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语选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1页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2页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3页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4页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策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选读”复习“论语选读”复习命题规律剖析1.2008年福建高考首创考查文化经典阅读,出题样式是文言文翻译和评价孔孟的处事态度,总分10分;2009年浙江继福建之后开始考查文化经典阅读,出题样式是两道主观题,总分4分。2010年为一道主观题,分值仍为4分。命题规律剖析1.2008年福建高考首创考查文化经典阅读,出题命题规律剖析2.与论语有关的题目出现在高考试题中,2009年在两题中呈现:一是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二是探究题。语言材料均来(论语)选读.2010年出题形式灵活、语言材料为欧阳修朋党论中的一句话。注重可读性与思想性的结合,所选材料短小精炼,命题点非常灵活,甚至包括要点提取整合或分析鉴

2、赏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较高的能力要求。命题规律剖析2.与论语有关的题目出现在高考试题中,200命题规律剖析3.选读将作为浙江省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成为高考的考查重点。4.试题一般围绕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值得关注仁、义、礼、乐、信五大关键词,在孔子学说中的关系以及各自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究题答题具有辩论性,要先总说自己的观点,再分说理由,理由的说明要结合文本内容来阐释。命题规律剖析3.选读将作为浙江省继承并弘扬传统文论语教材内容梳列论语教材内容梳列 复习建议 目中有人 口中有词 心中有脉 手中有题 复习建议 (一)目

3、中有人就是大家的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和积累。1、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形象记忆的巩固率优于抽象记忆,因为学习者借助人物形象较容易唤起记忆,进行记忆复原。2、从论语选读教学的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无论是学习还是考试,都要求文字理解和文化内涵探究兼顾。语言文字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探究和观点的把握是结果,而理论、观点的理解和把握,最终是对语言表达者人物形象的认识,和人物的言行、思想的感受与感悟,它的核心是形象的认识。(一)目中有人就是大家的心目中有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认识、理解 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选读中几乎每一课都有一个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物形象。 如为政以德,一位追求道德文明,追求道德

4、至上的“尚德”旗手,“德治”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德治”的理念。 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选读中几小结当同学们拿到论语考题的时候,面对具体的论语语录,你的脑中可能会唤起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记忆,借助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回忆起这个人物形象视角下的一些言论、主张、观点和思想,以及对人物言论内涵的理解。小结当同学们拿到论语考题的时候,面对具体的论语语录,解读步骤:1、回忆它们的出处2、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3、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依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识和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词解读步骤:(二)口中有词就是大家有一定数量的论语语录的理解和诵记,就是对选读的

5、具体内容的诵读、理解、记忆,这是硬功夫,大家都在下功夫。(二)口中有词就是大家有一定数量的论语语录的理解和诵记(三)心中有脉就是大家脑中积累的论语语录有具体的结构脉络。1、从学习记忆的特点来看,理念的记忆必须与具体的言语对应起来,这样的记忆才有载体。并且,记忆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结构脉络,这样的记忆才有线索而便于索引。(三)心中有脉就是大家脑中积累的论语语录有具体的结构脉2、从选读教学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主要要求学生对论著的内容理解和观点的把握。论语中的语录众多,观点、主张众多,要能准确地把握,就要有一定的线索:这段语录来自哪一课,这一课的主题是什么,这段语录是这一课的第几章,这段内容阐述的是

6、什么观点,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的主题的等等。所以,同学们的脑中应有个脉络体系。2、从选读教学定位和高考考查要求来看,主要要求学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选读这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整合后的组合性文本,以一个主题,若干个语录片断组合的形式出现。选读的每一课都论述着其中的一些思想,诠释着原始儒学理念的本原。一篇课文,包含一种原始儒学思想理念及它们的基本元素,每一段语录围绕着一个主题进行不同层面的表达,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专题单元式结构文本。3、从教材的特点来看,选读这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 如:为政以德,以为政以德为主题,倡导尚德神,崇尚有德的思想、风俗、制度,追求

