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供应链管理管理策略Supply Chain Management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信息管理研究所 汤宗泰环球技术学院商务科技管理系 刘文良指导单位教育部顾问室制商整合科技教育改进计划主办单位国立云林科技大学 商业自动化研究发展中心环球技术学院 商务科技管理系中华民国九十三年八月十日目录 TOC o 1-4 h z HYPERLINK l _Toc79735449 第一章 供應鏈管理概論 PAGEREF _Toc79735449 h 1 HYPERLINK l _Toc79735450 第一節 何謂供應鏈 PAGEREF _Toc79735450 h 1 HYPERLINK l _Toc79735
2、451 第二節 何謂供應鏈管理 PAGEREF _Toc79735451 h 1 HYPERLINK l _Toc79735452 一、供應鏈管理的定義 PAGEREF _Toc79735452 h 1 HYPERLINK l _Toc79735453 二、供應鍊管理的特點 PAGEREF _Toc79735453 h 5 HYPERLINK l _Toc79735454 三、供應鍊管理的七項原則 PAGEREF _Toc79735454 h 6 HYPERLINK l _Toc79735455 第三節 供應鏈管理的內涵 PAGEREF _Toc79735455 h 7 HYPERLINK l
3、 _Toc79735456 一、供應鏈管理的型態 PAGEREF _Toc79735456 h 7 HYPERLINK l _Toc79735457 二、供應鏈管理的組成與架構 PAGEREF _Toc79735457 h 7 HYPERLINK l _Toc79735458 三、供應鏈管理的主要活動 PAGEREF _Toc79735458 h 11 HYPERLINK l _Toc79735459 第四節 供應鏈管理的特性 PAGEREF _Toc79735459 h 13 HYPERLINK l _Toc79735460 一、供應鏈整合架構 PAGEREF _Toc79735460 h
4、13 HYPERLINK l _Toc79735461 二、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成功因素 PAGEREF _Toc79735461 h 15 HYPERLINK l _Toc79735462 第五節 夥伴關係 PAGEREF _Toc79735462 h 17 HYPERLINK l _Toc79735463 一、夥伴關係的定義 PAGEREF _Toc79735463 h 18 HYPERLINK l _Toc79735464 二、夥伴關係形成的理由 PAGEREF _Toc79735464 h 19 HYPERLINK l _Toc79735465 第八節 快速回應 PAGEREF _Toc7
5、9735465 h 26 HYPERLINK l _Toc79735466 一、快速回應系統的背景及起源 PAGEREF _Toc79735466 h 26 HYPERLINK l _Toc79735467 二、快速回應系統的定義 PAGEREF _Toc79735467 h 27 HYPERLINK l _Toc79735468 三、實施快速回應之管理策略意涵 PAGEREF _Toc79735468 h 29 HYPERLINK l _Toc79735469 四、快速回應系統與供應鏈管理 PAGEREF _Toc79735469 h 30 HYPERLINK l _Toc79735470
6、第二章 供應鏈管理策略 PAGEREF _Toc79735470 h 32 HYPERLINK l _Toc79735471 第一節 供應鏈策略之定義與分類 PAGEREF _Toc79735471 h 32 HYPERLINK l _Toc79735472 一、供應鍊策略與決策架構 PAGEREF _Toc79735472 h 33 HYPERLINK l _Toc79735473 第二節 供應鏈策略之執行 PAGEREF _Toc79735473 h 35 HYPERLINK l _Toc79735474 第三節 供應鏈策略與競爭策略之關係 PAGEREF _Toc79735474 h 3
7、6 HYPERLINK l _Toc79735475 第四節 供應鏈策略與人力資源策略之關係 PAGEREF _Toc79735475 h 38 HYPERLINK l _Toc79735476 第五節 經營績效之探討 PAGEREF _Toc79735476 h 40 HYPERLINK l _Toc79735477 一、績效評估之意涵 PAGEREF _Toc79735477 h 40 HYPERLINK l _Toc79735478 二、供應鏈之績效衡量 PAGEREF _Toc79735478 h 40 HYPERLINK l _Toc79735479 三、整體績效之衡量 PAGERE
8、F _Toc79735479 h 43 HYPERLINK l _Toc79735480 四、整體配適關係之整理 PAGEREF _Toc79735480 h 44 HYPERLINK l _Toc79735481 第六節 供應鏈中的平衡計分卡 PAGEREF _Toc79735481 h 46 HYPERLINK l _Toc79735482 第七節 供應鏈管理之策略願景 PAGEREF _Toc79735482 h 48 HYPERLINK l _Toc79735483 第八節 六個標準差 PAGEREF _Toc79735483 h 51 HYPERLINK l _Toc79735484
