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北京自考试题90-10版带答案_第1页
实验心理学北京自考试题90-10版带答案_第2页
实验心理学北京自考试题90-10版带答案_第3页
实验心理学北京自考试题90-10版带答案_第4页
实验心理学北京自考试题90-10版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z.实验心理学 历年真题1990年2010年 99一1. 刺激复合感觉器官,会对反响时产生以下哪些影响D 4P114 A减慢B无影响C先减慢后加快D加快2. 两点阈是哪一种阈限A 5P152 A绝对阈限B差异阈限C绝对差异阈限D相对差异阈限3. 在单字学习的再认和再测验中,能够再认和再现的单字在全部学过的单字中的百分比就是D 1P4A. 自变量 B. 控制变量 C. 潜在自变量D. 因变量4. 实验结果要到达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组内设计是C2P18 A较困难的B不可能的C较容易的D肯定的5. 司机在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或绿灯时的反响属于A4P110 A选择反响B简单反响C区分反响D延缓反响

2、6. 实验中出现低限效应的原因是B1P6A. 任务中等困难B. 任务过于困难C. 练习交数不够D. 任务过于容易7. 当进展再认测验时,低频字比高频字成绩C 6P200 A. 更差 B. 一样 C. 更好 D. 无规律8. 对一种气味适应后对另一种在气味的阈限将(B )5P151 A. 不影响 B. 提高 C. 降低 D. 先提高后降低9. 恒定刺激法实验中,三类答复的实验易受被试哪些方面的影响(A )3P70 A. 态度 B. 血压C. 性别 D. 智力10. 因变量的效度是指(B)1P5 A. 一致性B. 有效性C敏感性D可测量性二、多项1. 儿童的电报语言包括AC7P208 A. 内容词

3、B. 轴心词C. 算符D. 开放性词2. 知觉恒常性包括BD5P165 A. 嗅适应B大小恒常性C视网膜象的恒常性D颜色恒常性3. 从长远观点来看,对解决问题更有效的策略是AD8P248 A理解B死记硬背C. 机械背诵D学会推理4. 反响时受以下哪些因素的影响ABD4P116 A额外动机B预备时间C智力D年龄5. 以下词对中哪些属于联系群集ABC6P194 A粉笔黑板B桌子椅子C男人女人D狗房屋三 1. 正常人比胖人更多地受饥饿影响而进食;胖人比正常人更多地受食物的外现程度的影响进食。9P2742. 两维图形的知觉分组原则中有封闭性规律、 连续性规律、相似性规律、接近性规律。5P1553. 用

4、最小变化法进展实验,被试会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3P594. 在人的整个开展过程中,25岁以前反响时间逐渐变快,60岁以后反响时间逐渐变慢。4P1175. 再认的保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下;保存量认对旧工程的百分比数认错新工程的百分数。6P182五1. 短时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很短约1分钟,记忆容量有限的一种记忆过程。6P1732. 实验中的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全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并且什么没有差异时,就是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1P63. 节省法:重学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用来计算记忆的,保持量。6P168、183节省的%=100(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4.

5、句子的表层构造与深层构造:平时看到听到的,根据一定文法组织起来的一串词,即,人们实际上写的或说出来的句子,就是句子表层构造;句子深层构造则是指句子的根本的、比拟抽象的意义。7P2185. 减法反响时:邓德斯认为,如果在简单反响中因增加了其他心理过程而使反响时间加长了的话,则,增加的这些时间就是所增加的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从区分C反响时间中减去简单A反响时间,便是区分这种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选择B反响时间包括了区分、选择和简单反响时间,而区分C反响时间仅包括区分和简单反响时间,则,从选择B反响时间中减去区分C反响时间,便是选择反响这种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了。4P1116. 差异阈限:在50

6、%的试验次数中引起感觉差异的最小刺激增量,这个最小的变化量叫做差异感觉阈限,又叫差异阈限或最小可觉差,简称作。3P56 六1. 简述局部报告法的实验程序。6P174答:斯波灵用一*有三行,每行有四个字母,共12个字母的卡片作实验材料。刺激卡片向被试呈现50毫秒。接着给被试一个声音,由声音来指示他报告哪一行字母。高音只报告他看到的第一行字母;中音只报告第二行字母;低音只报告第三行字母,三种声音是随机呈现的。斯波灵的局部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2. 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和特点?1P4答: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响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

7、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展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被试的暂时差异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3. 什么是闪光融合和临界闪光频率?5P132答:视

8、敏度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空间分辨能力;闪光融合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时间变化的分辨能力。例如,书桌上的台灯每秒钟开关一次灯泡,你能很清楚的分辨出亮与暗,甚至每秒10次也能分辨出亮与暗。当灯的亮-暗变化相当快的时候,由于眼睛不能分辨光则迅速的变化,所以就把亮-暗迅速交替的光看成是连续的光了,也就是闪光融合了。我们把刚刚看成是连续光的时候,每秒钟亮-暗的周期数称为闪光融合频率,或者叫临界闪光频率。七 图表题指出图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并对该实验结果做简要的说明。6P203答:1自变量有两个,一个是被试的不同两个水平正常人、非正常人,第二个是单词的不同性质两个水平快乐单词、不快乐单词;2因变量是学习单

