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篇_第1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篇_第2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篇_第3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篇_第4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篇 卓越的教案往往都是根据我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来思考的,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前完成的教学文书。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哉,巍,弦等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解释的内容理解最终一句话,结合资料袋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依据解释理解词句,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教学设计 课前游戏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细心观测这个词的组成结构,(板书:杨

2、柳依依)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 白雪皑皑,流水潺潺,其乐融融,书声琅琅 师出示:清风徐徐、明月皎皎、芳草萋萋、炊烟袅袅、云雾蒙蒙 有没有注意到,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漂亮的景物) (一)导入 1、有一个故事,流传千古,令人吟诵至今,他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伯牙鼓琴,这是一篇文言文,有事我们也把他简单的成为古文。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至少读三遍,争取读通课文。有个别字不流利的多读几遍。 2、请一个同学读。(真是不简单那,不同于白话文那么顺溜却读的如此娴熟,我最欣赏他的是把这些词都读对了!)(跟我们白话文还是有些区别,不难顺利,那我们先来看看这些难读的词语)需要注意的字音:少选,汤汤乎

3、若流水,巍巍乎若泰山,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谁再来读读。不仅读正确,还能读流利。(不错,一字不差) 4、请你读给同桌听,有错误的立刻请你帮他改正。 5、文言文啊,不仅要读正确,更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你先试着用上铅笔划一划节奏读一读。 6、想不想听听老师怎么读,看看你的节奏跟上了没有。你来瞧一瞧,你的停顿对了么?赶快跟着划一划。 7、请你根据斜线试试读。现在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二)、过程 1、读的越来越有味道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虽然我们没有读了百遍,但七八遍是有了。我得考考大家:这篇古文写了谁?(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是什么关系?(知音) 2、思考

4、:伯牙为何视钟子期为知音?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课件出示: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3、善哉又是何意啊?(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这个善就是好啊,哉是一个慨叹词,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称赞,既然这样,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确定不止好啊这一种方式来称赞,我们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真行啊,不错啊,了不起啊,真厉害啊) 4、妙极了,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理想到了高山,子期就说:好啊,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像泰山一样雄伟。(你理解的十分棒,老师也忍不住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伯牙志在流水,你们应当也能读懂。 (

5、心理想到流水,子期说:好啊,就好像流水一样浩荡。) 5、想象一下,假使你就是钟子期,志在高山,透过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于是乎你怎样称赞(用文中的话来) 你呢?请你也来称赞一次 志在流水,你有看到了什么?请不要吝啬你的称赞(文中的话) 6、作为“琴仙的伯牙,会用琴声表达他的见闻、思绪、情感。可见他的琴技高明。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比较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之美。 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双气泡图整理比较收集到的信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透过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感受艺术

6、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修身的必备技能。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在古代只叫作琴,近代区别于其他乐器,才习惯叫作古琴或七弦琴。孔子所教授的课程“六艺中的“乐就有弹琴咏唱诗歌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琴有关的文章伯牙鼓琴。 二、自读课文,理解文意 1、指名检测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 2、分组读、合作读检测课文朗读。 3、说说两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三、调动五觉,想象画面 1、伯牙鼓琴这篇课文中,伯牙弹的琴曲是什么样的?课文中是如何描写伯牙弹琴的? 2、锺子期的语言让你想象到了什么? 3、调动“五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分别说一说“巍巍乎

7、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让你想象到了什么? 4、同桌探讨,全班交流,用上“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尝到了触到了将自己的想象描述出来。 四、人物比较,感受“知音 1、快速阅读资料袋,说说什么是知音? 2、思考,为什么伯牙和锺子期二人会成为知音呢?他们之间有哪些一致点和不同点。 (1)找出课文中进行比较的两个人物。 (2)逐句分析,将提取到的信息分别填入相应人物的气泡上。 (3)将一致点填在中间的气泡,不同点填在两边的气泡中。 师总结:伯牙弹琴,锺子期听琴;伯牙用将高山流水的情志寄托在琴声之中,锺子期能用语言描述出;锺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他们二人不愧是彼此的“知音!这种图表叫做双气

8、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两种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一致和不同点。关于伯牙和子期,你确定还想了解更多,下面让我们阅读补充资料,完善双气泡图。 3、小组合作,练习稳定。 (1)四人一组,快速阅读补充资料。 (2)提取人物相关信息,完善双气泡图。 提醒:提炼主要信息,看哪组找的确切、快速、全面。 4、小汇报交流,说说“知音的故事哪里让你感动。 五、回想总结 1、利用双气泡图回想课文内容。 2、阅读诗句,品味“知音。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3 一、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知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知音有关的故事。 二、走进故事,体会感情 1

