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天线和MIMO天线对比_第1页
普通天线和MIMO天线对比_第2页
普通天线和MIMO天线对比_第3页
普通天线和MIMO天线对比_第4页
普通天线和MIMO天线对比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天线和MIMO天线对比1、传统单天线系统传统无线通信系统采用一副发射天线和一副接收天线,称作单入单出(SISO)系统。SISO系统在信道容量上具有一个不可突破的瓶颈一一Shannon容量限制。针对移动通信中的多径衰落与提高链路的稳定性,人们提出了天线分集技术。而将天线分集与时间分集联合应用,还能获得空间维与时间维的分集效益。因此,从传统单天线系统向多天线系统演进是无线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2、多天线系统典型的MIMO系统如图2所示,包含m个发射天线和n个接收天线。根据无线信道的特性,每个接收天线都会接收到不同发射天线的内容,因此不同收发天线间的信道冲击响应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V.1L图2通用的

2、MIMO形式MIMO无线通信技术是天线分集与空时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源于天线分集与智能天线技术,具有二者的优越性,属于广义的智能天线的范畴。结合天线发射分集、接收分集与信道编码技术是无线通信发展的趋势,在多径传播环境中,增大阵元间距与角度扩展以及结合空时处理都有利于捕获、分离与合并多径。MIMO系统在发端与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单元,运用先进的无线传输与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因势利导,开发空间资源,建立空间并行传输通道。在不增加带宽与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提高无线通信的质量与数据速率,堪称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MIMO技术利用了无线信道多径传播的固有特性:在无线通信中,如果

3、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时采用多天线系统,只要各天线单元间距足够大,无线信道散射传播的多径分量足够丰富,各对发一收天线单元间的多径衰落就趋于独立,即各对等效的发一收天线间的无线传输信道趋于独立,这些同频率、同时间、同信道特征码的子信道趋于相互正交。3、对比测试:测试1说明:覆盖能力测试(即单用户定点测试)。定点测试中,单台STA由近及远在不同点位分别进行上下行吞吐量测试,这个测试中关注距离、速率及非可视情况下的关联稳定性。单天线为11g模式,MIMO双天线为11N模式。位置:设备安装在大楼楼顶,高度35米。下图图中黄色别针位置。天线:增益15dBi,水平65度,下倾10度,摆放方向为西南220度。测

4、试点:覆盖图中所标识的13个点,距离从150米1300米。其中10个数字标识的为可视点,3个红色字母标识为室外非可视点。测试数据:测试结论:采用单天线的11G模式对比采用MIMO双极化天线11N模式的速率低比较多。测试2说明:选取3个点,天线更换为两根单天线,AP工作模式为11N模式。因为只做参考对比,我们选取了同样增益的单天线,由于天线角度不同测试数据仅作参考,只选取测试了3个点,并且只记录下行速率。天线:增益15dBi,垂直极化,水平90度,下倾10度,摆放方向为西南220度。150米200米350米两个单天线-iin40下行92.590.342.4双极化天线-11n40下行106.9108.450.1测试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