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人地关系理论_第1页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_第2页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_第3页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_第4页
我看人地关系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看人地关系理论摘要: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处于不断变化 的过程中。同时,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也相应地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本文通过对人 类社会发展的近现代阶段的人地关系的理论的阐述和分析,提出人地关系协调的重要性及协 调人地关系中应遵循的规律。关键词:人地关系;演变;协调发展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 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 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由局部到全球。与此同时, 人地关系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与深化。1人地关系概念人地关系,即人类社会和自然环

2、境的关系。人文地理学里说:“人”是 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地域空间上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地”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无机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 的、存在着地域差异、在人的作用下已经改变了的地理环境。人地关系是指 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问互感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的 影响与作用,另一方面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与把握,以及人类活动 对自然环境的顺应与抗衡。2人地关系的演变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逐渐开始由听命于自然到利用自然到征服自然,而后 转变为人地和谐共处的思想。不同时期,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差异,受意识的支 配,人地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1近代地理

3、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在漫长的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着西欧思想界和学术界。凡是违背宗教教条 的一切言论和学说,都被斥之为异端学说。正如恩格斯指出,当时“科学只是教 会的恭顺的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界限,因此根本不是科学”叫文 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知识界世界观的根本变革运动。文艺复兴后以哥白尼为先导的 欧洲科学革命为近代地理学创立了科学和哲学基础,而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人类的 广泛的地理活动以及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都推动着不同人地关系 理论的出现。这一时期对人地关系理论的认识产生过许多不同的学派。在理论上, 分别出现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文化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唯意 志论等。

4、它们都企图解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存在何种正确关系的问题。其实 这些名称都是别人为了研究方便起见,而人为地给予的概括称呼,它们只是人们 对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认识过程,对于地理环境的客观作 用和人类主观能动作用的估价的差异,它既反映了人类对客观存在的发展规律的 认识过程,也反映了思维认识的发展规律。2.1. 1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17世纪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以来,在研究方法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859年达 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进化论的概念是如此具有吸引力,以致生物学以 外的许多学科都通过类推法而加以应用。生物进化

5、通过自然选择以适应环境的理 论成为当时科学思想的基调,人们试图按生物原则去估价并综合人地关系,特别 是当用来解释不同社会集团的生存是由于他们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时,就逐渐形 成了人地关系理论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天才的最光辉代表使法国启蒙主义者孟德斯鸠,他认为庞大的亚 洲帝国的形成是因为那里有辽阔的平原,认为土壤肥沃的国家盛行君主制政体, 土壤不肥沃的国家多为共和制,他还把奴隶制度的发展与气候使人衰弱的影响联 系起来。尽管从现代的眼光看,孟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但在当时仍具有进步意义, 是对反动神学的挑战,他首次从客观存在的物质因素去探求人的性格和政制之所 以存在差异的缘由,具有进步的意义

6、,标志着人类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开始摆 脱神学束缚,向科学化迈出了步伐。此外,受时代和当时科学技术知识的局限, 用自然环境来解释人生事实逐渐成为一种思潮。无庸置疑,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 确实有极其巨大的影响。例如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这一事实,最为关键的原 因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世界各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居住,都与其特 定的自然环境有关联。A赫特纳曾在欧洲俄罗斯人生地理研究(1905) 一书 中论及,在欧洲俄罗斯的广大平原上,自然带南北相继更迭,房屋形式也有规律 地跟着变化。这些客观地反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内在联系的科学论断, 显然不能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事实上,有许多人生现

7、象,地理环境确实可 以被认为是起决定作用的。如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灾害性天气对于农业生产等。但 认为人类生活完全受自然环境决定,完全受制于自然力,这种思想早已被认为是 不科学的。环境决定论会影响人类去争取建立自己美好家园的决心,使人们不再 去改造周围的环境,陷于听天由命的境地,从而走上地理宿命论的道路,甚至掩 盖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性矛盾。地理环境决定论的立论是错误的,必然论在因果观 上忽视了随机变化,没有概率论的思想,它认为一个原因只有一个必然的结果, 而且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是不能转化的。这种人地观早已为人们 所抛弃。2.1.2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8、。然而,人们不 久就发现环境决定论不能确切地解释人地关系中的种种现实,不能把人说成是环 境的产物,人类在自然力的制约面前,与生物不一样。于是,法国地理学家维达 尔.白兰士形成了他的可能论观点,认为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力量,在人与地 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认 为人类的生活方式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括社会 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等。同样的环境可以存在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包 括着许多种的可能性,它们的被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他的学生白吕 纳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心理因素是地理事实的源泉,是人类与 自然的

