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建筑类型_第1页
中国古代十大建筑类型_第2页
中国古代十大建筑类型_第3页
中国古代十大建筑类型_第4页
中国古代十大建筑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走近中国古代建筑,了解建筑十大类型 都市(略)公园(略)三、宫、殿、宫殿、宫室1、宫(1)上古时期,“宫”指带有套间的住宅,后来发展为指外有围墙,内由多处不同功用的房屋组成的建筑群。秦汉以后,只有王者所居才能称“宫”,如阿房宫、未央宫、离宫。(2)僧众供佛的处所,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如布达拉宫(见下图左一)、雍和宫。(3)道教活动的场所,如三清宫、上清宫(见下图右一)。2、殿说文古本考曰:“殿,堂之高大者也”。堂者,正房也,因而,“殿”泛指高大的正房。(1)秦汉以前,人们皆称正房为“堂”而不称“殿”,汉代有了“殿”的称呼,然不限于帝王。后“殿”字义缩小,成为帝王专用,如故宫的太和殿(见下图

2、左一)。(2)僧众供佛,做法事的房间,如大雄宝殿(见下图右一)。(3)道教的做法事的房间,如三清殿。“宫”与“殿”的区别其实从字义上就能区别开:“宫”是同一围墙内所有房屋的集合;“殿”则是指处于中轴线上的正房。3、宫殿是帝王处理朝政和居住的建筑群。中轴对称、规模宏大,外观壮丽,布局严谨,是皇权的象征。宫殿依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位于宫殿的前半部,是皇帝受理朝政、行使皇权、举行盛典的地方,所以建筑风格雄伟庄严、壮丽华美,象征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内廷位于宫殿的后半部,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场所,也是皇帝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因而建筑风格不同于前半部,富有生活气

3、息,多是自成院落,有御花园、湖泊、流水、山石、馆榭、书斋等等。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北京的故宫,它也是世界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4、宫室古时房屋的通称,初无贵贱之分,无论何人的居所,皆可称为“宫室”,“宫”和“室”略有分别:“宫”指聚集在同一围墙内的所有房屋,而“室”只是这些房屋中的一个居住单位。“宫室”后成为帝王专有,与“宫殿”同义,皆指帝王受朝理政和居住的地方。“宫室”与“宫殿”虽同义,但也有些许差异,“宫室”偏于形容房间的众多,“宫殿”则偏于形容规模的宏大,气象的庄严壮丽,突出皇权的威严。四、

4、华表、阙、碑、牌、照壁1、华表亦称桓表、表木或诽谤之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相传立于尧时,皆为木制,东汉时期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其纳谏、指路的作用消失。华表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和其上的蹲兽组成,放在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外的道路两旁,也称为神道柱,石望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见下图左一)2、阙是汉代较独特的建筑样式,它多成对建立在建筑群的入口两侧,是入口处的标志建筑物。源于瞭望、守卫的木楼,以后演变为表示威仪和等级名分的城阙和宫阙。西汉初期贵族府第开始使用第宅阙,建在府第入口的两侧,作为大门的标志,以显示其地位身份。再后来,为祭祀的需要,仿造

5、宫阙的形式将其缩小建于祠庙入口两侧成为祠庙阙,同时在厚葬风的影响下,为了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在墓前的神道两侧也建了石阙,即墓阙。阙的的等级以屋顶形式决定,顺序依次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攒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攒尖,而悬山、硬山式为低等级。阙一般包括基座、阙身和栌斗(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即斗栱最下部的构件),阙上有多处刻划图像、纹样,并有题刻文字。(1)城阙:城门外两边的望楼。(2)宫阙(见下图右一):位于皇宫大门两边。后也代指朝廷、皇室。(3)第宅阙:府第入口两侧。(4)祠庙阙:宗庙入口大门两边。(见下图左一)(5)墓阙:位于墓前神道两侧。(见下图左一)3、碑(见下图右一)刻上文字纪念事

