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1页
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2页
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3页
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4页
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峡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自评报告1、专业概况三峡大学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当发展 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为了适应现代信息 技术的发展,满足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2003年 开办了教育技术学专业。专业成立时间与教学组织设置三峡大学成立之前,原湖北三峡学院和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 校区)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设置进行过广泛调研。三峡大学成立后,由 现代信息技术中心联合学校师范教学部、电气信息学院,对该专业的设 置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认为开办该专业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2002年, 学校中报该专业并获得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于2003年秋季开始招

2、生,首 届招生29人。2002年三峡大学学科调整,设立了教育学院(2005年改名田家炳教 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归属于田家炳教育学院。学院教育学系设有教 育技术教研室、教育学与心理学教研室,与高等教育研究所合署办公。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依托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 专业,建设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满足了专业办学需要。现有师资队伍与学生规模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3人(另有与其它学院共享的教师6人),其 中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实验师2人,讲师3人;博士 3 人,硕士 6人(含在读博士 2人)。根据师资力量与办学条件,该专业适当控制办学规模。办学6年,每年学生人数是:

3、03级29人,04级36人,05级48人,06级32人, 07级22人,08级38人,09级52人。目前在校四届学生共144人。主要办学条件为了改善学校整体办学条件,三峡大学组建之初,就兴建了现代化 的图书馆。目前馆藏图书165万册,各类电子图书53万余种。田家炳教 育学院资料室于2004年10月正式搬迁至文科楼一楼,条件建设得到了 加强,订阅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方面的图书、音像资料和期刊杂志,为专 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证。近几年,学校陆续修建了新的教学楼,增加了新教室,除了普通教 室外,还投资建设了 150间多媒体教室,配备了较完整的设备,能够满 足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学生宿舍的

4、条件逐渐改善,装了电话,开通了校 园网,学生可以在宿舍上网,满足了学生对信息的需求。2004年迁入文 科楼后,建设了专业实验室。到2008年为止,专业实验室资产价值443.78 万元,为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建设与发展思路本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和服务社 会为指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与实验室建设,根据社会对信 息技术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专业改造,探索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把素质教育和专业培养、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改革与科学研 究有机地接合起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努力将教育技 术学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

5、的专业。2.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教育技术学专业自开办以来,根据形势发展与我校实际情况,制订了专业建设规划并不断进行完善,力求目标定位准确,规划科学合理。 为此每年选派专业负责人与相关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 办的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系主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以 及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举行的工作会议,及时掌握教育技 术学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数次组织专业教师考察、调研省内外高等学 校,与各类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进行交流、探讨办学措施与经验。根据学校、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了笃0062010年教育 技术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依托教育学

6、科和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专业,整合优质办学资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教育技术学 专业本科办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面 向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行业,培养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教育技术 专业人才,努力将教育技术专业办成为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专业。为实现这一目标,具体措施是:(1)通过引进、共享、培养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教育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以在 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我们在引进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的同时,十分注 重计算机专业和教育学专业人才的引进。近三年,引入1名教育技术学 硕士,2名教育学博士,安排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做实验员。 根

7、据学校课程归口的制度,本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如电子技术类课 程、计算机类中的一些课程由电气信息学院和信息技术中心相关专业的 教师担任。近三年有3名教师到华中师范大学做为期半年的国内访问学 者,2名教师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优化专业方向,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心构建课程体系教育技术学专业属师范类,但是随着基础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社会对教师的需求量不大,学生就业呈多元化。所以在专业建 设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专业方向的优化、调整,适当减少师范类课程, 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精心构建课程体系。科学合理的确定教育学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和教育技术学主干课的比例,理论教学

8、和实践教学 的比例。原则是计算机类课程贯穿始终,前后课程衔接得当。教育类课 程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为基础。教育技术主干课以教育技术学导 论、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主。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 些问题,对教育类、计算机类、影视类等各类课程学时比例和衔接方面 进行重点研讨。(3)加强教研与教材建设,打造优质课程鼓励教师参与编写专业教材、实验讲义。加强课程建设,课程组3 年内必须建设一门校级优质课。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优质课 程建设。近3年内共主编和参编教材六部(含2009年出版),两门课程被评 为校级优质课,一门院级优质课。(4)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办学水平

