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试卷共8页 第 = page 19*2-1 37页 本试卷共8页 第= page 19*2 38页语文中考复习九下送东阳马生序对比阅读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

2、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注 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朕():皇帝自称。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的故事。(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4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2)诚然,卿不朕欺。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5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

3、7甲、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

4、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解释下列短语。援疑质理: 临池学书:晚乃善: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3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5下列句子加点词与括号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果累累)C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信以为真)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弩之末)6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7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然 后 世

5、 未 有能 及 者 岂 其 学 不 如 彼 耶 则 学 固 岂 可 以 少 哉8两段文字都写出了宋濂、王羲之走向成功的过程,请概括出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9根据下列题目要求,回答问题。请写出两个能表现艰难求学或勤学苦练精神的成语典故。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你是如何评价古人这种勤学苦练精神的?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怠:懈怠。箧:书箱。舍:学舍,书馆。媵人:服侍的人。(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注)任末:人名。笈:书箱。或:有时。庵:茅草小屋。荆:这里指荆的枝条。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

7、)夫 人 好 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 (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8、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差:同

9、,病愈。 1、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共2分,每空1分) 2、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3、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4、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6、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五、阅

10、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1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注】当涂:当权。 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蒙乃始就学 乃: 及鲁肃过寻阳 及: 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3.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六、阅读下面

12、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13、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而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注: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绝学:失传了的学说。熙、丰之际:宋神

14、宗熙宁、元丰年间。翕然:一致。时:即杨时,人名。道:思想、学说。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2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B主人日再食(再:两顿)C吾道南矣(南:南方)D时与游酢侍立不去(去:离开)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2分)A尝趋百里外 / 从乡之先达 / 执经叩问B不知口体 / 之奉不若 / 人也C同舍生 / 皆被绮绣 D而以书 / 赴告同学者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2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4甲文作者在文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

15、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5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2分) 6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7甲乙两都 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七、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

16、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不充,日昃(z 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晨人持汤沃灌: 腰白玉之环: 再适长山朱氏: 往往馕粥不充: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乙文:

17、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5、解释加点的词。(4分)(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益慕圣贤之道( ) (4)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6、下边加点词用法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肉食者谋之7.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渎。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 。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要求填写两个)。(4分)八、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

18、字,完成题。(12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诸生

19、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太宗 = 1 * GB3 朝 = 2 * GB3 ,有王著学右军 = 3 * GB3 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 4 * GB3 。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法问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 = 5 * GB3 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

20、帝笔法精绝,超越千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之燕谈录)注释 = 1 * GB3 太宗:宋太宗。 = 2 * GB3 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 = 3 * GB3 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 4 * GB3 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 5 * GB3 遽(j):匆忙。1、解释加点的词。(4分) = 1 * GB3 礼愈至 = 2 * GB3 媵人持汤沃灌 = 3 * GB3 腰白玉之环 = 4 * GB3 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2、翻译划线的句子。(4分) = 1 * GB3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 2 * GB3 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3、宋濂和太

21、宗共同的治学态度是 。九、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孤幼年丧父。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

22、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家贫无资 2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假 借。 宽容。 如果,假如。 非正式的。 (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5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

23、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2分)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十、阅读文言文,完成1822题。(17分)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24、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3、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4、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十一、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5、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汉朝人。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佣作:做工

26、辛勤劳作。资:借。大学:大学问家。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礼愈至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门人弟子填其室B弗之怠或遇其叱咄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C邻舍有烛而不逮D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3、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3分)甲文乙文4、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十二、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27、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注解孤陋片面、浅陋。资盘缠。审详细。庶几差不多。子羔、原宪孔子

28、的弟子。 勉勤勉,努力。1、以下4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A或遇其叱咄 B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若既不出户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2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分)十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14题。【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今诸

29、生学于太学,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予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堆积)大满,素蟫(书中蠹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2甲

30、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予幼好书,家贫难致。(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4综合与延伸。(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共同心态?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2)假如你是马生或黄生,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十四、【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

31、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

32、“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1、解释加点的词(4分) (每个1分,共4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3、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4、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5、读了上面两则短文

33、,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十五、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兵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经年:一年左右。 土寇:土匪。 角:战

34、斗。 洫(x):沟渠。 甫:刚。1.甲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借书和 的学习经历;乙文中刘羽冲最终抑郁而死的原因是打仗失败和 。(2分)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走送之 走:(3)自谓可将兵十万 将: (4)会有土寇 会: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2)恒独步庭阶,曰:“古人岂欺我哉?”4.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乙文中的刘羽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十六、【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

35、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6、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遒人也。父季真,位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耽书,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僮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时中书博士张天龙讲尚书,选为都讲。生徒悉集,莹夜读劳倦,不觉天晓,催讲既切,遂误持同房生赵郡李孝怡曲礼卷上座。博士严毅,不敢复还,乃置礼于前,诵尚书三篇,不遗一字。以才名拜太学博士。(选自北史)【注】范阳遒(qi):范阳郡道县。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耽书:酷爱读书。耽

37、,迷恋、沉溺。都讲:主讲。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1)益慕圣贤之道( ) (2)或遇其叱咄(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生徒悉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译文:3.如果用“祖莹偷读”作为上联,结合【甲】文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说说【甲】【乙】两文所写人物宋濂和祖莹在读书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下联: 4.体会【甲】【乙】两文画线句子的人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5.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从宋濂求师的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2分) 答 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

38、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注 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朕():皇帝自称。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暗中(秘密)派人去侦探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

