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帖敷疗法课件_第1页
中医穴位帖敷疗法课件_第2页
中医穴位帖敷疗法课件_第3页
中医穴位帖敷疗法课件_第4页
中医穴位帖敷疗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穴位帖敷疗法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中医穴位帖敷疗法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医者人之司命,如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主要内容穴位贴敷疗法临床应用主要内容一、穴位贴敷-历史源流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 )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一、穴位贴敷-历史源流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

2、书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这一疗法既见于官方著作,如政府组织撰写的医宗金鉴: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刺激,以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其中不乏穴位敷贴之法,仅以神阙一穴而言,就有何首乌贴脐中治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二、贴敷疗法-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二、贴敷疗法-定义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三、贴敷疗法-作用

3、机制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和调整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通过体表皮肤或黏膜吸收,药物的直接作用明显。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三、贴敷疗法-作用机制整免疫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原则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选择与针灸技术基本一致,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原则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4、-取穴方法1、局部取穴2、循经取穴3、经验取穴(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1、局部取穴2、循经(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健目的或疾病特点,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阿是穴、体表阳性反应点),或者临近的穴位,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取膝眼、背痛患者肩胛骨内侧缘出现的索状物、结节阳性点等。即在病变的脏腑、肢体的局部,就近选取敷贴穴位,或者以痛点为穴进行敷贴。如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

5、痛选取合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胃肠疾患选足三里等。(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百日咳等。(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取穴方法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一)、贴敷疗法(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常用穴位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一)、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常用穴位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神阙穴神阙穴中医穴位帖敷疗法PPT课件内关: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内关: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

6、肌腱之间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 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的药物分类1、通经走窜、开窍活络类药物:如冰片、麝香、丁香、薄荷、樟脑、肉桂、姜、葱、蒜、韭等。此类药物具有芳香通络作用,能够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但此类药物易耗伤人体气血,不宜过量使用。(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的药物分类1、通经走窜(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的药物分类 2、刺激发泡类药物:如白芥子、蒜泥、生姜、甘遂威灵仙、旱莲草等。此类药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

7、局部皮肤充血、起泡,能够较好地发挥刺激腧穴作用,以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效果。(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的药物分类 2、刺激发(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药物分类3、气味俱厚类药物:如生半夏、附子、川乌、草乌、巴豆等。此类药物气味俱厚,药力峻猛,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正如吴师机所云:“膏中用药味,必得气味俱厚者方能得力” 。这类药物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掌握用量及贴敷时间,不宜用量过大,贴敷时间也不宜过长。(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药物分类3、气味俱厚类药药物组成特点: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者研末作为穴位贴敷用药防治相应疾病。四大用药特点: 善

8、用温药: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川椒、茴香等。 善用归膀胱经、脾胃经药:麻黄、桂枝、生姜等。 善用引经、开窍药:麝香、冰片等 善用皮肤刺激性强药物:川椒、大蒜、生姜、斑蝥、冰片等。药物组成特点: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常用药物单味中药:如大黄、芒硝、五倍子、吴茱萸等主药(君药):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多为厚味力猛、有毒之品白芥子、蒜、细辛、南星、巴豆(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穴位贴敷常用药物单味中药:如大药性: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作用。主治:便秘、目赤肿痛、瘀血诸症、湿热痢疾、黄

9、疸、淋证等。用法用量:每穴5g,用白凡士林或白醋适量调成糊状帖敷。使用注意:妇女怀孕、经期哺乳期忌用;脾胃虚弱者慎用。保存:干燥状态下保质期3个月,避免潮湿。大黄:药性: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主治:便秘、目吴 茱 萸:药性: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胃、大肠、肾经。功效:助眠、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主寒凝痛证; 胃寒呕吐;虚寒泄泻。主治:涌泉穴位贴敷以安神助眠,温里散寒,止呕降逆;降压。用法用量:每穴5g,用白凡士林或白醋适量调成糊状贴敷。使用注意:本品辛热燥热,易耗气动火,阴虚有热者忌用。保存:干燥状态下保质期3个月(2-8 6个月),避免潮湿。吴 茱 萸:药性:味