9、 一、六標準差簡介 PAGEREF _Toc79735484 h 51 HYPERLINK l _Toc79735485 二、六標準差之策略與步驟 PAGEREF _Toc79735485 h 52 HYPERLINK l _Toc79735486 第九節 配銷策略 PAGEREF _Toc79735486 h 56 HYPERLINK l _Toc79735487 一、配銷策略簡介 PAGEREF _Toc79735487 h 56 HYPERLINK l _Toc79735488 二、推式與拉式的系統 PAGEREF _Toc79735488 h 58 HYPERLINK l _Toc79
10、735489 第三章 供應鏈管理實務 PAGEREF _Toc79735489 h 61 HYPERLINK l _Toc79735490 第一節 供應鏈管理與顧客價值 PAGEREF _Toc79735490 h 61 HYPERLINK l _Toc79735491 一、顧客價值簡介 PAGEREF _Toc79735491 h 61 HYPERLINK l _Toc79735492 二、顧客價值的評量 PAGEREF _Toc79735492 h 62 HYPERLINK l _Toc79735493 三、資訊科技與顧客價值 PAGEREF _Toc79735493 h 63 HYPER
11、LINK l _Toc79735494 四、顧客服務與物流系統 PAGEREF _Toc79735494 h 64 HYPERLINK l _Toc79735495 五、基本顧客服務能力 PAGEREF _Toc79735495 h 65 HYPERLINK l _Toc79735496 第二節、供應商(supplier)的選擇 PAGEREF _Toc79735496 h 66 HYPERLINK l _Toc79735497 一、對供應商評估方式探討 PAGEREF _Toc79735497 h 66 HYPERLINK l _Toc79735498 二、供應商表現 PAGEREF _To
12、c79735498 h 68 HYPERLINK l _Toc79735499 三、對供應商評估要素 PAGEREF _Toc79735499 h 69 HYPERLINK l _Toc79735500 四、夥伴關係的維持 PAGEREF _Toc79735500 h 72 HYPERLINK l _Toc79735501 第三節 供應商選擇的問題 PAGEREF _Toc79735501 h 73 HYPERLINK l _Toc79735502 第四節 合作模式 PAGEREF _Toc79735502 h 74 HYPERLINK l _Toc79735503 第五節 跨國性供應鏈管理所
13、面臨的問題 PAGEREF _Toc79735503 h 77 HYPERLINK l _Toc79735504 第四章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PAGEREF _Toc79735504 h 81 HYPERLINK l _Toc79735505 第一節 物流與供應鏈 PAGEREF _Toc79735505 h 81 HYPERLINK l _Toc79735506 一、物流的定義 PAGEREF _Toc79735506 h 81 HYPERLINK l _Toc79735507 二、物流的觀點與學說 PAGEREF _Toc79735507 h 83 HYPERLINK l _Toc79735
14、508 三、物流管理的範疇 PAGEREF _Toc79735508 h 84 HYPERLINK l _Toc79735509 四、現代物流管理架構 PAGEREF _Toc79735509 h 85 HYPERLINK l _Toc79735510 五、物流管理十大趨勢 PAGEREF _Toc79735510 h 87 HYPERLINK l _Toc79735511 第二節 物流中心的意義 PAGEREF _Toc79735511 h 88 HYPERLINK l _Toc79735512 第三節 物流中心之分類 PAGEREF _Toc79735512 h 89 HYPERLINK
15、l _Toc79735513 第四節 第三方物流中心發展現況 PAGEREF _Toc79735513 h 90 HYPERLINK l _Toc79735514 第五節 物流外包 PAGEREF _Toc79735514 h 91 HYPERLINK l _Toc79735515 一、物流外包的動機 PAGEREF _Toc79735515 h 91 HYPERLINK l _Toc79735516 二、專業物流公司 PAGEREF _Toc79735516 h 92 HYPERLINK l _Toc79735517 三、物流外包準則與評估 PAGEREF _Toc79735517 h 93
16、 HYPERLINK l _Toc79735518 第六節 存貨控制理論 PAGEREF _Toc79735518 h 94 HYPERLINK l _Toc79735519 一、存貨的定義 PAGEREF _Toc79735519 h 94 HYPERLINK l _Toc79735520 二、存貨的目的與功能 PAGEREF _Toc79735520 h 94 HYPERLINK l _Toc79735521 三、存貨成本 PAGEREF _Toc79735521 h 95 HYPERLINK l _Toc79735522 第七節 專業物流 PAGEREF _Toc79735522 h 9
17、5 HYPERLINK l _Toc79735523 一、專業物流定義 PAGEREF _Toc79735523 h 95 HYPERLINK l _Toc79735524 二、專業物流的演進 PAGEREF _Toc79735524 h 96 HYPERLINK l _Toc79735525 三、第三方物流提供者(Third Party Logistics Providers, 3PL) PAGEREF _Toc79735525 h 97 HYPERLINK l _Toc79735526 四、第四方物流提供者(Fourth Party Logistics, 4PL) PAGEREF _Toc