39、东西?宋濂全部拿事实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欺骗我。”皇帝秘密地召见(宋濂)询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岀那些好的大臣说。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艰难(谦恭)求学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 诚实待君的故事。(2分)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2)色愈恭,礼愈至 至: (3)濂具以实对 具: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 2、(1)担心(2)周到(3)全,都(或通“俱”)(4)善恶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

40、必须准确译出。(4分)(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1)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诚然,卿不朕欺。(2)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3分) 4、示例1: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示例2: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紧扣文意谈出启示2分,语言表述1分,共3分) 5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6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6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7甲、乙两段文字分别

41、写了宋濂的什么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品质?7艰难求学和答皇上问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谦恭和诚实。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215题。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

42、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译文:王羲之常常仰慕张芝,在此池边练习书法,池水都因而变黑了,这就是他的故迹。难道真的是这回事吗?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他曾遍游越东各地,泛舟东海之上,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难道当他逍遥遨游尽情游览的时候,又曾经在此地休息过吗?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 HYPERLINK /s?wd=%E9%80%A0%E8%AF%A3&hl_tag=textlink&tn=SE_hldp01350_v6v6zkg6 t _blank 造诣,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而不是天才所致。但后世没有能及得上王羲之的

43、,恐怕是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看来学习的功夫怎么可以少化吗!更何况对于想要在道德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的人呢?1解释下列短语。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临池学书:临近水池处练习写字晚乃善:到了晚年才特别好。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那么他所擅长的书法艺术,也应该是靠自己花费精力所取得,而不是天生的。3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各表现在哪里?(摘文中原句回答)你怎么看这种学习精神?3宋濂求学与王羲之学书的“吃苦”精神分别表现在:“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44、”。对苦学精神赞成与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4宋濂对“乡之先达”持怎样的态度?你怎样评价这种师生关系?4对乡之先达,宋濂毕恭毕敬,“色恭”“礼至”。对师道尊严赞成与否,言之成理即可。5下列句子加点词与括号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狐假虎威)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果累累)C此为其故迹,其信然耶?(信以为真)D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强弩之末)6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6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7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然 后 世 未 有能 及 者 岂 其 学 不 如 彼 耶 则 学 固 岂 可 以 少 哉然后世

45、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耶/则学固岂可以少哉8两段文字都写出了宋濂、王羲之走向成功的过程,请概括出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8执著、勤奋9根据下列题目要求,回答问题。请写出两个能表现艰难求学或勤学苦练精神的成语典故。9成语典故可选填“程门立雪”“凿壁借光”“头悬梁”“锥刺股”等 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你是如何评价古人这种勤学苦练精神的?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3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

46、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怠:懈怠。箧:书箱。舍:学舍,书馆。媵人:服侍的人。(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

47、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注)任末:人名。笈:书箱。或:有时。庵:茅草小屋。荆:这里指荆的枝条。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1(1)手指不可屈伸 (2)夫 人 好 学(2)夫

48、/人好学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媵人持汤沃灌 汤: (2)以衾拥覆 衾: (3)负笈从师 负: (4)编茅为庵 为: 2(1)汤:热水 (2)衾:被子 (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每小题1分)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3(1)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 (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每小题2分)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3分)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答到一个方面给2分,答到两个方面给3分。只答“从师学

49、习”给1分)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

50、;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空闲的时候,她就抄录唐宋人的诗,教我朗诵。母亲和我都体弱多病。我每次生病,母亲就把我抱到一间房子里来回走,自己不睡觉。等我的病情稍有好转,她就指着墙壁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吟诵,以此为乐。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话不说,显得很悲伤,我也很伤心地依恋

51、着她。我曾经问她:“母亲心里有忧虑吗?”她说:“是的。”“那么怎么能让母亲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诵起来,琅琅的书声与药罐煎药发出的水沸声争鸣。母亲微笑着说:“我的病稍微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身边朗诵,这样,她的病就会好起来。【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差:同,病愈。 1、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1、序或赠序;,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记。(共2分,每空1分) 2、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2、抄写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3、

52、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3、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4、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4、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5、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5、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6、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

53、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6、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

5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注】当涂:当权。 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孙权说:“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于是吕蒙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

55、事,非常惊讶地说:“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蒙乃始就学 乃: 及鲁肃过寻阳 及: 1走:跑 尝:曾经 乃:才 及:到,等到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吕蒙用军中事物多(为借口)推辞3.甲文是通过3借书抄录:和奔走求师;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鲁肃的

56、言行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4.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4要想学有所成,必须不畏艰辛,虚心求学,刻苦读书;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六、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57、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而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

58、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与游酢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译文: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

59、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注: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时洛阳人,著名理学家。绝学:失传了的学说。熙、丰之际: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翕然:一致。时:即杨时,人名。道:思想、学说。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C)(2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B主人日再食(再:两顿) C吾道南矣(南:南方)D时与游酢侍立不去(去:离开)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划分不恰当的一句是(B)(2分)A尝趋百里外 / 从乡之先达 / 执经叩问B不知口体 / 之奉不若 / 人也C同舍生 / 皆被绮绣 D而以书 / 赴告同学者3翻译

60、下列文言句子。(2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2)到颍昌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拜见程颢,彼此相处得很融洽。4甲文作者在文段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4抄书之苦,求师之难,生活之艰(此题2分,学生任答出两点即可)。5甲文中的宋濂和乙文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作为现代中学生,请你结合时代和自身体验来评价他们这种师生关系。(2分) 5恭敬、尊重;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尊师的优良传统,遇到问题虚心向老师请教,并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