6、业、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在西周和春秋时,宗庙内立石柱用来栓供祭祀用的牲畜,同时人们也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来推算时间,这种就是我国最早的碑。战国时期,大贵族下葬时,因墓穴很深,棺木要用滑车系绳索缓缓地放下去,碑又成为滑车的支架。殡葬结束,碑石往往留在墓地。于是人们在碑石上刻些追述前人“功德”的文字,纪念逝者,到东汉时期,墓碑风盛行,制作也越来越精良。唐代是碑刻最发达时期,不仅内容丰富,书法上也有极高价值。碑的结构一般分为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主要刻些碑名,也有刻成螭首状起装饰作用的;碑身刻写碑文,碑座起承重,也有做成龟趺,起装饰作用。碑根据其功用,分为石碑和墓碑两种。4、牌坊是

7、由棂星门衍变而来的,开始用于祭天、祀孔。牌坊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牌坊就其建造意图来说,可分为六类:一类是庙宇牌坊,如曲阜孔庙牌坊;二类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如“四世宫保”牌坊;三类是百岁牌坊,也称百寿牌坊;四类是节孝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和孝顺之子的;五类是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六类是陵墓牌坊,如大禹陵牌坊。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每座牌楼依其间楼或楼数可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或是“一楼”、“三楼”、“五楼”等形式。规模最

8、大、等级最高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见下图,“不出头”式)牌楼从形式上分有两类:一是“不出头”式(见上图),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多用于宫苑之内。二是“冲天”式(图下图),也叫“柱出头”式: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街道上的牌楼大都是冲天式。牌坊也称牌楼,在民间二者是同义的,实则略有差异,牌坊是由柱和横梁构成的,牌楼则是在牌坊结构上,再加斗拱及屋檐而构成。5、照壁古人称之为“萧墙”,也称“影壁”或“屏风墙”,起遮挡、屏避的作用,是传统建筑中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流行。五、亭、台、楼、阁、轩、榭、舫1、亭(见下图左一)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古时是供行人休

9、息歇脚的地方。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造式也无定,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八角等,只需地形合宜皆可。2、台(见下图中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后来成为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3、楼(见下图右一)“楼,重屋也”。古指有二层以上的房屋。4、阁(见下图)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楼阁:“楼”与“阁”由于在外形上差不太多,功能也相近,人们常把二者组合在一起。由于一般多为体量较大的高层建筑,不仅是游人登高放远的佳处,同时也是园林最为突出的景观。多在临水之地建楼,

10、取凭高远眺,极目无穷之妙。5、轩(见下图左一)有窗的长廊或小室,多为高而敞的建筑,但体量不大。在园林建筑中,轩与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6、榭(见下图中一)“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平面常为长方形,一般四面敞开或设窗扇,以供人们游憩,眺望。水榭则在水边架起一个平,三面临水,其临水一侧特别开敞。平台一半深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然后在平台上建起一个木构的单体建筑物,常于廊、台组合在一起。7、舫(见下图右一)古代城邦国家的海军舰队、内河舰队或运输船队,后演变成一种仿船形的建筑,又称不系舟,多建于池边或水中。舫的基本形式同真船相似,宽约丈余,一般分为船头、中舱、尾舱三

11、部分。船头作成敞棚,供赏景用。中舱最矮,是主要的休息、宴饮的场所,舱的两侧开长窗,坐着观赏时可有宽广的视野。后部尾舱最高,一般为两层,下实上虚,上层状似楼阁,四面开窗以便远眺。舱顶一般作成船篷式样,首尾舱顶则为歇山式样,轻盈舒展,成为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六、廊、桥、甬道、复道1、廊“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故廊即是有檐、柱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有的还设栏杆。廊之功能是使室内不受风雨之侵,夏秋之交也不受阳光之炎热。从建筑艺术而言,则是增加了空间层次。因廊本身如一种似室内又似室外的“灰”空间,比较含蓄,所以园中好多建筑都设廊,有的缘水,有的绕山,有的穿过花丛草地。依据廊所处的位置及不同的

12、功用,廊有不同的名称,如:(1)游廊:连接亭台楼阁或是连接两个以上独立建筑物的走廊。一是抄手游廊(见下图左一):多见四合院中,与垂花门相衔,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 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抄手游廊是开敞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观赏院内景致。二是穿山游廊(见下图右一):从房子的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也叫“钻山游廊”。(2)回廊:分为两种,一