18、79735526 h 100 HYPERLINK l _Toc79735527 第八節 國際物流 PAGEREF _Toc79735527 h 104 HYPERLINK l _Toc79735528 一、全球貿易體系之發展 PAGEREF _Toc79735528 h 104 HYPERLINK l _Toc79735529 二、國際物流中心的產生原因 PAGEREF _Toc79735529 h 104 HYPERLINK l _Toc79735530 第五章 主生產排程系統 PAGEREF _Toc79735530 h 107 HYPERLINK l _Toc79735531 第一節 主
19、生產排程的意義與重要性 PAGEREF _Toc79735531 h 107 HYPERLINK l _Toc79735532 第二節 主生產排程系統之衡量指標 PAGEREF _Toc79735532 h 109 HYPERLINK l _Toc79735533 第三節 訂單式生產及主生產排程 PAGEREF _Toc79735533 h 113 HYPERLINK l _Toc79735534 第四節 前置時間 PAGEREF _Toc79735534 h 117 HYPERLINK l _Toc79735535 一、前置時間的意義與重要性 PAGEREF _Toc79735535 h 1
20、17 HYPERLINK l _Toc79735536 二、前置時間評估方法 PAGEREF _Toc79735536 h 119 HYPERLINK l _Toc79735537 三、前置時間其他相關文獻 PAGEREF _Toc79735537 h 123 HYPERLINK l _Toc79735538 第六章 企業間電子商務(B2B) PAGEREF _Toc79735538 h 126 HYPERLINK l _Toc79735539 第一節 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意義 PAGEREF _Toc79735539 h 126 HYPERLINK l _Toc79735540 第二節 企業間電
21、子商務的演進 PAGEREF _Toc79735540 h 128 HYPERLINK l _Toc79735541 第三節 企業間電子商務與供應鏈 PAGEREF _Toc79735541 h 130 HYPERLINK l _Toc79735542 一、企業間電子商務的推動程度 PAGEREF _Toc79735542 h 131 HYPERLINK l _Toc79735543 二、通路權力 PAGEREF _Toc79735543 h 132 HYPERLINK l _Toc79735544 三、夥伴關係 PAGEREF _Toc79735544 h 133 HYPERLINK l _
22、Toc79735545 四、企業間電子商務實施效益 PAGEREF _Toc79735545 h 136 HYPERLINK l _Toc79735546 第四節 電子交易市集 PAGEREF _Toc79735546 h 138 HYPERLINK l _Toc79735547 一、電子交易市集的意義與類型 PAGEREF _Toc79735547 h 138 HYPERLINK l _Toc79735548 二、電子交易市集的特性 PAGEREF _Toc79735548 h 142 HYPERLINK l _Toc79735549 三、電子交易市集的功能與演進 PAGEREF _Toc7
23、9735549 h 143 HYPERLINK l _Toc79735550 四、加入電子交易市集的效益 PAGEREF _Toc79735550 h 146 HYPERLINK l _Toc79735551 五、電子交易市集的經營成功因素 PAGEREF _Toc79735551 h 148 HYPERLINK l _Toc79735552 第七章 協同商務 PAGEREF _Toc79735552 h 151 HYPERLINK l _Toc79735553 第一節 傳統商務所遭遇的三大難題 PAGEREF _Toc79735553 h 151 HYPERLINK l _Toc797355
24、54 第二節 協同商務的興起 PAGEREF _Toc79735554 h 152 HYPERLINK l _Toc79735555 第三節 協同商務的定義 PAGEREF _Toc79735555 h 154 HYPERLINK l _Toc79735556 第四節 協同商務的分類 PAGEREF _Toc79735556 h 154 HYPERLINK l _Toc79735557 第五節 協同商務的內涵 PAGEREF _Toc79735557 h 157 HYPERLINK l _Toc79735558 一、企業資源規劃(ERP) PAGEREF _Toc79735558 h 157
25、HYPERLINK l _Toc79735559 二、供應鏈管理(SCM) PAGEREF _Toc79735559 h 158 HYPERLINK l _Toc79735560 三、顧客關係管理(CRM) PAGEREF _Toc79735560 h 160 HYPERLINK l _Toc79735561 第六節 策略性採購及協同產品設計 PAGEREF _Toc79735561 h 161 HYPERLINK l _Toc79735562 一、策略性採購 PAGEREF _Toc79735562 h 161 HYPERLINK l _Toc79735563 二、協同產品設計 PAGERE
