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榆林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给试管中氧化汞粉末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壁上有银光闪闪的液滴出现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

2、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D钠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生成氧化钠固体2下面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1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C示意图中的各物质均属于化合物D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B能闻到花香C氧气用于炼钢、气焊 D铜线用于制电缆4下列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氯化钠 NaClB氧化钙 CaOC氯化铁FeCl2D硫酸镁 MgSO45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年”。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元素:Na、Mg、SiB人体缺少铁元素可能会

3、患贫血症C非金属元素:P、S、ID健康身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必须适宜6下列物质中氧元素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A空气B液氧C水D过氧化氢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含有不同种分子B水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C电解水属于化学反应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D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8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华悠久的饮食文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黄瓜切丝 B麦粒研碎 C糯米酿醋 D海水晒盐9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

4、锰酸钾B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是氯酸钾,是因为加入了少量的二氧化锰C反应时间较短的是高锰酸钾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可以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来加快反应速度10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驱虫辟邪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氧化黄酮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酮素属于有机物B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8:1C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D黄酮素由27个原子构成11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一定是A阳离子B阴离子C分子D原子12如图是中华粮仓彩车,在这辆彩车上充分展现出黑龙江元素,抽油机、稻穗、快艇一号等,这些最有黑龙江气质的元素,充分显现和契合了工业强省、农业

5、强省、生态强省,蕴意在其中。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抽油机抽取的物质是原油B抽油机的外壳喷漆主要为了防锈C小卫星“快艇一号”中某些零件用了钛合金,钛合金有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熔点低的优点D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常施加NH4NO3,该物质属于盐类物质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_ 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为了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序号),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填“a”或“b”)通入。(3)用装置C制取的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

6、号表达式为_,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4)利用D装置收集一瓶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避免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_。 (5)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甲烷。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填字母);用装置E也可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_的物理性质;用装置F收集甲烷,原因是_。14化学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C的名称是_。(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棉花外需要增加的一种仪器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装置H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填“a”或“b”)端通入;用该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

7、试管发生了炸裂,请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_(写一条即可)。(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方便添加液体,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为_作用,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_。1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的研究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发生装置可选用(填代号,下同)_,收集氧气应选用_;如果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可能原因是_

8、,若实验结束时,应_;(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认真思考后,认为可选用F装置进行收集氧气若集气瓶中的气体是空气,那么进气口应是_(填“a”或“b”)。16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一中,A物质的名称是_;(2)图一中操作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_(填序号),其中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写名称);(3)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_;(4)若经过操作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即可)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如图是已破损

9、的维生素C(简写Vc)说明书部分信息。已知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1)Vc的化学式为_;(2)V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3)小辉妈妈每天按要求服用该Vc片钙,小辉建议妈妈可食用西红柿来代替Vc片,若100g西红柿含Vc30mg,则小辉妈妈每天食用西红柿_g即可达到服用上述Vc片的效果。18加热29克氯酸钾和1.5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一段时间后,称得试管内剩余固体为20.9克,求:剩余固体质量分别为多少克?_(写出计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太阳能手摇两用充电器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这种充电器内装蓄电装置,既可以在有太

10、阳的时候用太阳能给电池充电,也可以在阴天手摇直接给电池充电。(1)在不给手机充电时,手摇给充电器电池充电时的能量转化为_,手摇充电器的主体,可以是塑料,但是其手摇主轴承的材料却最好应该是_(填字母)A 青铜 B 生铁 C 陶瓷(2)著名发明家爱迪生也发明过一种电池叫爱迪生电池,爱迪生电池的反应物是铁和二氧化镍(NiO2)和一种氧化物,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了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的两种碱,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_。(3)淘汰的手机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因为其中可能含有_等有毒元素(写两种即可),所以需要回收,回收废旧电池的意义有_(填两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

11、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解析】A、给试管中氧化汞粉末加热,可以观察到试管内壁上有银光闪闪的液滴出现,故符合题意;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不符合题意;C、镁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固体,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D、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名称,故不符合题意。2、D【解析】A、通过题目中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看到反应中各物质分子个数比应为1:2:1:2,而不是1:1:1:2,故A错误;B、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变化前后都含三种原子、原子个数均为9个原子,因

12、此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变化,故B错误;C、由反应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第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C错误;D、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变化,但却可看出原子结合方式发生改变,可判断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是利用不同的稀有气体能通过或吸收不同波长的光,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物理性质,所以错误;B、能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为物理性质,所以错误;C、炼钢是利用氧气与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气焊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二者都必须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为化学性质,所以正