9、媒介和一切行动的倡导者。他说:“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 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 他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4o 这一观点反映了上世纪初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尔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集 团,在不同的时期,受不同哲学思想支配,在拉白兰士、白吕纳等人的人地关系 认识论的基础上,企图对此进行补充、完善和深化,提出了各人对人地关系的种 种理论和观点。到了 70年代,人地协调论才终于被人们所确认。可见,人地关系 理论是一种思维认识,是随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是不断完善前进的一种认识论。 2.1.3适应论适应论

10、是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罗克斯比提出的。适应论者承认自然环境对于人 类的活动具有直接影响,同时,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也有适应能力。达尔文和拉马 克就曾通过某些常见的、但往往被人忽视的的生物现象的细心观察和研究,得出 了自然环境对于人体有必然影响的结论。适应论者并不认为自然环境必然的决定 人类的文化发展,也不否认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它与或然论的观点不同,认为 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客观需要,而不是或然论者所说的“心理因素”。相应 的,或然论强调的适应是主动的,而适应论的适应则是被动的。2.1.4文化决定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影响与以前相比,已达到了相当 高的程度。特别是为了克服自然条件的

11、不足,涉及和修建了一些伟大的工程,如 河流上大坝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人类不仅可以利 用自然,而且可以按照人类愿望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即人类通过文化可以改 变自然。因为在这种人地关系中,人是通过文化在其作用,因此称之为文化决定 论。文化决定论者认为,虽然自然环境对早期阶段或文化发展进程缓慢的人类社 会或社团具有较强的影响,但技术进步才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进步加强 了人对自然的控制。因此,有人认为环境影响是一种逐渐减小的力量,而文化的 限制因素目前正在增长。文化可以积累,并能长期延续;不同文化以不同速度发 展,分别创造了具有各自特殊机会和限制条件的文化环境(德伯里

12、,H.J.,1988)。 在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疯狂索取,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自然观的影 响。征服自然论是文化决定论走向极端的表现形式。人类能够战胜自然的思想可 以在古代思想家那里找到其渊源。例如荀子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圣经中关于神 为人类创造天地,人利用万物、主宰和统治万物的表述。近代英国哲学家培根和 洛克更进一步把这种思想推向轰轰烈烈的实践。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鼓 舞着人类向大自然开战。洛克则指出:“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到 了 20世纪,工业社会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如此辉煌,以至于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需求的需求而去向地球索取,征服自然

13、论盛 极一时。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一度出现过“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人有多 大胆,地有多大产”等观点,认为只要人们具有敢作敢想的改天换地精神,粮食 单位面积产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似乎可以是无限的。在这里,需 要指出的是,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类应该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这本 身并没错。但是过分地夸大这种作用,以致忘掉了需要尊重自然规律,需要重视 自然环境在人类生活和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规律就是错误的了。2.2现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经过了一段休养生息、恢复重建阶段,到50 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生产力普遍有了较大发展,随之就产生了许多新的社

14、会问题, 首先就是资源与环境问题。其中除工业“三废”污染问题外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 类生产和生活对原有环境秩序额破坏。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人类与环境关系危机 的重大事件。1956年苏联滥开西伯利亚草原,引起土层破坏,土地丧失生产能力; 70年代初出现石油危机;南美洲滥伐热带雨林;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扩大;世界人 口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引起人 类严重焦虑。整个人类正面临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的重大 问题5解决人与环境关系问题迫在眉睫。2.2.1和谐论(协调论)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主要利用不可再生资源通过不断发达的科技成果,高 效率的组织管

15、理手段,社会化的大生产及市场体系的建立,来发展生产,满足人 们的生存需要。同时,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出生率的增长,导致世界人口 数量大幅度的增加,并进而加重了地球的负荷,另外城市扩张,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不可 逆转的失调。为此,一些地理学家提出人地关系应当“和谐”的思想。1980年 国际地理大会的开幕词中指出:“如何去和谐环境和人类文化生活关系,已成 为国际地理学界所面临的主要研究任务”。因此,人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人地关系中 的和谐论m其基本思想是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界一起共同创造既符合人类主观 意志又不违背自然规律的未来环