9、在现有的研究方向基础上,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我校人才队伍现状,确定学科方向。到2010年本学科要形成2个各 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即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方向、影视技术与艺术方向。 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不断提升队伍实力。提高科研水平, 积极开展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氛围,在引导和规划青年教师学术研究方 向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教师尤其是中高级职称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 成果水平。每个方向每年要发表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2篇。争取省级科研或教研立项23项。搭建学科平台,积极实施硕士点立项建设 项目,争取“十一五”期间获取硕士授权点。经过6年的不断努力,我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依据建设规划

10、,取得长 足的进步。2006年我校通过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立项建设审批, 成为湖北省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立项建设单位。从2003年至今,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历经了 03、04、 06、07、08、09六个版本。基本上每年都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挥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 达到因材施教,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的目的。随着形势发展,培养方案也 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同时保留 自己的特色。早期培养方案主要培养目标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在必修课 程中设置师范模块,主要由教师语言艺术、书法、班主任工作方法、教 育学、

11、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等构成。课程体系特点是三个不断线, 即四年学习中每学期都开设师范类课程,每学期都开设计算机类课程, 每学期都开设专业主干课程。早期培养方案经过几年运行,发现其不足 是:一是课程过于庞杂,面面俱到,过于强调文理兼容,学习难度大,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二是由于国家在重点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政 策;非师范生也可以当教师等,增加了中小学的教师来源,毕业生去中 小学的比例很小,所以主要培养目标应及时调整。从06版开始,根据学生就业多元化的特点,改变单纯培养中小学信 息技术课教师的培养目标,本着有利于学生多元化就业的原则进行课程 设置。具体是:对考研课程适当增加学分,如教学系统设

12、计、数据库原 理与应用、数据结构等,提高考研率,能起到示范作用,树立良好的学风;设置选修师范模块课程,满足愿意当教师学生的愿望;在短学期设 置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课程结构是一条线,两加强、 三结合:即在大学四年内,计算机类课程每学期都开设,不断线;加强 专业主干课的主导作用,加强影视类课程的支撑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 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0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 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 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毕

13、业后主要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工程、数字化音视频技术设计开发、广播电视系统支持服务、电视 节目制作、教育软件、教育系统平台的设计、开发、管理、维护、服务 等工作。经过六年办学实践,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已经比较完 善,初步形成自身优势与特色,实施情况良好。专业基础条件本专业实验课程在学院专业实验室和学校基础实验室完成。学院专 业实验室下设计算机室、室内摄影室、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室、录音室、 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卫星地面接收站、微格教学室、观片室等功能实验 室。学院专业实验室用房面积H00平方米,800元以上的实验教学设备和 大型仪器设备472台(件),各类实验设备总资产443.78万

14、元。学校基础实 验室设在信息技术中心、理学院和电气信息学院,各类实验设备总资产 2384万元。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内实习基地有学校校园网站、外语学习中心、校 广播台,校外实习基地有宜昌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设备装备站、宜昌市28所中学。学生实习期间,由本校教师、实习基地人员进行指导,满足本 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生毕业实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愿意到中学教育实习的 学生,学院集中安排到实习基地实习,也可以自己找学校或有关单位分 散实习。分散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单位调查报告、实 习总结。学院组织分散实习答辩,进行实习成绩评定。经过几年的运行, 这种方法日趋完善,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15、个性化发展,应用能力的 培养,达到了实习目标的要求。学校图书馆与本专业相关的理学类和教育学类图书分别有:理学类 纸质中文图书83092册,中文期刊6735册,外文图书6755册,外文期刊3193 册,中文电子图书19301片,中文电子期刊1659片,外文电子期刊18156。 教育学类纸质中文图书51821册,中文期刊24354册,外文图书1709册, 外文期刊204册,中文电子图书14277片,中文电子期刊3848片,外文电 子期刊18156片。能够满足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和学生专业学习的日常需 要。本专业教学活动经费由学院根据经费预算统筹安排,2006年度安排 教学经费51176.4元,200

16、7年度教学经费67600.5元,2008年度教学经 费89355.53元,基本能够满足图书资料购买、教学日常管理、师资培训、 实践教学等活动的需要。同时,院系还积极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想方 设法扩大在专业建设中的资金投入,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师资队伍专业负责人金林,男,生于1957年3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副 教授、教育系主任,2002年被评为为校学术骨干。主要研究方向:教育 技术理论与实践。2003年至今为教育技术学专业负责人。2005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获湖北 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2年获三峡

