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析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目 录一、(违约行为及违约责任概述)4二、(违约责任任的五种种类类)66三、(违约责任任的归责原则则)77四、(免责条件件与免责条款款)88五、(违约责任任与侵权责任任的竞合)99六、(违约责任任的承担方式式)110七、(违约责任任与其他民事事责任的区别别)111八、(结束语)11九、(参考文献献)112 内容摘要 违反 HYPERLINK /class_free/188_1.shtml 合同的民事责责任即是违约约责任,是合合同当事人不不履行合同义义务或者履行行合同义务不不符合约定时时,依法产生生的 HYPERLINK /class_free/11_1.shtml 法律责
2、任。中中华人民共和和国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合同法(以以下简称合合同法)公公布实施,将将中国完整的的合同制度正正式昭示于世世界,结束了了中国合同法法三分天下的的局面。然而而,在理论上上进行更深入入的研究,揭揭示中国合同同制度的全部部理论内涵,则则为刚刚开始始。其中研究究合同法的违违约责任制度度,也正是如如此,全面研研究我国违约约责任的分类类、内容和形形式,无论是是对于合同法法的实践还是是理论研究,都都是十分重要要的。违约责责任是合同同法中最能能体现法律强强制性的规定定,是合同同法
3、中最重重要的部分之之一。在现行行合同法上上,违约责任任仅指违约方方向守约方承承担的财产责责任,与 HYPERLINK /class_free/81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81_1.shtml 行政政责任和刑事事责任完全分分离,属于民民事责任的一一种。合同缔缔约人订立合合同的目的是是为了使自己己的利益得到到实现,而合合同一方当事事人的违约行行为可能使得得对方当事人人的利益得不不到实现。因因此,研究违违约行为及其其救济方法,对对于保护合同同当事人有着着重要意义。本本文通过对违违约行为、违违约责任的论论述,介绍了了违约责任的的种类,违约约责任的归责责原则,违约约
4、责任的免责责条件与免责责条款,违约约责任与侵权权责任的竞合合,以及违约约责任的承担担方式,违约约责任与其他他民事责任的的区别。着重重对违约责任任的理解,论论述了我国合合同法对违违约责任的规规定。 违约责任,亦称称违反合同的的民事责任,即即,合同当事事人不履行合合同义务或履履行合同义务务不符合约定定所承担的法法律后果。中中华人民共和和国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民法通则第第111条规规定:“当事人 一一方不履行合合同义务或者者履行合同义义务不符合约约定条件的,另另一方有权要要求履行或者
5、者采取补救措措施,并有权权要求赔偿损损失。”中华人民民共和国合同同法第10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方不履行合同同义务或者履履行合同义务务不符合约定定条件的,应应当承担继续续履行,采取取补救措施或或者赔偿损失失等违约责任任。这些条款款都是对违约约责任的概括括规定。 一、违违约行为及违违约责任概述述(一)违约行为为 11.违约行为为的概念:违违约行为是指指违反合同 HYPERLINK /class_free/72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72_1.shtml 债债务的行为,亦亦称为合同债债务不履行。这这里的合同债债务,既包括括当事人在合合同中约定的的义务,又包包
6、括法律直接接规定的义务务,还包括根根据法律原则则和精神的要要求,当事人人所必须遵守守的义务。 2.违约行为的的构成:违约约行为仅指违违反合同债务务这一客观事事实,不包括括当事人及有有关第三人的的主观过错。 3.违约行为的分类:各个国家合同法对违约行为形态的划分都是不一样的。我国合同法对违约行为形态体系作如下划分: (1)预期违约 大陆法系国家因强调实际违约,对预期违约一般都未作具体规定,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违约行为等同于实际违约,但在 HYPERLINK /class_free/110_1.shtml 审判实践中适用预期违约规则追究违约人的预期违约责任的案例早已出现,1994年江苏省南通市中级
7、人民法院审理的“海门市对外贸易公司诉南通市东方饲料供应公司购销合同预期违约不能交货案”中,法院确认饲料公司预期违约成立并判其承担责任,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合同法第108条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使我国合同法中违约制度得以完善和发展。 预期违约的概念 预期违约亦称先期违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两种。所谓明示毁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而明确、肯定地向另一方表示他将不履行合同。所谓默示毁约,是指在履行期到来之前,一方当事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另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到来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而另一方又不愿提供必要的履约担保。预期违约表现为未来将不履行合同义务,而不是实际违反合
8、同义务。所以,有些学者认为此种违约只是“一种违约的危险”或“可能违约” ,它所侵害的不是现实债权,而是履行期届满前的效力不齐备的债权或“期待权色彩浓厚的债权” 。 预期违约的构成要件 合同法第108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可见,我国合同法与英美法的预期违约一样,可分为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两类。明示毁约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一、明示毁约方必须明确地、肯定地、自愿地、不附加任何条件向对方提出违约的意思表示,如果毁约方在作出违约表示时附有条件,则其毁约的意图是不确定的,不构成预期违约。 二、必须在合同履行期限到