26、F _Toc79735563 h 163 HYPERLINK l _Toc79735564 第七節 協同商務與同步工程之差異 PAGEREF _Toc79735564 h 164 HYPERLINK l _Toc79735565 第八節 協同商務方式 PAGEREF _Toc79735565 h 166 HYPERLINK l _Toc79735566 一、企業間的資料交換(Data Exchange B2Bi) PAGEREF _Toc79735566 h 167 HYPERLINK l _Toc79735567 二、企業間應用程式的整合(Direct Application B2Bi) P
27、AGEREF _Toc79735567 h 168 HYPERLINK l _Toc79735568 三、封閉式企業間流程整合(Closed Process Integration B2Bi) PAGEREF _Toc79735568 h 169 HYPERLINK l _Toc79735569 四、開放式企業間流程整合(Open Process Integration B2Bi) PAGEREF _Toc79735569 h 170 HYPERLINK l _Toc79735570 第九節 協同商務的特質 PAGEREF _Toc79735570 h 171 HYPERLINK l _Toc
28、79735571 第十節 導入協同商務對企業帶來的影響 PAGEREF _Toc79735571 h 172 HYPERLINK l _Toc79735572 一、為企業帶來重新審視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機會 PAGEREF _Toc79735572 h 172 HYPERLINK l _Toc79735573 二、為企業帶來組織再造之機會 PAGEREF _Toc79735573 h 173 HYPERLINK l _Toc79735574 三、為企業帶來流程再造之動力 PAGEREF _Toc79735574 h 174 HYPERLINK l _Toc79735575 四、降低企業受產業群聚效
29、應之影響 PAGEREF _Toc79735575 h 174 HYPERLINK l _Toc79735576 五、為企業重新檢視資訊科技之應用成效 PAGEREF _Toc79735576 h 174 HYPERLINK l _Toc79735577 六、讓企業更容易達成全球化佈局的目標 PAGEREF _Toc79735577 h 175 HYPERLINK l _Toc79735578 第十一節 協同商務整合的困難 PAGEREF _Toc79735578 h 175 HYPERLINK l _Toc79735579 第十二節 協同商務的願景 PAGEREF _Toc79735579
30、h 177 HYPERLINK l _Toc79735580 第七章 全球運籌 PAGEREF _Toc79735580 h 180 HYPERLINK l _Toc79735581 第一節 全球運籌管理的演進 PAGEREF _Toc79735581 h 180 HYPERLINK l _Toc79735582 第二節 全球運籌管理概念 PAGEREF _Toc79735582 h 182 HYPERLINK l _Toc79735583 第三節 全球運籌管理的重要性 PAGEREF _Toc79735583 h 183 HYPERLINK l _Toc79735584 第四節 全球運籌管理
31、的服務範圍與重點 PAGEREF _Toc79735584 h 185 HYPERLINK l _Toc79735585 第五節 全球運籌管理規劃 PAGEREF _Toc79735585 h 186 HYPERLINK l _Toc79735586 一、生產模式BTO/CTO/TDS PAGEREF _Toc79735586 h 186 HYPERLINK l _Toc79735587 二、資訊技術整合 PAGEREF _Toc79735587 h 191 HYPERLINK l _Toc79735588 第六節 全球運籌管理之競爭優勢 PAGEREF _Toc79735588 h 196
32、HYPERLINK l _Toc79735589 一、全球運籌據點佈局 PAGEREF _Toc79735589 h 196 HYPERLINK l _Toc79735590 二、全球運籌系統建立之成功關鍵因素 PAGEREF _Toc79735590 h 197 HYPERLINK l _Toc79735591 三、全球運籌管理的競爭架構 PAGEREF _Toc79735591 h 198 HYPERLINK l _Toc79735592 第九節 全球資訊運籌系統 PAGEREF _Toc79735592 h 201 HYPERLINK l _Toc79735593 一、全球資訊運籌系統架
33、構 PAGEREF _Toc79735593 h 201 HYPERLINK l _Toc79735594 二、全球資訊運籌中的產品生命週期模型 PAGEREF _Toc79735594 h 203 HYPERLINK l _Toc79735595 第八章 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 PAGEREF _Toc79735595 h 207 HYPERLINK l _Toc79735596 第一節 資訊科技與供應鏈管理及夥伴關係 PAGEREF _Toc79735596 h 208 HYPERLINK l _Toc79735597 一、運用資訊科技於供應鏈管理的組織因素 PAGEREF _Toc79735
34、597 h 209 HYPERLINK l _Toc79735598 二、資訊科技應用在夥伴關係中之角色 PAGEREF _Toc79735598 h 210 HYPERLINK l _Toc79735599 三、夥伴間雙邊資訊科技使用程度之衡量 PAGEREF _Toc79735599 h 212 HYPERLINK l _Toc79735600 第二節 影響供應鏈管理的資訊科技發展 PAGEREF _Toc79735600 h 212 HYPERLINK l _Toc79735601 一、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的目標資訊流與產品流 PAGEREF _Toc79735601 h 212 HYPE
