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表郁轻证、变证辨证治则_第1页
07表郁轻证、变证辨证治则_第2页
07表郁轻证、变证辨证治则_第3页
07表郁轻证、变证辨证治则_第4页
07表郁轻证、变证辨证治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主讲:阚湘苓第二章 太阳病辨证论治概 论 第一节 太阳病辨证纲要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第五节 合病与并病证第六节 太阳病欲解时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一、中风表虚证二、伤寒表实证三、表郁轻证概述:表:病位:正邪交争于体表 (发热恶寒并见)郁:正邪状态:邪气郁结,腠理闭塞。 (无汗或身痒)轻:病势:邪气已微,正亦不足, 正邪相争不剧烈。 (阵发性发作恶寒发热)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三、表郁轻证(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三)桂枝二越婢一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原文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

2、,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提要 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及表郁轻证的证治 讲析1、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2、表郁轻证的证治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原文23条)讲析太阳病1、太阳病日久不愈的三种转归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热色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脉微缓脉微而恶寒表郁轻证欲愈阴阳俱虚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原文23条)讲析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表郁轻证2、表郁轻证

3、的证治面色有热色(红色)以其不能得小汗出(无汗)身必痒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病久邪微邪郁不解未传阳明、少阳桂枝麻黄各半汤证(原文23条)讲析病机:表郁日久,邪轻证轻 2、表郁轻证的证治治法:辛温解表,小发其汗 方药: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1/3麻黄汤:1/3桂枝汤:麻黄汤=1:1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原文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提要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转归与治疗讲析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转归2、表郁轻证的治疗 讲析服桂枝汤脉洪大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原文25条)形似疟,一日再发1、服桂枝汤大汗出后两种不同转归大汗出

4、邪仍在表与桂枝汤表郁轻证大邪已去,余邪犹存正亦受伤前症犹在讲析服桂枝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原文25条)形似疟,一日再发(恶寒发热)大汗出大邪已去余邪犹存2、表郁轻证的治疗表郁轻证表郁之症或伴汗出、身痒?讲析桂枝二麻黄一汤证(原文25条)2、表郁轻证的治疗病机:表郁日久,邪微证微治法:辛温轻剂,微发其汗方药: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汤:5/12麻黄汤:2/9桂枝汤:麻黄汤=2:1 原文 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病脉微弱?不可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无 阳发热恶寒真寒假热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汤: 桂枝、芍药 生姜

5、、大枣、炙甘草越婢汤: 麻黄、石膏 生姜、大枣、炙甘草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石膏 生姜、大枣、炙甘草、杏仁 原文 27条 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口微渴心微烦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病机:表郁邪轻,外寒内热治法:小发其汗,兼清郁热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汤:1/4越婢汤:1/8桂枝汤:越婢汤=2:1汤证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桂枝二麻黄一汤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主证发热恶寒如疟状,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红,身痒,无汗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再发或兼汗出,身痒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心烦,口渴病机表郁日久,证轻邪轻表郁日久,证微

6、邪微表郁轻证,兼有郁热治法辛温轻剂,小发其汗辛温轻剂,微发其汗微发其汗,兼清里热方药份量桂枝汤原量1/3麻黄汤原量1/3桂枝汤原量5/12麻黄汤原量2/9桂枝汤原量1/4越婢汤原量1/8两方比例1:12:12:1 表郁轻证比较表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二、热证三、虚证四、太阳蓄水证五、太阳蓄血证六、结胸证七、痞证八、上热下寒证九、火逆证十、欲愈候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一)变证治则(16上)(二)辨寒热真假(11、120、122)(三)辨虚证实证(70、60、75)(四)表里先后治则(90、56)(五)标本缓急治则(91、92)一、变证治则及辨证要点(一)变证

7、治则(二) 辨寒热真假 (三) 辨虚证实证 (四) 表里先后治则 (五) 标本缓急治则 (一)变证治则 原文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提要:太阳病发生变证的原因及治则。温针:针刺与艾灸合用的一种方法。坏病:即变证。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一)变证治则第一段:“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申明坏病的形成。第二段:“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论述坏病的治则。(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11条: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

8、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提要:举例说明辨别寒热真假的要点: 病人的喜恶讲析:(二)辨寒热真假 身大热反欲得衣热在外(假热)寒在内(真寒)(二)辨寒热真假身大寒反不欲近衣热在内(真热)寒在外(假寒)(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120条: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饮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提要:本条论太阳病误治导致脾胃气虚的变证 讲析:(二)辨寒热真假 原文122条: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

9、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提要:本条论汗后致胃寒吐逆而见假热之证讲析:(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提要:本条论发汗后虚实不同的两种转归讲析:(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提要:本条论下后复汗阴阳两虚的脉证 讲析:(三)辨虚证实证 原文75条: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提要:重发汗损伤心阳及汗后水饮伤肺的证候讲析:(四)表里先后治则原文90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提要:辨表里同病治有汗下先后之分 讲析:(四)表里先后治则 原文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提要:根据小便清否辨表里证治讲析:(五)标本缓急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