9、词需要学习的遍数;3控制变量是被试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以及智力等方面,单词的频率、意义性、难度等;4此实验是组内设计实验;5做法:被试包括16名在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6名正常人,两组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社会阶层以及智力等几方面都作了匹配。首先让被试本人用数字评价单词的快乐程度,然后为每位被试选择12对快乐单词和12对不快单词。要求被试把字单学到连续两次正确地回忆出来,以单词的性质快乐与不快为横坐标,以被试到达学会标准所需的学习遍数为纵坐标,可得到实验结果。6结果:如图,两类被试在到达标准所需的学习遍数上没有显著差异,虽然正常人学习的稍快些。但是两类被试与单词种类之间存在着交

10、互作用:正常人学习快乐单词快于不愉快单词,相反,精神分裂症患者学习不快乐单词稍快于快乐单词。7结论:学习的快乐性原则不适用于非正常人。八 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的影响。2P倾斜度有10度、15度、20度。答:1.首先确定该实验为组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被轮流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下进展实验。实验共有三种实验处理,即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分别为10、15、20度。2.把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三种实验条件下,在一样的规定时间内记录被试在每种实验条件下输入字符的个数。为了消除实验顺序的影响,可以采用拉丁方的方法安排实验顺序。通过比拟被试在三种实验条件下输

11、入字符的个数或者是比拟速度=个数/时间,就可以得出结论;计算机键盘与桌面的倾斜度对输入字符速度终究有无影响。20001. 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 时间,其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 C 1P8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因变量 D 潜在变量2. 提出制作心理量表的数量估计法的心理学家是 D 3P98 A 费希纳 B韦伯 C艾宾浩斯 D斯蒂文斯3. 视崖要测量的知觉是 C P163 A成人深度知觉 B成人视敏度 C幼儿深度知觉 D幼儿视敏度4. 前摄抑制是指 D 普心7P196,实验6P184A先后学习材料互相干扰 B先后学习的

12、材料无关 C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干扰 D 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5. 有实验证明,在记忆成人的主观组织程度与回忆数量是 B 6P202 A负相关 B正相关 C无关 D无规律6. 当有人要你判断中年人得心脏病的概率时,你多半首先想到*些朋友有心脏病,然后再来判断中年人患心脏 病的概率。这样,你想起的例子多少就决定你判断的概率大小,这时你利用的策略是( B )8P265A.代表性 B.可利用性 C.样本大小 D.记忆7. 移动哈诺伊塔的策略之一是( C )8P253 A整体策略 B局部策略 C 循环子目标策略 D记忆8. 认知失调是用来指( A )9P287A两种互不一致的认知 B两

13、种互不一致的行动 C做事失败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状态 D与爱人吵架后所产生的不愉快状态二 :多项选择1. 在组间设计中,被试的分组原则应该是( BD )2P20A. 用拉丁方平衡实验顺序 B. 匹配被试 C 用完全的平衡方法实验顺序 D 随机分配被试2. 个案法适宜于研究的对象有ABD2P53 A一个具有超常记忆力的人 B狼孩 C母亲语言与孩子语言的关系 D神童3. 反响时实验中防止假反响的方法是AD4P120A 改变每次发出预备信号与呈现刺激间的距离 B取消被试 C 实验前口头警告 D插入侦察试验4. 两点阈是 AD 5P152,普心5P89A绝对阈限 B相对阈限 C差异阈限 D能觉察到两个点的

14、最小距离5. 加工层次理论认为,记忆是认知系统对刺激物进展各种不同水平分析加工的产物,记忆取决于BC6P188A. 加工时间 B. 加工层次 C. 加工与提取的一致性 D. 加工与提取的不一致6. 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ABCD8P245A. 刺激的名称是否呈现 B噪音 C定势 D个性三1. 因变量的测量与选择应注意其 可靠性信度、 有效性效度和 敏感性 ;1P52. 可以用 等级排列法 与 对偶比拟法 制作顺序量表。3P1023. 影响反响时间的因素有 受刺激的感觉器官 、 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 时间特性 和 空间特性 ,以及 有机体的适应状态 。4P112 影响反响时间的因素有 受刺激的感觉

15、器官 、 刺激的强度 、 机体的状态 、 练习的作用 、 个别差异 。4. 彼得森实验支持了短时记忆的遗忘是 时间 造成的观点。6P1795. 象棋大师下棋经历以及他对于象棋的知识使他能迅速看出棋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几个棋子组成一个 块 减轻 了记忆的负担;6P177五1. 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因此也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1P72. 知觉识别:知觉识别是近年来测量记忆的常用方法之一。学习一系列的单字后,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其结果是学过的单