10、辛、苦,性温。归肝、脾、胃、大肠、肾经。药性: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等主治: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 ;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用法用量:每穴5g,用白凡士林或白醋调成糊状帖敷。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五 倍 子:药性: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降火,止咳芒 硝:药性:味咸,性苦,寒。归胃、肺、脾经、小肠、三焦、大肠经。功效: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用于实热便秘,大便燥 结,积滞腹痛,肠痈肿痛;外治乳痈,痔疮肿痛。用法用量:100g,布包敷贴神阙穴,吸湿受潮后更换,1日1次。使用注意:脾胃虚

11、寒及孕妇禁用。保存:密闭,在30以下保存,防风化。芒 硝:药性:味咸,性苦,寒。归胃、肺、脾经、小肠、三焦、大方法:采用生大黄粉5g,用白凡士林或醋调成糊状,敷于 神阙穴,外用透气敷贴固定。加用腹部顺时针按摩十次、点压按揉中脘、天枢、合谷、足三里,3-7天为1疗程。(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便秘方法:采用生大黄粉5g,用白凡士林或醋调成糊状,(二)、方法:取五倍子粉适量(5g),白凡士林或白醋调成糊状,敷神阙穴透气敷贴固定,每日1次(临睡前敷,次晨取下)7-10次为1疗程。(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体虚自汗盗汗方法:取五倍子粉适量(5g),白凡士林或白醋调成糊状,(二)方法:睡前洗净双脚,

12、取吴茱萸5g,用白凡士林或醋调成圆球状,用透明敷贴贴敷于双侧涌泉穴,次日清晨取下。7天为1疗程。(二)、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失眠方法:睡前洗净双脚,取吴茱萸5g,用白凡士林或醋(二)、贴敷穴位贴敷标准化技术流程查核表项目:穴位贴敷标准化技术程查核表流程查核结果1.接医生医嘱,向患者或家属解释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取得配合。是否待改进2.评估患者治疗(贴敷)部位皮肤情况,询问有无过敏史。是否待改进3.治疗室准备贴敷用药,使用定量勺准确获取药物放置单层纱布是否待改进4备齐用物(贴敷药物、敷贴),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治疗(贴敷)部位、贴敷药物。是否待改进5.协助患者大小便,松开衣着,

13、安置合适体位,暴露治疗(贴敷)部位。是否待改进6.再次核对并确定治疗(贴敷)部位,铺上治疗巾或大毛巾,注意保暖。是否待改进7.用75%酒精棉球清洁貼敷部位,范围大于敷贴固定区域。是否待改进8.药物敷于治疗(贴敷)部位,用敷贴固定。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尺寸的敷贴,神阙穴使用6*9cm,涌泉穴使用6*6cm。是否待改进9.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告知患者贴敷时间(大黄粉及豆蔻粉4h;五倍子粉及吴茱萸次日晨取下,取下后洗净局部皮肤),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是否待改进10.协助患者整理床单位,安置舒适体位。整理用物,洗手。是否待改进11.记录治疗部位、时间、反应情况、疗效,签名。是否待改进12.取下贴敷

14、药物后观察治疗(贴敷)部位皮肤情况,疗效评估。是否待改进待改进流程记录:(二)穴位贴敷标准化技术流程图示 使用定量勺取药 用纱布包裹药物 评估后将药物置于治疗(贴敷) 部位 使用合适的敷贴固定,观察局 部反应。 参考文献 1 倪斐琳,桑丽清,沈勤等. 五倍子粉敷脐联合拔罐治疗盗汗的疗效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4):828-830. 2 陈燕.外用吴茱萸治顽疾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6):61-62. 3 汪永坚,陈晓洁, 胡婵娟. 复方大黄膏敷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便秘的效果观察J. 护理与康复,2011,10(1):82-83. 4 王慎美,田敏.肉豆蔻粉贴敷脐部治疗腹泻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5):1495. 5 吴利亚.豆蔻粉敷脐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4). 帖敷流程穴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