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pH的交互作用对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_第1页
温度和pH的交互作用对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_第2页
温度和pH的交互作用对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度和pH的交互作用对黄绿青霉菌产毒影响【关键词】黄绿青霉菌;黄绿青霉素:产毒;交互作用摘要: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温度、ph对黄绿青霉菌pv产毒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用察氏培养基培养黄绿青霉菌,二氯甲烷提取黄绿青霉素(it),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it毒素含量。结果黄绿青霉菌在高温、低温、酸性及碱性条件下均可产毒,产毒量603033610gg培养基;高温、碱性条件下产毒量较高,是低温条件的2倍以上。结论温度和ph对黄绿青霉菌产毒量有较大影响,且有交互作用。关键词:黄绿青霉菌;黄绿青霉素:产毒;交互作用interatinfteperatureandphntxinprdutinf

2、peniilliuitreviridinhuhaifeng,qiyngxiu,liqunei.institutefepideilgy,taishanedialllege(taian271000,hina)abstrat:bjetivebservetheeffetfteperature,phandtheirinteratinnpeniilliuitreviridins(p.v.)txinprdutininlabratry.ethdsp.v.asulturedinharlesultureediuindifferentnditinsardingtthefatrialexperientfrtfatrs

3、.itasextratedbydihlrethaneandquantitatedbyhplethd.resultsp.v.prdueditinallharlesultureediu.quantitiesfitprduedbyp.v.ere60.30336.10g/gediu.p.v.prduedreitinarnditininaidharlesultureediu.nlusinquantitiesfitprduedbyp.v.ereaffetedbyteperature,phandtheirinteratin.keyrds:peniilliuitreviridin(pv);itreviridi

4、n(it);prdutinftxin;interatin黄绿青霉菌(peniilliuitreviridin,pv)属单轮青霉群,是污染粮食常见的真菌之一,尤其是在大米、小米霉变过程中经常可检出黄绿青霉菌,该菌污染的粮食外观呈黄绿色。黄绿青霉菌产生的黄绿青霉素(itreviridin,it)是一种具有心脏血管毒性、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的真菌毒素1。相关研究说明,it是导致克山病的可疑病因2,并且温度、培养时间、酸碱度等黄绿青霉菌产毒条件与克山病病区环境条件非常类似3。为进一步讨论黄绿青霉菌产毒特征,本文对温度、ph对该菌产毒的交互作用进展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菌株:黄

5、绿青霉菌菌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菌株号为34033。(2)培养基:黄绿青霉菌培养采用察氏培养基,120高压灭菌20in。待温度降至60左右时,参加青霉素100ul,混匀。无菌条件下分装入培养皿,制成平板待用4。(3)标准溶液:it标准品(美国siga公司)分别用流动相配成1,2,5,10,40和100gl的标准溶液,冷藏待检。(4)仪器与试剂:aters600液相色谱仪;aters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46150,5hypersil硅胶色谱柱(大连依利特公司)。12方法121培养条件控制菌株培养在本所生物培养室进展,温度分别控制在30和8;通过高压灭菌前添加nah和hl溶液,分别配制成

6、ph50和90的培养基。采用22析因设计方法观察温度、ph对产毒的独立作用及交互作用;每种条件下培养5份,培养时间2周。122样品提炔5,6将培养物搅碎,移入具塞三角烧瓶,参加50l二氯甲烷,塞紧磨沙塞,振荡10in,避光静置30in。过滤,取滤液2l,在避光、通风条件下挥干,得到粗毒素,定容后上机检测。123分析条件5,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标准溶液及样品中的it含量,流动相为乙酸乙酯:正己烷(73,vv);流速为1lin;检测波长为383n;分析时间10in。13统计分析采用aterseper软件采集检测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展统计分析。2结果21it含量与色谱峰面积关系标准曲线

7、以标准溶液浓度(gl)为自变量,色谱图峰面积(vs)为应变量,建立标准曲线方程:y=24400 x+3020,相关系数(r)为099994,线性关系较好。22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黄绿青霉菌产毒量在高温、低温、酸性及碱性环境条件下黄绿青霉菌均可产生it毒素,产毒量分别为:高温酸性条件下92141600)gg;高温碱性条件下(234767079)gg;低温酸性条件下(10170557)gg;低温碱性条件下(91022670)gg。23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1)温度和ph影响黄绿青霉菌产毒,高温碱性条件下黄绿青霉菌产毒量高于低温酸性下产毒量(p001)。温度和ph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

8、(p001)。表1温度、ph对黄绿青霉菌产毒量影响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略3讨论本实验发现,温度和ph因素对黄绿青霉菌产毒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黄绿青霉菌在高温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温下更易产毒,此结果与前期观察一样3。结果说明,黄绿青霉菌在高温(30)或变温(830)、弱碱性或中性条件下,只要有充足的营养,约10d左右即可产生大量it毒素。文献提示,克山病病区的地理特点是,病区的纬度与海拔高度呈相反关联特征,即高纬度的低海拔和低纬度的高海拔,这种海拔高度与纬度之间的配置关系表现为,病区内湿度较大;谷物收获期恰逢多雨天气;并且病区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在020之间波动7。克山病病区这种环境条件与本实验观察到的黄绿青霉菌产毒特性非常相似,提示在这种气温变化较大,环境酸碱度不稳定的自然条件下,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