- 石林县风貌改造施工组织设计书(二标段)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与商业规划》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咏柳》的说课稿
- 托管安全责任承诺书范文(19篇)
- -常规化验单解读
- BYK-润湿分散剂介绍
- 家长进课堂小学生建筑知识课件
- 2023年口腔医学期末复习-牙周病学(口腔医学)考试历年真题集锦带答案
- 函数的概念 省赛获奖
- 网络安全培训-
- 地下车位转让协议
- 2018年蜀都杯《辛亥革命》终稿z
- 断绝关系的协议书兄妹
- 工程变更现场签证经济台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