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修工艺标准_第1页
返修工艺标准_第2页
返修工艺标准_第3页
返修工艺标准_第4页
返修工艺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返修工艺标准Q/ZJG浙江精工钢结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JG-011-2004产品返修工艺标准2004-05-11 2004-05-12 实施Q/ZJG-012-2004浙江精工钢结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总M产品返修工艺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是由浙江精工钢结构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精工”)贯彻了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等,并根据操作人员素质、设备和工艺 特点、以及多个工程的加工经验编制而成的企业标准。本标准若有与国家标准相抵触之处,则以国家标准为准。本标准同设计详图和设计说明一起,作为本公司建筑

2、工程的单层、多层、高层结 构中产品返修过程中必须执行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本标准制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生产工人及质量检查员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方便, 同时,也使操作者容易理解与掌握产品质量的要求,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为了提高本标准质量,请工厂各车间班组在执行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工艺科,以便做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标准自2004年05月12日起实施本标准由浙江精工钢结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重钢工艺科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求起草人:万进鸿刘代龙Q/ZJG-012-2004.规范与标准本标准所引用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分为“执行技术规范与标准”和“参考技术规范与标准”两部

3、分。执行技术规范与标准GB50205-2002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1.2 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1.3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2.1.2 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2.1.3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参考技术规范与标准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Q/ZJG-012-2004.返修方案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返修方案的主要内容:如何制定返修工艺主要是根据缺陷的位置、缺陷的大小、缺陷的长短、分布的疏密程 度、补焊坡口的深浅宽窄、工件的厚薄、补焊中能否将被焊工件翻动等一系列因素来 制定具体的工艺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返

4、修坡口的制备及检查:补焊坡口的制备方法,可采用气割的办法,保证获得所要求的坡口形状和 尺寸,但当缺陷很大,同时工件材料的焊接性能又比较好时,可以采用碳弧气刨的方 法。并根据板厚采用不低于该种钢焊接时的预热温度进行预热,待去除缺陷后,还必 须用砂轮机打磨碳刨表面至露出金属光泽,以去除增碳层及淬硬层。补焊坡口的清理:坡口的清理工作极为重要,要将可能存留的油污、异物 等去除干净。如果坡口准备妥当之后需经较长一段时间才补焊,则焊前需用砂轮机打磨坡口除去锈迹。不论采用气割还是采用碳弧气刨的方法,将坡口准备完毕妥当后应进行磁粉检查,确保坡口表面无裂缝等缺陷的存在。止匕外,坡口形状要求尽量规则,以便于 补焊

5、操作,同时还要避免坡口底部尖角、轮廓突变及毛刺等。补焊材料的选择:补焊材料的选择首先取决于所采用的补焊方法。当采用埋弧焊自动焊时,通常仍然采用适宜于产品母材的原焊接工艺中所规定的焊丝和焊剂。如果补焊方法为手工电Q/ZJG-012-2004弧焊,电焊条的选择决定于产品对焊缝的要求。对焊缝返修的要求:当焊缝表面缺陷超过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时,对气孔、夹渣、焊瘤、余高过大 等缺陷应用砂轮打磨等方法去除,必要时应进行焊补;对焊缝尺寸不足、咬边、弧坑 未填满等缺陷应进行修补。当焊缝内部缺陷超过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时,应根据超声波探伤的结果,确定 缺陷的部位,并明确缺陷的性质,以此作为依据制定返修工艺。对于缺

6、陷可采用机械或碳弧气刨等方法将缺陷清理干净。当缺陷为裂纹时,碳 弧气刨前应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并清除裂纹及其两端各50m求的焊缝或母材。消除缺陷时应将刨槽加工成四侧边斜面角度大于10度的坡口,并应修整表面、磨除气刨渗碳层,必要时应用渗透探伤或磁粉探伤的方法确定裂纹是否彻底清除。焊补时应在坡口内引弧,熄弧时应填满弧坑;多层焊的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 焊缝长度应不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超过500mm寸,应采用分段退焊法。应采用与产品焊接时所用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进行补焊,第一层的焊接电流可大 些,以保证焊透。严格控制层问温度,注意引弧及收弧处的质量,每焊一层应仔细检查,确定无 缺陷后再焊下一层。返修

7、部位应连续焊成,如中断焊接,应采取后热保温措施,防止产生裂纹。再 次焊接前宜用磁粉或渗透探伤方法检查,确认无裂纹后方可继续补焊。焊接修补的预热温度应比相同条件下正常焊接的预热温度高,并应根据工程节 点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采用超低氢型焊条焊接或进行焊后消氢处理。全部焊完后,严格检查补焊区,如发现不允许的缺陷,应重新修补。补焊的次 数不能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返修次数。焊缝正、反面各作为一个部位,同一部位的返 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对两次返修后仍不合格的部位应重新制定返修方案,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批 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执行。Q/ZJG-012-2004返修焊接应填报返修施工记录及返修前后的无损检测报

