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1)课件_第1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1)课件_第2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1)课件_第3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1)课件_第4页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疗及护理(1)脑梗死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灶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 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梗死。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1、定义2、病因、病理、病理生理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6、治疗7、护理8、预后病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基本病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常伴高血压,与之互为因果。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动脉瘤、红细胞增多症和

2、头颈部外伤等。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动脉分叉处多见。病理梗塞后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病理分期:1、超早期(1 6小时):病变脑组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星型胶质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2、急性期(6 24小时),病变部位脑组织苍白肿胀,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呈明显缺血改变;病理生理阻断血流30秒-脑代谢改 1分钟 -神经元功能活动停止 5分钟 -脑梗死 轻度缺血某些神经原丧失 严重缺血各种神经原均有选择性死亡严重持久缺血各种神经原、角质细胞、 内皮细胞均坏死病理生理脑梗死病灶:中心坏死区、周围缺血半暗带 缺血半暗带 时

3、间窗 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损伤机制:自由基过度形成和自由基“瀑布式”连锁反应、神经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细胞毒性作用和酸中毒临床表现(一般特点) 1、动脉硬化以中、老年人多见,中青年以动脉炎多见。2、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3、多于静态发病。4、约25%患者病前有TIA史。5、多数病例症状经数小时至1-2天达高峰。6、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除大脑大面积梗塞或基底动脉闭塞病情严重。临床表现(临床类型)1 依症状体征演进过程分:完全性、进展性卒中及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2 依临床表现,特别是神经影像学检查证据分为:大面积脑梗死 、 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临床

4、表现(颈内动脉 )典型症状:患侧视觉障碍和病变对侧瘫痪及感觉减退,如有眼动脉受累则可出现患侧单眼视力减退或失明;若视神经束和视放射受累可出现病变对侧同向偏盲。如脑底动脉环完整,眼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枝间吻合良好,可以完全代偿其供血,临床也可无任可症状,如出现症状,可仅表现为TIA。偶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临床表现(大脑前动脉 )近端阻塞时因前交通支侧支循环良好可无症状。前交通支以后阻塞时,额叶内侧缺血,出现对侧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因旁中央小叶受累排尿不易控制。深穿支闭塞时,内囊前肢和尾状核缺血,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及双侧脑性瘫痪。 临床表

5、现(大脑后动脉 )常见对侧同向性偏盲(有黄斑回避)及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蒙等。优势半球受累除有皮质感觉障碍外,还可出现失语、失读、失认、失写等症状;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象障碍。深穿支阻塞累及丘脑和上部脑干,出现丘脑综合征,表现为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感觉异常、感觉过度、丘脑痛;锥体外系症状如手足徐动、舞蹈、震颤等;还可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 临床表现(椎-基底动脉 )出现眩晕、眼震、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交叉瘫等症状基底动脉主干闭塞时出现四肢瘫、球麻痹、意识障碍,常迅速死亡。脑桥基底部梗塞可出现闭锁综合征(Locked-in syndrome),患者意识清楚,因四肢瘫、双侧

6、面瘫、球麻痹,不能言语、不能进食、不能做各种动作,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临床表现(小脑后下动脉 )此处梗塞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或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突然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吞咽困难,病灶侧软腭及声带麻痹(舌咽,迷走神经疑核受损),共济失调(前庭小脑纤维受损),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束核受损),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受损),对侧半身痛觉温度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应列为常规检查项目脑脊液 头颅CT扫描,6h内多正常,在2448小时后出现低密度影,其后病灶处可见到低密度区。磁共振(MRI)

7、,检查则可在早期发现梗塞部位,尤其是弥散成像。脑血管造影 、CTA、MRA。其他 TCD SPET、PET诊断1、突然发病的中老年病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史。2、发病前有TIA史。3、在安静休息时发病。4、症状逐渐加重。5、发病时神志清醒,而出现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6、脑CT/MRI发现梗死灶,或排除脑出血、瘤卒中和炎症性疾病等。治疗 1 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超早期,针对脑梗塞后的缺血瀑布及再灌注 损伤进行综合保护治疗,个体化,防治并发症,整体化观念2 恢复期 治疗: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

8、、体疗和针灸等。治疗(急性期)(1)对症治疗:卧床休息 防褥疮及呼吸道感染,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及心肾功能, 2448h后不能进食者应鼻饲,调整血压,防治感染,降颅压,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心电监护,控制血糖和癫痫发作治疗(急性期)(3)脑保护治疗 在缺血瀑布启动前超早期,应用钙离子拮抗剂、抗兴奋性氨基酸、自由基清除剂及亚低温 。(4) 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用药期间也须严密注意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严重肝肾疾病、感染性血栓及高龄者忌用 低分子肝素 肝素治疗(急性期)(5) 降纤治疗 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栓形(6) 抗血小板治疗 阿斯匹

9、林(7) 卒中单元(8) 中药治疗(9) 外科治疗(10 康复治疗(11)预防性治疗治疗恢复期 治疗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 可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剂,如潘生丁或阿斯匹林等 活血、通络 扩张血管护理1、护理评估2、常用护理诊断3、护理目标4、护理措施及依据5、评价6、其他护理诊断7、保健指导护理评估1、病史:发病时的情况,过去史、生活方式、饮食习惯2、身体评估:查体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头颅CT、MRI;SPECT;TCD常用护理诊断1、躯体移动障碍2、吞咽障碍3、语言沟通障碍护理目标1、病人情绪稳定,能配合进

10、行语言和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躯体活动能力逐渐增强。2、能掌握进食的恰当方法,维持正常的营养供给,吞咽功能逐步恢复正常。3、不发生受伤、误吸、压疮及各种感染。护理措施及依据1、躯体移动障碍2、吞咽障碍3、语言沟通障碍护理措施及依据躯体移动障碍1、心理护理2、生活护理3、康复护理4、安全护理5、用药护理护理措施及依据吞咽障碍1、评估吞咽障碍的程度2、饮食指导3、防止窒息4、鼻饲饮食的护理评价1、病人能按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或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生活需要得到满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逐步增强。2、病人和照顾者能叙述防止呛噫与窒息的恰当方法,正确进食或鼻饲,营养需要得到满足。3、未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他护理诊断1、焦虑:与偏瘫、失语或担心医疗费用等有关2、有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保健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