16、境和社会。这一理论充分认识到了人类与自然地 理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协调论逐步摆脱了以往人地关系思想中把人和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纠缠 于谁决定谁的怪圈。认为人地关系死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它与所以系统均服从 一下规律: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系统对立统一的双方中,任何一方不 能摆脱另一方而孤立存在;系统的任何一个成分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其生存 与繁荣不能以过份损害另一方为代价,否则自己也就会失去生存条件。因此人与 自然应该“互惠共生”,只有当人类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完整时才是正确的, 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客观要求。协调论思想的崛起虽仅有数十年但影响

17、深远。著名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在 协调论指导下提出的。环境人类社会/ A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2.2.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的概念最先是在一九七二年在 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 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 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意,现时已拟出的定 义已有几百个之多,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是科学 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

18、、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 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国布朗(Lester R. Brown)出版建 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出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基础和开发再生能源 来实现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 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 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992年6月,联合 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里 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 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19、,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 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 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 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 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 不等同。环境

20、保护是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 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 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 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江泽民同 志指出的:“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3人地关系3.1人地关系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的发展告诉人类一个事实,尊重自然是生存之道,违背自然只能自 讨苦吃。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是不顾一切的征服自然以欢呼人类的胜 利,人类的存在必须以大自然的存在为前提,人类始终忘记自己的生存之基,以 为何物都能征服,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21、,人类要可持续的繁衍、生存和发展, 离开了赖以生存的自然之基,只能面临灭顶之灾。幸好,已经有很多有识之士认 识到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危机,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必须开始惊醒和改 变自己的思想,并且开始改变自己的行为,对大自然于更多的关爱,对大自然的 态度由索取、改造、征服为和谐共处。当今,很多学者提出了发展的战略目标和 方向,然而最深入人心的还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自从由美国世 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布朗在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书里提出后,便日益 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之后可持续发展被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学科研究人员赋予不 同的内涵和定义,但是总体而言,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

22、1987年发表 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公认的最易采纳和接受,“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这个定义鲜明地表 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而是发展要有限度, 不能危害后代人的发展问。3.2人地关系的现状人地关系的一个最常用的衡量办法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20世纪以来,世 界人口增长呈现史无前例的高峰状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增长速度依 然很快。到1996年,地球上已经居住有576775万人,现在,世界人口已经超过 60亿。人口急剧增长给世界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使人类的生存空间显得越 来越拥挤。目前,世界人口的平均

23、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3人,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 发展下去,到2600年,把地球上所有陆地计算在内,每人占地面积平均不到1平 方米。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的压力,首先表现为人类对自然资源消耗量的剧增, 其次是加剧了环境的恶化。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世界人均耕地日益减少导致食 物供应日趋紧张。当今城市化扩张进程加剧,大量优质耕地被建设用地占用,加 上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造成土地沙化日益明显。除此以外,世界淡水资源有限,由于人口激增和物质生产迅速发展,淡水资 源日渐紧张,据了解,当代淡水资源紧张主要表现为:农业用水大量增加;生活 用水大幅度增加;工业用水量增加;由于破坏水源和造成水质污染而

24、使供水量减 少。有些地区虽然淡水丰富,但却存在水质性缺水。另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森 林、湿地、草地等也遭到严重破坏,当今的环境恶化、气候反常已经很明显11。而在我国,这些情况也不容乐观,我国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面积、草地 面积、林地面积分别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1/2和1/5,各类用地均不能满足 需要,建设用地以及农、林、牧之间争地突出;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与日俱增,全国建成区面积一直呈上升态势,大量的生态用地被占用,很多原始 森林被破坏、天然草地被毁坏、很多河流湖泊等湿地存在水面萎缩、水质污染等 很严重的问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北干旱区各流域水源涵 养林地遭到不同程度破坏12;由于大量湿地被侵占、破坏,使得我国东部大都市 区水灾的损失加剧。可以说,中国人地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不仅是人地关系数量的关系,即人 口不断增长与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更因为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及由此 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中国人地关系的前景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