8、告,作为工程验收及 存档资料。补焊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当焊补处结构比较复杂、刚性大、坡口深等情况时,为防止发生根部裂缝, 生产中宜采用强度等级稍低的焊接材料打底,这种少量层数的强度稍低的打底焊缝不会影响整个焊接接头的性能。在双面补焊的场合下,打底焊时待一面焊妥、反面挑焊 根时可将该低强度材料打底层全部清除,性能完全可以保证。补焊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求采用低的焊接热输入量,这一方面是因为小的焊 接规范可以保证低的焊接应力及小的焊接变形,使原焊缝区的塑性储备的消耗降低, 另一方面是因为补焊工作在很多场合下操作比较困难,不允许采用大的焊接电流,有时还要采取层间锤击措施,减小部分应力。碳弧气刨的一般规定:

9、碳弧气刨工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如发现夹碳,应在夹碳边缘 5-10mm处重新起刨,所刨深度应比夹碳处深 2-3mm发生粘渣时可用砂轮打磨。Q42Q Q460及调质钢在碳弧气刨后,不论有无夹 碳或粘渣,均应用砂轮打磨刨槽表面,去除脆硬层后方可进行焊接。附:碳弧气刨操作指导书:说明:本操作指导书为典型工艺文件的实施细则,适用于碳弧气刨的实际操作。运用范围:主要应用于双面焊时,清除背面焊根,清除焊缝中的缺陷,加工坡口,清除铸件 毛边,飞刺,冒口和铸件中的缺陷。工艺参数:.电源:直流,陡降外特性,额定电流应大于气刨所需电流。反接,气刨时电流稳定,刨削速度均匀,发出连续的刷刷声,刨槽两侧宽窄一

10、致,表面光滑; 正接,电弧抖动,发出断续的嘟嘟声,极性掉过即可。.电流与碳棒直径成正比关系,可参照I=(30-50)d的经验公式来估算:I为电Q/ZJG-012-2004流,d为碳棒直径碳棒规格及运用电流如下表规格运用电流(A)3150-1804150-2005150-2506180-3007200-3508250-4009350-45010350-500对于一定直径碳棒,如果电流较小,则电弧不稳,易产生夹碳缺陷;提高电流可提高刨削速度,刨槽表面光滑,宽度增大,所以一般可选上限电流,易于操作,但电流过大,碳棒烧损较快,甚至熔化,造成严重渗碳。.碳棒直径选择与板厚有关,还与要求的刨槽宽度有关,一

11、般直径应比要求的刨槽宽度小2-4mm板厚6mm6-8mm8-12mm10mm20mm碳棒直径4mm5mm 6-7mm 7-8mm 10mm.刨削速度一般为0.5-1.2m/min左右为宜,速度对刨槽尺寸,表面质量和过 程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刨削速度须与电流大小和刨槽深度或碳棒与工件间倾 角相匹配,速度过快易造成碳棒与短路,电弧稳定形成夹碳缺陷。.压缩空气压力0.4-0.6Mpa ,压力低易造成刨槽表面粘渣。.外伸长度 以80-100mm为宜,过长,不易吹掉熔渣,碳棒也易折断;当长度 减少到20-30mm0寸,应重新调整到 80-100mm&右。.碳棒与工件间的倾角,手工气刨采用 45度左右为宜,

12、倾角大刨削深度增加, 速度减小。操作:首先检查电流极性,打开气阀,调好规范,外伸长调至80-100mm&右。Q/ZJG-012-2004起弧时,倾角要小,逐渐增大到所需的角度,在刨削过程中,弧长刨削速度和倾角大 小三者必须配合适当,使电弧稳定,刨槽表面光滑,否则电弧不稳,易出现夹碳和粘 渣缺陷。要求刨槽较浅可一次完成。背面铲根或刨槽较深,需刨削 2-3次,才能达到 要求。常见缺陷:.夹碳,操作不熟练,刨削速度和碳棒送进速度不稳,造成短路熄弧,碳棒粘在未 熔化金属上,夹碳缺陷处形成一层含碳量可高达 6-7%的硬脆的碳化铁,必须清除, 否则焊后易产生气孔和裂纹。.粘渣,压缩空气压力低造成,刨槽两侧必须在焊前用钢丝刷或砂轮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