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农村发展研究6.我的心路_第1页
第六部分农村发展研究6.我的心路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的心路“三农”问题,不仅中国存在,在不少国家也是比较严重的,深入研究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对世界也是个贡献。我接触“三农”,开始是个人的爱好,随着对其中的问题有了深入的了解,便成了一种挥之不弃的情结,一种使命。与同龄人相比我是幸运的,刚好赶上接受国家高等教育的末班车,一参加工作又适逢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毛泽东时代的理想主义,邓小平时代的实干精神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读大学时,我的身体不是很好,睡眠不好,眼睛看书都很痛苦,直到现在眼睛还不是很好使。拼死拼活,毕业时总算拿到学位,但几乎把身体给累垮了,病痛的折磨,也炼就了不畏苦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农场的慢节奏,闲恬的山野环境对

2、我的身体恢复有好处。我学的是工科,到农场用不上,主要是从事农场的管理工作,研究农场的管理体制,转而研究农村发展问题,倒也是顺理成章。从82年参加工作到现在的二十一年时间里,只要是农场的工作不是很忙,研究工作从未间断。特别是96年3月,就在我国城乡体制改革的几点非传统思考(未发表,下面简称考文)第三稿将要完成之际,我从副场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向亲戚朋友借来二万元启动资金,自费进行农业开发,“下海”旨在体验市场,体验竞争,增强个人素质锻炼,同时借以洗刷身上的书生气和官商意识,二000年十月重新回企业上班。在此前后的时间里,我主要考虑具体实施十万大山地区农村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创新的策划工作。此次在网上所

3、发的文稿,都是我个人独立完成的。为了体现当年的构思,除了个别之处,文章内容基本不作修改,结尾注有完成时间。作为一名普通基层实际工作者,未花国家一分钱,以个人微弱之躯承接国家改革与发展这样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长时间的辛勤跋涉,孤军苦旅,我感觉身心十分疲惫,其中对于一个家庭的经济消耗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对国家改革大业有所裨益,个人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不外乎体制创新和解决城市人才回流这两大方面。和许多学者认为农村仍然维持小规模家庭作坊为基础的分散农业经营体制的观点相反,我主张在现有农户分散经营基础上迅速向区域农村企业集团管理双层经营体制转变,并且期望亲

4、自实施十万大山旅游区域农村企业集团管理、农村城市化改革试验。以我们农垦的管理经验和对十万山区情的了解,加上良好的农村体制环境,等等,进行这样较大规模的农村体制改革创新试验,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实施农村企业集团化、城市化,一方面通过强化农村管理层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之与城市体制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为城市人才下乡,加强城乡合作,区域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强化农村企业集团的市场垄断作用,迫使涉农产业、“诸候列强”出让部份市场,形成农村体制改革“反仆为主”的局面。这种农村企业集团类似于农垦企业的管理体制,具备经济法人资格,不打乱原有的分散经营层次,经济上独立核算,

5、自负盈亏,自强自治于一方。由于先前没有任何框框,一开始就应脱离官办形式,机构设置体现时尚、精简、效率。新农村企业集团第一次叫板于国内外市场成为区域内农民的组织者、管理者和保护者,在城乡之间建立起新的行政经济管理流通渠道,又充分照顾了我国的历史沿革。这样,在可以预料的时间内必将强劲带动农村经济起飞,增进城乡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经济运行质量。现在媒体大多把“三农”问题看成“老大难”、社会发展的“累赘”,我说这怎么可能呢?问题解决都 有个方法论的问题,视角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可能成为“包袱”,换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成为动力。中国的农民十分纯朴,而且很能吃苦耐劳,在我们十万山地区,八十多岁的老人还柱

6、着拐杖,蹒跚着上山做活计,一天换回四五元钱,能养活自己。他们没有别的什么地方可以依赖,所有生活只有靠自己。这样的人群,只要对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真心为他们着想,什么改革措施都能接受,什么业绩都可以做出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的乡镇企业,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农村经济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且有力地推进和影响了中国的改革进程。只可惜,对于引起这两次经济飞跃的机理,内在动力,存在那些优势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在农村中进行管理体制的提升,所有这些未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只当捡了两回便宜。实际上,很多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干部或者理论研究工作

7、者对农村体制都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自主创新意识薄弱,这是造成当今农村改革一直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当然,简单地认为实行农村企业集团的改革就是要重复旧一套“归大堆”的做法也是应该尽量避免的。现在说搞农村企业集团的改革会一帆风顺还为时尚早,但是,可以肯定,相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逆水行舟”起码要强上几倍!远离旧体制的土壤,最有可能产生成功的新体制,最容易取得突破。国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有一支快速成长的经济力量与之配套,以消除化解其中产生的问题与风险。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走建立农村改革根据地的道路了。农村改革一曝十寒,占八成以上人口地域的农村体制二十多年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这是不正常的。一方面说