17、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三峡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教育 技术学导论(2009年9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参编教材两部。近几年撰 写教科研论文十余篇。本专业专任教师1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人,占教师总数的 76.9%,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教师9人(含博士 3人,在读博士2人), 占教师总数的69.2%,学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近三学年本专业主讲教师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达到100%,55岁以下 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100%。主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生评教情况反馈优秀比率呈逐年 上升态势。具体是:2007年春季学期

18、学生对本专业整体评教为86.56分 (全校平均分84.82分),2007年秋季学期86.98分(全校平均分85.08 分),2008年春季学期88.69分(全校平均分83.95分),2008年秋季学 期89.50 (全校平均分87.61分),近三年学生对本专业整体评教得分均高 于学校平均分。近三年专业教师共承担各级教科研项目十一项,发表论文和出版著 作103余篇。如柳庆勇等人参与的省教育厅课题:地方综合性大学教育 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郭辉等人的省教育厅课题:文科综合实 验教学体系的建构。杨世军发表论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小学电教2008.2)。金林发表论文新闻摄影学学习网站

19、建设 实践(新闻界2008.4)。近三年的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对促进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程建设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综合型、应用型学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主要由计算机类、教育类、影视类课程构成。为使学生完整的、 系统的掌握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设置了下列课程类型:公 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 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实践课程、课外学分。公共必修课由学校向学生统一开设,旨在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加 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如大学英语、军事理论与训练、体育、 思想品德修养

20、与法律基础等课程。专业课(必修)由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 课、专业实践课程构成。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主要由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 路基础 数字电路等课程构成,主要由理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的教师讲授。 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由摄影技术与艺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摄像与电 视教材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 等课程构成。专业必修课主要是专业主干课由教育技术学导论、媒体理论 与实践、远程教育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设计、教育技 术研究方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构成。专业必修课中有一到两 门采用双语教学。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在短学期内以教育技术项目实

21、践的形式完成,即 在长学期学完实践性课程后,在随后的短学期通过项目实践得以巩固、 提高。公共选修课由学校开设,是为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能力和水平、 增强其文化素养而开设的,以适应今后就业和发展的需要。理工科学生必须选修4个学分的文学艺术类课程。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是为了满足 学生个性化发展与特长,使他们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 养多种技能。此外,学生还需参加课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等,获得10 个课外学分。通过上述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整合了学校的各种资源,尽可能的 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为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教育技术学专业现有两门课程被评为校优质课,一门课被评为院优

22、 质课程。教育技术学专业选用教材的原则:(1)尽量选用国家教育部和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 荐的优秀教材及获奖教材或省级统编教材;(2)鼓励一纲多本,在双语教学中必须选用外文原版教材;(3)鼓励从互联网下载最新学习资料,随时补充自编材料;(4)尽量采用新教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与时代性。近三年有多名教师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主要有金林主编教育技 术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金林、谭平、柳庆勇、杨世军参编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教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多媒体技 术基础、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等。通过教材建设,增强了教师的 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如下:(1)教

23、学方法的改革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有条件的课程中采用双语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读书 报告、学位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10(2)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 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实践课程,由学生提交自 己的作品,互相开展探讨,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3)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 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学 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例如,把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 践有机结合起来。(4)改革考

24、试命题与评价方法。通过注重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增 加主观题、减少客观题,开、闭卷考试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着重考查学 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条件的课程采取撰写 课程论文、开卷考试、口试等方法进行考核,实践性强的课程增加了平 时练习、作业、参与实践活动、考勤的权重。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近三年本专业 整体评教得分逐步提高,2007年春季学期的86.56分,2007年秋季学期 86.98分,2008年春季学期88.69分,2008秋季学期89.50分。实践教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力求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有利 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

25、的能力。近年来由于实验设备 的更新、实验环境的改善以及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极大地提高 了实验教学质量,通过综合和设计性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 新思维都得到了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实验、上机、实 训课构成。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课程中的实验课)30学分左右,将近 总学分的20%。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学时是: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11(2周)、教育见习(2周)、毕业实习(8周)、毕业论文(8周)、摄像技 术实践(2周)、电视节目制作实践(2周)、教学系统设计实践(2周)、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实践(2周)。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是长学期教学 内容在实践方面的补