16、字比未学习过的单字,正确识别的百分比高。6P1833. 记忆广度:短时记忆不可能贮存很多信息,7加减2,也就是59个工程,是短时记忆所能容纳的,通常认为这也就是记忆的广度。6P1764. 儿童的电报言语:布朗用自然观察的方法对13个23岁儿童的语言记录进展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使用的文法是一种有规则地缩短了的成人文法的形式。他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电报言语。儿童说的话就像打电报一样,尽量压缩、简化。分为内容词和算符。7P207六1. 简述平均差误法。3P71答:1平均差误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调动被试在实验中的积极性。2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就是实验者规定一个刺激为标准刺激,然

17、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拟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3例如:在下面这个视觉长度区分实验的例子中,规定150mm的线段为标准刺激,让被试者调节另一线段的长度,使它看起来和标准线段一样长。事实上不可能每次都能把比拟刺激调节的和标准刺激一样长。这样,每一次比拟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屡次比拟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异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异阈限值。4求平均误差的方法有两种:a一种是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异阈限;b另一种是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异阈限。5在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容易产生动作

18、误差和空间误差:a为了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场调节比拟刺激的次数要各占一半;b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也应各占一半。2. 简述彭瑞祥汉字特征抽取实验及其结果。5P157答:1我国心理学家彭瑞祥等(1983)曾使用速示器进展汉字特征抽取实验。2实验用汉字为30个常用汉字,每个汉字都制成幻灯片,其黑白比照为0.003(为了增加识别困难,把比照度降低),逐一投射到照度均匀的屏幕上。呈现时间从3毫秒开场,然后逐渐增加呈现时间,直至被试连续两次正确写下所呈现的汉字为止。实验要注被试在每次呈现后立即写下所看到的笔划或任何成分。3实验结果说明,被试对30个汉字识别的

19、书写过程有共同之处,特别对*些字尤为明显;被试的书写过程有两个特点:a对汉字右下角的笔划往往先抽取。b对构造上属于包围或半包围型的字,如南虑,被试先写下字的轮廊,然后填充内部细节。3. 通过分析我看这本书很适宜这个句子,简述句子的表层构造和深层构造的概念。7P218答:1乔姆斯基提出了句子的表层构造和深层构造的思想。表层构造: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根据一定的文法组织起来的一串词,也就是人们实际上写的或说出来的句子,就是句子的表层构造;深层构造:句子的深层构造则是指句子的根本的、比拟抽象的意义。2句子的表层构造和深层构造的关系:a两个句子可能有非常不同的表层构造,但是,它们的深层构造却可以是非常类

20、似的,或者是一样的;b两个句子可以有类似的表层构造,但是它们的深层构造,也就是说它们的根本意义可以是很不同的;c有些句子的表层构造是完全一样的,但它们有不同的深层构造,即一个句子会有两种不同的意思,这种句子叫做歧义句。3 我看这本书适宜这就是一个歧义句。它可以至少有两种不同的意思,或者是这本书很适合我看,或者是我认为这本书很适合做*种用途。因此,为了要理解一个句子,我们既要考虑到句子的表层构造,也要考虑到句子的深层构造。4. 在一年的期间内,每个医院都记下男孩出生率超过60%的天数;你认为哪个医院在这样的天数多?为什么? a:大医院,b:小医院,c:两个医院大致一样。 (注:大医院每天约有45

21、个婴儿出生,小医院每天大约有15个婴儿出生。)8P266答:1.小医院;2.因为它符合统计学公式的估计:小样本的数据更容易偏离平均数。七:图表题以下图表示的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实验设计?说明你的理由 。2P27答:1.这是一个研究背诵方式时间对延缓再认的影响的实验,采用的是混合设计。2.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A.一个背诵的方式,它有4个实验条件:想象、句子、复述、数字。所有被试分成四组,每组只用一种方法背诵,就背诵方式而言,这是组间设计;B.另一个是背诵时间,它有5个实验条件:背诵2、4、8、16、20秒。每个被试都随机的进展这5中不同时间的背诵,就背诵时间而言,这是组内设计。3.因变量是再认的正

22、确率。因此,这个实验是包含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的混合设计。八:设计题怎样进展实验去获得一条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曲线? 6P186(右上角)答:1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叫做系列位置效应。2要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展实验,以绘制一条系列位置效应曲线,证明系列位置效应,应该这样做:a自变量是工程的位置,包括15个水平; b因变量是每个序列记住的人数的百分比;c额外变量包括题目的难度、环境的因素等;d做法:设计15个工程,而且这15个工程的难度是一样的,例如单字的笔画一样多,单字出现的频率也一样。这样,我们就有了从1到15个工程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遍这15个工程,然后让他们作自

23、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以工程的系列位置为横坐标,以再现的正确率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绘制出系列位置曲线了。 3结论:实验结果说明,记忆的效果与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被试对单字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得很好,中部的工程再现的不好,最后几个工程再现得也很好。01. 闪光融合频率测量的是人对 A 5P132A. 时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 B空间刺激物的分辨能力C物体形状的分辨能力 D物体颜色的分辨能力2. 波斯纳1970年用实验证明了,在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他所用的实验是 B 4P125 加法反响时实验减法反响时实验心理物理学实验感觉剥夺实验. 当你查到一个刚