35、RLINK l _Toc79735602 二、達成目標的方法 PAGEREF _Toc79735602 h 214 HYPERLINK l _Toc79735603 一、電子資料交換(Electric Data Interchange,EDI) PAGEREF _Toc79735603 h 215 HYPERLINK l _Toc79735604 二、延伸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 PAGEREF _Toc79735604 h 218 HYPERLINK l _Toc79735605 三、XML與EDI比較 PAGEREF _Toc79735605
36、 h 219 HYPERLINK l _Toc79735606 第二節 電子資料交換(EDI) PAGEREF _Toc79735606 h 221 HYPERLINK l _Toc79735607 第二節 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應用 PAGEREF _Toc79735607 h 223 HYPERLINK l _Toc79735608 第三節 供應鏈決策支援系統 PAGEREF _Toc79735608 h 224 HYPERLINK l _Toc79735609 一、供應鏈管理之決策支援系統簡介 PAGEREF _Toc79735609 h 227 HYPERLINK l _Toc7973561
37、0 二、了解決策支援系統 PAGEREF _Toc79735610 h 228 HYPERLINK l _Toc79735611 三、供應鏈決策支援系統 PAGEREF _Toc79735611 h 229 HYPERLINK l _Toc79735612 四、供應鏈軟體服務與支援 PAGEREF _Toc79735612 h 229 HYPERLINK l _Toc79735613 第四節 供應鏈資訊科技的目標與解決方案 PAGEREF _Toc79735613 h 232 HYPERLINK l _Toc79735614 第九章 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 PAGEREF _Toc797
38、35614 h 234 HYPERLINK l _Toc79735615 第一節 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 PAGEREF _Toc79735615 h 234 HYPERLINK l _Toc79735616 一、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功能模組之探討 PAGEREF _Toc79735616 h 234 HYPERLINK l _Toc79735617 第二節 先進規劃與排程(APS)系統之功能與特色 PAGEREF _Toc79735617 h 236 HYPERLINK l _Toc79735618 一、同步規劃 PAGEREF _Toc79735618 h 237 HYPER
39、LINK l _Toc79735619 三、考慮企業資源限制下之最佳化規劃 PAGEREF _Toc79735619 h 237 HYPERLINK l _Toc79735620 三、即時性規劃 PAGEREF _Toc79735620 h 238 HYPERLINK l _Toc79735621 四、支援決策能力 PAGEREF _Toc79735621 h 238 HYPERLINK l _Toc79735622 第三節 APS 系統常用的規劃技術 PAGEREF _Toc79735622 h 238 HYPERLINK l _Toc79735623 一、數學模式 PAGEREF _Toc
40、79735623 h 238 HYPERLINK l _Toc79735624 二、網路模式 PAGEREF _Toc79735624 h 239 HYPERLINK l _Toc79735625 三、模擬模式 PAGEREF _Toc79735625 h 239 HYPERLINK l _Toc79735626 第四節 現有APS 系統之排程模組探討 PAGEREF _Toc79735626 h 241 HYPERLINK l _Toc79735627 一、APF PAGEREF _Toc79735627 h 242 HYPERLINK l _Toc79735628 二、Adexa之Mate
41、rial and Capacity Planner(MCP) PAGEREF _Toc79735628 h 243 HYPERLINK l _Toc79735629 三、鼎誠資訊之DigiChain APS X 系統 PAGEREF _Toc79735629 h 245 HYPERLINK l _Toc79735630 第六節 限制理論 PAGEREF _Toc79735630 h 247 HYPERLINK l _Toc79735631 一、限制理論之由來 PAGEREF _Toc79735631 h 247 HYPERLINK l _Toc79735632 二、限制理論之內容 PAGERE
42、F _Toc79735632 h 248 HYPERLINK l _Toc79735633 二、限制理論之績效衡量系統元件 PAGEREF _Toc79735633 h 253 HYPERLINK l _Toc79735634 三、限制理論之作業計畫與控制元件 PAGEREF _Toc79735634 h 254 HYPERLINK l _Toc79735635 第十章 電子化採購 PAGEREF _Toc79735635 h 262 HYPERLINK l _Toc79735636 第一節 電子化採購定義 PAGEREF _Toc79735636 h 262 HYPERLINK l _Toc