7、道德文明。具体的理念有:为政以德,德教为本,德刑相辅,重德轻刑,富而后教,节用爱民,取信于民,反对攻伐,反对厚敛,正己以正天下等治国的德治理念。 如:为政以德,以为政以德为主题,倡导尚德神,解读步骤:1、认定它们的出处2、回忆这一课的主题3、思索这一段语录出自这一课的第几章,阐述的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主题的4、思考、选择答此题答案的关键词解读步骤:四、手中有题(一)训练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题目,并与选读的课文一一对应起来,以便索引复习。1、教材中的每一课课后思考练习题你练习过吗?题目内容、题目特点、解题路径你熟悉并积累一些了吗?2、有关选读中的每一课内容,你见到过或做到过哪些题目?整

8、理积累过吗?四、手中有题(一)训练和积累一定数量的题目,并与(二)了解认识题目的基本类型及特点1、话语类评析题(以论语原文语录为评析对象,要求学生进行评析。分单篇课文评析和多篇课文组合评析)单篇课文语录概括评析题 例: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论语先进)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 (二)了解认识题目的基本类型及

9、特点2、多篇课文语录组合评析题(包括非重点课文和非论语语录,这类题目强调比较、综合,要求学生从题目指定的角度进行评析)例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的名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含意基本相同,着重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2)孔子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却又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两者之问是否

10、矛盾?请你谈谈你的看法。2、多篇课文语录组合评析题(包括非重点课文和非论语语录,3.话题式评析题 引用论语中的一些语录,提出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进行评析。它已经不是简单地概括语录所包含的原始儒学的理念,而是在整合理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理念就某个话题进行评析。例 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里仁)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

11、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100字)3.话题式评析题4.文学欣赏式评析题 从欣赏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评析,分析人物行为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念。既要求认识理解语录所包含的原始儒学理念,又要求认识叙述者表达的方式,或表达时的情态、心理。例如: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 (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的?(2分)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2分)4.文学欣赏式评析题(三)规范答题的基本路线图1、构思路线图: 此语录出自哪一课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色这一课论述的主题此语录论述的内容及理念此语录论述主题的角度最后整合答题关键词(有了关键词就有了答题语言)2、答题要点:扣住话题,把握角度(认准题目要求评析的角度)有层次地评析、论述。常用词语:一方面另一方面/从当时看从现在看/尽管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但是即使在今天还有/从语言内容上看从精神内涵上看/首先其次再其次等等注意从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的传承,中华文化的精义层面加以认识。(三)规范答题的基本路线图

13、总之,论语高考题,考的是一门理论,一种文化,一个体系,我们应该进行形象的、整体的、系统的学习、复习。让我们做到:目中有人,口中有词,心中有脉,手中有题心里有底! 总之,论语高考题,考的是一门理论,一种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

14、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题目答题要点: 对此看法可以不一,但要注意避免静止看问题,要把这两条材料和其他材料结合起来看。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去民一说,是在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当然,从总体来说,孔子对礼教强调更多。答题要点: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答题要点:“均无贫”与“均贫富”两者含义不同。“均贫富

15、”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是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因此,朱熹的解释应该是符合孔子原意的。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政、刑:用法律规定不能做什么,手段为惩罚。 德、礼:从精神上鼓励人们该做什么,手段是教育熏陶。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主要区别在哪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127) 季康子问政于

16、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21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取信于 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

17、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 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应以“德”为重还是以“法”为重?请结合本课内容,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古代儒家主张以德治国,现代社会更强调依法治国。治国文章要点:“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它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障,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

18、根本利益。不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而生产的发展是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前提的。因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实行“依法治国”正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一项重要举措。德治是实行法治的根本保证。道德的实施不是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而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和传统力量以及人们的自觉来维护;法律则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强迫人们遵守。无论从立法还是司法实践中,都离不开道德的保证,再完备的法律都是靠人来执行的,特别是对执法者来说,如果道德水平低下,就会把法律作为谋私或滋生腐败的工具和土壤。法治与德治的实行,首先要做到依法治吏,以德治官,从而推进整个社会

19、法治与德治的实行。 文章要点: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勉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从上面材料可以看出孔子主张建立一个 的社会。 (2)在论语中孔子多次称颂尧、舜、禹、稷,有人说是孔子对“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朴野生活的向往,在这一点上和老庄思想是相同的,对此你怎么认为?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题。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