24、要大时,有人叫你一声,你抬头打了个招呼,刚刚记住的忘了,这种记忆现象是 B 6P178 感觉登记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主观组织. 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一起,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呈现的单字,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方法叫做 C 6P183 再认法节省法知觉识别偶联合法. 大医院每天约有45个婴儿出生,小医院每天约有15个婴儿出生,在一年内生男孩的比例超过60的天数 D 8P266大小医院一样多大小医院无规律大医院多小医院多. 默塞在进展解决问题策略的实验中发现,沉思的被试多提出 C 8P250. 具体问题. 假具体问题一般问题假一般问题. 提出问题的表层构造和深层构

25、造思想的心理语言学家是 A 7P218. 乔姆斯基. 彼德森. 沃尔夫. 塔尔文二、多项选择题. 在应用平均差误法测定感觉阈限时容易发现 BC 3P72. 时间误差. 空间误差. 动作误差. 习惯误差. 在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异阈限时,上限与下限之间的间距称为 AD 3P61. 不肯定间距. 主观相等点. 转折点. 相等地带. 感觉登记中的信息 AD 6P176/普心P176. 消失很快. 消失很慢能被意识到. 可能进入时间记忆系统. 长时记忆的特点 AB 6P182/普心P179. 容量大. 保持时间无限. 容量是7个工程. 保持时间在分钟以上. 为了防止单字的系列位置效应与单字本身的频率、意

26、义性等属性发生混肴,应该 AC 6P201确定单字频率和意义性增加被试人数单字呈现顺序随机安排每次以同样的顺序呈现单字. 使认识失调到达和谐的途径有BC9P287克制防止失败的倾向增加一致认识的数目或重要性减少不一致认识的数目或重要性与朋友和谐相处三. 一项实验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当一个自变量的效果在另外一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下不一样时,我们就说存在自变量的 交互作用 。1P11. 如果用数量估计法来制作比例量表,其结果支持 斯蒂文斯定律。3P101. 当用选择反响时作因变量时,要考虑反响速度和准确性之间的 互换关系 。4P121. 回忆时,人们倾向于按照群集的原则来组织材料,如果没有

27、群集可利用,他们就用自己的 主观组织 。6P196. 经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能力与以下三个因素是相关的:1.儿童母系的复杂情况;2.母亲的情绪和言语响应;3.适当的玩具及其有效性。7P213. 调查发现,儿童词汇量的增长速度惊人的快,心理学家称之为 语言爆炸 。7P209. 代表性和可利用性对被试判断事件的概率影响很大,虽然它们不是正确的线索。另一方面, 样本的大小 是一个正确的线索,但人们没有好好利用它。8P266. 一般来说,防止失败的倾向是干扰 积极的 动机的。9P278五. 因变量的信度: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一样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1P5. 自变

28、量的混肴:如果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即额外变量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因此也可以说,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1P7. 视敏度:视敏度是人眼区分外界物体细节的能力,用视角的倒数来表示。临床医学上称视敏度为视力。视敏度测量的是人眼对刺激物的空间分辨能力。5P127、129、132. 节省法:重学法:一种测量记忆的方法,用来计算记忆的,保持量。6P168、183节省的%=100(初学时的诵读次数或时间)六、简答题.什么是75%差异阈限?3P69答: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差异阈限,要求被只作两类答复时,要采用75%的差异阈限计算方法计算差异阈限值。取7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

29、激的比拟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上限,取25%次感觉重于标准刺激的比拟刺激作为相等地带的下限。有了上限与下限,1/2上限-下限就是差异阈限了。这样,上限和下限的标准刺激比拟都有75%的次数可以区分。所以我们把这种计算差异阈限的方法叫75%的差异阈限。 . 如何用对偶比拟法制成顺序量表?3P103答:在运用对偶比拟法制作顺序量表时,要先将样品两两配成对;一对一对地放到被试者面前,让他们从两个样品中挑选出一个更喜欢的。由于把每对样品呈现给被试时,或一左一右,或一前一后。这样,便会产生空间误差或时间误差。为了消除这些误差,应该把每对颜色让被试比拟两次。当每对样品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它们呈现的位置或时间先后,

30、要和第一次的相反。这样,整个实验中每对样品的呈现顺序是完全随即安排的。最后把每个样品被选中的次数统计起来,再按选中次数按照大小排列,即可得到一个顺序量表。选中次数最多的就是最受欢送的。. 斯塔尔为研究幼婴对文法的理解,设计了一个儿童听偏好的实验。简要说明该实验是怎样进展的?其结果如何?7P217答:通过儿童的听偏好来作为幼儿文法理解率的指标。1自变量是句子的文法两个水平,符合文法和不符合文法;2因变量是儿童听录音带的时间;3控制变量是句子的长短、文法的难度、儿童的智力、家庭环境等;4此实验为组内设计的实验,除实验组外还有控制组;5根据:选择2岁的儿童作为被试,如果这些儿童对符合文法的句子和不符