13、确;D、铜线用于制电缆是利用铜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电性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所以错误;故选:C。4、C【解析】A、氯化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钠的化学式写为NaCl,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氧化钙的化学式写为CaO,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C、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铁的化学式写为FeCl3,书写错误,符合题意;D、硫酸镁中镁元素的

14、化合价为+2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硫酸镁的化学式写为MgSO4,书写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A、Si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B、缺铁会患贫血症,故正确;C、磷、硫、碘均为非金属元素,故正确;D、微量元素在人体中起重要的作用,但含量应适宜,故正确。故选A【点睛】元素种类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6、B【解析】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为游离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为化合态;只以游离态存在,则氧元素不能存在于化合物中。【详解】A、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等,则氧元素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故不符合题意;B、液氧为氧气的单

15、质,氧元素只以游离态存在,故符合题意;C、水为化合物,氧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故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是化合物,氧元素只以化合态存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解析】A. 过氧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两者为不同种分子,属于混合物,A选项不符合题意B.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水分子体积变大,B选项符合题意C. 电解水是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C选项不符合题意D. 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两者为不同种分子,是因分子构成不同,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A、黄瓜切丝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合题意

16、;B、麦粒研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合题意;C、米酿成醋过程中有醋酸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9、B【解析】A、由图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选项正确;B、由图可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是氯酸钾,但二氧化锰只是反应催化剂,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质量,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反应时间较短的是高锰酸钾,选项正确;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17、出二氧化锰,二氧化锰可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可以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来加快反应速度,选项正确。故选B。10、D【解析】试题分析:A、有机物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属于有机物,正确,B、根据化学式,黄酮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5:110=18:1,正确,C、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的相对分子质量=1215+110+162=222,正确,D、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故应说一个黄酮素分子由27个原子构成,错误,故选D考点:有机物的概念,化学式的意义11、B【解析】核电荷数=质子数,当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8、时,微粒是原子,当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是阳离子,当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时,微粒为阴离子,故选B。12、C【解析】A、抽油机抽取的物质是原油,故正确;B、抽油机的外壳喷漆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蒸气,主要为了防止外壳生锈,故错误;C、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材料,它们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等,故错误;D、NH4NO3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银根离子构成的,符合盐的定义,属于盐类物质,故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试管 集气瓶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MnO2+O2; E

19、a 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O2 能控制反应速率 集气瓶盛少量水或集气瓶铺一薄层细沙 A 难溶于水 甲烷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是试管;是集气瓶;(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为了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排水法,收集装置是E,氧气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G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a通入;(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2H2O+

20、O2;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所以装置B和C对比,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进行实验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4)利用D装置收集一瓶氧气,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了避免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的水或细沙;(5)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甲烷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A;用装置E也可收集甲烷,利用了甲烷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用装置F收集甲烷,原因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点睛】氧气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两种选取的原因(即理论依据)分别是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和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的

21、成分发生反应。14、铁架台 酒精灯 a 试管外壁有水珠 A、B、C、D、F 催化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 【解析】本题介绍了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两种方法制氧气,了解它们装置、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详解】(1)仪器C的名称是铁架台。(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装置需要加热,所以,除棉花外需要增加酒精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H是装满水的万能瓶,用装置H收集氧气时,氧气密度比水小,气体应从 a端通入,水就从b端出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过程中试管发生了炸裂,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珠。(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方便

22、添加液体,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A、B、C、D、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到的作用为催化作用,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15、酒精灯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A C 未等到气泡均匀连续放出时就开始收集(集气瓶收集前未装满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氧气时导气管未伸入到接近瓶底); 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b 【解析】(1)是酒精灯。(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钾、氧气。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D中的导气管

23、应该接近集气瓶的底部,以排净空气,故选C。如果实验时,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净,可能原因是收集氧气过早或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用向上排空气收集氧气时导气管未伸入到集气瓶瓶底。实验结束时,应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流进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a端排出,故氧气从b端进入。【点睛】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与空气的比较选择收集装置。16、明矾 、 蒸馏 活性炭 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 【解析】水的净化过程:取水、絮凝沉降、沉淀、过滤、配水,蒸馏是把混合物变成纯净物,净水时加入明矾能加速水的沉降,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使用活性炭吸附。【详解】(1)净水时加入明矾能加速水的沉降。(2)图一中操作分别是过滤、蒸发、蒸馏,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其中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3)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可以使用活性炭。(4)若经过操作过滤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点睛】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加明矾进行絮凝沉降。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C1H8O1; 9:1 200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