9、来之前向对方表示不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在履行期到来后才提出毁约的属于实际违约。 三、必须表示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妨碍对方追求合同的根本目的,如果被拒绝履行的只是合同部分内容或附属义务,不构成预期违约。四、明示毁约无正当事由,即毁约方无法定的解除权、撤销权,不可抗力,合同无效等正当理由。 默示毁约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一、一方预见到另一方到合同履行期到来之时将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预见的内容一般包括对方资金紧张,支付能力欠缺,欠债过多无法清偿债务,商业信用不佳,资产变卖等情况。 二、一方的预见有确切的证据,预见是一种主观臆断,具有强烈的主观因素,为平衡双方的利益,预见方必须以一定的证据来说明自己判断
10、的恰当性。 三、被要求提供履行保证的一方不能在合理的期间内提供充分的保证,若对方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供充分的保证,则不构成预期违约。 (2)实际违约 拒绝履行:债务人对债权人表示不履行合同;这种表示一般为明示的,也可以是默示的。 不适当履行:债务人虽然履行了债务,但其履行不符合债务的本旨;不适当履行分为以下几类: 履行在数量上不完全; 标的物的品种、规格、型号等不符合合同规定,或者标的物隐有缺陷; 加害给付,所谓加害给付,是指履行对债权有积极的侵害,也就是超过履行利益或者于履行利益之外发生的其他损害的违约形态; 履行方式的不完全; 违反附随义务的不完全履行 迟延履行 债务人迟延: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
11、,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债务的现象。构成债务人迟延,一是存在着有效的债务;二是能够履行;三是债务已届履行期限;四是债务人未履行。 债权人迟延:又称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对于已提供的给付,未为受领或未为其他给付完成所必要的协助的事实。债权人迟延的构成,须具备以下要件:一是债务内容的实现以债权人受领或其他协助为必要;二是债务人依债务本旨提供了履行;三是债权人受领拒绝或受领不能。 其他违约行为 (二)违约责任 1.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法产生的法律责任。在现在合同法上,违约责任仅指违约方向守约方承担的财产责任,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完全分
12、离,属于民事责任的一种。 2.违约责任的特点 (1)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 (2)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即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不负违约责任; (3)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 (4)违约责任的可约定性;根据合同自愿原则,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的方式、违约金的数额等,但这并不否定违约责任的强制性,因为这种约定必须在 HYPERLINK /class_free/11_1.shtml 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二、违约责任的五种种类 我国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HYPERLINK /class_
13、free/106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188_1.shtml 合同法共规定了五大类违约责任形式: 1.继续履行,又称强制履行,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由法院强制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 HYPERLINK /class_free/72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72_1.shtml 债务的违约责任方式。其构成要件下:(1)存在违约行为;(2)必须有守约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行为;(3)必须是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 2.采取补救措施:根据合同法第111条规定:“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对违约
14、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根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3.赔偿损失,即债务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依法赔偿债权人所受损失的责任。我国合同法上的赔偿损失是指金钱赔偿,即使包括实物赔偿,也限于以合同标的物以外的物品予以赔偿。其责任构成如下:(1)违约行为;(2)损失;(3)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4)违约一方没有免责事由。 4.定金责任: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
15、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5.违约金责任,又称违约罚款,是由当事人约定的或法律直接规定的,在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时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数额的金钱,也可以表现为一定价值的财物。 (1)违约金责任的构成: 违约行为发生,至于违约行为的类型,应视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直接规定; 原则上要求违约方有过错,或者是故意,或者是过失。 (2)违约金约定的无效 载有违约金条款的合同无效、被撤消、不被追认或不成立,违约金的约定也无效; 在违约金系赔偿损失额预定的情况下,当事人约定违约金与赔偿损失并存,使守约方获取“不当得利