31、合文法的句子,表现出确定的听偏好,则,说明他们是能够区分这些句子的。6做法:选择2岁的儿童作为被试,在两盘录音带上分别录了一些符合文法的句子,如宝宝需要一些果汁,和一些不符合文法的句子,如宝宝一些果汁需要。录音带放在一个实验装置里,它有两个放音器、两个计时器和两个开关。儿童只要按*一开关,就可以听*一录音带,计时器则可以把每盘磁带放音的总时间记录下来。把仪器带到儿童家里,并告诉儿童怎么使用。每天把仪器留给儿童3个小时,一共3天。对实验组的儿童,一盘录音带上录有符合文法的句子,另一盘录有不符合文法的句子;控制组的儿童则两盘录音带上者是符合文法的句子。 7结论:结果说明,控制组的孩子对两盘录音带没

32、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受,实验组的孩子却表现出听偏爱。这说明,他们能够区分符合文法的句子和不符合文法的句子。但是从上述实验,我们并不能准确地评定儿童对句子的意义和文法终究知道了多少。七、图表题以下中的实验是怎样进展的?它说明了什么问题?8P247答:1.上图表8-1说明的是一个经典的陆钦斯水壶问题。2。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好方法是装满B壶,然后把B壶的水装满A壶一次,装满C壶两次,即:B-A-2C的方法,剩下的水就是所要求的水量,即总数为100的水。3。问题1到5的解决方法是类似的。因而也就训练了被试的*种心向,或造成被试的*种定势。4。问题6和7可以用上述的程序解决,但也可以用一种较简单的方法解决:只

33、用A、C壶。试验中的被试在解决6、7题时候,有81%采用了B-A-2C的方法。另一组的被试在解决问题6以前事先提醒他们不要盲目!。结果采用B-A-2C的被试者相对少一些,但也有55%。5这就是说,只用一句话来提醒并未能完全克制被试的定势。八、设计题用组间设计方法与组内设计方法分别设计实验,来测定视觉反响时和听觉反响时。 答: 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一样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展试验; 组内设计:就是每个被试都要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展试验。实验设计如下所述:1. 自变量是:听觉和视觉的刺激;2. 因变量是:反响时间;3. 额外变量:包括听觉和视觉刺

34、激的强度、刺激延续的时间、预备时间的长短,等等。4. 实验过程:a组间设计方法:随机选择100名被试,其中50人测听觉反响时,每人测100次。对每一个被试来说,他只做一种测量,或者听觉的,或者视觉的。比拟两组被试测量结果的平均数,就能看出哪种反响时快了。b组内设计方法:我们也可以选择50名被试,让每个人即测听觉的又测视觉的反响时,每种反响时也是测100次,然后分别计算听觉的和视觉的反响时,看他们之间有没有差异。20021. 组内设计在用来研究练习时,最为理想的是研究练习的 ( B )2P18A有效性 B阶段性 C可行性 D积累作用2. 在时间估计准确性实验中,一只绿色小灯泡与电钟相连,主试按键

35、让灯亮10秒,然后让被试按键复制10秒的时间。在这个实验中被试复制的时间长度是 ( C )1P8 A自变量 B控制变量 C因变量 D潜在自变量3. 选择反响的数目和要区分的刺激数目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 D )5P121A前者大于后者 B两者无关 C前者小于后者 D两者数目一样4. 两点阈测定的阈限是( A )5P152 A绝对阈限 B差异阈限 C绝对差异阈限 D相对差异阔限5. 路钦斯水壶问题的实验说明了,在解决问题时起作用的心理现象是( D )8P247 A想象 B记忆 C动机 D定势 二、多项选择题 1. 50克重量放在手掌上我们得到*种重量感觉,当50克重量增加1克时,我们如果有50的次

36、数感觉到51克比50克重些,则这1克就是 (AB )3P56A最小可觉差 B差异阈限 C绝对差异阈限 D相对差异阈限2. 在反响时的实验中,防止假反响的方法有 (AD )4P120A改变每次发出预备信号与呈现刺激之间间隔的时间 B取消被试 C实验前向被试明确提出要求 D插入侦察试验3. 在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中,与学习速度有关的因素是(AB )6P169A音节组的长度 B学习材料的意义性 C睡眠 D节省法4. 被试对故事的回忆表现为 (CD )7P228 A比原文更长 B更不符合逻辑 C比原文更短 D更符合逻辑5. 更与感觉剥夺类似的情况是 (AB )9P291A住医院1个月 B在宇宙飞船中生活