8、明我们的政策安排存在缺陷,放任农村改革是最大的失误。二方面说明市场解决不了体制问题,政府的扶持对新体构建是必不可少的。以组建农村企业集团为重点的农村体制改革不是照搬哪一个国家的经验,这是综合了国内外现代农业管理的经验,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要求与可能以及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所要进行的结构调整等方面所必须作出的抉择。跳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短视性,使决策安排建立在科学、长远打算基础上,并通过改革试验得出一些规律层面的东西,更好地指导面上的改革,从而使“三农”纳入确切快速发展轨道上来。对此我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是经历长期探索与准备建立起来的。我对文化发展的探讨是为着解决农村人才问题而被卷进去的,起初我并没有

9、想得那么复杂,顺着这个问题进行展开,便写成文章中的样子。我国实行市场化取向以来,农村人才流失呈进一步恶化趋势,农村人才失控是形成了目前农村“文化沙漠”、“经济沙漠”的根本原因。“农村半壁江山失去良将支撑”,无视这一现实去谈农村的小康,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考文在写作过程中,在解决农村人才方面写得很苦,那才叫搜刮枯肠。我承认在构架未来农村新体制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模仿,但在解决城市人才下乡方面是模仿不来的。我从中国浩瀚的文化体系中筛选出“乡土文化”、“家族文化”株系作为“城市人才下乡”的载体,这是对现实社会多方面经济文化现象进行综合演绎得出的结果。当今世界,文化回归自然正在形成潮流,城

10、市人才回乡领衔正是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具有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渊源。把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上升到文化范畴来解决,实现改革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在履行家族、亲情责任的同时实现严肃的改革命题,这是改革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在进行文化讨论时,沿着利用乡土文化解决农村人才这一线索进一步展开,我发现其作用于社会是多方面和复合型的,几乎所有结果都呈收敛,否则便呈发散的。也就是说,乡土文化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农村人才回流问题,同时也较好地解释了国家其它方面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操作好乡土文化解决农村人才回流相关的内容,同时其它方面的问题都得到或不同程度得到解决,因而有很好的操作性。而离开这一文化线索进行讨论,所得的

11、结果都是不确定的,不便于操作的。“乡土文化”的有效特性在于它的稳定性,中庸和网络结构,具有整体覆盖的意义。这一点我认为是很了不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社会经济取得长足的进步,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日益增强,特别是中国成功入世以来的情况出乎意料的好,外国资本几乎是无所顾忌地投入到中国安全的港湾。最近我国航天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这些都进一步加强了我国在国际大家庭当中政治大国的地位。现在不仅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都把中国看成代表世界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在处理国家事务时不仅从国内的视角去考虑,还应从全球的角度去考虑。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和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体现自身应有的风度,

12、在今后全球舞台上做到长袖善舞,游刃有余,莫不过于下大决心解决好国内“三农”问题,这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政治责任和价值取向。建国以来的五十多年,改革开放也有二十五年,我国基本上是奉行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政策,政策差别形成的巨大利益差别,中国农民长期生活在无助的环境,他们大都认命于这种不公的社会现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所有这些,本份的农民都把它关在门外,陶醉于自己 息息相生之中。反正,中国的社会,农民这一块不乱,这个社会就乱不到哪里去!中国农民的宽容、忍让和付出,为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短期内成功建设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足以成为世界政治抗衡的现代化城市阵营赢得了环境,赢得了时间!这是中国

13、成功的十分重要的特殊因素。现在国家变得日益富裕和强大,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农民参与中国政治经济改革舞台,构筑新型的工农联盟,城乡联盟,中国的改革也必将因之更具活力。新一届中央领导十分重视农村的小康建设。我们要以前所未有的政治热情和大度,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治理,大力颂扬民族精神,大力提倡乡土文化,刻意营造一种亲善,亲情的文化氛围,使之在国内城市,在海外华人圈与中国乡村建立一种特殊的长久牢固经济文化关系。使之,中国未来的乡村将成为世界一切爱好友善、亲情,爱好和平,爱好传统的人们向往的“世外桃园”。 张 建 邦 二00三年十一月十三日作 者 简 介张建邦,男,一九五五年十月生,广西钦州市小董镇人。一九八二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今广西大学林学院)采运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到广西农垦国营平江农场工作,历任生产队长,生产科长,副场长职务。九六年三月从副场长岗位上退下,停薪留职自费搞农业开发,“下海”旨在体验市场,体验竞争。现在广西昌菱实业发展公司旅游项目办公室职员(九六年四月平江农场与昌菱实业发展公司合并)。参加工作之初,便自选了“中国农村发展” 为课题进行业余研究,我国城乡体制改革的几点非传统思考是作者潜心十多年业余研究的心得。作者的打算是:以自己的理论思路为依据,加上较长时间在基层农场工作所掌握的现代农业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