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_第1页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_第2页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_第3页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患者的发病因素、术后并发症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观察143例(146眼)RV患者,分别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术后眼部及全身表现。结果根据静脉阻塞部位的不同,颞上支67眼,占45.9%。既往单纯高血压病史患者90例,占62.9%。就诊前发病时间03个月58眼,术中需剥膜14眼,比例最低。36个月21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7眼,比例最高。14眼术前存在视网膜脱离,均可见增殖条索,其中10眼可见裂孔或裂隙。术后发生高眼压31眼,术后72小时内21眼,其中14眼填充3F8混合气体。硅油填充的6眼2

2、周内均未见眼压增高。23例术后玻璃体积血复发,相应治疗后随访均未再次复发。4例视网膜脱离复发,3例经二次手术后,术后恢复尚可。另1例患者放弃治疗。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侧分支静脉阻塞及BRV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RV,发生玻璃体积血后手术时机和方法的选择非常重要。【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视网膜静脉阻塞(RV)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高致盲率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RV患者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分析,讨论发病时间、病变部位、眼内填充物的应用等对R

3、V术后效果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搜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二科自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RV患者共计143例(146眼),其中男76例(79眼),女67例(67眼),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58.312.3)岁。右眼76例,左眼64例,双眼3例。排除既往有眼后节手术史者、眼外伤患者。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充分切除增殖的玻璃体或积血,剥除视网膜前膜;对裂孔边缘僵硬的视网膜予以切除;影响视网膜复位的视网膜下增殖,做视网膜切开取出;根据病情对视网膜裂孔及病变部位行眼内光凝和(或)巩膜外冷凝;选择3F8气体、硅油或复

4、方电解质眼内冲洗液作眼内填充物。3F8混合气体填充49眼,硅油填充6眼。晶状体浑浊较重影响眼底观察及预后视力者均同时摘除晶状体。20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其中13眼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二次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有3眼。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者保持俯卧位至气体完全吸收或硅油乳化取出时。术后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氧氟沙星眼液、泼尼松龙眼液,阿托品眼膏散瞳。硅油填充玻璃体腔6眼硅油已经取出。术后定期复查眼压及视网膜情况。1.3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静脉阻塞部位颞上支67眼(45.9%),颞下支24眼(16.4%),鼻上支5眼(3.4%),鼻下支2眼(1.4%),半侧

5、41眼(28.1%),中央静脉阻塞7眼(4.8%)。2.2全身并发症既往单纯高血压病史患者90例,糖尿病病史患者15例,冠心病病史6例,风湿病1例,脑血栓病史6例,青光眼病史4例。2.3就诊前发病时间03个月58眼,术中需剥膜14眼,摘除白内障者10眼,视网膜裂孔11眼。36个月21眼,术中需剥膜9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7眼。6个月以上67眼,术中需剥膜28眼,摘除白内障者5眼,视网膜裂孔6眼。2.4术前眼部情况术前检查发现14眼存在视网膜脱离。术中14眼均可见增殖条索牵拉视网膜,其中10眼可见大小不一的裂孔或裂隙。2.5术后并发症2.6术后视力改善中央静脉阻塞(RV)患者中视力0.

6、05者共7眼。半侧RV患者中视力0.05者共20眼,视力0.050.3者共18眼,视力0.30.5者共3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患者中视力0.05者共42眼,视力0.050.3者共47眼,视力0.30.5者共7眼,视力0.5者共4眼。RV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侧BRV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患者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各型RV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3讨论3.1解剖因素视网膜动静脉穿插关系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hretinalvEinlusin,BRV)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7、在本文中颞上支BRV占45.9%,与其他部位相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根据血液动力学及血管分布情况推测可能是如下原因:(1)在视网膜动静脉穿插处,上游的血流形成湍流,不断损伤该处的血管内皮,从而易形成血栓,发生RV。(2)静脉的引流面积在间隔 盘缘近的地方越大,可能对动静脉穿插处的血流的影响越大,更容易发生RV。(3)视神经纤维间隔 视盘越近密度越大,与走行其间的血管的关系也越拥挤,动脉硬化时,与盘缘越近的静脉越容易受到挤压,同时由于动静脉穿插的特点,从而更容易发生RV。根据郑曰忠等1搜集BRV患者荧光血管造影负片后的分析,考虑患者就诊时还有如下原因:(1)颞侧分支静脉阻塞易于影响视力,患者可

8、及早发现和就诊;(2)颞上支BRV最为常见,可能与颞上支动静脉穿插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三个象限有关。转贴于论文联盟.ll.3.3手术时机与增殖膜、视网膜裂孔、并发性白内障本文病例中3个月内手术者共58眼,虽然术中仍有14眼需剥膜,但去除积血并相应行视网膜光凝后效果良好。陈璐等5也认为玻璃体积血经保守治疗36个月不能吸收者,可施行玻璃体切割术。但以下情况手术时间可提早:玻璃体出血量大,增殖明显,有可能形成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估计可能存在视网脱离者;药物不能控制的血影细胞性青光眼;I型糖尿病合并玻璃体出血:伴有虹膜红变者等。手术选择应严格掌握,不宜过早使病人失去自愈或药物治愈的时机,而增加由于手术而发

9、生的并发症。本文术中发现的视网膜裂孔多位于闭塞的血管旁或增殖膜边缘,多为圆孔,少数呈条状裂隙。考虑由于玻璃体后界膜在视网膜血管处与视网膜连接比较严密,血管闭塞后释放的炎症介质促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因此沿血管边缘视网膜易牵拉成孔。术前视网膜已有牵拉性脱离或周边有大片变性区者也易行成裂孔。3.4术后并发症另外,刘堃等7研究中发现术后高眼压与手术原发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有关,视网膜玻璃体增殖越重高眼压的发病率越高、危险性越大,这可能是由于术眼原发病愈复杂、眼内条件愈差那么手术操作愈复杂,手术时间相应增加,这样对眼部损伤就越大,引起各种并发症的机率就较高。此外,眼内条件愈差那么应用玻璃体腔填充物及视网膜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