37、一年 C在南极考察一年 D在少年管教所生活一年三1. 用差异阈限的方法制作等距量表,其结果会支持 费希纳 定律。3P972. 心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 心身之间 或 心物之间 的函数关系的精细科学。3P553. 用最小变化法进展实验,被试会产生 习惯误差 或 期望误差 。3P594. 可以用 等级排列法 与 对偶比拟法 制作顺序量表。3P1025. 象棋大师的下棋经历以及他对于象棋的知识,使他能迅速看出棋子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几个棋子组成一个 块 ,减轻了记忆的负担。6P177四1. 实验中的高限效应:要求被试完全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得到了很好的结果,并且什么没有差异时,就是实验中

38、出现了高限效应。1P62. 区分反响时:区分C反响时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有差异的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响,而制止对其他的刺激反响的情况下测得的反响时。4P1103. 减法反响时方法:邓德斯认为,如果在简单反响中因增加了其他心理过程而使反响时间加长了的话,则,增加的这些时间就是所增加的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从区分C反响时间中减去简单A反响时间,便是区分这种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选择B反响时间包括了区分、选择和简单反响时间,而区分C反响时间仅包括区分和简单反响时间,则,从选择B反响时间中减去区分C反响时间,便是选择反响这种心理操作所需要的时间了。4P1114. 知觉恒常性:知觉恒常性是当

39、观察条件,即远端刺激外界物体和近端刺激投射在感受器上映像或能量发生变化时,人们对该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不变的知觉特性。或者说,以同样的知觉经历感知这个物体的知觉特性。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明度和颜色以及运动知觉的恒常性。5P165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 试述自变量的种类和特点?1P4答: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响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如灯光的强度、声音的大小等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展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

40、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被试的暂时差异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2. 试述组间设计及其优点。2P19答:组间设计:就是,把数目一样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展的实验。 组件设计的优点:在组间设计的条件下,每个被试只对一种自变量作反响,因此,一种自变量, 或者叫做实验条件,不会影响另一种自变量,这就防止了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3. 什么是

41、恒定刺激法?3P63 答: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其具体作法为: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9个,而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固定不变。所选定的刺激中强度最大的要有90%95的可能性应被感觉到;刺激强度最小的要有5%10%的可能性被感觉到;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用以确定差异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种反响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4. 简述斯波林(Sperling)的局部报告法的实验程序。

42、 6P174答:斯波灵用一*有三行,每行有四个字母,共12个字母的卡片作实验材料。刺激卡片向被试呈现50毫秒。接着给被试一个声音,由声音来指示他报告哪一行字母。高音只报告他看到的第一行字母;中音只报告第二行字母;低音只报告第三行字母,三种声音是随机呈现的。斯波灵的局部报告法证实了,视觉形象的贮存,以在瞬间保存较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也可以飞快地消失。六、图表题(共10分以下图表示的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实验设计?说明你的理由 。2P27答:1.这是一个研究背诵方式时间对延缓再认的影响的实验,采用的是混合设计。2.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1.一个背诵的方式,它有4个实验条件:想象、句子、复述、数字。所有

43、被试分成四组,每组只用一种方法背诵,就背诵方式而言,这是组间设计;2.另一个是背诵时间,它有5个实验条件:背诵2、4、8、16、20秒。每个被试都随机的进展这5中不同时间的背诵,就背诵时间而言,这是组内设计。3.因变量是再认的正确率。因此,这个实验是包含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的混合设计。七、设计题(共15分)*学生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展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他挑选了15个单字,找了15名被试,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学习单字,然后统计结果。试指出该学生实验程序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的实验应该怎样进展?6P186答:一。 该学生实验程序中的错误在于:a他挑了15个单字;应该是挑选笔画一样多,并且出现的频率一

44、样。b每个被试都按同样的顺序学习单字,这样做会导致工程本身与系列位置的混淆,即自变量混淆。c统计结果前,应该进展被试的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二正确的实验:a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叫做系列位置效应。b要用自由回忆的方法进展实验,以绘制一条系列位置效应曲线,证明系列位置效应,应该这样做:1自变量是工程的位置,包括15个水平; 2因变量是每个序列记住的人数的百分比;3额外变量包括题目的难度、环境的因素等;4做法:设计15个工程,而且这15个工程的难度是一样的,例如单字的笔画一样多,单字出现的频率也一样。这样,我们就有了从1到15个工程的系列位置。每个被试以不同的顺序学习一

45、遍这15个工程,然后让他们作自由回忆。把再现的成绩按系列位置登记,以工程的系列位置为横坐标,以再现的正确率为纵坐标作图,就可以绘制出系列位置曲线了。三结论:实验结果说明,记忆的效果与材料在系列中的位置有关,被试对单字中的头几个字再现得很好,中部的工程再现的不好,最后几个工程再现得也很好。20031.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 B 3P5 A冯特 B费希纳 C艾宾浩斯 D斯蒂文斯2. 运发动百米赛跑中听到枪声就起跑,起跑时间属于 B 4PA.视觉反响时 B. 听觉反响时 C.触觉反响时 D视听联合反响时3. 视崖要测量的知觉是 C 5P164 A成人的深度知觉 B成人的视敏度C幼儿的深度知觉 D幼儿

