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课件_第1页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课件_第2页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课件_第3页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课件_第4页
细胞通讯与信号转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基础兽医学一 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前言二 细胞通讯的基础知识点三 信号转导的过程及其主要途径四 信号终止和信号转导的特点1.细胞通讯2.信号传递与信号转导的区别3.本章要解决的问题1.信号传递的方式2.信号分子的分类3.受体的分类1.第二信使与级联反应2.细胞表面受体分类3.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的两种信号通路4.酶偶联受体参与的信号通路1.信号终止的一般途径2.信号转导的四步反应1.细胞通讯: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间进行信号传递,随后在细胞内进行信号转导,最后引起细胞产生快速的生理反应,使之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综合性的反应,这种机制叫做细胞通讯。细胞细胞信号分子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内受

2、体信号分子信号转导引起反应 信号传递信号转导一 细胞通讯和信号转导 前言2. 信号传递与信号转导的区别: 信号传递:细胞释放信号分子扩散到达靶细胞与胞内或胞外的受体结合 信号转导:从靶细胞受体结合信号分子开始,一直到最后细胞产生生理反应。 也就是说当靶细胞与受体结合既是信号传递的最后一步,又是信号转导的开始。3.本章要解决的问题:(1)理清细胞通讯的全过程。(2)细胞通讯的过程,重点掌握信号转导。(3)了解信号是如何使靶细胞做出生理反应的。 (2).接触性依赖途径: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位于膜上 信号分子不释放,融合于细胞表面,直接结合存在于另一个细表面的受体 动物胚胎期特有,那时细胞还未分

3、化出复杂结构,无法释放接收信号,这种方式是必要的膜结合信号分子信号细胞靶细胞(3).通讯连接途径:信号分子不经过扩散,直接进入细胞内部 二者都是细胞间形成通道,细胞质相互通透。前者是动物细胞特有,基本存在于胚胎发育早期;后者是植物细胞特有,是其重要的通讯方式。间隙连接由6个相似跨膜蛋白组成中空的“连接子”,连接两个细胞;胞间连丝由细胞膜包裹内质网形成。 胞间连丝连接子连接子2-3nm的间隙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 内质网 胞间连丝细胞膜间隙连接胞间连丝a 间隙连接b 胞间连丝(2)分泌化学信号途径中信号分子按扩散距离分类: a 激素(例如生长激素扩散到全身),扩散距离长(内分泌) b 局部介质(例如

4、生长因子又伤口处细胞发出,作用于周围 细胞),只能扩散到临近细胞或作用于自身(自分泌或旁 分泌) c 神经递质,神经细胞特有,两个细胞之间必须是紧邻的3.受体的种类 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大分子,通过信号转导将接受的外界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和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细胞表面受体细胞内受体a 细胞表面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亲水性信号分子)b 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主要识别 和结合小的脂溶性信号分子)1.第二信使与级联反应(1)第二信使: 亲水性信号分子不能进入胞内,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再次产生信号,之后才能激发生理反应,这种胞内最早产生

5、的信号分子叫做第二信使 。现在已经确定的第二信使包括: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三磷酸肌醇(IP3)、二酰基甘油(DG)、钙离子等。 细胞内受体的信号传递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次级的第二信使,它由信号结合位点和DNA结合区域组成,平常DNA结合区域结合的是抑制性蛋白,一旦接收信号,受体构象发生改变,抑制性蛋白脱离,受体会结合细胞内相应的基因序列,产生生理效应。 第二信使是细胞表面受体特有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胞表面受体都产生第二信使。这种信号转导非常复杂,所以后面介绍的知识点都是针对细胞表面受体的。 细胞内受体一般是直接作用于基因的。 三 信号转导的过程及其主要途径 细胞表面受

6、体途径是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根据信号转导机制和受体蛋白类型的的不同,细胞表面受体分为三大家族:(1)G蛋白偶联受体(2)酶偶联受体(3)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偶联,就是连接或结合的意思,就是说受体与G蛋白或酶互相作用,实现激活和失活。3.G蛋白偶联受体参与的两种信号通路(1)cAMP信号通路2.细胞表面受体的分类 G蛋白是能够结合GTP或GDP的蛋白质,含有、三个亚基,结合GDP失活,结合GTP激活。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信号分子,整体构象改变,结合的G蛋白亚基释放GDP,结合GTP并且亚基脱离受体,激活同样在细胞膜上的相关的酶,很明显下面就是级联放大反应。 GTP与ATP的区别:GTP三磷酸鸟苷,

7、核糖体有GTP水解酶活性,所以在细胞复制蛋白质时供能;ATP三磷酸腺苷,机体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能源 共同点:都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水解放能,前者的碱基是G,水解失去一个高能磷酸键形成GDP,失去两个形成GMP;后者的碱基是A,水解失去一个高能磷酸键形成ADP,失去两个形成AMP(2)磷脂酰肌醇通路 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膜上的磷脂酶C(PLC-),使质膜上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IP3与内质网结合,开启钙通道,使内质网贮存Ca2+释放到细胞质,胞内Ca2+浓度升高。 蛋白激酶C(PKC)存在于细胞质

8、中,是一种磷酸化酶, Ca2+浓度升高激活蛋白激酶C,主要是磷酸化细胞中的某些蛋白使其直接起生理作用,或者蛋白激酶C进入细胞核与某些基因结合调控基因的表达。 酪氨酸激酶(RTK)受体本身既是受体又是具有激酶活性的酶,平常以单体形式存在,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两个单体靠近互相磷酸化,胞内部分形成一个酪氨酸磷酸化尾部,可以使细胞质中的所有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磷酸化,这些被磷酸化的蛋白有的直接发挥生理作用,有的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表达。4.酶偶联受体参与的信号通路(1)酪氨酸激酶途径 与酶偶联的受体和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的不同点就是不产生第二信使,受体本身直接激活靶蛋白。(2)鸟苷酸环化酶受体途径 这种受体

9、本身就结合有鸟苷酸环化酶,但是不具有激酶活性,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直接使细胞质中的GTP变成cGMP,cGMP浓度升高,激活细胞质中的蛋白激酶G(PKG),蛋白激酶G能够磷酸化某些蛋白质,使其直接发挥生理作用,或者进入细胞核调控基因的表达。 要注意这个途径与cAMP途径的区别,二者都产生第二信使,都激活蛋白激酶活性,但是前者受体本身就结合有环化酶,后者需要多一步去激活膜上的环化酶。四 信号终止和信号转导的四步反应1.信号终止的一般途径(1)信号分子被细胞内的某些酶水解。(2)受体在传递信号以后钝化,灵敏度降低。(3)磷酸酶使被磷酸化的蛋白激酶去磷酸化,等于切 断信号转导的最后一步。 这几种信号终止的途径是一般途径,如果细胞一直处于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