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动态(一)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1.gif)
![乳糖不耐受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动态(一)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2.gif)
![乳糖不耐受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动态(一)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3.gif)
![乳糖不耐受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动态(一)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4.gif)
![乳糖不耐受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动态(一)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212ff5ee0f0b99cf200855d412c809e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乳糖不耐受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动态 (一 )【指示性摘要】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膳食来源,也是改善居民膳 食结构的理想食品,但是由于我国居民乳糖不耐受高发等问题,阻碍 了饮奶的推广。笔者对乳糖不耐受的分型、诊断、发生情况以及目前 有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我国,乳糖不耐受和乳糖酶缺乏以成 人型乳糖酶缺乏为主,成人发生率为 80% 100%,学龄儿童发生率也 较高,超过 80%。由发酵乳和乳糖酶水解生产的低乳糖牛奶可能是目 前解决乳糖不耐受和乳糖酶缺乏人群饮奶的较为有效的手段。研究乳 糖酶水解低乳糖牛奶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和长期饮用效果,对改善我 国居民的膳食和营养状况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乳
2、糖不耐受;乳制 品;动态;研究众所周知,牛奶富含优质蛋白质和钙、磷等多种矿物质,是改善人群 膳食结构的理想食品。 学生饮用奶 (学生奶 )是由政府专项计划提供或通 过学校途径专供应学生的奶制品。通过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引导奶类 消费,将有助于全面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改善全民的膳食结构,并 推动中国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但是,由于我国居民乳糖不耐受 (lactoseintolerance)发生率较高、缺乏科学饮奶知识,限制了国家学生 饮用奶计划的开展和推广。本文对乳糖不耐受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进 展综述如下。乳糖不耐受的分型 乳糖不耐受是指由于小肠粘膜表面缺乏乳糖酶导致的乳糖消化和吸收 障碍,并伴有腹
3、胀、腹泻、腹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果仅有乳糖酶 缺乏导致乳糖消化和吸收障碍而不出现临床症状,则称为乳糖消化不 良 (lactosemaldigestion)、乳糖吸收不良 (lactosemalabsorption)或乳糖酶 缺乏(lactasedeficiency)。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将乳糖不耐受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成人型 乳糖酶缺乏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1 。其中,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乳糖 不耐受的主要类型,一般认为其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关。造成乳糖酶基 因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关闭 2,表现为随年龄增长,乳糖酶活 性逐渐下降,直至消失,引起乳糖不耐受或乳糖吸收不良。成人型乳 糖酶缺乏在发生
4、时间上存在种族与地区差异 3,发生率也存在种族和 地区差异 4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婴儿出生后即不能适应 母乳喂养,出现明显的呕吐、水样腹泻等症状,停止母乳喂养即可缓 解。如不使用无乳糖食品喂养可能危及生命。一般而言,此种类型的 发病率极低。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目前认为是在小肠上皮粘膜疾病和一些全身性疾病 (如感染性腹泻、肠道手术、免疫低下和急性胃肠炎等疾病 )后,由于小 肠粘膜的病变和损伤,导致表面乳糖酶含量可逆性下降。乳糖不耐受的诊断 由于乳糖不耐受和乳糖酶缺乏间的诊断差异仅限于临床症状的有无, 故对于乳糖不耐受和乳糖酶缺乏的实验室诊断集中在研究受试者是否 发生乳糖酶缺乏