46、的视敏度4. 移动哈诺伊塔的策略之一是 C 8P253 A整体策略B局部策略 C循环子目标策略 D额外因素转换策略5. 当有人要你判断中年人得心脏病的概率时,你多半首先想到*些朋友有心脏病,然后再来判断中年人患心脏病的概率。这样,你想起的例子多少就决定你判断的概率大小,这时你利用的策略是 B 8P265A.代表性 B. 可利用性 C.样本大小 D.记忆二 多项选择6. 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有 ABD 3P64A.直线内插法 B.最小二乘法 C.差异阈限法 D.平均Z分数法7. 用一只眼睛就能看到深度的视觉线索有 ABCD 5P160A.构造级差 B. 物体的大小 C.运动视觉 D.线条

47、透视8. 影响单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 ABD 6P200 A单词的频率 B单词的意义 C单词的笔划 D单词在测试子单中的位置9. 大多数象棋大师只看棋谱5秒,就能几乎百分之百的重新把棋子按原位置摆好,这是由于他们利用了 AC 6P177A.组块 B. 听觉信息 C.下棋经历 D.数字编码10. 当要求儿童重复成人说的每句话时,儿童几乎总是重复 BC 7P214 A冠词B名词 C形容词 D虚词三1. 在人的整个开展过程中,25岁以前反响时间逐渐 变快 ,60岁以后反响时间逐渐 变慢 。4P11712. 两维图形的知觉分组原则中有: 封闭性规律 、连续性规律、 相似性规律 、接近性规律。5P1551

48、3. 再认的保存量的计算公式如下:保存量= 认对旧工程 的百分数 认错新工程 的百分数。6P18214. 当儿童用马代替一个完整的句子那是一匹马时,我们说儿童在使用 电报语言。7P20715. 当从社会隔离状态下解脱出来的人所做的个案研究说明,一个人到少年期后,语言习得还是可能的。所以,语言学习 关键期 的说法看起来并不是绝对的。7P21116. 默塞在总结了有关个性特点与问题解决能力之间关系的文献后指出,沉思的被试多提出 一般性问题,而性急的被试多提出 具体的问题。8P250四17. 实验者效应:主试者的态度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统称为实验者效应。1P1518. 区分反响时与选择反响时:选择反

49、响时间又称B反响时间。选择B反响时有两个或多于两个的刺激,要求被试对每一个刺激都作出不同的反响。选择反响时包括了区分刺激和选择反响这两种心理操作过程。区分反响时间又称C反响时间。区分C反响时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有差异的刺激,要求被试只对其中一个反响,而制止对其他的刺激反响的情况下测得的反响时。4P11019. 知觉识别:知觉识别是近年来测量记忆的常用方法之一。学习一系列的单字后,把学过的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起来,在速示器中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读出所呈现的单字。其结果是学过的单字比未学习过的单字,正确识别的百分比高。6P18320. 句子的表层构造和深层构造:乔姆斯基提出了句子的表层构造和深层构

50、造的思想。 7P218 表层构造: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根据一定的文法组织起来的一串词,也就是人们实际上写的或说出来的句子,就是句子的表层构造;深层构造:句子的深层构造则是指句子的根本的、比拟抽象的意义。21. 两点阈:两点阈是测定皮肤触觉感受性的一个指标。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同时刺激皮肤上相邻的两个点,如果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近时,被试者只会感到是一个点的刺激;如果逐渐加大两个刺激点的距离,就会觉察是两个点,能觉察到两个点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5P152五22.因变量有哪些特性?1P5答:因变量: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响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51、。信度指一致性,是指同一被试在一样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如果不是这样,即同一被试在一样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得分很高结果好,有时得分很低结果差,我们说,这种因变量或测量被试反响的方法就是不可靠的,它缺乏一致性。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a当自变量确实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b.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3因变量的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

52、,这样的因变量就是不敏感的。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a一类叫高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异时,就是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b一类是低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异时,实验中就出现了低限效应。23. 组内设计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其缺点怎样克制?2P18答:1组内设计:就是,每个被试都要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进展实验。2组内设计的优点:a可以消除被试的个别差异对实验的影响。b适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c可以节省大量被试。3组内设计的缺点及其克制方法:

53、A组内设计的缺点:因为组内设计的实验中,每一个被试要轮流在各种实验条件下进展实验,这样,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说,实验的顺序会造成麻烦,自变量可能与练习或疲劳的因素发生混淆。 B克制组内设计缺点的方法:a. 完全平衡的方法;b. 拉丁方的方法。24. 简述平均差误法。3P71答:1平均差误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调动被试在实验中的积极性。2平均差误法的典型实验程序:就是实验者规定一个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个比拟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3例如:在下面这个视觉长度区分实验的例子中,规定150mm的线段为标准刺激,让被试者调