16、”,可以认定违约紧的约定无效; 在法定违约金场合,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违反法律规定,无效,一般都是部分无效。 (3)定金与违约金能否并罚 合同法第116条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这条规定否定了违约金与定金的并罚。 三、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 综观各国立法实践,对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主要有严格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两种。 主张采用严格责任原则的学者有以下几个理由 :1. 严格责任的确立并非自合同法开始,在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
17、tml 民法通则以及涉外 HYPERLINK /class_free/3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3_1.shtml 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中也有关于严格责任的规定;2.严格责任具有方便裁判和增强合同责任感的优点;3.严格责任原则符合违约责任的本质;4. 严格责任是合同法的发展趋势;5.确立严格责任,有助于更好地同国际间经贸交往的规则接轨,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商事合同通则都确立了严格责任原则。此外,从合同法第107条关于“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的规定中可以看出
18、此条文中并没有出现“但当事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的字样,因此可以认为合同法采取了严格责任原则,即当事人一方只要有违约事实就要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而不论其主观心态如何。 而主张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学者其理由如下:1.根据对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的解释,可以认定我国民法已经规定了过错责任作为违约责任之归责原则;2.过错原则对于尊重人格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舍弃过错责任原则,意思自治的原则性地位终将难保。本人认为此种主张的理由难以成立,原因如下:1.合同法与民法通则属于特别法与一般法的关系,就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适用原理而言,合同法应优先适用于民法通则,既然合同法本身(如前文所述)并未将有无过
19、错作为认定违约责任的一般性标准,则不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2. 关于意思自治的问题可以通过合同双方的约定来解决,而不必采用过错责任原则。 四、免责条件与与免责条款 (一)免免责条件:即即法律明文规规定的当事人人对其不履行行合同不承担担违约责任的的条件。我国国法律规定的的免责条件主主要有: 1.不不可抗力:合合同法第1117条规定定,因不可抗抗力不能履行行合同的,根根据不可抗力力的影响,部部分或者全部部免除责任,但但法律另有规规定的除外。当当事人迟延履履行后发生不不可抗力的,不不能免除责任任。本法所称称不可抗力,是是指不能预见见、不能避免免并不能克服服的客观情况况。 2.货物本本身的自然性性质、货
20、物的的合理损耗:见合同法法第3111条。 3.债权权人的过错:见合同法法第3111条、第3770条。 (二)免免责条款 1.免免责条款的概概念:免责条条款,就是当当事人以协议议排除或限制制其未来责任任的合同条款款。其一,免免责条款是合合同的组成部部分,是一种种合同条款;其二,免责责条款的提出出必须是明示示的,不允许许以默示方式式作出,也不不允许法官推推定免责条款款的存在。 2.免责条款的的有效与无效效 (11)基于现行行法的规定确确定免责条款款的有效或者者无效。免责责条款以意思思表示为要素素,以排除或或限制当事人人的未来责任任为目的,因因而属于一种种民事行为,应应受合同法法第52条条、第53条
21、条、第54条条、第47条条、第48条条、第51条条和第40条条的规定调整整。 (22)基于风险险分配理论确确定免责条款款的有效或者者无效 (3)根据据过错程度确确定免责条款款的有效或者者无效,合合同法第440条、第553条。 (4)根根据违约的轻轻重确定免责责条款的有效效或者无效 ,我国没有有采用。 五、违约责任与与侵权责任的的竞合 违约责任任是违反合同同的责任,侵侵权责任为侵侵犯人身权、财财产权所应承承担的民事责责任;当某一一行为既符合合违约责任的的要件又符合合侵权责任的的要件时就形形成了民事责责任中违约责责任与侵权责责任的竞合。从从民事责任角角度看,侵权权责任与违约约责任的共同同之处有以下
22、下几个方面:1.都是民民事责任的一一种承担方式式;2.就其其性质来说,都都具有明确的的补偿性;33.都是救济济损害的主要要方法;4.都具有制裁裁性。而侵权权责任与违约约责任的基本本区别在于以以下几点 : 11.诉讼时效效的区别。根根据我国法律律的规定,因因违约责任而而产生的损害害赔偿请求权权的诉讼时效效一般为两年年;而侵权行行为的诉讼时时效在造成人人身损害的情情况下往往为为一年。 2.损损害赔偿范围围的区别。侵侵害财产权利利的侵权损害害赔偿,应用用相当的实物物或现金赔偿偿,如受害人人因此而遭受受其他重大损损失的,加害害人亦应赔偿偿。侵害他人人身体健康权权、生命权的的,应赔偿因因此造成的财财产损
23、失和精精神损害赔偿偿。侵害公民民、法人的姓姓名权、肖像像权、荣誉权权的,即使未未造成经济损损失,亦可要要求赔偿精神神损害。而在在违约损害赔赔偿中,通常常依当事人的的事先约定,虽虽然赔偿范围围应当相当于于所造成的损损失,但不得得超过订立合合同时应当预预见的因违反反合同可能造造成的损失。 3.举证责任的区别。侵权行为成立,属一般侵权行为时,被害人请求损害赔偿应就加害人的故意或过失负举证责任;在特殊侵权行为的场合,则往往享用无过失责任原则或过错推定原则,权利人仅须就加害行为、损害结果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负举证责任,而无须就侵权人的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而在合同不履行的场合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债权人在请求损