5、或乳糖消化不良方面。检测乳糖酶缺乏的方法很多, 包括乳糖耐量实验、小肠灌注法、乳糖钡餐 X 线检查、粪便糖检测、 呼气氢法、甲烷呼气法、 13CO2呼气法等 5。 乳糖耐量实验是以口服乳糖后血糖变化 200mg/L 为指标,但结果不具 有特异性。小肠灌注法直接测定灌注入小肠的乳糖吸收率,但创伤过 大,不适用于人群研究。乳糖钡餐 X 线检查应用乳糖和硫酸钡混合口 服后,每 30min 进行 1 次 X 线摄像,可以直接观察乳糖在胃肠道内的 分布情况,但结果主观性过强,且放射暴露较高,也不适用于人群研 究。粪便糖检测是通过对口服乳糖后粪便内糖的测定来推测乳糖吸收 情况,方法简单,但特异性差。 13
6、CO2呼气实验是以 13C 标记乳糖, 口服测定呼气中的 13CO2浓度,累计 13C 排出量,计算乳糖吸收的百 分率,方法具有特异性高、可靠性好等特点,并可直接计算乳糖的吸 收率,但是需要 13C 标记乳糖和同位素质谱仪,费用较高。呼气氢法 是以口服一定量的乳糖 (多采用 25g)后测定一定时间内 (多采用 34h) 呼气中氢浓度, 以呼气中氢浓度升高超过 20mol/mol 为判断乳糖不耐 受标准。该方法简便易行,敏感可靠,但易受膳食、运动、抗生素使 用等因素的干扰,并且约有 2%的个体不产生氢气,无法测量。总的说 来,呼气氢法在人群乳糖酶缺乏研究中应用性较强,结果也较稳定可 靠。甲烷呼气
7、实验与呼气氢法类似,口服一定量乳糖后,测定呼气中 甲烷浓度,以升高 1.7mmol/L 作为判断乳糖不耐受的标准,可作为不 产氢个体的补充,但稳定性较差。乳糖不耐受发生率 如前所述,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人群中发生率 并不相同。按人种划分,在美国黑人和亚州人种发生率最高, 接近 100%; 非洲人种为 75%;西班牙裔 60%;而白种人中仅有 20%乳糖酶缺乏 4。 有报道显示, 我国汉族人群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为 75% 95%,少数民 族人群乳糖酶缺乏发生率为 76% 95.5%6。姜政等 7报道,汉族中学 生的乳糖酶缺乏发生率 (96.7%)高于藏族学生 (70%)。 乳糖
8、酶缺乏的发生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多。关晓辉等 8报道吉林市不同 年龄段人群的乳糖酶缺乏发生情况,其中 812 岁、1315 岁、16 21岁、 2039岁、 4060岁和 60岁以上人群的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 别为 26.7%, 33.3%, 53.3%,73.3%,80.0%和 86.7%,呈明显的年龄相 关性。但该研究的总样本量不大,仅为 180 人,可能存在较大的抽样 误差。在相对集中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研究中也发现,我国儿童乳 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刘青等 9报道,3 岁儿童乳糖酶 缺乏的发生率为 30%40%,到 5 岁即升高到 70%以上。也有人提出, 我国儿童乳糖酶的消失
9、或降低多发生于 78岁。Yang等 10调查北京、 上海、广州和哈尔滨的 1168名 313岁儿童后得到 35 岁儿童的乳 糖酶缺乏发生率为 38%,78岁和 1113 岁儿童的发病率均为 88%。 赵显峰等 11亦发现, 10 11 岁北京市郊儿童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为 80.2%。以上结果均提示,我国学龄儿童乳糖酶缺乏发生率较高,可能 会对儿童的饮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乳糖不耐受的解决途径 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乳糖,可能会引起乳糖不耐受等不良反应。随 着人们对乳糖酶缺乏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如何解决乳糖酶缺乏和增 加乳制品摄入之间的矛盾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提高人们对乳 糖酶缺乏和不耐受的
10、认识,了解科学饮奶知识,提倡人们每日饮12杯牛奶,除能明显改善钙的营养状况, 还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目前可以采用多种可能的方法解决乳糖酶缺乏和增加人群乳制品摄入 量的问题。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有学者认为, 有规律的每日摄入一定量的乳糖 可降低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并可以诱导大肠菌群对乳糖的适应性,减 少产氢 12。有人提出,少量乳制品 (25g 奶粉,乳糖 6g)摄入可以降低 氢呼出量 13-14,即少量多次饮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即使是乳糖酶缺乏个体, 也可耐受少量乳类 (120 240mL),不会出现不 耐受症状。可限制 1d 中摄入乳糖总量,普遍推荐乳糖限量为 12g,少
11、 量多次食用也可减轻乳糖不耐受反应,一次食用量以不超过250mL 液态奶为宜。如果每次饮牛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 量,可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不宜空腹饮奶乳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饮奶。也有学者提出,乳 糖不耐受者在与其他食物一起摄入牛奶时对乳糖的耐受可相应提高 15,如在进食其他食物的同时饮用牛奶、乳制品,可减轻或不出现乳 糖不耐受的症状。但也有研究提出,随餐饮奶并不能显著改善乳糖酶缺乏的状况 11,甚至与高纤维食品同食还可能提高呼气中氢的水平 16。选用发酵乳可用发酵乳 (,其中 812 岁、 1315 岁、 16 21 岁、 2039 岁、 4060 岁和 60 岁以上人
