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M ichael( 1994) 等人把调节定义为对情绪行为的 动力排序和调整 , 即涉及情绪调节的不仅仅是降低或减少情绪, 有时它还会涉及到情绪唤醒的增强, 而控制更多地是指对情绪过程的抑制。 2 情绪调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对象 在研究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时, 有些心理学家会结合儿童的某些生理变化指标, 比如计算心跳变化( HRV) 、皮肤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研究陆 芳 陈国鹏(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 上海, 200062) 1 前言 情绪调节的发展被认为是儿童期社会情绪发展的核心成分, 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情绪能力。Thompson 把情绪调节既视为一种结果又看作是一种过程, 认为它是 既有先天固
2、有的、也有后天形成的一些过程, 负责对情绪反应( 特别是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性) 进行监控、评估和修正, 以实现个体的目标 。尽管有些学者在研究中会采用emotio n control, 但它和emotion r egulation 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例如, Cole 和电阻( SC) 等。研究发现, 这些生理变化同时也是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指标, 高HRV 的婴儿通常是善于表达、好社交的、对悲伤刺激有反应的。而随着年龄增长, 高HRV 的儿童通常不受拘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并且调节良好。在具体设计中, 常常通过实验法, 设计一些引发情绪的实验情境, 如延迟满足、与父母分离, 或是引发失望的情
3、境,观察婴幼儿具体的情绪调节状况。还有一些研究采用了面谈法, 如设计结构化的访谈表, 直接询问儿童是如何调节情绪的。或者编制一些调查问卷, 由父母、老师或儿童自身根据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来评价情绪调节能力。例如AnnShields( 1997) 从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出发, 编制了学龄儿童情绪调节的Q 分类量表。在实际的研究中, 由于研究者各自所依据的理论和观点的不同, 他们所研究的情绪调节往往只是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成分。例如, 有的研究者从个体对事件、情境重新评估的能力来探讨情绪调节, 而有的则研究个体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还有的研究幼儿在陌生情境中情绪的不稳定性、情绪反应的潜伏期、情绪出现和达到
4、高潮的时间等, 把这些作为情绪调节能力的线索。而更多的研究者把研究的中心落在情绪调节的策略上, 如Lazarus( 1984) 把调节策略分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应付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付, 而Gross( 1998) 则提出可以分为反应调节和原因调节两种。 3 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变化31 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变化Denham( 1998) 认为, 儿童的情绪调节可分为支持性的调节策略、参与性的调节策略和独立运用的调节策略。在学步期和学龄前期, 主要依靠照料者提供的支持性的情绪调节。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渐渐能越来越灵活地独立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Kopp 曾经提出, 即使是在没有母亲支持的情况下, 学
5、步儿童也会独立运用一些情绪调节计划, 比如把注意力集中到或转移开某个刺激物, 或是通过身体上的自我安慰或自我刺激来分散注意力, 接近或远离某种情境, 或通过游戏对某种情境进行认知性或象征性的操纵。Walden 的研究发现, 在压力或模糊情境中, 婴儿会利用母亲的表情线索帮助调节自己的行为。2 岁时, 幼儿逐渐开始依靠自己的内部情绪资源管理情绪行为。因此, 学步期可能是情绪调节技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Gianino 和Tronick( 1988) 从另一个角度研究了婴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变化。他们在对3 月、6 月和9 月龄的婴儿比较时发现, 转移注意力、使用过渡物的应付策略在随着年龄逐渐增加;
6、另一方面, 消极的应付策略, 如退缩、拳头紧握等随年龄有递减的倾向。总之, 随着年龄的增长, 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是越来越强, 调节策略越来越丰富, 运用手段也越来越灵活。儿童的这种从依赖性的情绪调节到独立的自我情绪调节的发展, 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 3. 2 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意识这方面的研究很多都是采用儿童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的。有研究表明, 学龄前儿童似乎知道不少直接或间接的改变悲伤和愤怒的方法。当儿童被问道, 沮丧时, 你会做什么?4 11 岁的儿童大多数都会提到游戏的策略, 或者是做些有趣的事使自己感觉好过些; 比较少的儿童承认采用回避策略、寻求安慰或帮助的策略。Alts
7、huler 和Ruble 在类似的情境中询问儿童, 当遇到消极事件时他们将会做什么; 或是在消极情境中别人应该做什么。学龄前儿童更多地把社会支持和寻求成人帮助作为情绪调节的解决办法, 而年长些的儿童则更多地提出直接的问题解决和认知策略。 3. 3 儿童情绪调节发展的关系研究很多理论和研究都认为, 情绪调节的发展与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关联。在某种程度上, 认知理解和认知期望决定了情绪反应。Lazarus( 1966) 认为, 不同的个体对同样的情绪唤醒会出现不同的解释, 而人们对事件意义的认知也会影响到情绪反应的产生。而LeDoux 对大脑功能的研究表明, 情绪是人类信息加工中固有的,
8、认知思维活动能够不仅解释情绪的唤醒, 而且还产生情绪唤醒。实际上, Har ter和Buddin 等人的研究工作似乎也证实了, 由于儿童表征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的提高, 促进了情绪的理解和适应性的应付能力, 使儿童的情绪调节得到了发展。就情绪调节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来看, 情绪调节是一个928 心 理 科 学 2003 年 第26 卷 第5 期 E- mail: lufhhh yahoo. com . cn社会性过程, 它不仅仅是个体内部的加工, 而且更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的情境中出现的。Kopp 和T hompson 等人的研究发现, 在学步期以前, 照料者就常常采用认知性的应付策略来帮助他们