26、充和继续,主要在大学四年中的7个短学期完成。专业课程中的实践、实验、上机、实训占课内总学时的30%。通过 长、短学期结合;动脑、动手结合;课上、课下结合的连接将实践性强的 课程中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本专业业学生由本校教师、实习基地人员 指导,在学校基础实验室、学院专业实验室、学校校园网站、校外语学习 中心、校广播台,宜昌市教育局教育技术设备装备站,宜昌市28所中学 等完成实验、实习、实训。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小组的形式,补充实践教学。本专业有三个课 外实践活动小组:网站设计小组,影视制作小组,多媒体制作小组。以 学院实验室为基地,采用教师指导,老生带新生的方式开展活动,几年 里制作了大量多媒

27、体包装、影视作品。仅2007年我专业为宜昌市多家单 位制作电教片、电视宣传片67件。2006、2007年获得横向科研项目5项, 参与学生近百人。这种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以生产实践为活 动内容,将教学实践活动变“模拟”为“实际”,变“实验”为“真实”,实践教 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管理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教育技术学专业将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为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 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努力朝管理内容的科学化、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管 理过程的程序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迈进。(1)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本专业认真贯彻执行校院两级制定的三12 峡大学本科教学研究活动

28、工作条例、三峡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暂行条 例、田家炳教育学院教学管理实施细则、田家炳教育学院教材建设 计划和选用制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方案、田家炳教育学院 教学视导组工作条例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对教案编写、作业批改、试 卷评阅等教学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并进行定期检查。(2)实行教学质量责任制。明确规定院长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教学副院长、党委副书记、系主任为直接责任人。(3)试行课程负责人制。目前主要专业基础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组建 课程组,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质量把关、教改与课程建设。(4)严肃考风考纪。严格执行三峡大学考试违规处分办法的有 关规定:凡考试(考查)舞弊者,一律给予校外

29、察看一年的处分;复学 后再次舞弊者,一律开除学籍;请人代考者、替人考试者,一律开除学 籍。(5)实施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答辩制。按照三峡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条例和三峡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与评 估办法要求,规范本科论文环节,采用两次答辩制度,督促论文质量 差的学生不断改进。2.6.2教学质量监控对教案编写、作业批改、考试出题和试卷评阅等教学环节有明确的 监控措施,执行得力。具体做法是:(1)加强教案检查。明确规定了课程组集体备课和教案检查制度。 教研室和教学视导组对每门课程的教案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2)建立听课制度。要求院领导、系领导、课程负责人、教学委员 会成员、教学

30、视导组成员经常进教室听课。13(3)完善信息反馈制度。通过教学秘书、辅导员、教学委员会成员、 教学视导组、学生以及用人单位了解教师教学情况。(4)坚持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立了以院领导、视导组、教师、学 生为评估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把学生网上评教和院系领导、教学 视导组评教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主要依据。(5)坚持作业批改。对必修课程规定教师作业批改的次数,同时规 定教研室和教学视导组定期检查作业批改情况。(6)规范考试命题、试卷制作、评阅与试卷分析。严格按照考试大 纲命题;为提高教学监控的效度,每学期对每份试卷的制作都进行A、B 试卷制作;试卷评阅要求每门课程的负责人组织所有科任教师

31、集体流水 作业,严格按学校的评卷要求和程序操作,统一登分,并由评阅教师和 课程的负责人共同签名;试卷分析要求客观、全面总结分析学生的考试 成绩,并提出教改建议。(7)严肃教学秩序。严禁擅自调课、停课;不定期检查学生到课情 况。2.7人才培养质量依照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本着个性化发展、多元 化就业的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2007、2008、2009三届毕业生共112人,其中16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占毕业生人数的14.2%。2009届48名毕业生,有8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占 毕业生人数的16.7%。2007、2008届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为0%、72%。 2004级姚涛同学的影视作品“土家女儿会的文化内涵与现实意义”获 2007年湖北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14 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长度为10000个字符以上,要求文字通顺、思 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并严格按照规范的论文格式要 求撰写。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系统、严密:先举办论文撰写讲 座,然后学生选题,指导教师审题、修改、定题;学生开题,指导教师 多次修改,定稿,最后全员参加由3-5人组成的答辩小组进行论文答辩。 近几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严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