54、节另一线段的长度,使它看起来和标准线段一样长。事实上不可能每次都能把比拟刺激调节的和标准刺激一样长。这样,每一次比拟就会得到一个误差,把屡次比拟的误差平均起来就得到平均误差。因为平均误差与差异阈限成正比,所以可以用平均误差来表示差异阈限值。4求平均误差的方法有两种:A一种是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标准刺激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异阈限;B另一种是把每次调节的结果,与主观相等点之差的绝对值平均起来作为差异阈限。5在运用平均差误法测量感觉阈限时容易产生动作误差和空间误差:A为了消除动作误差,被试从长于和短于标准刺激处,开场调节比拟刺激的次数要各占一半;B为了消除空间误差,标准刺激在左边和右边的次数也

55、应各占一半。25. 简述短时记忆研究的彼得森实验程序。6P178答:1彼得森的实验是这样的:A首先让被试听3个字母例如ZTD,立即又听一个数目字例如167;被试马上重复167后必须尽快地心算167减3,并大声报告结果;即尽快报告164、161、158,一直到*个规定的时间为止。B然后,要求被试再现ZTD。这样的实验程序重复多遍,每遍使用的字母不同,间隔时间也可以变换。2彼得森实验中让被试*一数目连续减3,目的在于防止被试背诵字母。这样,彼得森的实验就近似一种理想的实验,有时间因素但没有干扰。被试除了连续减3之外不干别的事,而连续减3不干扰刚刚记住的字母。3彼得森实验的结果:在间隔时间从3秒到1

56、8秒,被试正确再现字母的百分比大大下降。实验结果支持了遗忘是时间造成的观点,因为连续减3以后间隔时间愈长遗忘越多。26. 简要说明儿童言语获得研究中的听偏好实验。7P217答:通过儿童的听偏好来作为幼儿文法理解率的指标。1自变量是句子的文法两个水平,符合文法和不符合文法;2因变量是儿童听录音带的时间;3控制变量是句子的长短、文法的难度、儿童的智力、家庭环境等;4此实验为组内设计的实验,除实验组外还有控制组;5根据:选择2岁的儿童作为被试,如果这些儿童对符合文法的句子和不符合文法的句子,表现出确定的听偏好,则,说明他们是能够区分这些句子的。6做法:选择2岁的儿童作为被试,在两盘录音带上分别录了一

57、些符合文法的句子,如宝宝需要一些果汁,和一些不符合文法的句子,如宝宝一些果汁需要。录音带放在一个实验装置里,它有两个放音器、两个计时器和两个开关。儿童只要按*一开关,就可以听*一录音带,计时器则可以把每盘磁带放音的总时间记录下来。把仪器带到儿童家里,并告诉儿童怎么使用。每天把仪器留给儿童3个小时,一共3天。对实验组的儿童,一盘录音带上录有符合文法的句子,另一盘录有不符合文法的句子;控制组的儿童则两盘录音带上者是符合文法的句子。7结论:结果说明,控制组的孩子对两盘录音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受,实验组的孩子却表现出听偏爱。这说明,他们能够区分符合文法的句子和不符合文法的句子。但是从上述实验,我们并不

58、能准确地评定儿童对句子的意义和文法终究知道了多少。六、 图表题27、以下图中实线与虚线的比照可以说明什么问题?6P187答:1 本图是系列位置曲线;2 按照两种过程记忆理论的解释,曲线末端几个工程之所以再现好,是因为这几个工程仍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当然容易提取。曲线首端几个工程记得好,则是因为这个工程已由短时记忆传递到长时记忆中了。3. 30秒延缓再现的曲线证明了上述这种说法。在被试学完字单后不立即再现,而是延缓30秒以后再现,结果,由于短时记忆中的工程在30秒内已消失,所以曲线末端变平,字单的最后几个工程再现较差;但是,由于最初学习的几个工程,即在开头的系列位置的单字,已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59、,所以曲线首端不受影响,再现仍很好。4 结论:延缓只影响短时记忆而不影响长时记忆,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记忆。七、 设计题28、试做一个检查倒摄抑制的实验设计。6P186答:1首先可以确定该实验为组间设计,即被试间设计;按照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两组数目一样相互匹配的被试;其中一组被试为实验组,一组被试为控制组。用序号分别标记为1、2组。2实验安排第1组被试先学习A工程,间隔一段时间后学习B工程;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工程的成绩。实验安排第2组被试只学习A工程,然后测试被试学习A工程的成绩。3实验结论,第2组被试与第1组被试学习A工程成绩的差异就是倒摄抑制的结果。2004一、1. 通

60、常由主试者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自变量属于 D 1P4A 刺激特点自变量 B. 环境特点自变量 C. 被试特点自变量 D. 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异2. 当自变量确实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 B 1P5A. 可靠的 B. 有效的 C. 敏感的 D. 有信度的 3. 费希纳在指定等距量表时应用的方法是 D 3P97A. 最小变化法 B. 恒定刺激法 C. 平均差误法 D. 差异阈限法 4. S= bIa表示的是 C 3P99 A 韦伯定律 B 费希纳定律 C斯蒂文斯定律 D格拉斯曼定律 5. 用 AEST=l*Stl/n或AEM =l*Ml/n来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