43、79735637 第二節 影響企業進行電子化採購因素 PAGEREF _Toc79735637 h 264 HYPERLINK l _Toc79735638 第三節 電子化採購分類與型態 PAGEREF _Toc79735638 h 265 HYPERLINK l _Toc79735639 第四節 電子化採購應用程度 PAGEREF _Toc79735639 h 269 HYPERLINK l _Toc79735640 第十節 電子化採購的挑戰與困境 PAGEREF _Toc79735640 h 273第一章 供应链管理概论第一节 何谓供应链美国供应链协会(Supply Chain Counc
44、il)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的范围包括上游供货商、制造商到下游顾客,其为从产品生产到配送等相关活动流程。我国经济商业司亦对供应链管理定义:供应链是指产品由最初的原料至销售商品给消费者间所有活动之环节,亦即包括原料、设备、生产、库存、销售、售后服务等事项。尚有其它学者认为供应链包含产品流和信息流两部分,其为双向流程,并整合从供货商到最终顾客的所有活动,故可将供应链视为一个虚拟企业的集合体,由其成员进行整合采购、制造到配送产品等活动。整体而言,供应链为制造商将原料、产品和信息流透过对原物料制造到产品送达最终使用者之整体流程,其参与者包括供货商、制造商、物流业者和顾客。第二节 何谓供应链管理一、供
45、应链管理的定义在管理意义上,供应链(Supply Chain)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的涵义是不同的。”供应链”可以说是企业联盟之跨功能部门间运作程序之整合与协调合作的策略;而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则在追求企业合作的效率,以较少的产品前置时间与营运成本为最佳考量,来获取企业营运的竞争优势,因此供应链管理系藉由供应链的合作与企业程序的整合、协调,以缔造企业合作的竞争优势。Dornier 还认为供应链管理也就像是单一企业中ERP信息系统,其目的在于管理企业中跨功能部门间生产资源的结合与企业资源的最佳分配。因此,供应链管理也可以说是针对产业供应链各个企业中营
46、运资源、库存与行销决策等,作最佳的安排与整体的完善规划。David F. Ross (1997) 对供应链管理定义如下:供应链管理指的是连结企业内部及外部结盟企业伙伴之集体生产能耐与资源,使其成为一具高度竞争力及使顾客丰富化的供应系统,俾其得以集中力量发展创新方法并使市场产品、服务与信息同步化,进而创造独一且个别化的企业价值源头。美国学者Tom. Davis 指出,供应链管理较诸传统通路管理不易,因为有3 种不确定性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的供应链中,1.制造的不确定性2.供应的不确定性3.市场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即在克服这3 种不确定性,亦即以最有效的方法将原物料制成产品,且对客户所要的产
47、品再指定的时间运抵客户所指定的地方。Simchi Et Al(2001)等在其著作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ina 一书中,定义供应链管理为:利用一连串有效率的方法,整合供货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使得商品可以正确的数量生产,并在适当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同时在令顾客满意的情况下,使系统成本最小。因此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使整个系统及资源的应用最具效率,系统的成本最小。美国供应链协会(SCC)定义所谓供应链管理:乃是为了响应与满足市场需求,企业针对原料、服务及信息所采取的整体管理流程。因此一个有效的供应链管理,必须要能在最小成本下,提供客户最高品质的服务
48、。王立志(2000)认为供应链管理最终目的在服务顾客,企业对顾客服务的水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也就是说,当对顾客的服务水准越高时越能与顾客发展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创造双赢的局面。黎翰林等(2000)认为供应链管理为管理一产业上、中、下游链接间原料供应、产品制造、对象配送、成品销售的连销行为,其目的在求取经营成本的最小化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周树林(2000)从信息系统的角度,认为供应链管理主要包含供应链规划(Supply Chain Planning,SCP) 与供应链执行(Supply Chain Executive, SCE),前者主要用在生产排程;后者大多应用在仓储管理系统,但是随着
49、专业物流的兴起,与物流结合的运输管理系统将会越来越重要。从实体通路的角度看,供应链管理包含:物料管理、生产管理与配送管理。随着企业的越来越国际化,原物料的采购已经成为国际供应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物料管理不再只是单存的适时、适质、适量的采购、控制与管理现场所需的物料,未来的趋势将是如何选择适当的供货商并发展成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物料管理可大体区分为广义的采购管理与供应管理。采购管理主要在探讨采购效率的问题,亦即研究产品规格特性与采购订货过程,使采购、运输成本最小化,仓储过程效率化,供应管理则探讨供货商与制造商的关系。Lamming(1993)回顾英国及其它国家汽车制造商与供货商的关系,发现