9、、解题:伯牙鼓琴,鼓为“弹的意思。 2、自学(读准、读通、读懂)。 3、互助学习:朗读检查、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的意思。 4、共享与释疑:重点强调“汤的读音,最终一句的断句及意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补充资料:伯牙是有名的琴师,并且在朝为官;而锺子期是一位樵夫。两人地位相差很大。 三、深度思考,理解“知音 1、提问:“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锺子期死后,伯牙要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 预设:由于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这是对比浅层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关注到这一因果,但不能体会其中深厚的情感由来。) 2、从哪里可以看出钟子期是

10、伯牙的知音呢?请在文中找到依据。 预设:由于在伯牙“志在太山时,子期能够评论出“巍巍乎若太山;伯牙“志在流水时,子期可以感受到“汤汤乎若流水。 请你发挥想象,锺子期听到琴声后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细致描述) 预设: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高山时,他可能看到了雄伟的大山,山势连绵起伏,山峰高耸入云。当锺子期听到伯牙在弹流水时,他可能看到了河水浩浩荡荡,奔流向前。 3、伯牙将子期视为知音,是否只是由于他能听懂自己的琴声? 引导学生回到文本,关注到“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琴声包含着伯牙的情操与志向。子期听懂的不仅仅是外在琴声,更重要的是琴声中包含的志向。由此,伯牙才将其视为知音,与那些表面上赞扬他

11、琴声的人相比,子期才是真正明白自己的人。 因此,只有“知志才是真正的“知音。 4、此时此刻,伯牙的内心是这样的呢? 预设:冲动的、欣喜的、不在感到寂寞的。 5、当锺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他为什么一定要破琴绝弦? 预设:悲伤的,悲伤的,甚至是绝望的。这个世上再无明白自己的人,那么所弹奏的乐曲也就没有了意义,因此,伯牙绝的不仅仅是琴弦,绝的更是心弦与希望,重回无边的孤寂。 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文章,建议配上吴文光的流水,在旋律的跌宕起伏中体会伯牙子期相逢之乐与分别之痛。 四、结合拓展资料,了解“知音的文化意义 读一读资料袋中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 预设:伯牙和锺子期的故事流畅十分光,好多

12、书上都有记载。后世的人们也会用高山流水和知音来对比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感情。大量有志之士也会用高山流水来比喻自己心志高洁。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4 一、导入新课,透露课题 (播放古筝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支幽美动人的曲子,名字叫作高山流水。这支曲子的背后,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这个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查指导。 2、师范读,配乐。 3、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 4、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

13、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1、师:课文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了,我们现在就来读懂其中的意思吧!想想我们以前有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全文的意思。 2、学生借助解释和工具书,合作探讨,弄懂课文意思,师巡查指导。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课件出示译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知音 (一)何为“知音? 1、什么叫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从哪里看出锺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2、指名读。 3、师: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说明白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4、伯牙鼓琴。思考:他的琴艺怎么样呢?在文中如何表现出来的?(指名答)伯牙能通过琴

14、声把自己心里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5、锺子期听之。他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到了什么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明确:“善哉是表称赞之意。(教师指导读好称赞的句子)这句话说明,伯牙隐蔽在琴声中的想法,锺子期能心领神会。 6、假如你是锺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回复:徐徐清风、皎皎明月、依依杨柳) 7、师:大家一起想象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的画面。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锺子期会怎样称赞?教师引导学生说句子。 例如:“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8、师小结:只有锺子期能听懂

15、伯牙的琴声,只有他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这就是知音。知音相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开心、冲动、兴奋) 9、指导朗读。(自由读、分组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了真正的知音团聚时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快乐!的确,多么快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锺子期不幸去世。 (二)知音之死。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锺子期死了,伯牙为什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2、锺子期死了,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3、齐读。(教师指导,要求读出伯牙此

16、时的心情。) 4、为何锺子期死了,伯牙要绝弦呢?好不简单苦练学会的琴技就这样放弃了? 5、在遇到锺子期前,有没有人称赞伯牙呢?那些人会怎样称赞伯牙?锺子期又是怎样称赞的呢? 6、终究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锺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锺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他会对锺子期说什么? 五、拓展延伸,回味“绝弦 1、师:锺子期死后,伯牙到他的墓前悼念。面对锺子期的坟墓,伯牙写下了一首短歌。(出示短歌:伴消极悲凉的古典音乐,师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悲伤悲伤复悲伤,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17、,历尽天边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伯牙此时的心情? 明确:悲恸欲绝、痛不欲生 3、锺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教师播放高山流水乐曲,指导学生齐读课文。 六、教师小结 自古以来,“良朋易求,知音难觅。一曲“高山流水成就了一段流传千古的知音佳话,至今,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依据解释、资料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