13、是室内回廊(见下图左一):在建筑物门厅或大厅内设置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二是园林回廊:在园林建筑中的殿宇、厅堂等建筑群主体四周,以曲折回环的走廊构成围合的庭院。(3)水廊(见下图右一):廊的地面似桥面,下部是水面,柱下设墩插入水中,廊水交融,和谐得体。复廊(见下图左一):在墙的两边设廊,人行两边,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墙上多开设有各种式样的漏窗,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廊的另一边景色。复廊又称“里外廊”。因为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的跨度大些。曲廊(见下图右一):依墙又离墙,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不曲则成修廊。

14、(6)檐廊(见下图左一):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一边无柱,一边与房屋相依,两端有围护结构的称为檐廊。檐廊不一定是在建筑物底层,有的建筑物每层都可以有檐廊。(7)柱廊(见下图中一):设置在建筑物底层出檐下的水平交通空间。有顶盖,有廊台、有支柱或兼有一侧围护墙体的供人通行的建筑物,如长廊、回廊等。(8)长廊(见下图右一):一般为有顶的通道,尤指通到分隔间或房间的通道。颐和园的长廊全长728米,1992年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长的长廊。(9)窝角廊(见下图):在四合院里,东西厢房向北,然后拐弯,通向正房的走廊就是窝角廊。2、桥“桥”原本是一种高大的树乔木,因为够高大,砍下来就够

15、长,能架在河面连通两岸,即独木桥。后凡架在水上便于通行的建筑物皆称桥。石桥、木桥等:河北赵县安济桥是世界最早的敞肩式石拱桥; 漳州渡桥则是世界最大的石梁桥。廊桥(见下图):有顶的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这种桥即可保护桥梁,同时亦能为过往行人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浙江泰顺有“中国廊桥之乡”的美誉。3、甬道:也称为通道,也称为“甬路”,砖砌的路。(1)楼房之间有棚顶的通道。(2)院落中用砖石砌成的路。(3)墓道中用砖石砌成的路。(4)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见下图左一)4、复道(见上图右一)楼阁或悬崖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楼阁

16、间架空的通道,也称阁道(见下图左一)。阁道也包括建在山壁上的栈道等(见下图右一)。七、寺、塔、刹、庙、观、庵、祠、坛、殿堂、庙宇1、寺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人们把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1)僧众供佛的处所,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此外,僧众供佛的地方也有称“院”的,如文殊院。(2)伊斯兰教徒礼拜、讲经的地方:清真寺(3)古代官署名:如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鸿胪寺(略同于现代的礼宾司)。2、塔用来藏舍利和经卷的建筑,以方形、八角形为多,如:大雁塔、应县木塔。3、刹一是佛塔和佛寺的统称,即佛教的寺庙,如:古刹;二是指塔顶

17、部的塔刹。4、庙一是奉祀祖宗:是儒家对祭祀场所的称谓,如太庙、历代帝王庙、宗庙、家庙。宗庙制是很严格的,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也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二是奉祀神祗:如伏羲庙、女娲庙、土地庙。三是奉祀前代贤哲:如孔庙、文庙四是敕封、追谥文人武士的处所:如诸葛庙、关帝庙。5、观道教活动场所。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

18、了。其它还有叫“祠”的,如碧霞祠等。6、庵是尼姑居住的佛寺。如:尼姑庵。7、祠一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与庙有些相似,但比庙规模小一些,因此人们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祠堂日渐增多,成为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场所。二是道教的活动场所也可称祠,如碧霞祠。8、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如:天坛、地坛。(见下图)9、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殿是奉安佛菩萨像以供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供僧众说法行道等用的地方

19、。殿堂的名称即依所安本尊及其用途而定。安置佛、菩萨像者,有大雄宝殿(一般称为大殿)、毗卢殿、药师殿、三圣殿、弥勒殿、观音殿、韦驮殿、金刚殿、伽兰殿等。安置遗骨及法宝者,有舍利殿、藏经楼(阁)、转轮藏殿等。安置祖师像者,有开山堂、祖师堂、影堂、罗汉堂等。供讲经集会及修道等之用者,有法堂、禅堂、板堂、学戒堂、忏堂、念佛堂、云水堂等。其他供日常生活、接待用者,有斋堂(食堂)、客堂、寝堂(方丈)、茶堂(方丈应接室)、延寿堂(养老堂)等。10、庙宇从广义上来说,庙宇就是一切供奉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八、府、邸1、府古时指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后指:(1)高级官员及诸王治事之所,如官府。(2)地方