50、顾客与供货商的合作关系会随着时间而改变,其改变的过程大概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价格为考量,此阶段顾客与供货商之间无太多信息交流,顾客也无法改变供货商的生产型态;第二阶段供货商已愿意接受顾客再短时间内对订货的更改,不过两者之间仍缺乏互信,信息交流仍然有限;第三阶段两者有进一步的合作关系,供货商会随着顾客的需求,及时提供原料以减少仓储成本;第四阶段两者发展成为伙伴关系,在许多方面互相合作,并可以结合成临界性供应模式(Lean Supply Model),亦即制造商随着供货商改变区位,制造商也与供货商共同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生产管理主要在探讨及时性(Just in time, JIT)概念,
51、其功能为必须在制造厂商进行下一阶段生产前能实时获得所需数量之原料与零组件,以降低物料的存货成本。Turnbull(1992)研究日本汽车业,发现供货商数目越少越能达成生产管理的目标,在国际化的生产管理重视信息的潮流下,生产者与供货商彼此透过计算机系统交换生产计划与仓储数据以降低存货,因此策略伙伴关系会是生产者与供货商推动实时性生产管理的最佳合作方式。配送管理则是供应链管理过程最接近顾客的部分,以大陆笔记型计算机厂而言,不论市场在是在大陆或国际,厂商都必须发展不同的配送模式来因应不同的市场。研究配送管理理论主要以配送通路与配送中心设置两种为主。配送通路方面,陈春益(1998)研究认为现代的配送过
52、程已转变成由大型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替代批发商,有时更替代零售商将成品直接配送给消费者。配送中心的研究方面,Maister(1976)以一套简易的算法来决定配送中心的个数,他认为安全库存量与配送中心个数的平方跟成正比,利用此一关系式可以协助业者决定配送中心的个数,减少不必要的配送中心之设立,降低营运成本。未来配送中心的设立有两个极端,一为集中化、大型化,另一为分散化、小型化。大型化集中化具有规模经济与集中处理的优点,但却可能造成服务水准降低;而分散化小型化的配送中心有缩减顾客订货时间与分工的优势,却无法达成规模经济以降低营运成本。无论集中式或分布式,配送管理最重要
53、的仍然是要具备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的能力,快速反应可以增加货物配送次数、缩短顾客订货周期、减少仓储成本、提高服务水准。供应链管理是一套从供货商到最终使用者之物流控制与规划的整合性系统。其目的在于追求整体供应链之效率,并强化所有成员合作之关系,以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或服务。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不外乎是了解顾客价值及需求、整体供应链资产之管理、顾客关系管理、销售及营运规划、提升制造及外包能力、策略联盟及伙伴关系管理以及发展顾客所驱动的绩效评估等七项议题。若能妥善管理上述七项议题,供应链便能有效响应顾客需求,并提升整体弹性及营运效率,而导致较佳的绩效水准。然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向不尽
54、相同,有些学者从策略层级的角度探讨供应链管理,主张企业应加强连结供货商、制造商、通路商和顾客的能力,并进行从产品原料到最终使用者所有流量的控制。而有些学者则将供应链管理的焦点放在研究供应链之间的关系。透过了解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并重视彼此的利益以及义务,此为互惠关系,亦即透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得以建立供应链管理之最佳模式。亦有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信息不对称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其研究供应链之营运控制和信息交换等议题,并试图找出顺畅且实时的信息流动及整体供应链之最佳水准。二、供应炼管理的特点根据中华经济研究院之研究(2000)认为,依供应炼管理的流程(如图2-8),供应炼管理的特点主要在于伙伴关系、核心专长
55、、信息共享和信息科技的重要性。分述如后:1.伙伴关系(Collaboration):供应炼管理的核心策略,即在于伙伴关系的建立。透过整合的过程,使不同的个别企业共同组成供应炼上的虚拟( Virtual)团体或企业,整合( Integration)涵括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而供应炼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外部的整合,企业间以创造价值增进企业利益为前提团结合作,建立长远的关系。2.信息共享(Information Sharing):信息共享是SCM 成功的要素之。其主要强调的是;将整个供应炼上的信息透明化,包括原料、零件、运输等,如此可使生产单位事先规画制造计划,亦可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时可提升供应炼成员
