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芣苢插秧歌赏读劳者歌其事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2.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4.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导入新课:齐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它们共同描绘的是劳动情形。劳动是最美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绽放了嫣然的花朵,是因为辛勤的劳动结出了累累的硕果。劳动是最美的,

2、更是因为那辛勤劳作中的痴痴执着,更是因为那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坚持,更是因为它所带来的催人奋进的希冀。今天,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杨万里的插秧歌,和古人一起亲历劳作的情景。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

3、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 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爱情誓言表达出来。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 硕鼠通篇用比。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作品、作者介绍: 芣苢选自诗经十五国风中周南的其中一首,全诗充满了民歌风味。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他为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

4、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并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创作背景周南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野生植物车前子)时所唱的歌谣,应是社会比较清明、阶级矛盾比较缓和、人们尚能安居乐业的周公时代的作品。毛诗序:茉莒,后妃之美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插秧歌:淳熙六年(1179年)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朗

5、读诗歌,初步感知齐读诗歌,初步感知:芣苢(f y ) 掇(du) 捋(lu) 袺(ji ) 襭(xi) 兜鍪(du mu) 蓑( su ) 胛(ji)朝餐(zho cn) 莳(sh ) 匝(z)诵读芣苢插秧歌:同学们再一次分工朗读,女生读芣苢男生读插秧歌。朗读时,四言诗一般二二断;七言诗一般二二二一断。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插秧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6、。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疏通诗歌大意:芣(f)苢(y ):野生植物名,可食;一说即车前子。掇(du):拾取,伸长了手去采。捋(lu):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袺(ji):一手提着衣襟兜着。襭(xi):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种田的农夫将秧苗抛在

7、半空,农妇一把接住,小儿子把秧苗拔起,大儿子再把秧苗插入水中。斗笠是头盔,蓑衣是战甲,但似乎没什么用,雨水从头上进入,直湿到肩胛。喊他停下来吃早餐好休息一会儿,那农夫低头弯腰,努力插秧,半天不回答。秧苗根部尚不牢固,栽种也还没完成,一定要照看好小鹅小鸭,不要让它们来破坏秧苗。品芣苢,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明确:优美明快,充满生活气息。品插秧歌,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明确:忙碌紧张,展现劳动艰辛读了这两首诗,你们觉得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是什么?明确:相同点:主题相同劳动不同点:劳动场景不同表达情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劳动场景不同(1)活动一:请找出两首诗的动词,思考这些动词的细微区别。(2)

8、芣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展现了古人一种什么样的劳动生活场景?(同学们可以尝试做一下这六个动作)明确: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纵观芣苢中六个动词,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动词含义劳动场景采有掇捋袺襭纵观芣苢中六个动词,展现了什么劳动场景?动词含义劳动场景采采摘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劳动过程)(劳动欢乐)有取得

9、、获得掇拾取 、摘取捋从茎上成把取下袺提起衣襟兜东西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阅读插秧歌中的插秧过程,体会这首诗的劳动场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一般秧苗长到35寸长即可移栽,即叫插秧。拔秧抛秧接秧插秧。明确:劳动场景齐心协力、紧张忙碌劳动场景小结:芣苢:妇女们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是一幅欢乐的劳动图景。插秧歌: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景表达情感不同:(1)芣苢劳动者的欢歌。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不必细绎而自

10、得其妙焉。 方玉润诗经原始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 吴师道插秧歌劳动者的颂歌明确:插秧歌是杨万里写给农民的颂歌:歌颂他们辛劳中的秩序井然,顶风冒雨中的热火朝天;赞颂他们吃苦耐劳,废寝忘食,投入忘我。春种,秋收,这是劳动者发自内心的责任,也是根植于骨子里的习惯。表现手法不同:明确:芣苢重章叠句,回环往复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插秧歌白描手法“夫抛”“妇接”“小儿拔”“大儿插”,男女老少齐上阵,表现了插秧的繁忙。首联、颌联写出农家插秧的情景,用语通俗浅显,不事雕琢,却又那么真实,那

11、么生动,那么形象,只觉一股活泼泼的生活气息从诗中溢出,向人扑来。比喻: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总结两首诗歌,填写下表: 篇目劳动场景情感表现手法芣苢插秧歌 篇目劳动场景情感表现手法芣苢妇女们采摘芣苢,越采越快,越采越多收获满满,是一幅欢乐的劳动图景。劳动者的欢歌重章叠句 回环往复插秧歌一家人齐心协力,紧张忙碌的插秧图景劳动者的颂歌比喻细节白描手法【拓展阅读】:阅读插秧歌和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练习题。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注释:【1】莳:种植。【2】文氏外孙:指

12、文骥,苏辙的外孙。【答案】B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秩序井然,一丝不苟。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答案】A2.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与插秧歌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韦应物观田家)B.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张继山家)。C.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王禹偁畲田词五首其四)D.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范成大四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