20、行政长官、贵族的住宅,如王府(有王爵封号的人的住宅,见下图左一)、天波杨府。(3) 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如顺天府,济南府、开封府。2、邸高级官员或是身份尊贵的人的住所,如:士林官邸(见下图右一)、府邸。九、城、郭、堡1、城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高墙。一般分两重,里面的叫城,外面的叫郭。城字单用时,多包含城与郭。城、郭对举时只指城。城堡:像堡垒的小城;大型设防的建筑或建筑群。城池:指城墙和护城河,也可以泛指城市。城池,又称为城郭,是古代军事防御建筑。城垛(见下图左一):俗称“城堞”,指城墙上的垛子,即城墙向上突出的部分;城上的矮墙,泛指城墙。城郭:城是内城的墙,郭是外城的墙。泛指“城邑

21、”。城壕:也称“城隍”,指护城河。城阙:城楼,宫阙,也特指京城。城邑:城市。城垣(见下图右一):围绕城市的城墙。其广义还包括城门、城楼、角楼、马面和瓮城。2、郭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内城叫城,外城叫郭。郭邑:城邑。郭外:城外。3、堡读“补”音。有城墙的村镇,泛指村庄(多用于地名)。陵、墓、坟、坟墓1、陵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在帝制时期只有皇帝和皇后的坟墓才可以称陵,如明十三陵。“陵”也可称“皇陵”、“陵墓”、“陵寝”。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因当时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

22、也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和陵户。汉朝之后,几乎每个皇帝陵都有称号。如汉武帝陵称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称为“昭陵”等。还有生前没有当过皇帝,因为子孙做了皇帝,死后就被追尊为帝的,他的坟墓也被称为“陵”。2、墓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推平,不植树者称墓”。墓者地表平平,表示墓主系正常死亡,没有冤屈。3、坟“坟,墓也。古也,墓而不坟”。上古时代,墓而不坟就是埋葬死人后不作标志。如果有筑起土包,则表示死者有冤屈,心中不平。周代以后才“始筑坟墓,或种上树,以为墓的标志”。因而,坟就是埋葬死人筑起的土堆。在封建社会,老百姓的坟墓,不但要称为“坟”,还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

23、违法,要接受处罚的。4、坟墓古时称墓之封土成丘者为坟,平者为墓;对称有别,合称相通。后将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坟头(堆土)通称为“坟墓”,即埋葬死人之地。【另附】古代“厅”“堂”“室”的区别一、“厅”与“堂”之别无论是商场、小区、还是政府机关办事之处,那正对大门、最为宽敞、往来必经热闹之地就是厅堂所在。今天的人们惯于把“厅堂”二字联用,但是殊不知古时“厅”与“堂”还是有很大区分的。1.功能上:(1)厅:古时候写作“聴(听)”,是听事之处,也是官府办公的地方。到魏晋以后,才加上“广”字成为“廰”。意为“取以听事也”,也用作见客、宴会、行礼,交谈事宜。(2)堂:在各类建筑使用上,人们有“堂以宴、亭以

24、憩、阁以眺、廊以吟”的说法,这里提到的堂是用来举行宴会、宴请的场所。2.规格上:厅与堂是作用上有相似共通之处,但是在古代,“堂”的等级制度划分更为细化严格。礼记中记载:“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厅是可大可小的,水浒传中,能容纳一百零八将的“聚义厅”怕是不小,明代中期散文家归有光在其所著项脊轩志里有写“鸡栖于厅”,这个厅看来是很小的,因为“项脊轩”是他的书斋名,本就取窄小的意趣,这其中的厅岂不是更小。3.建筑学上;按古人观点严格区分的话,“厅”的梁架要取用方形木料,而用圆形木料做梁架的则称“堂”。但后来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混用,堂与厅也不那么细分了。还是水浒传中,后来宋江不是把“聚义厅”改为“聚义堂”了吗?使用上:“厅”的使用,它可以冠以人或物之名:如某某餐厅、茶厅、紫檀展厅。而酒店餐厅中又会细化出现各种小厅。相对于堂,确实会显出几分随意,只要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