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_第1页
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_第2页
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_第3页
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_第4页
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开展浅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学生的知识构造要合理,它包括相关知识会运用、专业知识要实用、根底知识要够用,同时要求学生要具备职业的根本素养,它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调查显示,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差异不是智商而是情商。所以,知识靠学习、才能靠培养、素养靠养成。职业根本素养的养成是指学生要学会敬业、学会诚信、学会表达、学会协作、学会务实、学会主动、学会坚持、学会自控、学会创新、学会学习等。因此说,职业根本素养的养成是一项全员性工作,不是哪一门课程能独立完成的,而是需要专业课、专业根底课、公共根底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等多种载体共同完成的

2、,它表达着可持续开展的教育开展观。蔡元培说过: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鲁迅也说过:现代化的目的一是立国,二是立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本文由论文联盟.Ll.搜集整理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要面向自然世界、面向心灵世界、面向社会世界;要追求知识,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提升人的生命境界,进步生活质量。否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后续开展、终身教育、可持续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去体验人生,感悟人生,享受人生,创造人生。我们职业教育从原来的中专和成人教育,脱胎变成为高职教育,经过不断探究与改革,从强调学科本位到强调才能本位,最后强调素质本位,从关注知识性到关注职业性

3、,最后关注可持续性。从以上职业教育开展道路图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强调才能的同时,更强调素质,强调可持续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位是突出三个要素,实现两个开展。三个要素是指做人、做职业人、做有文化的职业人。两个开展是指人的全面开展和可持续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走出教材、走下讲台、走向学生、走入学生。课程建立改革方向要从形式上有所打破,实现三个对接一个开展。三个对接是指教学内容要对接专业、对接职尝对接学生职业生涯,一个开展是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开展。最终培养出五个一高素质人才,即一个慧眼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第三只眼看世界的独立思维才能;一颗匠心能感悟生活、探求人生与创造价值;一种情怀懂得

4、感恩、懂得报恩与承担责任;一种悟性擅长体验、发现与享受生活的心态;一身绝技可以生存、开展与奉献。如何实现这些目的呢?如何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开展?我想从公共根底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等几个层面谈几点想法。一、公共根底课与学生的可持续开展公共根底课一般情况下包括应用数学、实用英语和应用写作等。以应用写作为例,应用写作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理论性极强的根底才能课,其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更好地与社会交融、更科学地处理好公私事务的才能。它为实用而学,以用为本。据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的综合分析研究说明,应用写作才能不仅成为了当今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涵,而且还是企业所要求的八大

5、职业核心才能之一,因此,应用写作既是一门文化根底课,也是一门职业核心才能训练课,更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重视应用写作课程的建立和学生应用文写作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才能和就业竞争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和实现职业才能的可持续开展奠定基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学毕业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那么,如何结合学生专业及将来职业生涯来进展写作实训,一直是我们在应用写作教学理论中考虑的问题。我们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的和工程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形式的要求,在马克思人的全面开展理论,建构性学

6、习理论和行动导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尝试着以工作过程导向的形式构建应用写作课,将分散在事务文体、公文、礼仪文体中的各个文种集中起来,作为一个个工程来研究,形成一个个模块,将理论教学生活化,如现场教学法,即根据应用文种的要求把学生带入现场进展教学,让学生根据现场情景即兴写作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与人沟通才能、交际才能和写作才能。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任务训练中进步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和职业综合才能,培养了学生从事专业必须的职业态度、职业情感及团队精神,进步了学生的全面素养。二、选修课与学生的可持续开展就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开设选修课的教师以根底课教师居多,占85%以上

7、,其它职业院校从感观上看,也大多如此。选修课中,以论语故实课为例,儒家的修身理论对如今的人们,尤其是当今大学生的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概括而言,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养成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刻苦耐劳的学习精神、锲而不舍的理论精神和爱人助人的团队合作精神。第一,儒家的学习观与学生刻苦耐劳的学习精神的培养。儒家认为,人要成长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必需要发奋苦学。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荀子亦云: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学习是为人处世的开始,也是一个人成长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的关键。儒家认为,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终生的事业。所以,儒家要求

8、人们要时刻修养省察,慎单独律。当代大学生所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指导大学生,教会他们在社会中立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传授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即苦耐劳的学习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进展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通过艰辛的学习到达一个较高的道德境界。第二,儒家的知行观与学生知行合一的理论精神的树立。孔子要求君子要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讼语宪问?。荀子认为,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之宝也。?荀子大概?知行观是儒家学说中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为历代思想家所重视的修身为人的关键所在。儒家认为,知、行必需要合一,行是知的目的,知只有落实到详细的行上

9、才有其实际的意义,而行也是知的必经途径,真知才会出真知。所以,儒家将那些知行合一的谦谦君子称为君子儒,而将那些言行不一的我称为小人儒。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者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理论精神,让学生勇于理论,敢于理论,在理论中总结经历,锻炼自身,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才能的理论性人才。第三,儒家的仁的思想与学生爱人助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也讲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由此可见,儒家是把仁作为道德修养的最根本内容加以提倡的。仁作为儒家思想的主体,包含多个层面的意思

10、:1仁要求人们树立健全完美的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儒家孜孜以求的理想奋斗目的。2仁要求人们讲睦修信,和谐相处。3儒家的为仁思想是不可动摇的,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不渝。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要讲究有仁、有义、有礼、有诚、有信,而要到达这样的目的,人们就要克己修己约己治性正心,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爱人乐群的精神。当今社会,道德失范,物欲膨胀,枯燥无味,缺乏现实感和责任感的说教已无法适应整个社会开展的需求。因此,儒家对于仁义礼智信的讲求,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爱人助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而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在社会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建立者。此外,儒家的天下观、诚信观和入世主义精神等对于大学生完

11、好人格的塑造,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理论中总结和落实。三、语文课外活动与学生的可持续开展课外活动extraurriular是相对课内而言。一般是指学校按教学方案所安排的课堂学术性学科之外得到的某种额外的东西。关于课外活动的概念,各国对此称谓并不一致,有的叫辅助课程urriular,与核心课程相对,其意义是,课外活动在整个学校教育中享有重要的地位,不应简单地把它看作是附加在学术方案之上的一种额外的东西。阿姆斯特郎?美国中小学的课外活动方案?,载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外校外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有的叫第二学校,其含义是,在正课以外,自己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有的叫第

12、三课程,即第一课程是必修课,第二课程是选修课,课外活动和必修课及选修课一样,应当为学生提供获得技能的时机。因此,称之为第三课程。尽管其概念及称谓有分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课外活动的产生,其重要任务是纠正侧重智育的倾向。从形式上看,课外活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具有很强的活动性和理论性等特点。语文课外活动,作为整个课外活动的一部分,在促进学生可持续开展方面占有重要位置。语文课外活动形式自由、灵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不同兴趣、特长及个性之开展需要。伴随着高科技给人类文明带来种种福音的同时,也使人类的理性、情感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许多人感到教育领域内人性的失却和人的异化。学生

13、缺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根本知识,作为社会一员的道德观念淡薄,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等等。而课外活动那么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乏。它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及富有兴趣的生活,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学生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培养自主学习、自主考虑的才能,培养在剧烈变化的社会中生存下去的生存才能等。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并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任何一项精细工作都需要数个乃至数十个专业共同合力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尊重别人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不仅各学科的知识在活动中得到交融,各种兴趣得到培养,而且师生间的情感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交流。美国的一些学者称,有些课外活动并不亚于学科的学习。毕业生的聚会上回忆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