56、对信息及应出来的市场情况进行弹性化的响应。3.核心专长(Core Competition):所谓核心专长,就是企业有一部份业务对客户而言特别重要,并且是竞争者难以对抗的能力,如关键技术或资源。在现今,企业经营策略逐渐强调核心专长,整合企业内资源于最强的部份,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4.信息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Regis Mokenna(1997)在其实时行销革命中提出,信息科技促使时间与空间瓦解,企业必须采用实时管理,以满足顾客需求,信息科技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为达成快速、实时且有效的目标,必须要将供应炼中的所有成员的信息串联,而信息科技是其最重要
57、的因素,有效整合供应炼中全体成员,才能发挥供应炼管理的效果。三、供应炼管理的七项原则为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包括增加营业额、降低成本、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及顾客满足度,Accenture顾问公司发展出供应炼管理的七项原则,俾能对企业有所助益。1.依据服务需求来区隔顾客(Segment Customers Based on Service Needs):有效率的供应炼管理针对不同的顾客服务需求,且不论其所处的产业别,做为区隔顾客的依据,并据此量身订作符合其需求的服务。2.客制后勤网络(Customize the Logistics Network):企业依据上述所归纳出的个别顾客类别,予以设计、配置其
58、后勤网络。3.倾听市场需求变化,做为规画的依据(Listen to Signals of Market Demand and Plan Accordingly):销售与营运规画必须延伸至整个供应炼,以及早发现市场的需求变化,并产生更一致性的预测和最佳的资源分配。4.区隔产品,以更接近顾客( Differentiate Product Closer to the Customer):企业必须尽可能地将产品区隔延迟至制造阶段,以便更接近实际的顾客需求。5.策略性地管理供应来源(Strategically Manage the Source of Supply):供应炼主导者必须藉由紧密地与供货商合
59、作以降低其原料与服务的成本,来增加双方的利润。6.拟定一套涵盖整个供应炼的科技策略(Develop a Supply ChainWide Technology Strategy):信息科技必须支持整个供应炼的多层级决策,且应该提供包括产品、服务与信息在内的详细情况。7.采用能涵盖供应炼与每个节点的绩效衡量机制(Adopt Channel-Spanning Performance Measures):供应炼衡量系统除监控企业内部的运作,还要能衡量供应炼各环节的绩效。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一、供应链管理的型态从供应链厂商的组织形态来看供应链管理,一般可从组织的严密程度与涵盖幅度两大方向来分类。1
60、.严密程度:(1).松散型:企业仅在网站上提供相关信息供上下游厂商自行撷取,且该信息不具法律效力,一切行为仍需另订合约。(2).紧密型:企业在网站上提供相关信息供上下游厂商自行撷取,并且具法律效力之订单亦经由供应链传递。2.涵盖幅度:(1).全球型:全球型并非指地域涵盖全球,而是指供应链涵盖上中下游之厂商连结。(2).局部型:指供应链可能是上游的连结或是下游的连结,一般称作上游链或下游链。二、供应链管理的组成与架构如图2-2 供应链管理模型可知,若能做好供应链管理,将可产生顾客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等好处,而要有效达成供应链管理,需从供应链管理的组成着手,Cooper, Lambert & Pa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长年度感悟总结
- 建议书范文(共2篇)
- 模板施工专项方案范例
- 租房合同简易版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物理试卷
- 五四制六年级英语单词表
- 山东省聊城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福特小型车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盘碟托盘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人类简史完整版本
- 服装厂的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Unit1-Project:Set-up-a-student-club-名师教学设计
- 2024年T电梯修理考试100题及答案
- 译林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考试作文练习题(含答案范文)
- 《应用统计学》(第4版)-自测试卷及答案B卷
- 《赋能年轻一代、共筑韧性未来》国际减灾日主题班会教案
- 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高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
- 10.1爱护身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2024口腔执业医师聘用合同
- 2024年事业单位自主公开招聘 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报名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