24、害赔偿时只须证明债务的存在及损害的发生即可,而债务人若要免除自己的法律责任,须就损害是由于不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负举证责任。 4.责任构成要件与免责条件的区别。在违约责任中,行为人只要实施了违约行为,且不具有有效的抗辩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但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成立的前提条件,无损害事实便无侵权责任的产生。在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外, HYPERLINK /class_free/188_1.shtml 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但当事人不得预先免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或原因一般只能法定,当事人不可以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
25、可抗力的范围事先预见约定。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106_1.shtml 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 HYPERLINK /class_free/11_1.shtml 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承认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允许当事人在诉讼时作出选择,但是若法律规定在特定的情形下只能产生一种责任,排除责任竞合的发生,那么就应遵守法律的规定。 六、违约责任的的承担方式 违反反合同所应当
26、当承担的民事事责任,根据据合同法第第107条规规定:“当事人一方方不履行合同同义务或者履履行合同义务务不符合约定定的,应当承承担继续履行行、采取补救救措施或者赔赔偿损失等违违约责任。”从实际出发发,我们认为为承担违约责责任的具体方方式应该包括括: 1、实际履履行。对“实际履行”之界定,各各国存在较大大分歧。要言言之,大陆法法把实际履行行作为主要救救济方法,一一方当事人违违约,另一方方当事人可要要求其履行或或请求法院判判决其履行合合同规定的特特定义务,而而不允许其以以金钱或其它它方法代替履履行。英美法法把实际履行行作为辅助救救济方法,一一般仅限于法法院判决并强强制违约方履履行义务,而而且只有在损
27、损害赔偿不是是一种充分的的补救方法时时才采用。我我国亦规定了了实际履行,称称为“继续履行”,除第1007条外,合合同法第1109条、第第110条等等条款规定,金金钱 HYPERLINK /class_free/72_1.shtml HYPERLINK /class_free/72_1.shtml 债务应当实际际履行,非金金钱债务在特特殊情况下不不适用实际履履行。特殊情情况即指法律律上或事实上上不能履行;债务的标的的不适于强制制履行或履行行费用过高;债权人在合合理期限内未未要求履行。 2、采取补救措施。如质量不符合约定,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如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非违约方可根据标的
28、性质和损失的大小,合理选择要求对方采取修理、更换、重做、退货、减少价款或报酬等措施。另外,合同法第112条规定,受损害方在要求违约方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后,若仍有其他损失,还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3、赔偿损失。又称“损害赔偿”,是违约人补偿、赔偿受害人因违约所遭受的损失的责任承担方式,它是一种最重要最常见的违约补救方法。损害赔偿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没有损害事实就谈不上损害赔偿。这是损害赔偿不同于违约金的根本所在。赔偿损失也有一定的限制,即损害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
29、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合理预见规则。损害赔偿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双方的物质利益分配,体现着违约责任的作用,是一种较普遍的责任方式,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4、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在合同债务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时,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且违约金的约定不应过高或者过低。 5、定金罚则。当事人可以约定定金,定金按担保法规定执行,但如果同时约定定金和违约金,当事人可选择适用其一。 除此之外,合同法第117条和第118条还规定了免责事由,免责事由只有一个不可抗力。只有发生了不可抗力,才可部分或全
30、部免除当事人的违约责任,并且这种免责是有条件的,即发生了不可抗力的一方必须及时通知对方,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的扩大,并在合理期限提供证明,否则将不能免责。 七、违约责任与其他民事责任的区别 违约责任是合同法中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事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更好的理解违约责任,下面就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作一简要论述: 1、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二者是合同法责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别:第一,二者产生的前提不同。缔约过失责任是基于合同不成立或合同无效或合同被撤销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前义务,是法定义务,而违约责任是以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民事责任,违反的是合同义务,是约定义务。第二,归责原则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要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而违约责任,不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为条件,实行严格责任原则。第三,责任方式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只有赔偿损失一种,而违约责任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