9、, 有目的地重新调配儿童的注意力, 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他们往往还会演示具体的情绪调节策略, 以便儿童掌握, 或者是构建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匹配的环境, 以免引发的情绪超过了儿童自身可利用的资源。这些有意或无意的帮助和支持, 都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而在各种社会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互动经验也为他们提供了支持、榜样和指导, 使儿童知道如何与他人相处, 从而形成并发展了适应性的或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方式。4 儿童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研究 4. 1 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的气质因素研究对于个体情绪调节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 Eisenberg( 1992) 等人提出了一个儿童早期的情
10、绪调节模式。他们假设要预测儿童所采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必须评估两个重要的气质维度, 即( 1) 情绪强度参数上稳定的个体差异( 2) 调节过程中稳定的个体差异, 比如注意力转换和集中, 对行为的主动发起或抑制。这两种特征的结合会出现四种可能。例如情绪强度高、调节程度高的儿童, 似乎很容易害羞, 退缩, 抑制, 而且他们很难享受到社会情境中的乐趣; 情绪强度低、调节程度低的儿童则往往容易出现问题行为。因此, 中等调节水平和中等情绪强度可能是儿童最佳的情绪调节。这种儿童具有情绪表达能力、计划能力、以问题为中心的应付能力以及灵活地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能力。而Davies 和Cummings 在19
11、95 年的研究中发现, 被引发积极情绪的儿童在体验到愤怒时, 他们的悲伤情绪更少, 并且有着更加积极的认知。因此, 似乎可以认为, 不仅仅是唤醒水平( 如情绪强度) 对情绪调节很重要, 情绪的效用可能与情绪调节也有着一定的关系。4. 2 儿童情绪调节个体差异的社会化方面的研究针对这种强调气质的情绪调节个体差异模型, Denham认为个体差异除了可能存在着某种生物学原因, 还应该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 她提出了情绪能力的原因论, 指出照料者与儿童之间的人际互动也是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大量的文献集中研究了社会关系对情绪调节发展的重要影响, 因为情绪调节基本是在与照料者之间人际关系的情境中发展
12、起来的, 照料者似乎为儿童的情绪能力提供了发展的结构或框架。比如, Roberts 和Strayer 在研究中发现, 有一些父母会让孩子隐藏或压抑他们的情绪, 而另一些则强调直接的问题解决或寻求社会支持的应付技能。Eisenberg 等人则概括了父母影响儿童情绪和社会能力发展的三个方面: ( 1) 父母对儿童情绪的反应( 2) 父母与孩子间关于情绪的谈话( 3) 父母对情绪的表达。首先, 父母对儿童的情绪反应方式如果是积极的, 即对儿童情绪反应敏感的、热情的、能理解的父母, 他们的孩子自身情绪也调节良好, 也会比较敏感, 这些儿童的情绪出现唤醒过度的可能性也更少。父母对儿童情绪调节需要的关心,
13、会培养儿童对自身情绪的意识和注意。相比之下, 对情绪表达过于严格的控制会促使孩子隐藏而不是调节情绪。有研究发现, 在互动中如果父母面无表情( still- face) , 婴儿会感到困惑, 表现出的积极情绪反应少, 消极、冷漠的情绪反应多, 并会求助于更加内化的调节行为, 如自我安慰或视线转移。Thompson( 1990) 就曾经提出假设, 父母与儿童进行口头谈话可以促成情绪调节。有些研究也证实, 父母与孩子关于情绪的谈话与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存在关联。父母常常会帮助儿童在情绪表达上接近文化和家庭规范。有时父母不仅说出表达的规则, 而且还会提出情绪调节的明确方法。还有些研究者则着重研究了父母与
14、子女的依恋关系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他们认为, 安全依恋型的个体在应付消极情绪时, 更容易形成良好的、适应性的情绪调节能力, 而回避型、矛盾型的个体则倾向于采用适应不良的调节策略。4. 3 具体环境的作用儿童的情绪调节同时也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显示, 在有陌生人的情境中, 儿童自我安慰的行为更多, 而在只有兄姊的情境中, 儿童表现出悲伤情绪的潜伏期更短,情绪的不稳定性也更多。Diener 等人的研究也发现, 比起恐惧情境, 儿童在挫折情境中所采取的情绪调节策略更多, 这可能是因为在挫折情境中, 儿童会利用多种办法去努力获得想要的东西, 而在恐惧情境下, 很多策略显然是无效的。因此,
15、 在研究情绪调节时, 还应结合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考虑。5 未来研究的展望 在儿童各种社会能力的发展中, 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尽管遗传因素( 如气质) 对情绪调节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环境 特别是社会环境, 同样也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在国外, 把情绪调节作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情绪调节能力与同伴接受性、学业成功以及社会适应性关系等方面, 国外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 如Eisenberg 对情绪调节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所作的一系列研究, 以及Gumora 对情绪调节和学业成就关系的探讨。但是在国内, 目前的相关文献尚不多见, 而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进行实证研究的就更少了。因此, 就笔者认为, 可以考虑从两个方面入手拓展这个新兴领域的研究。首先, 就基础的理论来说, 应该着重澄清情绪调节中一些定义、结构上长期纠缠不清的问题, 比如, 情绪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课程设计 动画
- 药学课程设计指南
- 机设课程设计的模板
- 网络服务器配置课程设计
- 捅马蜂窝课程设计
- 智能可穿戴手表课程设计
- 2024年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篇
- 药品检验类课程设计论文
- 2024年移动智慧家庭工程师(高级)资格认证考试题库-上(选择题)
- 物流运输行业营销工作总结
- 2024年度陶瓷产品代理销售与品牌战略合作协议3篇
- 中国农业银行信用借款合同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9:“5领导作用-5.3创新战略”(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版旅游景区旅游巴士租赁合同3篇
- LINUX网络操作系统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河北省邯郸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附答案
- 医疗机构竞业限制协议
- 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剪映入门教程课件
- 四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