12、群的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别为 26.7%,33.3%,53.3%,73.3%,80.0%和 86.7%,呈明显的年龄相关性。 但该研究的总样本量不大,仅为 180 人,可能存在较大的抽样误差。 在相对集中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的研究中也发现,我国儿童乳糖酶缺 乏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刘青等 9报道,3 岁儿童乳糖酶缺乏的 发生率为 30%40%,到 5 岁即升高到 70%以上。也有人提出,我国儿 童乳糖酶的消失或降低多发生于 78岁。Yang等 10调查北京、上海、 广州和哈尔滨的 1168名 313 岁儿童后得到 35 岁儿童的乳糖酶缺 乏发生率为 38%,78 岁和 1113岁儿童的发病率
13、均为 88%。赵显峰 等 11 亦发现, 10 11 岁北京市郊儿童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为 80.2%。 以上结果均提示,我国学龄儿童乳糖酶缺乏发生率较高,可能会对儿 童的饮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4 乳糖不耐受的解决途径 由于牛奶中含有大量的乳糖,可能会引起乳糖不耐受等不良反应。随 着人们对乳糖酶缺乏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如何解决乳糖酶缺乏和增 加乳制品摄入之间的矛盾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需要提高人们对乳 糖酶缺乏和不耐受的认识,了解科学饮奶知识,提倡人们每日饮12杯牛奶,除能明显改善钙的营养状况, 还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目前可以采用多种可能的方法解决乳糖酶缺乏和增加人群乳制品摄入 量的问题
14、。少量多次摄入乳制品有学者认为, 有规律的每日摄入一定量的乳糖 可降低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并可以诱导大肠菌群对乳糖的适应性,减 少产氢 12。有人提出,少量乳制品 (25g 奶粉,乳糖 6g)摄入可以降低 氢呼出量 13-14,即少量多次饮奶可减轻或不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即使是乳糖酶缺乏个体, 也可耐受少量乳类 (120 240mL),不会出现不 耐受症状。可限制 1d 中摄入乳糖总量,普遍推荐乳糖限量为 12g,少 量多次食用也可减轻乳糖不耐受反应,一次食用量以不超过 250mL 液 态奶为宜。如果每次饮牛奶时能掌握合理的间隔时间和每日摄入总奶 量,可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不宜空腹饮奶乳
15、糖不耐受者不宜清晨空腹饮奶。也有学者提出,乳 糖不耐受者在与其他食物一起摄入牛奶时对乳糖的耐受可相应提高 15,如在进食其他食物的同时饮用牛奶、乳制品,可减轻或不出现乳 糖不耐受的症状。但也有研究提出,随餐饮奶并不能显著改善乳糖酶 缺乏的状况 11,甚至与高纤维食品同食还可能提高呼气中氢的水平 16。选用发酵乳可用发酵乳 (特别是酸奶 )代替鲜乳,发酵乳中的乳糖已 有 20% 30%被降解,易于消化吸收; 食用酸奶还能改善乳糖消化不良 和乳糖不耐受,食用也非常方便。一般情况下,牛奶和酸奶的维生素 和矿物质成分相似。 不过,发酵期间将消耗维生素 B12 和维生素 C,产 生叶酸;酸奶中的钙比牛奶
16、中的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牛乳经过发 酵,主要组成成分和性状发生了有益变化, 营养价值有了进一步提高。 通常酸奶中的乳糖比牛奶低,而乳酸、半乳糖、肽、游离氨基酸和游 离脂肪酸则比牛奶高。 并且酸奶中的有益菌 (乳酸菌 )进入肠道,可抑制 一些腐败菌的生长,调整肠道菌群,防止腐败物对人体的不良作用, 从而有利于人体健康。酸奶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含有双歧杆菌或嗜酸性乳酸杆菌的酸奶 可治疗小儿腹泻,治疗效果优于抗菌素,且没有副作用;对于癌症手 术后患者放疗导致胃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紊乱,饮用含有双歧杆菌或嗜 酸性乳酸杆菌的酸奶可使肠道微生物群落恢复正常。针对乳糖酶缺乏的方法4.4.1 服用乳糖酶有人提出,可以服用乳糖酶来解决乳糖酶缺乏,也有 文献报道服用乳糖酶 ( -半乳糖苷酶 )可降低呼气中氢含量。乳糖酶的作 用效果与乳糖剂量、乳糖酶的剂量和在胃肠道内活性保持时间有关, 即酶在消化道的降解、胃内的 pH 值、胆汁浓度、食物对胃肠蠕动的刺 激等因素都将影响服用乳糖酶的效果。因此,需要在饮奶前很短的时 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士调动申请书
- 未来已来智慧办公的新趋势-从品鉴会看未来办公模式变革
- 电商平台UI设计与用户行为心理学
- 竞赛队申请书
- 2025年度户外活动专用停车场租赁服务合同
- 借款公司出借合同范本
- 乡下仓库租金合同范本
- 供水安装安全合同范本
- 共同购买汽车合同范例
- 小班班级计划范文
- 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条例
- 公务车辆定点维修车辆保养(附彩图) 投标方案
- 00015-英语二自学教程-unit3
- 前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 浅谈第三方物流的仓储管理
- 第二章共混改性基本原理
- 乳腺专业知识课件
- 碳纳米管及其应用课件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 医院各委员会职责制度
- 塔吊附墙及顶升安全技术交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