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生理学二、细胞(1跨膜转运)课件_第1页
大学课程生理学二、细胞(1跨膜转运)课件_第2页
大学课程生理学二、细胞(1跨膜转运)课件_第3页
大学课程生理学二、细胞(1跨膜转运)课件_第4页
大学课程生理学二、细胞(1跨膜转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教研室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教研室目 录二、细胞的信号转导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三、细胞的电活动四、肌细胞的收缩目 录二、细胞的信号转导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三、细胞的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014)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器+基质) 细胞核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质膜的构成: 脂质 蛋白质 糖类功能活跃的细胞蛋白质的含量较高。一、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质膜的构成:液态镶嵌模型液态

2、镶嵌模型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一:水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结论:细胞膜由脂质组成。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一:水溶性脂溶性结论:细胞膜由脂质组成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二:收集:细胞膜/血影结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溶血化学分析:脂质+蛋白质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二:收集:结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和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三:液气结论:脂质的排列方式。头尾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三:液结论:脂质的排列方式。头尾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四:液气结论:脂质排列的连续双分子层。血影丙酮抽提面积为RBC表面积的2倍液态镶嵌模型的由来实验四:液结论:脂质排列的连续双分子层。血大学课程生理学二、细胞(1跨膜

3、转运)课件实验五: 1959年,JD Robertsen电镜发现: “暗-亮-暗”结论:脂质-蛋白质-脂质。实验五:结论:脂质-蛋白质-脂质。脂质双分子层的构成 (1) 磷 脂:70% (2) 胆固醇:30% (3) 糖 脂:10%不同脂质的分布:膜内层:含氨基酸的磷脂,如 磷脂酰丝氨酸 (细胞凋亡检测图)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肌醇(第二信使) 膜外层:磷脂酰胆碱、糖脂 脂质双分子层的构成不同脂质的分布:Annexin V检测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凋亡Annexin V检测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凋亡细胞膜的流动性: 胆固醇的含量:流动阻尼器脂肪酸烃链的长度、饱和度: 烃链短、饱和度低,则流动性大蛋白质

4、的含量:阻碍细胞膜的流动性: 胆固醇的含量:流动阻尼器膜蛋白(1) 表面蛋白(2030%) 分布在膜的外表面与内表面 受体蛋白:可与激素、神经递质等配体结合(2) 整合蛋白(7080%) 以螺旋结构一次或多次穿过脂质双分子层 如:载体(carrier) 通道(channel) 离子泵(ion pump)膜蛋白糖类(210)糖蛋白:糖类与膜蛋白结合生成糖脂:糖类与膜脂质结合生成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可作为受体或抗原 红细胞膜:ABO血型系统抗原 霍乱毒素:GM1糖脂糖类(210)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取决于该物质的理化性质:脂溶性和少数小分水溶性物质:直接穿

5、越细胞膜;大部分水溶性物质和离子: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大分子或物质团块:膜泡运输。二、跨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单纯扩散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膜泡运输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载体介导的跨膜转运方式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取决于该物质的理化性质:二、跨细胞膜的物质单纯扩散:O2CO2N2尿素扩散效率: 浓度差 通透性单纯扩散:O2扩散效率: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通道介导的跨膜转运:电压门控通道电压门控性通道通道开放/关闭受膜两侧电位差控制如 电压门控性Na通道、K通道、 Ca2通道等电压门控性通道如 电压门控性Na通道、K通道、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配体门控性通

6、道机械门控性通道通道开放和关闭受机械刺激控制如 皮肤触压觉感受器 内耳毛细胞的感受器 容积性氯离子通道机械门控性通道水通道CHIP(+)Control 水通道CHIP(+)Control 通道的共同特征: (1) 高度的离子选择性 如 Na通道、Ca2+通道、K通道、Cl通道 (2) 门控特性: 如 电压、化学物质、机械刺激等; (3) 高转运速度:106108个离子/秒; (4) 由于所有的离子通道均无分解ATP的能力,离子只能是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被动转运,因而通道介导的跨膜被动转运也称为经通道易化扩散。通道的共同特征:经载体的被动/易化扩散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经载体被动转运

7、葡萄糖、氨基酸经载体的被动/易化扩散经载体的主动转运 特点: 原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质子泵 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和氨基酸在 小肠粘膜的主动吸收耗能逆浓度或电位梯度造成物质的不均衡分布生物电的基础经载体的主动转运耗能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K+-ATP酶Na+K+每分解一个ATP分子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外内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K+-ATP酶Na+K+每分大学课程生理学二、细胞(1跨膜转运)课件钠泵的生理意义:作用:使细胞外的Na浓度为胞内浓度的12倍; 使细胞内的K浓度为胞外浓度的30倍; 维持细胞容积:把漏入胞内Na泵出,防止细胞肿胀; 如用喹巴因钠泵被

8、抑制后,细胞会肿胀 维持细胞内高K状态,有利于代谢反应(蛋白质合成) 产生生物电的前提; 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钠泵的生理意义:钙泵,也称Ca2+-ATP酶质膜钙泵分解1分子ATP可将1个Ca2+由胞内转运至胞外肌质网、内质网钙泵1分子ATP可将2个Ca2+由胞质内转运至肌质网、内质网降低胞浆内的钙浓度钙泵,也称Ca2+-ATP酶其他泵: 质子泵: 调节胃酸分泌 碘 泵:调节碘转运其他泵:继发性主动转运 转运所需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 而是间接来自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如: 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粘膜或肾小管上皮的重吸收;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继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钠泵(分解ATP)活动造成肠粘膜细胞内低Na+;胞内-肠腔Na+的势能差激活钠葡萄糖通向转运体,Na+和葡萄糖被转运到细胞内;葡萄糖顺浓度差从细胞内扩散到组织间隙;用药物抑制钠泵,葡萄糖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减弱或消失。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特点:载体转运的特征:(1)饱和现象(2)竞争性抑制(3)一定的特异性载体转运的特征:膜泡运输膜泡运输出胞和入胞 出胞(1) 持续性分泌(2) 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