18、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学生能依据解释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由于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巧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爱好,不仅是由于它旋律幽美,还由于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2.鼓是什么意思?(弹

19、) 本课陈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醒。 (1)请同学们开启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读,师巡查。 3.检查初读状况。 以下字形字音有误的一组是? 4.师讲解:哉、巍、弦 5字词读确切了,相信这两个句子也难不倒你,谁来读 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三、花招朗读晓停顿 1.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3.生读课文。 (1)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四、合作探究懂文意

20、 1.借助解释学生先进行自学 2.教师指导学习课文 3.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根据解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经典诗句,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义。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指名读课题,读准“弦) 2.理解题目的意思。 3.师:理解了意思,再读题。(生读题) 二、练读文抑扬顿挫品音韵 1.自由读,把不太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 2.指名说一说哪些句子不太好读(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语气词“哉“兮。 3.指名读,师配乐范读,齐读。 4.学生结合解释理解古文的意思。(生结合解释理解意思,师巡查) 三、品读“情高山流水得知音 (一)学习最终一句话,设置悬念 1.师:题目是“伯牙绝弦,那么,伯牙为什么绝弦呢?(指名回复) 你是从文中的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呢?(课件出示最终一句话)指名读 2.师:这句话什么意思? (二)学习前三句话,了解知音 1.师:从这句话我们能看出来,伯牙和子期是什么关系(知音),我们从文中的哪些句子能看出来子期的确是伯牙的知音呢?(课件出示句子) 句子中“善字出现了四次,意思一样吗?(

22、指名回复) 2.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话吧 师:那么伯牙到底有多么擅长弹琴呢?让我们看看荀子劝学篇里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指名读,理解擅长) 3.师:(播古琴高山流水的“高山片段)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想象)指导朗读 4.出示其次个句子: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此时,伯牙转轸拨弦,将琴再鼓,洋洋的流水仿佛从他的指间浩荡而出,(听音乐)子期,此时你又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江河? (指名说,指导朗读) 5.师:真好。俞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

23、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6.句式练习 师:同学们,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时,子期会怎么称赞呢,(出示课件)伯牙鼓琴时心里还会想到什么,子期又会怎么称赞呢?请同学们从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仿照书上的句式说一说好吗。(指名答) 7.师:是的,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子期一定能确切地知道他的心意,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其实,子期必得的又何止是伯牙的琴声啊,他还听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个小故事。(指名读) (出示链接,生阅读) 师:读了这个小故事,你感受到伯牙怎样的心胸、怎样的志向呢 师:是的,这种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伯牙通过琴声表现了出来,而子期也通过伯牙的琴声感受到了

24、,这才叫一起读(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也只有这样知志又知心的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理解知音的真正含义) 8.相传,这曲高山流水伯牙最早是在宫廷演奏的,但是在诸侯大夫中、在宫廷乐师间,没有人能听懂他的琴声,更没有人能听懂他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怀,达官贵族们喝得零丁大醉,甚至有的人还连连摇手:“这是什么曲子?换换换伯牙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啊?(孤独悲伤)他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知音啊。现在,他遇到了子期,他该多么(指名答:兴奋、幸福、冲动)让我们带着这种冲动、幸福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吧。(齐读) 9.同学们,假如你就是伯牙,你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

25、哉!善哉! 10.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11.(出示)老师和大家协同着来读。 四、知音离世,断然绝弦 1.师出示音乐,拓展知识,语言渲染,指导朗读读最终一句话。 2.师: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断了他的前程、断了他的心弦、断了他的希望) 3.齐读最终一句话。 4.出示短歌,师配乐范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悲伤悲伤复悲伤,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五、回味绝弦,余音袅袅 1.故事学完了,此时你有什么想

26、说的吗? 2.是啊,正是由于知音难觅,才演绎出这凄美动人的“伯牙绝弦。相信,现在你们一定能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篇这个故事了,是吗?(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一背这篇古文。 2.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3.搜集一些描写友情的诗句。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2、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终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3、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义,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并结合课后资料袋体会最终一句话的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情义,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趣揭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